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73|回复: 5

在新的世界秩序中文学的地位——五论文学革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5 15: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言:这一次题目虽然是论文学,却与前三次的论文学并不相同,它的立意,并不专专在文学本身,而是出于建设理想社会的目的,论述现实中各领域各自的价值,各所应担的责任,当然,随之也就明确了各自在一个统一的价值体系中应有的地位。为着这样一个目的,接下来还要论述科学的地位,国防的地位,以及如何进行经济和政治的建设,以便扬弃其弊端,发挥各自最大的效能,使之成为人们实现理想的重要工具。因为文学是其中重要的一极,在人类实现理想的行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所以它有资格至少并列于其中予以置评。出于这样一个思路论文学,当然与先前的专门对待有所区别。当然,这样做的目的也在扫清人们心头的疑云,为文学复兴开辟广阔的道路,所以与早先的思路也是统一的;而文学复兴也不过为建设更加理想的社会,皆以人类实现社会条件下的最大幸福为最高标准,所以早前的论述,也服从于此时及此后阐述如何建设理想社会的统一思绪。]<br>“在新的世界秩序中文学的地位”,什么是“新的世界秩序”呢?新,意味着它不再是冷战时两大阵营互相对立的格局,而是目下各方力量趋于缓和,各自正在调整方向的崭新形势;然而此时的形势,并非理想社会的应有形态,所以所谓的“新”,还意味着改变,以目前趋于缓和的世界形势为基础,使之向符合我们内在理想的方向发展。在目前基础上推动世界向更加和谐,更加理想的局面发展,用我们的全部主观力量予以改造,所得到的新的世界形势,就是此处所谓的“新的世界秩序”。<br>“在新的世界秩序中文学的地位”,也就是在这样一种理想状态下文学的地位。在这样的理想局面中,文学应当是繁荣的,因为文学是人的最高本质的反映,由于现实的有限性对应不了精神的无限性,人的最高本质并不易为现实接纳,所以以文学表现乃是通常的途径,由此,文学自然繁荣。当然,文学毕竟是替代性的,又且人除最高本质外还有一般本质,更有更为广泛而必然的本能之需,而这一切都需在现实中征战去获取,所以无论怎样强调文学,它也不可能是唯一重要的。那么在理想的社会里,人的本能之需如何得到满足,一般本质如何实现,最高本质如何表达,等等,就有一个各自的地位问题,相互的协调问题。由此,所谓文学的地位,其实也只是一个相对地位。然而,文学毕竟是人的最高本质的反映,当社会关系理顺了,人得到全面表达,它是必然会繁荣的;否则的情况,则表明人们的精神经受着压抑,生活着,物质可能充足,但并不能达到高度的欢欣;甚至灵魂破碎,日付一日,都为着把无奈的岁月打发过去。如此,当然不能说社会是符合理想的,人们的生活,真正符合人的内在本质。<br>而当今的社会,正是此一状况。文学衰落了,信仰,也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人们为物质奋斗着,但只有物质,精神,在并不足为栖身之所的物质躯壳中伛偻着身子。精神的无依和文学的衰落互为表里,正表明人类社会偏离了理想秩序的实质。<br>这样一种状况,当然必须改变,以人类内在本质得以最大程度实现为目标,对现实中各元素重新调整。然而,改变不但需要目标,还要找到症结;只有找到形成当今状况的原因,才能找到可靠的改造的途径。为此,就必须追本溯源,对形成当今状况的历史成因进行分析。<br>中国的现代化,直接起因于西方的扩张和西方文明中物质和科学的绝对优势;为着本能的生存恐惧,我们不得不奋起,以求取得实力的平衡,起码的安全得以保证。继其后的,才是对贫困问题的解决,因为贫富是相对的,当基本的温饱得以解决,再往后的发展其实就只为着缩小对比中的差距;当对比存在着,哪怕业已衣食无虞,在前者就仍然激发着在后者关于“贫困”,关于“欠发达”的焦虑。从中国变化的实质来看,中国的现代化其实从洋务运动就已经开始,此后的历史,不过因为标准不同而分为不同的进程。改革开放的二十几年,不过在程度上深化了,更因为集中于经济的发展,从而更接近“发达”的标准含义,而有了更为特殊的意义。这特殊就特殊在,我们和西方更拉近了,更趋同了,按此不断发展,我们对于西方“发达”,我们“贫困”的焦虑将消失。当差距真正消失,我们同样发达了,遗留于我们民族心中的痛苦情结将不复留存。这就看出了,我们的现代化,其实始终有一个导师,那就是近现代西方。这导师既是导师也是敌手,正因为是敌手才成了导师,因为正是彼之扩张惯性,彼之威胁,造成了我之变革,我之现代化,为自保而追赶,而超越。但这导师又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导师,因为我们一直追逐,向未改变的,只是对方特别的科学和物质,而精神,而价值观,我们却向来有一套独立的东西。可是西方文明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当我们因为生存焦虑,因为对落后的敏感,对贫困的不满而以西方发达的物质和科学为目标加紧追赶,在“硬件”的趋同中,它的其他方面也渐渐浸染进来。于是,我们的一般生活氛围,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价值观,也渐渐改变。改变的程度,是由融合的程度决定的,融合得越深,我们的独立性就越少,到最后,也就终于完成了质的飞跃。看今天的现实,我们实际上已经西化,唯一不同的是政治体制,但也在趋同,这一步如果跨越过去,我们也就彻底西化了。<br>毫无疑问,所谓现代文明也就是西方文明,西方自然自以为如此,我们即使口头上不承认,我们的行动也已自动标明。即使出于维护内在本质的需要,出于保护国粹从而延续文脉的需要而欲予以抵御,予以反同化,也需有立足于整个人类未来,具有高度说服力的完整的思想体系,有切实可行的步骤予以实施,而在此之前,我们必须承认这一事实:或出于主动或出于被动,我们正在或已经融入西方文明体系里。<br>由此,问题的症结就转到了西方文明。即当今文学尤其是诗歌的衰落甚至消亡,人们精神的无依,乃是由西方文明的固有缺陷造成;固然,我们自己也有责任,由于一味只抓最突出的矛盾——经济,而忽略了文化建设,然而之所以如此,也是源于西方世界物质的畸形繁荣——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安全和尊严的压力。放眼世界格局,就看到了我们不得不被动——当然也有主动——的大背景。在这样的对比分析中,就看到了西方文明的固有缺陷,始终是人类——当然包括中国,精神越来越萎缩,表现于现象则是文学没落,诗歌消亡的主要原因。<br>那么,要解决问题,就不得不分析西方文明,它为如此,为什么有那些优势,又有那些缺陷,对比如此强烈。