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你,亲亲的草原 文/紫竹心
“你美丽的,在我心里。”这里我采用了省略,美丽的什么,没有直说,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同样,下一句,“如果梦可以涂染,我愿永远不醒。”这里指的是我的梦充满理想主义色彩,想象中的草原比现实中的美丽,我愿长梦不醒。这一次去草原,让我看到了现实中的草原,羸弱、干渴,让我体味到了草原人的艰辛,他们憨厚、热情。开头这二句是我从草原回来的所思所想,也是写这首诗的缘由。后面是顺势而为,几乎是一气呵成的。前面这二句一直无法动笔,放了很多天。
“走进你,醉一场忘我的无忧。拥抱你,爱一轮奔驰的飘逸。”是这次走进草原的真实感觉。我没想到我会醉在蒙古包里,怎么醉的我完全不知道。我记得我醉前陆华军还跟我说要我唱一首歌,我因为不大记得歌词,还在考虑唱什么最合适。可后来就完全没有意识了。我从来没有醉过,作为建筑工人的子女,我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在我的汽水里兑了白酒。也说是说,一般情况下,根本不要想有人会把我灌醉。我虽然平时从不喝酒,可长这么大也没有醉过。可这次却稀里糊涂地醉了。我也是第一次骑马,也是这次唯一跑 马的宾客。他们都只坐在马背上走了一圈,我则由蒙族朋友带着飞了一次,真正体验了什么叫做策马奔腾。
去白春生老师草原会所的路上,有一段土路,虽不是勒勒车的车辙也是长长的,草原的草虽然瘦得可怜,可也是绵延万里。草甸里雀跃的不是蝴蝶,而是蚂蚱,这的确是我在偷换概念。同行的赵文荣,一去就喊:“好漂亮的蝴蝶啊!”我告诉他是蝗虫,他还不相信。不过,这样花色的蚂蚱,我也是第一次见,飞起来的时候,色彩斑斓得还真像蝴蝶。那个地方,除了一个蒙古包,真的没有任何草原的象征。敖包是路过旅游区时远远瞧见的,在承德牧场也见过,已经不是真正意义的敖包了。长调是蒙根在蒙古包里唱的,克明老师呼麦。很美、很悠扬,也很沧桑的感觉。
第二段的篝火和炊烟,是我在承德牧场见到的。放在这里,是想侧面述说蒙族朋友的热情和豪爽。同时也起一个转折的作用,后面基本是我回来后的所思所想,也就是我所说的疼与痛。我真没想到草原是这样的缺水,到呼和浩特的那天,乌和日钦夫来看我时就跟我说过,现在的草原早已没有草原的特色了,除了一望无际的空旷,啥也没有了。我不知道呼伦贝尔是什么样子,可我见到的草原还不如内地一块小公园的草长得青绿,瘦弱得几乎是趴在地上,让人不忍心踩踏上去。白春生老师说,有一场雨就好了,草就可以长起来了。我想这就是草原人发自内心的呼喊吧!我无意去编造,只想写一些自己的心声,所以才敢把它献给草原和草原人。
第三段第一句,是写我在醉后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离开草原。所有的思绪,万般的不舍,只能遥望车窗外渐行渐远的草原,心语作别。如果,只有如果,还能倾诉我无尽的眷恋。草原,我深深的爱。
这一次走进草原,心情很沉重。我从没想过,美丽的草原正一天天地衰弱。去草原前,我写了一首《六月,意象》,文字里表述的还是我梦中的草原。当飞机在万里高空,我还在幻想,俯视大草原该是何等的壮观。可是,飞机降临了,我也没有看见我想看到的美丽的、辽阔的草原,我看到的,只是一座已经时尚化的城市。街上行走的,也是和我衣着一模一样的,看不出任何民族特征的汉化人。直到颁奖晚会组委会要求蒙族获奖者穿袍子上台领奖,蒙族朋友在彩排时换装,我才见到了我做视频时剪辑过万千遍的蒙古袍。我和同住的小姑娘瞪大眼睛,瞧过没完没了,非要拉着衣着民族服装的蒙族朋友合影。可惜时间太短暂,留下的影像太少,还有好多朋友没来得及合影,就匆匆离去了。
回来后一直没时间整理自己的思绪,也抽不出时间整理相片,只把此行的剪影导出来,一股脑地上传空间。时间留不住,留住的只是一些感慨,一些意愿。我不想摒弃脑海里美丽的幻影,我希望当我走进呼伦贝尔时,迎接我的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的大草原,而不是平瘠的、羸弱的,让人不忍心踩踏的大草坪。
很喜欢奔马的感觉,如果还有机会进到草原深处,我一定要上马,再做一次草原英雄。“上马是英雄”,这是草原人给我的一句话。醉草原,醉在草原,我无悔。就让这醉深深地,深深地印在脑海。蒙古包,我真的在你的毡包里睡了一觉。我想,几年前写的那首《让我到你的草海走一遭》里面那句“让我在你的毡房里睡一觉”注定了我这草原里的一醉。而那句“我要骑着马儿跑”也在这次的草原之行实现了。草原,我真的是你五百年前的萨日朗花一朵。这一次,只不过是远嫁的孩子回家省亲。相信有一天,我还会走进你。
2014.07.04
(这篇散文原本不该发在这,但它是散文诗《草原亲亲,亲亲草原》的自我剖析,也是我这次草原之行最真实的感受,故此,发在这里,与朋友们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