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90|回复: 6

《谁饿死了诗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2 18: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2:59 编辑

《谁饿死了诗人》<br> &nbsp; &nbsp;伊沙在诗歌不三不四的中国喊出一句“饿死诗人的时代”,于是国人中一些头脑简单或者说自以为是的号称文人群体便憋足了劲甩开膀子摇旗呐喊。在被一小群圈内人称之为文学最高层次的诗歌领域,对于长期患自闭忧郁症的时代弃儿,饿死诗人的呐喊把他们复杂的心理宣泄。有人出头,而且还是位在全国有一点知名度的忧郁症患者,那么沸沸扬扬的宣言和变异理论的产生就水到渠成。冷静的我们在夜里点燃一支烟好好想想就会发现,指鹿为马的掩耳盗铃技巧真的可以算做当代的一个笑话,而“饿死诗人的时代”宣言却正好可以作为疯癫族人的祭文。<br> &nbsp; &nbsp;一位在当代收入还算可观,一位在精神世界还可以自慰的诗人甩出这么一句话,是否可以说明其心理的怪胎已经发芽或者其人生观世界观的扭曲,当然这样的定论我们暂且不做表述,面对诗人说话首先要把自己变成神经,那么我们先从神经说起。<br> &nbsp; &nbsp;有这么一位年青诗人说80后的劳动成果被写小说的小辈盗窃,听这话的时候我个人而言是很可笑的,王塑在批判鲁迅的文中只有一句话我是赞成的,长就是长短就是短,当面对读者的时候,诗歌的出神入化与小说的深入浅出的确不是一种境界,在这个时候,任何华丽的词语都无法为其雄辩,就算小学初中课本中诗歌的比重一直不轻,但那是多少黄金岁月的沉淀,而如今的区区几十年,且其文学作品即无震撼世人的魅力,又无同世人同呼吸共命运的勇气,那么谈饿死也算对自己无用的一种真实表态,但要把这种表态当成诗歌的突破口或者说垂死挣扎的盾牌,那么饿死的诗人只能是一种咎由自取的横尸街头。<br> &nbsp; &nbsp;当“饿死诗人”横空出世的时候,伊沙的不满足心理已经暴露无疑,其对现实不满的唠叨已经隐约可闻,当一个文人无法坦然面对自己的祖国和体制的弊端,那么说些疯话发点花痴就很容易博得宵小的同情,在放弃责任,逃避现实的同时也不忘了捞一把人心资本,赚点历史考试分,于是“饿死诗人”出现了,而“饿死诗人”的出现恰恰成为其历史考试作弊的铁证。<br> &nbsp; &nbsp;从来不否认诗歌在文学中的作用,也很注重诗歌作品里的曲线动人,但遗憾的是,中国自古典美到白话文的过渡中,诗歌的冬季已悄然而至。一位同事跟我说过这么一句话:他很喜欢文学,他爱诗歌,但他不读当代的诗歌,一是看不懂,二是看了头痛。作为中文系毕业的他说出这么一句话来,我的感慨是可想而知的。既然连中文系的读者都无法去破译诗人们的密码,那么普通的读者群又怎能读懂二十一世纪中国诗人的天书,是国人素质下降了,还是诗人水平高过了天,已至于让诗人与读者群间的鸿沟成了火星与月亮的同路陌人,中国人尚且当做怪物,那么外国人不当成外星人就于理不通。当阅读诗歌的快感被累与头痛所取代,那么读者唯有避之,商业化的今天出现诗歌萧凉就合情合理,于是“饿死诗人”出现了,不是检讨的反省,而是指责的发难。<br> &nbsp; &nbsp;有的问题可以引申,把“饿死诗人”的口号放在体制的角度也可以做点说明。民主、自由的权利可以争取,理想的天堂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变,中国的发展经过文革动乱出现了历史性的退步,但与之历史相比,中国始终是有进步的,哪怕进步甚微还是进步,古有路旁死骨,今亦有庙中冤魂,但就你区区一个文人,吃闲饭的,跟我一样属于发饭后疯的货色,谈“饿死”就难脱取巧嫌疑,借花献佛也不能这么凑合,“饿死农民”也说不通,“逼死百姓”倒还说得过去,于是“饿死诗人”的口号又成了伪学究、发国难财、冷漠的另一代称。<br> &nbsp; &nbsp;神经谈完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是“谁饿死了诗人”?<br> &nbsp; &nbsp;失去读者群,谁的错?我们是否该责怪读者?<br> &nbsp; &nbsp;逃避现实,用“饿死诗人”做堂皇借口能否行得通?那么通行证又该谁去买单?放弃责任是否就没有责任?是否就有责怪他人的本钱?<br> &nbsp; &nbsp;当我们意识到诗人是自己掐着脖子完成自杀的过程时请大家不要奇怪,妙手观音的枯木再逢春已经不再是文本中尔等可以呼之即来的泛滥品,喜欢花哨或者说沉迷于玩骨感美的诗人也不用再继续颠三倒四的发难,“饿死诗人”的凶手其实不是别人。<br> &nbsp; &nbsp;“饿死诗人”的出现合了天时,国人的现实性;顺了地利,儿时的口头禅;至于人和就更简单了,失落不满的忧郁综合症。于是就有了饿死诗人、拯救诗人、诗人无辜、诗人惹了谁?看看观众没有反映就又把王老五的“我是诗人我怕谁”搬上台来,其结果仍然是逃不了饿死的命运。<p><br>师永平<br>2006年1月22日晚饭后于玉溪随笔草<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 1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2:59 编辑

一,作为一篇批判性的论文,本人好象有点看不懂,既然是说道理,干吗不直接说明了呢?模模糊糊人家不知道都在发些什么牢骚;<br>二,先看清我们目前诗歌界的现状才看清楚对象,作为广大的写作者中,即使你写的是全国最好的,也没有机会在社会上展现出去,我们的诗歌界被少数封建的东西给封闭住了,他们根本就没有机会出头,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骂谁呢?要骂就要骂我们已经展现出去的被称为中国诗歌的诗歌,骂那些只选这些诗歌的人,至于广大的被埋没的诗人们他们根本就没能做过什么,又能骂他们什么呢?他们被压抑的痛苦现状,没有牢骚被压出来的话,那就是极不正常的一种变态现象;<br>三,帖子发错了地方,应该发到诗歌评论一栏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 2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2:59 编辑

两位说得有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 2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2:59 编辑

比较认同。但对主题“谁”字的解析避重了些。问好!<br>待大家读读后转相应版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 2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2:59 编辑

再提一下,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3 08: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2:59 编辑

  隐晦从来都是病,现在却当成了张力,这是朦胧诗以后的通病。<br>  诗歌失去读者是必须的。<p>  作为版主,只能以红帖、精帖的方式可以引导。可惜的诗,目前,诗歌论坛的普遍看法是,读不懂的隐晦的诗是高水平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3 08: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2:59 编辑

***** 版主模式 *****<p> <p>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2>中国诗歌</a>转移过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6 19:27 , Processed in 0.10909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