对西方文明的透彻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是解决我们自身的精神困境,解决整个人类的精神困境的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环节。<br>西方文明的根本核心就是它的民主,全民选举式民主,它的其他特征,都可以以此解释。西方为什么形成全民选举式民主?因为西方文明发育时间短,又且各群落,各国互相分裂,未曾统一,未曾经过专制的洗礼,所以原始时代普遍的部落民主保留下来了。并且由于各国互相牵制,教权、世俗政权之间互相牵制,导致部落民主更加深化,最终成为近现代成严格体制的,成为深刻的文化传统的民主。民主,并非出于人的本质,而是人人都追求表达互相妥协的结果。妥协的结果,是人人有机会,但也人人受制约,然而人的内在本质,却是追求全面实现,这被压抑的意志,到哪里寻求释放呢?当群体社会这个最适合人表演的舞台缩小了空间,人的意志发生了转移,这就导致科学的飞速发展和物质的畸形繁荣。所以西方文明虽有民主深刻、科学发达、物质繁荣的三大特征,它们之间却并不是平行的,前者是本质,后二者,正是前者导致的结果。科学,在各文明世界都存在着,人从其本质出发,为着人的幸福及保有这幸福,也会探研科学,但这样的科学,将局限于实用,为人生服务,而西方之对待科学,却与此并不相同。关涉人幸福的,他们固然会探研,而无关人利害,仅仅是在那里静默着的自然,他们也会花无穷的精力去对付,这就显示出了与众不同,这就是民主的作用。固然,他们探研的结果,也会被另一些人利用,以之为人类造福,但前者的初衷,却更多地为着从征服中收获快乐。他的敌人就是自然,他要在他的胜利中,把他无以或不屑在社会中表达的生命本质高歌!物质之畸形繁荣,盖出于同一原因,物质,按道理来说足用便够,至多满足一种奢华的生活,但当人的意志无以表达,专在其中一力贯注,就有了另一种结果:人们想得到的,想不到的,都制造出来,足以让上一代,上几代人结舌瞠目。后面的又要超越,又只能走同一条路,于是物质便加倍繁富,以至于越往后的人,越来越想不出题目。<br>这是民主对志士,对社会精英制约的结果,因为民主讲的是均衡,讲的是制约,真正受它限制的,正是远高于平均水平的杰出人物,他们那高出的部分找不到落脚点,于是转投于科学,转而无穷无尽追求财富。而民主对普通人本能的诱导,更是形成当今西方文明的重要因由。西方的民主,是全民选举式民主,人不分贤愚,皆有平等的一票。然而普通人总是占大多数,他们并非没有高远的理想,但自幼及长和周围人比对,形成了自我定位,知道着眼点太高,必不及杰出人物,所以都把基本本能放在了首位,在选举中,自然选择与自己意趣相近的人物。由此,政治家们只能向低处倾斜,一般人的本能之需,就成为政治家们理想的基本高度。政治反映普通人的基本意愿,而政治又决定着国家的基本走向,这就导致整个国家力量都以满足人的基本本能为主,一般人的本能追求,决定了整个国家的发展方略。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国家已经发达,发达,再发达,但政府能做的,仍然只是经济,经济,经济。政府不具有引导的功能,提升的功能,只能将就。当整个国家都被人的基本本能左右,业已形成整体环境,生活于其中的所有人,都难于超脱。于是,即使杰出人物,非常杰出,并不以本能为满足,但也无可奈何,只能随大众去追逐财富,只不过发誓比普通人挣得更多。另一些人呢,更加看透了世情,更不屑与争,也就更埋头于自然里,在一片相对纯净的土地上,去侍奉科学。<br>这样一种文明,并不局限于内部,并不。恰恰相反,由于民主对人的深刻的制约作用,人的意志在内部不易表达,导致人们必然外倾,整体外倾。这就把触角伸向了其他民族。典型的表现形式,当然是贸易,然而贸易不成,继之便强夺,表现出的,仍然是征服,只不过以物质为媒介,有了合法外衣,现象上不再那么眩目。更典型的,当然是殖民,不断抢夺空间,以满足本能的追求。近现代历史上两个抢夺空间最多的国家英国和美国,正是民主最深刻的国家,便是明证。然而他们的进逼,又惊醒了其他民族,为自保,为自强,他们不得不奋起;于是,全球现代化,物质和科学,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民主的价值观,作为西方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也为人们所接受。当世界发展到此一境界,全球融合,再思考问题,再谋求变革,不得不以整个人类为对象了。当然,因为西方文明正是现代文明的源头和本质,所谓思考,所谓变革,又不得不从西方文明的固有缺陷入手。<br>这一系列分析,既阐明了当今世界的本质,也阐明了中国之所以形成目前状况的原因。不论世界,还是中国,之所以形成当今状况,西方文明都是最重要的根源,而西方文明的核心本质又在它的民主,全民选举式民主。<br>那么,是不是西方文明的缺陷,一向都如此呢?如果一直如此,为何他们不寻求改变?缺陷,固然孕藏于它的本质之中,然而显得如此眩目,人们能明确感到精神的窒息,却是发生在世界日益融合的今天。在此,有必要对现代文明和西方文明作一分辨,尽管后者正是前者的源头和本质。所谓现代文明,是指当代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接受或认可的世界主流文明,它是西方文明在当代的继续发展,而西方文明,却是一个历史概念,它不但有自己的形成过程,而且形成后,也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在它取得世界性的统治地位之前,它存在着,但世界其他文明圈的人们并不认同,也就并不把它当“现代文明”来看。所以本来追究的是现代文明的缺陷的症结,以便解决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性的人的精神问题,而追溯源头,分析西方文明,却须把西方文明作为西方民族的内在文明来看。那么,站在西方民族的立场,为什么他们的文明的缺陷到现当代才暴露得最明显?相对于专制,更多的人们盼望民主,因为专制虽使少数人得以最大程度实现,却以多数人的受压抑为代价,然而民主了,人人平等,人的内在本质却又受更大的制约。着眼于多数人,着眼于普遍正义,民主具有最大合理性,但须对它的缺陷进行补偿,或有补偿的条件,它才是一种较为成功的体制。虽然,补偿并不真正合于人的本质,但在民主的条件下,人的本质那并不能实现的部分,只能以补偿为实现的途径。可以看到,在民主的初期,在西方文明形成近现代成熟体制的初期,补偿却是成功的,人们并不真正感觉压抑。从事科学的人,因为科学并不发达,尚有许多并未揭开的自然的奥秘,他们可以大展拳脚,在对自然的征服中,屡战屡胜;追逐财富者,因为世界并不平衡,尚有蛮荒之地,尚有许多封闭的民族,他们可以掠夺宝藏,可以凭先进的产品进行贸易,对财富的追逐总有合于预期或超乎预期的回报,所以也满是欢欣;政治家们,虽然在内部受着民主的制约,但因为有强大的国力作后台,可以对世界颐指气使,所以也满怀豪情。特别要提提诗人和文学家们。