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19|回复: 2

《还是默默的写诗、默默的看诗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3 14: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还是默默的写诗、默默的看诗吧》
文/烟火

—写给《吾爱诗词》(2014.4.7~4.13)新诗一周排行小结



    今天,我们的诗人都在干什么?这句话在笔者的心里沉淀了很久,也迷惑了很久;有时候我真的非常感慨:如今只有写诗的人才看诗。这种状态很现实,也很残酷;当我有幸发现《吾爱诗词》这片小小的天地,竟然还有着这么多的人在“写诗的日子”里坚持不懈的“在蹉跎岁月中穿梭”(紫苏幽兰《让诗歌走向美丽的永恒》发表与2014.4.8日),还有着象: 莲城醉客 璇月舞 紫沁竹思凡 秋子 素月清河沙场秋点兵…等人对《吾爱》网的精心编排,谁能说“如今的中国没有了诗人”?看着这一首首散发着清新、明晰、意喻的小诗,看着这些还在艰辛的操持与组织的版主、编辑们,我真的被感动了。
   
   在这一周里,《吾爱》新诗版共计上贴(415首),作者做不到每首必看、慎思、斟酌,我却能感触每一个诗体写意的真诚与热情。就拿出几首不同风格的诗作,浅作鉴赏。



作者/C言C语
(发表于2014年4月7日)

得承认,我讨厌你
看裸体一般的眼神
似箭,瞬间穿透你寄存的躯壳
裹藏在其间的秘密
被一一透明化:阳光的、不阳光的
还得承认,我恨你
石头一般冷眼漠视
漠视我劳心劳力忙碌:忙着找寻、拥有、失去
忙着感慨、归来、别离...
但不得不承认,我喜欢你

迎着太阳,你看见立体孪生的我
背着太阳,我看见孪生立体的你
一起履行爱的诺言:彼此依赖,永远不离不弃!

    其实,作者写出的那个“你”就是自己的影子,把没生命的影子当成有生命的自己。既然是自己在看自己又有什么“阳光的,不阳光的”“秘密”?这样的开白首先向读者表明了作者在毫无保留与毫无遮掩的肢解自己复杂的心思。全诗用“讨厌”“恨”“喜欢”这样标准的女性化的口语,用一种女人特有的静态感性,以柔媚千种的女性化的语言魔力延伸诗的层里,本身就是一种牵引,“恨”什么?恨自己日复一日的“劳心劳力”,恨自己天天忙着的是“找寻、拥有、失去/忙着感慨、归来、别离”,这不止是对自己不满,而是对生活无奈的倾诉。这种诗体写作的手法很生动。多一字是累赘,少一字不足以表述。此诗堪称完美。

影子(外二首)
文/红尘有约
(发表于2014年4月6日)
星的眸子
在天的眼里
月的影子
却落在水的心窝
柔风贴近墙
杨柳妩媚着小蛮腰,不断的向 路人抛着媚眼
蜗牛悠闲着脚步
不慌不忙的在一片绿海中
寻觅着快乐
雷声
西窗的灯还没来得及息灭
太阳就爬上了窗台
呼声还在响
姐姐说,这雷声真大
弟弟问,远吗
奶奶拧着毛巾,不远
就在爷爷的房间
守护
叶子绿了又黄,黄了又绿
冬天走了,雪花的
眼泪换回了一林子鸟鸣
樟树真行
老叶子刚落下,新叶子又长起
伞样的影子
庇荫着脚下的土地

   这首诗的精妙就在中间段的几句对白。“姐姐说,这雷声真大/弟弟问,远吗/奶奶拧着毛巾,不远/就在爷爷的房间/守护”;这不是雷,是爷爷的鼾声,听着那就是“寿”与“健康”的“守护”,在作者的笔下,一年四季的夏秋冬春怎么都是如此动态的美丽?用生态自然的魅力向人们“抛着媚眼”,这很老道的生活写照,需要的诗情应该是“对生活、对生命非常热爱的人”(摘自《诗歌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作者:刘大山)

城市

◎文/苏兴学

城市是个古怪的盒子
装着钢筋水泥浇铸的楼房   和广场
以及形形色色的人心
在尘埃中走着
天空被挤压成条状结构
偶尔有云朵探出头
随即   转过脸   旁若无人
行色匆匆的男人
切割着一块一块   粘状的糕点
然后   装进口袋  作了不起状
面色粉嫩的女人
秀着贵妃的脸   飞燕的腰
还有宋代的水袖   唐代的霓裳
口吐着莺莺的话语
人心不古
其实   城市的成分十分复杂
土豆   茄子   大白菜
混合成有滋有味的道具
废气   垃圾   下水道
装饰成发展和进步的标签
在一种欲望的操纵下   疾疾而行
一花   一草   一树木
甚至   连空气也是

