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44|回复: 11

与诗友论诗(1-1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14 08:3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夜国王子 于 2015-4-19 13:04 编辑

与诗友论诗(1)

白脚,处于一个诗句内部前一分句或短语停顿处,此处可以无韵即白脚,也可有韵,作为句内韵对待。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诗句是这样的,以韵脚结尾,一个意思基本结束,可以包含一至二个分句,句中停留处可以是白脚,也可以是韵脚,作为句内韵,前者为常则,后者为特例。
句内韵,并非排韵。排韵是指整首或整节,整章诗句的尾韵都相同,即通韵。换韵与通韵,也是辩证的。较长的诗句忌讳频繁换韵,换韵只有在诗句非常短的情况下才行得通,否则听觉很难感受到诗的语音美,韵律效果体现不出来。
诗境,不光与诗意,意象,情绪有关,也与诗句音节的多少,韵的种类,韵词的响亮程度有关。音与义的关系,在诗中比在文中具有更复杂的关联。文,几乎可对音忽略不计,诗则刚好相反,它时时处处都要关注诗句与诗句间的语音关联。韵律,成了诗歌联系声音与意义的纽带和桥梁。
诗歌,首先在于它的韵律美,其二才是它的意义与声音共同营造的诗境美或形象美。意境是中国人的说法,形象是西方人的理解。二者应该是一回事。对于已进入诗歌殿堂的真诗人来说,自己满意,就是最高标准。对于没有入门的人来说,要以行家大师为标准,因为作者自己还没有评判是非的标准。大师,是一杆客观的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5 00: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与诗友论诗(2)

现代诗追求语言的跳跃。诗,与跳不跳跃有什么关系!那是无能者的借口,狡辩。
好诗,需要技术加灵性。比弹琴的琴手功夫更高才行,相当于作曲。特别优秀的琴手还会改变乐谱的部分旋律。
李白的《静夜思》取掉那三个韵脚,还有什么?什么都没有了。只有渗入音韵的意境才是更美的意境,只有有音韵来和谐的语言才是更美的语言。
唐诗格律,在·诗歌史上并不是最光辉的,甚至说它阻碍了诗歌的发展。但另一股力量,也就只是参差不齐的长短句诗体,打破了它的统治地位,最后越过无数险阻,涌向现在直到未来。
齐言的音韵与杂言的音韵,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是死的,呆板的,后者是灵活的,可伸缩的。
百灵说:“音韵在诗经时代为回环反复重叠,到汉为四言对仗赋文,到唐为平仄整齐对偶,到宋为参差灵动婉转,到元为长短自然流畅。形式是多变的,味道是不变的。”
音,自不必说;形象,又是渗入了音韵的形象。所以即使是有形象的散文,它的形象与诗歌的形象也是不同的。有意识的在诗歌创作上遵从这些规律,跟无意识地遵从,是有所不同的。
不学习,没有任何规矩;学习,又容易陷入规矩。学习而又能走出去,善于创新了,才是自己的独特的一面。创新,韵律的创新,诗句的创新,思路的创新,诗意或意象的创新,都是重要的。
诗的创新,要在诗这个文体范畴内创新,不能创新到它的文体范围之外去,如果这样了,尽管真的很创新了,也只是非诗艺术的创新,与诗其实已没有什么关系了。
当代的“诗”,基本上可以下断语:非诗。这才是其症结。
太伯,百灵和我,我们几个人,优点至少有一个:诗,是在诗的范畴内。
不够好,不够特别优秀,并不重要,因为是一棵树,终究会长大长高长得茂盛起来。这,正是值得我们自豪的地方,也是我们的底气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5 19: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与诗友论诗(3)