在这一时期,他们也颇有作为,因为国力强大,民意激昂,人们崇尚着高远的理想,所以欢迎这帮理想主义者;也因为贫富悬殊的拉大,先进民族与被压迫民族的对比,激发着他们的正义心,他们感觉到了自己的责任,也能感觉到自己的力量,入于文学,造成文学中有一种厚重的力。凡此种种,都导致文学的繁荣,它们扩散开来,影响着社会,又激发着更多人的理想,唤醒起他们的良知。当然,也因为社会化大生产尚未笼罩全社会,诗人作家们有健全的身心,作为文学的一般接受基础的一般民众,也并不都疲于奔命,生命中尚有富余的精力,若是象后来那样全社会被覆盖,人们都逃不脱社会化大生产的网,就见不到这壮观的一幕了。<br>但是,这样的黄金时代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当对科学的探索越来越深入,基础垫得越来越高,入门既不易,限于精力,还必须更加专门,科学工作者们,就更多地感到了琐屑;即使取得成果,在专业越分越细后,它的影响,也很难带有全局性,比起他们前辈那巨大的荣耀,也不能不感觉卑微。而这样的状况业已成为普遍现象,那么对于一般科学工作者,还在入口处,就难有前辈们的勃勃雄心,科学,越来越成为一种职业。科学的内在环境的改变影响的只是一部分人,在物质生产领域,社会化大生产的全局化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才是决定性的。工业文明的到来只是人们疯狂追逐物质的必然结果,但从它产生,到扩张,到席卷整个社会,以至全球,也有个发展过程。直到它笼罩整个社会,人们的一般生活都被迫串在了它的链条上,离开它人们甚至无法生存,它对人类的巨大影响才真正显示出来。这时,人们已无法往回返,前人的疯狂给后人留下了高度发达的物质,但也结了死网,再没有一块土地供人们自由挥洒,仅凭自然的时令打发时光。即使有这样的条件,但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作为群体动物,离不开社会,当社会的门槛整体性地高了,人们疲于奔命也要拥挤着迈进这个门槛以便作一个这个社会认可的人,那少数心怀抗拒的人,当真又有勇气脱离社会去忍受无人的孤寂?所以不管主动或被动,人们都被收进了这个网里,既在这个网里拚争以图起码生存,也学会了适应,以之为台阶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当然,这都是从现代物质文明的弊端着眼,不可否认,现代物质文明不但解决了人们的温饱,而且提供着生活的便利,人们生活更加舒适。但是也必须承认,当社会化大生产笼罩了全社会,物质成为最重要的价值尺度,人们都把追逐物质当作基本的人生,人,就已经变得卑微。而即使如此,当全球贸易越来越均衡,商业生产体系更加完善,追逐财富,这并不高远的理想实现起来也更艰辛。所以最终的结果是,人们都忙碌,身心疲惫,但实现了,也不过尔尔,人,越来越少活着的欢欣。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如此,但确实是大多数人的实情。这样一种社会,它的最大弊端是人们缺乏理想,人们追逐财富,但财富并不足寄托人的本质,于是人的心灵越来越琐碎;当理想离人们远去,人越来越现实,人们开始寻求感官刺激。这一幕,在商业体系最为成熟的美国体现得最明显。当然,如今许多国家都已西方化,商业化,都有典型表现。当整个社会精神萎缩,作为人类最高理想的代表的诗人在哪里呢?他们,被集体巅覆了。本来,理想的社会它是这样的:不但一般人民,不但才能较高者,就是最富于理想的人,都能得到表达。理想主义者们以他们的崇高理想激荡于社会,时时提醒人的本来梦想何在,那些在艰难的世情中搏击着、挣扎着,心灵日益疲惫的人们就能得到慰籍,他们那被遗忘了的理想,将可以在共鸣中不断重生,不断滋生新的奋斗的动力。但是在民主的资本主义商业体制下,理想主义们要表达,却十分困难。一方面,社会化大生产已统治全社会,有再高的理想,也得生存,万般不愿,也得投身进去,以在其中充当一个零件维持生命,但投身进去了,却再难由自己的志愿,商业有自身的规律,得符合它的节奏,它的法则,日积月累,理想销磨了,再返视自己,现实中的自我和理想中的自我谁者为真,都已无法分辩,高远的理想,很容易就模糊了。另一方面,民主是全民民主,每一个人都有决定权,然而普通人总是大多数,他们并非没有高远理想,但自知自己的才能,实施起来十分困难,也就完全现实,先从最基本的利益着眼,于是他们手中的权,也就用在了基本本能的满足上;他们的权,也就是政府的权,社会的权,当他们的权都用于满足一般本能之需上,社会给予理想主义者们的空间,也就接近于零了。普通人中也有许多是有高远理想的,但即使他们想用自己手中的权为理想主义者们说说话,考虑到社会这么大,人这么多,世情如此,单个人力量有限,也未必愿付诸行动了。所以,民主的资本主义商业体系,实际上是用集体的力量扼杀了诗人们。但是,又并不是说人的本质就改变了,人们的理想主义信念从根上消除了,在艰难的世情中,它还会偶尔冒出来,这时,人们会奇怪,为何过去时代那些美好的东西在人们的生活中都消失了?其实他们不知道,正是他们以一种无意的行动扼杀了它。这有一点类似于控制学中的自锁原理,不过控制学中的自锁,是电流给自己创造了通道,而人类以民主力量造成的自锁,却是把那些最美好的东西关闭在门外了。当然,此中的任何个人都是无能为力的,它反映出的,是体系的力量,历史的力量。投身于政治,以之改造现实,又如何呢?可以看到,不论拥有多么高远理想的政治家,最终都被同化了。不论理想如何,要进入政坛,得经过选民这一关,他们,就可以把梦想家们刷下,留下的,就只能作衣食之谋。比较中国传统的政治家和西方近现代社会的政治家,是颇能说明问题的。中国传统的政治家,极少不是诗人,政治和文学,在仕人的理想中高度统一;而西方政治家,同时兼诗人身份者却极少,这,已足以说明中国传统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别。中国传统文明如此,盖因该文明认定:社会的秩序不应由普通人决定,而应由圣贤决定;圣贤是人的最高本质的集中化身,由他们领路,于是普通人身上潜藏的善被诱导,高度的理想被激发,于是他们有了信仰;那些他们本来认定,但不敢十分自信的人的最高本质可以实现,社会为每个人提供了市场。于是,本能能得到满足,但不必只为本能,把那些自己也看不上眼的低下追求当作全部目标。当然,仅仅是作为对比,以明了西方文明的实质和症结,不等于由此完全否定西方文明及现代文明。至少,西方文明对物质的高度追求,使人们的一般本能之需更有了保障,生活的便利和舒适,也非传统社会比得了。<br>西方文明的弊端揭示得很清楚了,西方人自己,对此也有深刻的认识。多年来,西方文学家、思想家多有揭露,多有反思,但最终都表现为无奈的挣扎。突破不成,转而成绝望,于是,他们把破坏文明,破坏理性当成了目标。他们的反抗,没有结果。一方面,民主的缺陷有钢一般的外壳护佑,极难破解,因为民主具有强大的道义作支持,民主不可能被瓦解,那么与民主相伴而生的它的缺陷,也就可以安然寄生。邱吉尔说过,“民主制度是最糟糕的制度,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比它更好的制度”,就道出了民主的合理,和民主制度下人的艰难。