    这不是一首特别有“历史责任感”的社会写照,但是若干年后,有那位后来的历史诗人看到,他会说:这是一种对那个时代人类思想堕落的悲情的浓缩描述。
   
  在当下,中国的诗有退出今代中国人精神领域舞台的趋势,有诗歌批评家把它们归结为“当代诗人不作为”,说:当代诗人失去了对历史的接轨,失去了对社会赞美与批评的革命口号,失去了为人类精神填补空虚的感召能力,失去了对生活打趣的艺术手法与创新。其实,我个人认为不对。
   
  诗歌,它不只是诗人自身的感想,它更是国家机器同步运转的一个机组部分,它需要统治者把它也纳入精神教育的重要组成,看看我们的官方媒体,不是“相约玫瑰”就是东西南北的“选美”,把女人整成妖精,把男人整成丝,电视台不是无节操的打趣杂耍就是没精神库存的机智斗狠,把社会当作有趣的杂耍动物园,把人们当成只可以观赏的百变动物(韩剧在中国的泛滥就是个典型),而官方圈养的所谓作家门(不是们),他们关心什么?我不得而知,我个人认为:真正的诗人应该是草根的,只有体验在民间才能写出、才能激发出让民众共鸣的诗句。
   
  杨志学说“,导致诗歌退出中心、走向边缘的,是一种强大的难以抗拒的社会力量。具体说来,应是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使得今日诗歌风光不再:社会转型和工业化进程所带来的对人的诗意情怀的侵吞与伤害;娱乐方式多元化造成的冲击;伴随诗的“载道”和意识形态功能的淡化而出现的诗与社会、大众关系的疏远;在社会变革背景下,实用主义和物质至上观念弥漫于当今社会”。我认为是对的。

    可我们这些诗歌写作或诗歌阅读者不应该悲观,当前社会泛滥的物质攀比,让很大一个群体丧失精神食欲的方向,物质上的过分追求,人们累了,内心空虚了,精神饥渴了;难道我们的诗人看不到吗?难道我们的诗人就不能明白诗人惯于秉承的社会责任了?王少磊说“发现诗人的知名度,似乎不取决于诗,倒要取决于诗坛花絮”,这不是没道理,看看现在,被鼓吹的精神主流是什么?他们的主体工具又是什么?


   “吾爱”的诗评专栏,我看到巴渝词怪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当代诗人集体堕落》所持观点有四。一、诗词在中国古代的衍生、辉煌来自于精神的高雅捏取,更取决于即时娱乐活动的匮乏。二、新诗对于古诗词不可继承的世袭传统,导致新诗“脱离人民群众、脱离生活”。三、当前,“拜金主义”的泛滥,导致诗歌主体(官方诗刊、职业诗人)集体沦丧与堕落。四、提出今后诗歌发展的建议。


    巴渝先生的文章我看了几次,我赞成第一、第三的观点,第二点我不认为新诗的民众化必须持续“唐诗宋词”的主体继承,新诗的衍生,就是顺应时代,毕竟社会的发展,中国不再需要八股文,恰恰是那时革命口号必须呐喊的需求,才有了新诗群体的赏识而被大众接受。第四点最遗憾,这是巴渝先生此文章“虎头蛇尾”的空洞,结尾应该是读者迫切需要明晰的“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可惜我看后仍然一头雾水。估计作者扬扬大篇,自己也不知道出路在“哪里”了。

  一个偶缘的机会,让我踏进“吾爱”的大门,当我看到这里的分分秒秒都会写出很有些独宇的诗词,很有些草根功底的新诗佳作,我不能不惊叹,我不能不激动,我不能不预展未来,看看“吾爱”里这些执着的人群吧,谁又能说,在这个小天地里就不能培育出许些真正贴近民众的“诗人”?我不敢诗人自居,评句论点立说更是汗颜。就这一个巧缘踏进“吾爱,让我看到众多的古体诗词、新诗的出现,我个人认为此处很有些才华独宇、很有些诗底深厚的佳作异存。才让自己憋屈更喉已久的“欲言”一泄成此篇文章。


    我们的诗词、诗歌辉煌到底在哪里?我们新诗的出路到底如何确向?我认为无需太多的则文浩叹,无需太多的闭门闷涂,诗歌也是随着不同国家、不同国家不同发展体制自然而然的精神产物,那个产物的出现之所以出现必定还有继承者,我们这些诗词、新诗的阅读者(不能说是诗人)唯一能做的就顺应自然吧,我们就寂寞的去看诗、寂寞的去写诗就行。


    最后,也提点有些激动人心(看过的是否赞同?呵呵,一笑)的建议(唯一的建议,不想有“头大脚小”之嫌,呵呵,二笑)好好珍惜“吾爱”、好好热爱“吾爱”,说不定真的就是“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呢(呵呵,三笑)!


    再最后,诉诉苦,没写过平点论据之事,堪累,收笔(不对!关电脑。呵呵,为了舒展一下自己紧绷的思维,再添一笑吧,是嘲笑一下自己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3 22: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用心的做好每一件小事,足见其诚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19 19:37 , Processed in 0.09267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