本帖最后由 夜国王子 于 2015-4-15 19:09 编辑

音乐,抒情散文,抒情诗,都是抒情的艺术,都要艺术地抒发。这是其共性。也都有个性。这个主要在于其艺术工具的不同。对这个工具的领悟及熟练驾驭的程度,决定艺术的质量。
比如,以上三种艺术形式,可以都有意境,情感,灵感,激情,三类艺术家分别去以各自的工具去表现,一定会有不同的结果。
而且还存在一个艺术的感受与切入问题。是否正巧碰上“妙手偶得之”的艺术机遇。
诗歌的标准本来是存在的。 可是人们或者熟视无睹或者故弄玄虚。
新诗古诗,本来其道理是一样的。
人们无论总结为定义的或成俗语的“无韵不成诗”“有韵为诗”“诗是韵文”“诗是语言艺术中有韵律的文体”,这些简单的总结或直观的思想,却为所谓的艺术革命者革了它的命。
太伯,百灵和我,我们几个算是少数幸运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21: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与诗友论诗(4)

诗歌,有二重性,它是语言艺术中有韵律的文体。这是它的基本属性。那么,就是说,它既是语言艺术,又是讲究语音美的声音艺术。前者,与散文小说等散文类语言艺术的特征有重合的地方,是说它要讲究文采,要有艺术该有的许多特征;后者,就是它的唯一特征,与别的语言艺术完全区别开来的东西,那就是它的韵律特征,弃此,就没有它的文体特征,就只可能进入文的范畴。
散文,自然也有散文的长处。诗歌,不光从诗歌中学,还更应该从散文等多种文体中去学。但在诗歌创作中,一定得保持确实属于诗歌文体这一底线。
这样说,也许对别人不起什么作用,但对自己是有用的。至少自己要坚持,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近些年来,一边创作,一边研究诗歌文体问题,我自己反正十分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儿了。就诗人而言,好作品自然是指好诗,不能是好的散文。写散文,那是散文家的事,当然作为诗人,也可能偶尔会写些散文,但他不会说这散文是诗。可恶的是,如今的人们可不得了,把文字一分行排列,就自认为那是诗。
对于汉语诗歌而言,分行,不是诗的特征。诗歌,与分行何干?是诗,不分行也是诗,不是诗,分了行的也还不是诗。是散文,不分行是散文,分了行排列,难道就不是散文,而正了诗歌?这,真是天大的笑话!可是·中国的诗坛就是这样的!只求分行,只求诗意,那是太危险了。少数极有才华的诗人,现在部分诗作已经非诗化了,非常叫我痛心,既然想有所发展,为什么不坚持其最早的原始的朴素的也是正确的诗歌观念呢?分了行随便排列着写下去的文字,不讲究任何语音美,完全是浪费时光浪费精力,与其那样,还不如好好去写散文,散文照样有读者群,照样能表情达意,甚至更为人们所喜爱。
无论长诗短诗微诗,坚持一点就行了,要在诗的范畴内,不要写成没有韵律的散文。
汉语诗歌,万变不离其宗。变者,句式之变也;宗者,韵 也。这,汉语的根基,脱离它,它就走到它的反面进入文的范畴了。
中国的诗歌乱象,不是哪一个人造成的,是错误时代产生的必然结果。
就象唐僧取经,必须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也许,这反而是好事。经历了这一诗歌大浩劫后,汉语诗歌再回归韵律的时候,它会更加珍惜。诗人们终会更加珍爱诗歌的韵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21: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与诗友论诗(5)