另一方面,也没到时机。当西方文明还在扩张,还有路可走的时候,即使它使置身于其中的许多人感觉绝望,它也不会停下来。直到扩张到了边界,它的全部道路都遭遇堵塞,它使置身于其中的大多数人都感到了艰难,才到了可以对它变革的时代。这当中,共产主义革命的兴起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阵营的长期存在,以及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动荡,都掩盖了它的缺陷,延迟了它的危机的到来。<br>共产主义革命,本来起因于人们疯狂追逐财富导致的严重的贫富分化,倡导者着眼于更广大的贫苦的人民,而贫苦的人民,也视之为获得解放的依靠;到后来,由于资本主义的不断扩张,民族压迫也愈演愈烈,于是导致国家与国家间的仇视,落后国家的精英阶层和广大人民,又把它视作获得民族解放,民族平等的希望。由阶级对立和民族对立造成的两股力量合流后,它的阵营,显著地扩大了。于是,在这个星球上,不但有一次又一次工人阶级的运动,而且还相继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核心的国家。这些国家诞生于与资本主义理念相对抗的运动中,自然,当它们建立后,其立国宗旨便与西方世界迥然不同,这导致了西方世界的高度紧张,它的其他矛盾,在人们的视野中也就被暂时掩盖了。(何以如此呢?因为这些以共产主义为理念的国家,是把资本主义当作消灭对象的,习惯于自由、人权、经济市场化的西方世界,自然难以容忍,为了捍卫他们的价值观,也就把他们的主要精力用于防范及消灭他们心目中的“敌人”;而双方互相消灭,也就由价值观的对峙转而成人的敌视,互以肉体消灭为目的,于是起码安全又成了问题,在核武器的阴云下,人们甚至担忧着整个国家的毁灭。当危机如此深重,它内部的一切矛盾,也就退居其次了。)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除了以中国为代表的少数国家,共产主义国家的大部阵营都瓦解了,对峙的结果,以西方民主阵营的“胜利”告终。为何会有这么个结果呢?许多人以为,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阵营以军备竞赛拖垮了前苏联及东欧国家,如此,倒结结实实是西方的胜利,其实,这是皮相之见。西方阵营的攻势,固然不能说不是原因之一,但主要的原因,却在于共产主义阵营本身有严重问题。共产主义,本身是一种高远的理想,但是此一理想,却含有特殊的针对性,是以十九世纪严重的阶级对抗及广大贫困的工人阶级强烈的解放愿望为背景产生的,从一开始就为着解决现实问题。以共产主义相号召,就是从工人的直观感受出发,从当前希求考虑制定的策略,马克思主义的战斗性,就来源于它的现实性。如果没有现实性,马克思主义会严重缺乏对现实的指导力量。然而,马克思、恩格斯出于当时时代背景提出的结论式的理想,却被后来的共产主义国家的领导者无原则地当作通用规则利用了。如此,他们头脑中的社会主义,也被当成共产主义的试验场,是确确实实的共产主义初级阶段。但是正如前述,共产主义从本质上讲是由人在贫困时的一时愿望产生的,它并没有真正的真理价值,人一旦到现实中,所作所为便立即与之背道而驰。人从本质上讲割除不了利己心,那么也就必然产生竞争,不管争夺美女、争夺权利,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对峙,不可能完全同一。那么,如以共产主义施之于现实,要么它被人利用,即偷懒者不劳而获得到了财富,要么它使人不屑,即强者不愿受它束缚,为了从竞争中脱颖而出以便得到相应于自己才力的更多的东西,从而不断破坏它的规则,总的来讲都不合人不断上进的本质。正因为它的不合理,所以以共产主义为模本的社会主义在现实中遭遇着困境:集体大生产使得生产始终上不去,在与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中,人们的物质财富,国家的经济实力始终处于下风,而且差距随时间不断增大。这是在经济上,当然最终表现为国家总体实力上的差距。而由于理想过于高远导致的专制,则是共产主义阵营纷纷崩溃的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我们说民主有天然的缺陷,但不要忘记民主更有巨大的优越性,由于人人都是人,没有人愿作奴隶,民主更是稳定下来的社会的必有特征。哪怕中国的传统社会,所谓的专制也深含着它特有的民主本质:科举是面向所有人的(妇女除外,但传统社会妇女以丈夫为中心,所谓妻以夫贵,那么不把男女区别对待,而以家庭为单元,还是有它特有的竞争的公平性),它的公平也就是民主的特有形式。正因为民主是文明社会的必然特征,它不可超越,所以我们才说由民主带来的艰难才是真正艰难的。但是以前苏联为代表的共产主义国家,由于理想的过于高远却无法做到真正的民主。如果民主了,人的本质必然发挥作用,各自为己,互相竞争,也就必然与共产主义的道义要求相违背,所以,秉持着共产主义信条的人们是绝不会允许民主的,只能让那些信奉者有权。但是,真正的信奉者又有多少呢?在革命阶段,因为强烈的阶级对抗和广大贫困阶级对于解放的渴望,人们的信念既来自内部又被不断加强,所以许多人是真诚信奉的;在革命胜利之初,信奉者们夺得了天下,更多的被解放的人们则拭目以待,也不会立即就怀疑;但是在此后更漫长的建设中,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对立的阶级消灭了,天下成了革命者和以前的被统治阶级的天下,然而人的本质并没变,人,仍然追求在人群中表达,也就必然追求权力。可是现实如何呢?因为革命之初有一个高远的理想,此时仍然受它影响,现实中的进程被视为达到那理想的必要阶段,那么,就仍得执行革命时期的纪律,革命时期的程序,人们的权力,并不能靠正常的竞争获得,而是被纳入组织的框架中,靠一级一级提拔得到实现。这当中,就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在革命中,因为严酷的环境,人们不敢懈怠,所以提拔必然是相对公平的,一般而言总是才能更高者,革命意志更坚决者被重用,其他人心服口服,而此时,严酷的环境不再存在,而仍然用相同的形式,那么人的私心就会发挥作用,提拔与否就并非以才德为标准,而是看与处于上位者本人的关系。从而,革命时期的晋升形式成为最重要的腐败源头。那些本有较高才能而仅因关系不被重用者就会产生怨恨;他们中的许多人看到大环境如此,学会了钻营、讨好,整个组织框架也就逐渐离散。在长期的演变中,人们看清所谓的理想不过是幌子,真正发挥作用的,仍然是人的自然本质,对那高远的理想,也就逐渐漠然。而并未进入组织框架的更为广大的一般人民,则有更多的怨恨。人,并不是只要吃饱穿暖便够,他还追求群体生活中的权力,然而必然的专制形式,却使他们只能作为被动者,虽然当权者确实也在为国家奋斗,为人民的一般生活奋斗,但他们只能作为被动接受者,无以一展才华,也就深感失落,久久积累下来,也就成为深深的怨愤。