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 ——题我的初中老师满自忠 一张灿烂的笑脸 遮住那枚拐杖的阴影 悠悠清笛穿过淡黄幽香的沙枣林密密的银叶 飘荡在童稚芬芳的心头
大通河湛蓝的碧波映出 一群孩子睁大的眸子 寻觅他字里行间的星光 引领赤子之心飞向沧海天涯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幽蓝的海天间遥望故乡的星空 翻身跃起扑回大地母亲的怀抱 艰难跋涉在田间山野吮吸“花儿”的乳汁
清香的泥土和着瓜果的香甜 滋润河湟儿女纯朴的心田 弥漫着这块高大陆远古的灵魂 一部《河湟曲》唱出草根的心声 谱写着灵动和傲岸 彭吉明 ,青海民和二中教师, 县作家协会理事,中国诗歌网编辑,笔名河湟浪. 作品散见于《中国诗歌》| 、《河湟》| 《青海湖》\cctv教育频道、《桃花源》.。 附:身残志坚 赤子典范 ——一个残疾人的寻梦实践
荟萃民间风雅颂,彰显河湟精气神。(吉狄马加,中共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满腔热忱,自强不息,忠于人民。(李永新,中共海东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海东市文联主席。) 《河湟曲》丛书序文“河湟奇人满自忠”尾声——拄杖奔波城乡间,呕心沥血出光盘;只为钟情《河湟曲》,搜尽风流诉悲欢。(鲍义志,青海省著名作家、现任青海省政协副主席、青海省文史馆名誉馆长、研究馆员、青海省作家协会荣誉主席。) 花儿是中国古诗完美的传承,河湟是中国花儿的故乡,自忠是朵朵花儿的园丁,永远耕耘在希望的田野。(马虎城,青海省人民政府参事、青海省人民政府咨政、青海省律协工会主席。) 祝愿民间艺术之花永远绽放在河湟山川。(曹萍,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厅长。) 耕耘在河湟大地乡土艺苑的护花使者,给力于百姓舞台下里巴人的阳春白雪。(张立怀 宁夏大地音像出版社社长) …… 官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然而对于我个人来说:表扬的代价却是巨大的,这些表扬背后的故事可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由于我所立足涉及的这一方水土上的人口密度属全国最少最少,是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投入和产出的性价比自然不高,若是单纯从经济学的赚钱牟利来讲的话,只能说是盈利不足,亏损有余。何况我二十多年如一日沉溺其中、痴迷折腾,就是有座金山银山也会折腾掏空!没办法,谁叫我“好这一口”啊!!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眼下就连《河湟曲》这套丛书的印制费用都得靠化缘求助来募捐了。反过来再一想,众人拾柴火焰高,文化共享共建也好,如此也符合“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一普世信条。希望大家支持我,以利这来自于民的《河湟曲》早日服务于民、惠及于民、发挥正能量。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青年马克思提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就不会被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做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将洒下热泪。”“一个人立身处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得到多少好处,而是于他人于社会能有正面的作用。”(杨昌济) 世上几百年人生无非积德,天下第一种做事就是行善。 耶稣对他的门徒说,你们要做世上的盐。同样,在今天这个“工农商学兵,统统往‘钱’冲”的四气五味中,少了文化的调剂就乏味寡淡,正如蒋建国认为,社会的中心是人,人类的本质是文。一部人类文明史,说到底就是一个以人化文、以文化人的过程。在我国实行城镇化、建设现代化过程中,如果没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不会有人的全面发展。文化是做人的底气和骨气,文化是一切经济社会生活须臾不可或缺的盐,我愿如斯亦然,成其为“盐”,且“永远永远永永远远。”!
满自忠 谨启 垂询电话15997039900 2014年5月夏至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