散文和诗歌的节奏,有共性也有各自的个性。
遵循语言语法语气规律的行进和停顿的我们称其为自然节奏,这是句内音节与音节之间的律动,我叫它为音律或音节奏。在临近的句子或短语不太长,也就是音节数较少的情况下,结束处韵字相同或相近,就会产生同韵或同音尾语音流相碰撞的押韵现象,这就是韵律现象。每一个同韵或同音的语音流,就是一个韵律节奏,简称韵律或韵节奏。诗歌里的韵律自始至终贯通于诗歌的全过程。
散文体,偶尔也会有韵律现象,它的出现只是偶然,无意的。从它的整体看,韵律不会整个流贯全文。
任何给无韵诗所找的托辞,都是借口,都没有依据,既没有理论基础,也没有历史的或实践意义的基础。比如,一代有又一代的语音学家一次又一次的证实了《诗经》除了《周颂》的7首不一定押韵外,余者皆有韵。它们是歌词,即便不押韵,也无关紧要,因为有乐谱协助节奏的形成。有韵的歌词是诗,无韵的歌词只是歌词,脱离了音乐时没有韵律效果了,按文体分只能归入散文之列。但假如那几首无韵的歌词能被证明句尾有相同的衬字存在,就能确定它也是有韵律的。这时它就属于诗体。
考察一个作品是否属于诗体,最起码,最简捷的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在语音上具备韵律的特征。就汉语而言,几乎不可能不依靠尾韵或句尾的同音现象,而借其余特征就能造成循环往复的韵律。
我,是最顽固的韵律主义者。我反对断章取义地从诗篇中撷取其中一句来说那是诗句。诗句的存在是相互的,一句诗只有在它有上下句的存在的前提下,它才算是诗句。
女人,穿了男人的衣服,留了短头发,就成男人了吗?男人穿了长裙留了长发带了乳罩,就是女人了吗?分行排列了就是诗了?分行难道是诗的特权?不分行,难道一定是散文的权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2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与诗友论诗(6)

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诗歌要讲究用韵这一基本原则呢?
原因在于中国的诗歌已步入真正的盲区了。若不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就没有诗,只有文了。有诗,也只有诗之名,而无诗之实。人们绝大多数都背弃了诗之所以为诗的根本,他们要的只是诗和诗人的名,而不是诗的实质和诗人的实质。中国诞生了无以计数的伪诗和伪诗人。在这样一个环境里,为诗正名,把诗的根找回来,比什么都重要。
中国诗的根是什么,它的源泉是什么?韵。就这么简单!
汉语诗歌,技艺之首为善于用韵,其二善于用文。前者的巧用构筑优美的语音体系,后者构筑优美的语言体系,而后者总是受前者的影响,也就是说,语义也因为·语音的韵律体系的“磁场”作用而生发有韵律效果的意境。境界,也是因为技艺生发的,高尚伟大神奇的境界,由高超的技艺引发,低劣的境界,由低劣的技艺引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21: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与诗友论诗(7)

在汉语诗歌范畴内,行的说法只是便通而已。那只是视觉的感受而已。汉语诗歌真正的语音单位不是行而是句。一句相当于律或绝的一联。二联成诗歌最基本的细胞。印度诗称之为一颂。其实,它原本就是诗歌最最基本的内核,是一个最小的意群。从语音上讲,无论换韵抑或通韵,这样一个二句组成的“颂”或诗节,就是一个最小的韵律结构(有句内韵的一个完整的诗句这种特例除外)。所以它也谈不上是什么体,它本身就是汉语诗歌内在结构中最正常不过的因素。它的这种结构是通式而不是个例。任何一首真正的汉语诗歌都可以说是这种结构。汉语诗歌,音与义的结构总是同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21: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与诗友论诗(8)

问:我猜您是跟鸿硕老师一样致力与格律诗运动的吧?诗歌界很混乱了。您怎样看待“诗必有韵 无韵不是诗”?

答:我不赞成格律的说法。诗歌,必须正本清源。“诗必有韵 无韵不是诗”这个观点我是认可的。韵,应该是指韵律。能造成韵律律动效果的就是韵。希腊语诗歌,虽然不讲韵,甚至没有韵尾押韵,却也被称为韵文。它依每行整齐的音步造成律动。相同的字,音,短语,分句的重复,也可造成律动。无论什么语音因素,造成了韵律效应这个结果的,就应该是韵文。诗歌是有韵律的文体也是有韵律的文学语言艺术。在汉语这里,基本有2种可造成韵律效应的因素,一是同韵尾语音流造成的律动,也就是押韵引导的;一是同字,音,词,短语,分句,句子的重复引导的律动。在汉语范畴内,没有韵律也就不存在诗的节奏。即便是整齐的对联,若不押韵,也形成不了诗歌意义的节奏。求同存异。非诗的节奏,可以认为是帲体文或散文的节奏。节奏感,在一切的文体中都存在。这个,可以研究并在实践中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21: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与诗友论诗(9)