而由于专制导致国家经济停滞不前,一般物质生活也遭遇着艰辛,人们的怨愤就会更深刻。观前苏联及东欧国家共产主义体制的崩溃,根本的即出于上述原因。首先是党内部的不公平积累下来,导致后来进入最高领导层的人们也深感必须改革;他们从自己遭受过的压抑,日积月累对生活的感受出发,以己之心度人,感到这一套制度于国不利,于人不利;其次长久的不公平,导致党的中下层形成改革的心理趋势,舆论趋势;而权力相当者互相不服导致的争夺,则加剧了改革的进程,并最终导致革命,原有体制彻底瓦解。那么从未进入权力阶层的一般人民起了什么作用呢?当党的组织瓦解,国体瓦解,他们并未予以捍卫,相反他们积极支持领导实现了变革的人,他们积累的怨恨,通过他们的冷漠,他们的相反的行动,在国体变革中发泄了出来。所以实际上是上下离心的最终爆发,国体的瓦解,在革命取得胜利后就已埋下种子,因为人们未曾认识到革命和和平岁月应有的区别,革命时期必要的专制,被无原则地滥用到业已稳定后的建设岁月里。当然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进逼也是重要原因,正因为对方的存在和进逼,共产主义阵营更加专制,如果民主,完全依照人的自然本质,将更快地被西方同化,那么梦幻中的共产主义,将不可能实现。从这一点看来,西方文明的胜利具有必然性,也映照出共产主义设想本身的不合理。那么共产主义理想就一无是处吗?并非如此。共产主义理想对人类具有巨大的贡献。正是它那高远的理想,激发起广大贫困国家的人民的高昂斗志,在它的旗帜的召唤下取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性胜利,又在它的旗帜下凝聚人心,合力奋斗,取得了建设的巨大成功,迅速缩小了和资本主义列强在综合国力,一般物质生活水平上的差距;也逼使资本主义世界的统治者们更加重视底层阶级的利益,从而西方世界的一般人民,也一定程度是它的受益者。所以共产主义理想具有巨大的历史功绩,在资本主义迅速扩张导致贫富严重分化,贫穷国家、落后国家(相对发达的西方)遭受野蛮侵略、掠夺、压迫的严峻历史关头,它历史性地解决了人类深刻的矛盾,为一大部分人理清了头绪,解放了他们的身心。但是又必须辩证地看,当此一矛盾解决,人类再向前推进,它的价值就小了,它的缺陷就显示出来了,此时,再把它置于当头,对于不断追求解放的人类来说,就未必是合理的,甚至,反而成为前进的羁绊。但是,共产主义的阶段性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阶段性,这,是必须要弄清楚的,如果以为共产主义就等于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不合理就等于马克思主义必须予以抛弃就大错特错了。共产主义,只是马克思依据他所在的时代的时代特征对未来理想社会所作的一个设想,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导致他的设想的局限性,并不意味着它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很清楚,就是不断解放人类,为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时代条件变化后,要依据新的时代特点提出新的应对措施,也就是实事求是,所以不断解放人类,并且要实事求是,以更真正达到解放的效果,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以此来看,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是永不会过时的。它不认为哪一种结局是终点,只要那个时代人们仍然经受着压抑,就要想办法解除那压抑,当新的矛盾出现后,又设法解决新的矛盾。由此来观中国共产党的作为,就可以看到它此前苏联及东欧各国共产党更高明,它提出实事求是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核心,也就摆脱了一切的机械作风和教条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当发展了,人们得到了更大程度的解放,人民既欢迎,而又仍然遵循着马克思主义的路径,那么,基础既未丧失,人民的欢迎又巩固了它的执政地位。共产党没有倒,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共产党倒台了,那么一切都无从谈起。至于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把它界定为一个遥远的理想,现在尚是社会主义的初期,也就可以不受它的羁绊,从而可以完全依据现实状况构思应对的措施。正因为自邓小平以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层未尝以教条主义自我束缚,完全依据客观情况的自身特性解决问题,所以中国的发展欣欣向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深得人心。当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究竟如何发展,还须作理论的探索,也须经过实践来验证,它并未到头,并未臻于完美,甚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也有可能。但是它有独特的内涵,并非人言言殊的东西,是可以确定的。首先可以确定,它不是西方文明的翻版,如果是,就既非中国特色,也非社会主义,同时,它也不会是马克思主义既有结论的照搬,如果是,那么马克思主义中一些错误的结论以及在发展后的今天显得不合时宜的东西也必须继承,这两者都不是,而是依照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并吸收人类一切贤杰的有益思想,实践中一切有益的经验建设的人类已有制度中最好的制度,人类已有文化中最好的文化,并且特别宜于中国人民的需要,能够最大程度解放中国人民。不止于此,立足于为整个人类作出有益贡献的中国人民的向有美德,它还要具有能为人类作出示范的功能,当通过探索它完美地建立起来,能够最大程度适应人的本质,考虑到人的共性,共性大于差别,它将确实具有为人类指示新的道路的能力。<br>对共产主义革命的论述言止于此。总的来讲,是共产主义阵营失败了,虽然尚有以中国为代表的少数马克思主义国家,但也都在或已经调整方向,调整,就表明业已认识到过去的一些错误,承认西方文明拥有巨大的优势,并非简单的就可以战而胜之;调整的过程,还同时是接受同化的过程,不得不被同化,在被同化中积累力量,再予以反同化。而反同化,还不单是积累力量,而须完整构思整个的前进方向,当明确的思路出来,并且比西方文明更优越,具有引导整个人类前进的榜样的效果,所谓的反同化,才有了施行的可能,而在此之前,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这个世界,在基本方面是被西方文明覆盖了。<br>西方文明胜利了,两次世界大战,以民主阵营的胜利告终,共产主义革命,虽然使一大批落后国家及其人民获得了解放,并拉近了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但在其后的发展中,也被西方文明同化;现在,虽有伊斯兰世界顽强坚持自己的固有传统,但民主的施行也只是时间的早迟而已,至于现代化大生产,则早已统领了他们的世界;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化也是必然趋势,只是民主的方式会与西方有所区别,然而不会有根本的不同,至于社会化大生产,至于科学,我们也业已或早已融入西方文明体系里,所以,当西方文明扩张到这一步,人类要继续前进,要面对的将主要是西方文明的缺陷。<br>毫无疑问,对于西方来说,这样的缺陷早就存在,还在它的扩张岁月里,在它和诸多对立者缠斗的时候,在它的内部,在中心区域,许多人就深深感觉着压抑,感觉着它的缺陷带给人的绝望和悲伤;而当它扩张到整个世界,诸多对立者消失,它的缺陷上升为西方世界的主要矛盾,也不过是在程度上深化了,更普遍的人将更强烈地感觉着人生的琐碎。而对于中国(以及另一些有着不同传统的国家),却是一个新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一向以崇高为内核,共产主义革命,一方面固以解放贫穷的人民,实现民族自救为目的,但同时也接续了这种传统,因为共产主义虽从现实来看过于虚幻,它却内含着一种崇高的精神。但自从为了经济的发展而融入国际资本主义体系以来,随着经济的全面融合和价值观、文化色彩的随之改变,我们的以崇高为内核的传统却仿佛于瞬间就消失。所以,面对越来越相同的处境,我们却与西方有着并不完全相同的心境。传统,深植于民族的血脉中,它是我们幸福地生活于这块土地的精神支撑,我们是不是准备好了完全抛弃?而即使抛弃,我们又能走向哪里?世界已经因为西方文明的扩张而融合,我们既没有扩张的传统,要扩张,也已没有空间,纯粹依从西方文明,何处有我们的精神依归?傍徨于十字路口,最终我们会发现,要幸福地生活于这块土地上,还得拾起我们的传统文明。只不过针对现实境况作出调整,以世界为一个大家庭,通过塑造崇高文化,来表达我们的意志。以此来看,中国的不断发展经济只能是手段,以之为手段,服从于后面更高的目的。而无法也不应象西方那样,不断的扩张及发展物质,就为着寄托精神。而西方,当全球融合及物质高度发达后,它的传统的表达方式遭遇着空间的艰难,也必然会有所改变,转而在纵向寻求表达的路径。到此一步,世界将高度同一,只不过对于西方来讲,是真正的新的尝试,而对于中国,不过是在对西方文明加以超越后,在一个更高的台阶上对传统的回归。<br>世界安静下来了,虽然有所谓与恐怖主义的斗争,但它改变不了基本的格局;中国,采取了与世界妥协的策略,以便全力发展经济——但也就被同化,共同融合于现代文明体系里。正是在此世界高度同一,经济发达而精神面临困境的时代大势下,出于人的本质的自然要求,提出了复兴文学,以便重振人类精神的话题。此一提议有多重意义。它的根本的意义,当然是针对整个人类的,是为整个人类重塑理想,以便人类发展获得新的动力。在过去的世界逐渐融合的世纪里,西方世界把推销民主自由作为理想,向全世界扩张,其他各个文明圈的人们,则把维护自己的传统,从本质上来讲则是维护自己业已习惯的生活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到后来或几乎与此同时,作为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对立面,对资本主义的弊端有深刻认识的马克思主义又传播开来,成为诸多“落后”国家及发达国家底层人民的理想,支撑了他们的战斗生涯,直到取得胜利,在此过程中,不论哪一阵营,从他们自身的角度来讲都不能说没有理想,没有支撑自己精神的动力。但是当世界平静下来,虽然人们仍在不断发展经济,仿佛也是一种理想,但实际上它却式微了。经济在本质上只是基础,为解决贫困问题,为达到富裕生活,它有深刻必要性,但自此之后呢?它作为理想却再难说服人。而就是在并不富裕之时,甚至尚在贫困中,它也并不足作为最高理想,人,从本质上讲始终是精神动物,如果充满激情,有信仰,并不富裕,甚至处于贫困中,也并不影响他们的快乐;而没有理想,没有激情,就算是有富裕的生活,人,也常常处于精神无依的恐慌中。这就可以看出,消除贫困,达到富裕虽然具有深刻必要性,而在此之后仍以经济为目的,不过是万般无奈的举动,绝非人的初衷。到此一步,可以说整个人类的精神都萎缩了。它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则是针对中国的。我们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究竟如何建设,仍然在探索,但是有一点,如果没有发达的文学,它必然是不完整的,所以复兴文学,对于中国来讲又是建设一种有别于西方文明的美好制度,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传统中走来,从暴发革命到现在不到一百年,此中一直在探索,一直在演变,也就一直未定型,看起来一直在追攀中,却是我们的巨大优势。西方文明早已稳定下来,它要改变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它的那些缺陷,要改变也同样困难。中国的制度、文化未尝完全定型,也就对于克服这些缺陷有更大的可能性。充分吸收西方文明的有益部分,而又克服它的缺陷,正是我们的发展方向。照此来看,中国将是推动世界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强大的动力。为此我们要进行相应的政治变革,一般文化生活的建设,但同时,复兴文学,也是我们对于世界发挥积极影响的一个重要部分。一定程度来说,它也是对传统的发扬。文学,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是所有文明世界精神的最重要的结晶,但是它在不同文明世界所拥有的地位,却是并不相同的。相比于西方,文学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有着高得多的地位。这并不是说它的实际成果,而是说它的普及程度,它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在传统中国,上至皇帝,下至普通百姓,都沐浴在它的温馨气氛里;它并不完全出于自发,而一直有政府或隐或显的支持。统治者把它作为人们表达意志,净化社会风气的重要工具。所以发扬文学,虽然对于整个人类来讲都有振奋精神的作用,而对于中国,却又另有继承、发扬传统的特殊意义。<br>但是,通过发扬文学,是否真能解决世界性的精神困境问题呢?