1
诗歌是艺术,所以它遵循艺术的一般规则,要讲艺术美,其核心就是意境美;诗歌是语言艺术,所以它又要和其它语言一样,要讲语言美 ,其核心是语言的诗化处理;诗歌是语言文学中的语音艺术,是有韵律的语言艺术,所以它要讲究语音美,其核心是韵律美、音律美。综上,诗歌有以下特征:意境美,语言美,语音美。前二者共同创造诗歌的意境美,后者营造声音美。也就是说,是意境美与声音美的无缝对接。声音美主要体现在韵律美。韵律美若要彰显其自然灵活的美,诗句必须顺其自然,不能为凑句而削足适履地增字减字。自然句式语气与尾韵的结合,形成气韵。气韵,是韵律的较高层次的表现形态。当然气韵也包括诗句与诗句的自然沾和。有时我们也说到神韵一词。神韵,在其它艺术中也时时有人提及。但在诗歌艺术中它可以说就是指优秀诗歌作品在语言、气韵、意境、精神等多个方面达成的神奇无比的艺术境界。
2
优秀的通韵诗,一般首句用句内韵,定韵定调,与传统诗词也与民间歌谣一脉相承。其后的诗句基本保持前一分句之尾用白脚,后一分句之尾用韵脚。这就建立了一呼一吸的音律体系。诗歌通过同韵尾语音流的相协相押,营造出音韵铿锵、回环往复的同頻共振的韵律美效果。通韵诗,通过汉语同韵词多、语法灵活而引起的语言特性发挥其特殊的语音美,其它语言很难达到汉语这种语言能达到的多个用韵尾语音群相互作用生成的韵律场效应。另外,我们也完全不必像唐诗宋词一样地去写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语音语法语汇语气。诗人就应该用当下的语言语音体系来创造诗歌艺术。长短句通韵诗歌,长短句自然组合,随意,自由,又在韵的框架之内。随心所欲又绝不超越于韵这个根本。随自己的语气组句,并自觉地保持每个诗句前后有语音关联,数个同韵尾语音流浩浩荡荡地行进着,这些诗句(或韵句)内部又自在地安作者的精神自然而然用词用语,呈现这灵魂的自由驰骋。韵,就像一匹无拘无束的千里马,在草原上奔腾而去。
3
通韵,是换韵的一种特殊格式;换韵,则是多个通韵的集合体。其理一也。每一种诗风都值得借鉴,体味,只要它在诗体范畴内。一呼一吸,谓之气,气者,节奏也。节者,止也,音之停也;奏者,起也,声音开始发声也。气,就是节奏。气韵之说,最初用于对书画的鉴赏。改用在诗中时,就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没有韵律,就没有节奏,韵律是诗歌最根本的节奏,统领诗歌其它的语音节奏,如音律节奏,自然节奏,后者协助韵律这种节奏的形成和发展。没有尾韵,就没有诗歌的韵律,更没有诗歌的气韵存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9 13: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与诗友论诗(10)

中国文艺作品,重在意境,这已是大家的共识了。德国诗人歌德则说:艺术,在于造形。其实,艺术的意境与形象,是一回事。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如果典型是以单个形象而论的话,意境则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这是词典的说法,“意境则是由若干  形象   构成的形象体系“,这里是说意境=若干形象的总和。可见,说艺术的形象也好,说艺术的意境也好,是一回事。因此不可被诗意之说所蒙,诗意可以认为就是意境或艺术形象所营造的艺术画面,如此而已。至于意象,它不过是象比喻,拟人,象征,通感等等修辞一样,是修辞手段之一。无论修辞手法的运用,亦或意境、诗意、形象的塑造,这些都是艺术的共性。在具体的诗歌艺术中,这些共性又必须与诗的个性相融合。什么是诗的个性?诗的个性就是诗的韵律美特性。如果没有韵律美,其作品不成为诗歌,尽管那个作品有怎样丰富的意象、意境、诗意或形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20 17:08 , Processed in 0.089008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