尤对于一般人民,他们似乎只要吃饱穿暖,有一定的娱乐便够,这一提法是否只宜于某些梦想家,施加于全人类则显得夸张?<br>这是一个重要问题,如不能圆满回答,文学复兴即使具有必要性,也不会如前述所言的那般重要。<br>文学能不能解决人类的精神困境问题,得从人的本质寻找答案。人,从其本质来讲是追求全面实现的,既包括一般的本能之需,也包括人作为群体动物必要的精神需要,还包括超乎其上的对无限的追求。首先是本能的需求,包括吃饱穿暖,对性爱的需要,除此而外,人还需要荣誉,需要尊严,这是由人生活在群体中,群体正是他的快乐源泉决定的,由此,人必然追求权利,权利,是他获得社会尊重,从而得到他所向往的人间生活的重要保证。但是本能实现,权利得到了,人就满足了吗?人会发现,现实是极为有限的,在得到之前,人孜孜追求,而追求到手了,一切现实之物,将立即暴露出它的极端有限性;可是人还在追求,这无限追求的意志,到哪里寻求落脚之地呢?不止于此,人在现实中的追求,由于人人追求形成的互相挤压,也是并不能完满实现的,彻底的实现,只是一种假定,这诸多在现实中亦未实现的意志,到哪里寻找出口?所有超越于现实,及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意志,文学都能接纳,文学,正是人类无限意志的结晶。那么,文学能不能作为人类的精神依归呢?这是显而易见的。文学的优越性在于,由于它寄托的是人的梦想,并无现实中的必然的互相压制,所以它可以全面容纳人,就此,不论一般本质还是最高本质,都可以借文学栖身。当人的本质得到表达,并由于人人都表达形成一个文学的社会,从而可以得到群体肯定,人,也就借一个中介实现了自身。<br>那么,何以普通人对文学并不热衷?由此也就可以推定,文学复兴对于他们来讲并没有意义。这是由一个假象导致的误会。上面对人的本质的分析,适合于所有的人,并不因人的智慧的差别而有不同的区分。但是现实毕竟居于第一位,人的存在,是梦想得以延续的前提,而为了生存,就足以消磨一个普通人的大部分精力;在文学勃兴几千年甚至上万年以来,文学本身也成为一种生存手段,但那毕竟是社会的高端,并非普通人赖以生存的工具,就此,一般的普通人不得不把梦想压缩在心底,先应付一般生存的急需。然而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最初是怀揣梦想,先应付现实,而当折磨既久,斗志销磨,他们的梦想也少了,也就认可了现实的有限性。特别当生活为现代文明覆盖,人,不得不依附在社会化大生产的链条上靠充当一个零件谋生,大链条的转动逼得人跟着转动,人,越来越丧失主动性,梦想,也就会更低微。起码生存固然会逼使人谋求财富,而有了财富,生存之忧解决,人还是生存在那大链条里,因为社会大势如此,还是得转头再为财富拼争。然而,人的本质它消失了吗?没有,只不过它压在了心灵的更深层。人,还是会常常回顾少年时代,回顾那梦想频生,不甘平庸的青春岁月,所以,文学的基础始终存在,它根植于人的本质里。只不过现代社会扼制了梦想的高端,扼制了它的生成,连那具有最高理想的人也不得不现实,从而难以产生连接着人类梦想的伟大作品,甚至连一般杰出的也难,于是一般人即使在短暂的空闲里自省,欲寻求共鸣,也难以找到和音;至于那能超拔自己的灵魂,使人在一个更高的境界获得再生的梦幻的精灵,则完全不见了踪影。<br>还有一些人,对文学的感觉更微弱,他们的梦想,都是直感式的,文学复兴,对他们有什么意义呢?在此必须指出,此处所谓的文学,并非通常所谓文学的全部所指,在通常的含义里,种种消遣的小说,刺激人感官的,都被归于文学的大营,人们以通俗文学名之。而此处所谓的文学,乃指合于人的最高本质,足以提拔人类精神境界的那一部分,主要指诗歌,但又并非单指诗歌,因为小说中也有一个重要部分,专为表达人类崇高的灵魂;也包括那些重要的散文,那些足以提拔人类精神的思想性,哲学性作品。总之,是足以作为人类信仰,整肃人精神的那些东西。这也就见出,虽以文学名之,但并非文学这一通名所指称的全部含义。那么,对那些文化层次更低,对文学的感觉更微弱的人们,当怎样看呢?文学革命,要改变的是人的精神,与那种揭不开锅,生命都无以存续导致的底层阶级的革命确乎不同,但是,也并不是说与处于文化底层的人们就没有关系。社会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当社会充满活力,蓬勃向上,那些最普通的人感受着昂扬向上的社会氛围,生命中也充满欢欣。所以,问题的实质是,那些最一般的人,是把整个社会作为精神支撑的,文学复兴不会直接关系他们,但会通过改变中上层人的精神境界从而改变社会,再影响到他们。任何一个社会,都不会是平均的,大家用相同的力,总是处于最前列的人用生命中宏伟的力首先带动社会,如果没有他们,后面的人又会怀着相同的责任感做相同的事;如果他们也不在了,比他们更后的人又会自动接上来,走在最前列。最终,人们总是要把社会向前推进的,这反映出的,始终是人的相同的本质。当然,因为前面有人,有更多的人,他们也就看淡了他们对社会的责任,似乎只能为一己拼争;而这也就制造了一个假象,似乎文学复兴,整肃人类精神,只是一部分人的事,只是少数梦想家们特有的情结。<br>但是,现代社会,只是诗歌没落了,其他文学形式,例如小说,当然也不景气,然而电影电视却是发达的,是否由此说明,并非人类精神萎缩,而只是变换了形式呢?事实不是如此。电影电视,它的一部分是与文学重合的,然而它的更多的部分,却相对独立。当文学发达,社会弥漫着理想主义精神的时候,它可以作为文学的一个特殊形式,传达人类蓬勃向上的精神;但是这样的精神没有了,它依然可以存在,以它特有的视觉冲击,刺激人的感官,给人以消遣,愉悦。特别是文化市场化以后,迎合人的感官需要而产生的种种商业片,更是如此。消遣、娱乐,人们是需要的,但是若只有它,人们就会怅然若失;久而久之,娱乐会越来越庸俗化,恰如当今的各种报刊,娱乐版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名人、明星的花边新闻,过去还只是在港台的报刊中常见,如今在中国大陆,也呈燎原之势。报刊的庸俗化和电影电视的纯以市场为取舍正是同一趋势,反映出的都是精神的失落,谁也无可奈何,只求讨好庸众赚取一点银子而已。所以电影电视虽然发达,并不表示它就承载了多少精神,实际上它也没打算承载,要承载,也没有能力,这是关系整个社会结构的事,关系文明体系变更的事,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而即使处于精神健旺的时代,电影电视也不宜作为文学的主力,这是由它的形式天然限定了的。影视虽然是不过百年的新事物,而与它同性质的戏剧却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但向未成为文学的正宗,直到近现代,它才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何以如此呢?因为影视和戏剧需要演技,而这却是一项专门技术,并非出于人的天然本质。但是诗歌,却是由人的本质生成的,任何人,当他欲表达他的本质,他的最高本质,都可以以诗歌为载体;散文,小说,具有类似的性质,当然小说,因为是讲故事,所以与诗歌还是有区别,不会那么直接。正因为演戏需要专门技术,所以它只宜于部分人,而对这些人来说,由于演绎的角色经常变换,需适应不同的角色要求,他们也不可能处处去表达个人本质,就此,演戏对他们来说也更多是一种职业。而对于绝大多数人,更只能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所以影视虽可以作为一个文学的分支,它却并非必须依赖文学来生存。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疲累需要消遣,影视抓住了这一契机,它就可以脱离文学独自繁荣。而文学,却作不到,作到了,等于丧失了自身,也是毁灭。<br>但是文学衰落,持久衰落,影视越来越少一种精神,它也会越来越低俗,终究,人们也会厌倦,就此而言,文学作为影视的基础,对它还是有重要作用的。<br>上面论述了文学对人类的重要作用,特别在整个世界都被商业笼罩,民主的资本主义文明体系深刻压制着人的精神的当代,更必须发扬之以重振人类的精神。那么,在新的世界秩序中它的地位也就很明确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们都要特别营建它,以之作为我们的灵魂;它就象一根主线,将串联、凝聚人类日益溃散的精神。当然人类的精神,并不是只靠它来寄托的,我们要塑造崇高文化,也不会以之为唯一的载体,我们还必须改造我们的政治,使之既达到民主要求,人人可以以之为工具实现更理想的人生,又达到高度集中,成为我们信仰的另一个圣地,即从民主和崇高文化两个方面来改善我们的政治;我们还必须不断发展经济,不但为着持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也为着增强我们的国力,当中国在世界上坚固地存在着,无人可以动摇,以之为基础我们才能建设最适于我们生活的文化,也才能对日益陷入精神困境的世界施加积极的影响,当然,世界已然如此,发展经济也一定程度能寄托人的精神,为这一点,也当让它持续发扬;同样出于营建美好生活的目的,出于增强国力的目的,也一定程度出于寄托精神的目的,我们也须持续用力发展科学;出于同样的目的,还须建设强大的国防。总之社会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就具有绝对必要性;而既然我们生活于中国,并且准备把它作为推动世界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强大动力来对待,我们又要正视它的独特性。但是无论如何,文学都具有极端重要性,对于我们及整个世界来说,虽然不断发展物质仍然是必要的,但发展物质正是当今世界的趋势,它已够发达,越往后,必要性将降低,而恰恰,精神的困境日益上升为主要矛盾,面对此情此景,面对精神日益萎缩的世情,发扬文学,必然,也必须,成为新时代重要的主题。<br>但是,要实现此一崇高目的,单有意识是不够的,还须有大批人的积极参与,更要推动它成为长久的国策。成为国策,在西方世界是难的,但在中国就可以。中国的传统与西方不同,中国现有的及未来建设的制度也与西方不同,它绝不是只依循一般人的本能,它同时一贯重视以崇高的精神境界来引导、提升一般人民。这正是中国重德,而西方一贯重法的原因。在中国,历来重视建设心灵的内在秩序,而西方,内在秩序是弱的,人生的规划是随机的,它也就必然重法,以一个底线来框定随机的人们行动的边境。这一传统在世界融合,随机的人们越来越难找到方向,人生价值越来越弱的当今时代显得更为必要。我们当然就有理由以国家力量来建设一个符合我们理想的社会。不但如此,还要努力把中国建设成非常重要的文化中心,思想中心,以此来导引世界,以此奉献于整个人类。当然,即使成为国策,文学复兴也得靠人,体制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国家可以创造环境,可以以资金予以扶持,可以设立国家大奖予以激励。人的才能,不但靠天生,还靠诱导,没有环境,缺乏诱导,它即使存在,也会随时间销磨,最终化为无形,或随人死亡带进坟墓里;而有环境,予以诱导,它就可以发挥出来,而且可以膨胀,最终以一个令人欢欣的巨大的形态奉献于世界。要努力催生一批伟大的诗人,伟大的文学家,当他们宏伟的作品流播于世界,人类的精神就能得到提升;人们内心存在着,但处于压抑中的热情就能得到激发,人们的奋斗将更加有动力;当整个社会如此,精神都蓬勃向上,就到达了一个相对理想的形态。<br>让我们为一个宏伟时代的到来努力奋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5 17: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2:37 编辑

论文很长说的很细<br>文学的繁荣发展需要有其相应的环境和土壤<br>而我们的环境就是社会世界的变化感触,它是需要震荡激发的<br>我们的土壤就是大众与社会,当大众需要了,社会需要了,它就有自己必不可少的地位<br>在和平富裕的年代,人民安逸,思想和精神会变得懒散点,<br>在贫苦压抑的年代,人民痛苦独自承受而找不到市场与途径得以抒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9 09: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2:37 编辑

先提,待细学。握并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11 08: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2:37 编辑

文章很长,也做了很多有一定深度的思考.<br>有些问题的看法与结论在社会上也有很大的代表性,作者也有点独特性.<br>对这些问题俺也做了一些思考,好多结论与作者的不尽相同,也有很多是相同和相近的.不知作者看没看到我的有些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11 1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2:37 编辑

好好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13 1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2:38 编辑

谢谢晓曲。梅梅子其来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6 18:23 , Processed in 0.14335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