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周塬

[长诗] 中诗网.现代诗歌月度精华作品选(2015年第5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6 16: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玉书 于 2015-5-6 16:19 编辑

铁兜顶古驿道(外二首)

福建 郑朝阳


时光照样路过,曾几何时?
你在民间寂寥了

像一条长河,那么多村庄集市
都是源头
马帮驮走历史,书童也随书生
担起岁月,走远了

可否回望?野草粉饰过的悲凉
苍苔续写沧桑

只要一个轻微的足音
或是一声浅叹,都会扣醒这些
丢在古驿道上的魂

我的眼眶装不下太多流逝浮云
只好让风,在苍茫

铁兜顶的风电

是嫌岩石不够原始
是嫌驿道不够历史
是嫌传说不够久远
还是嫌……

立起那么多的风车,在等
唐吉可德

大隔寨

云,把它抬高。它把仰望
拔高!好让尘心,接近星月
开成花朵

山巅上的古堡,已毁弃多时
每个脚印
都在重叠前人,踩低天庭

俨然走成一部史书。举手投足
一颦一笑
皆是活过来的象形文字

源于峰巅的渺茫与天高的空洞
发觉自己
更习惯於低眉

足下。被我羡慕的石头
摆明一条
通往尘芥心路


张玉书推荐:朝阳的诗歌别具一格,读来受益多多,首先是他的诗歌构想敢于跳出一般化的思维,用心把外物巧妙地变成诗歌意象,而这种意象是具有高度和深度,让读者在诗歌的字里行间拔出鲜活的触发点,通过解读去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从而产生心灵的共振。语言具有丰富的积累,灵活精当巧运用,信手拈来总是诗。他的诗歌创作注重意义的凸显和精神感受。诗歌思维比较宽泛,把观察到的东西用文字体现出来。他善于洞开诗歌的层面,让读者去思考去审视去领悟。铁兜顶古驿道(外二首)正是体现了他独特的风格,深沉中见质感,灵动中见洒脱。精妙的句子撩动读者新的视觉感应,例如:“曾几何时?你在民间寂寥了”“马帮驮走历史,书童也随书生担起岁月,走远了”我的眼眶装不下太多流逝浮云 只好让风,在苍茫“这里,我不想再去举出其他例证了,总之读他的作品可以感悟到不少东西,比如构想和表达,技法和诗风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7 09: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寂静的月


   文/ 胡蝶


你曾经温柔的说出一句誓言
而我却固执的写下千首诗篇

可黄昏还是临近了
暮色里的斜阳也渐行渐远

无边无际的黑
吞噬了所有的一切

一切都远去了
只剩下一轮苍白的月
寂静的照耀我的诗篇


   张玉书推荐:  这首诗值得赏读,题目充满浓郁的诗意。“寂静”这个形容词修饰了月,让我看到一个静静躺在天边的月,正如我《今夜读懂了月亮》中写到的“像纯情的少女 洁净而丰盈 它逃离了纷繁的喧嚣 它远离邪恶的侵蚀 给世界带来光明和宁静”胡蝶这首诗用词精准,可见作者具有丰厚的文字功底。例如:温柔,固执,吞噬,照耀等,不但增强了诗的质感,而且为营造意境张本。句子用得恰到好处。特别是结尾那几句写得相当精妙,是一种心灵的折射,不但点活了题目,而且升华了主题。第一小节中的一个你,一个我,一个说出,一个写下,糅合自然,相得益彰。从时间概念来看也安排有序,”黄昏——黑夜,由于黑夜吞噬了一切,让人感到一片漆黑。这首诗表面写的是“寂静的月”或许是说明一切美好的愿望被清风流水带走,内心依然积淀着一种爱恋,还有那孤独的情绪和无题的忧伤,然而,一切都已经消逝,只有诗歌才是一种最好的安慰,只有坐在时光的码头上看那苍白的月亮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7 09: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玉书 于 2015-5-7 09:54 编辑

脊 梁
文/朔默雪

地震让高楼陷地三层
废墟之上的钢筋铁骨,依然站立着坚强
花瓣被大风卷去
花茎依然挺起花蕊,深情眺望
那个依然不到的,就是脊梁

一想到脊梁,就想到父亲
父亲的脊梁是弯的
日本鬼子的弹片让他失去了挺拔和流畅

那脊梁让粗绳磨成脓水,脓水化成伤痕
伤痕铺上老茧,拖着铁犁嚼啃着黑土地
硬是把北大荒,拖出一个北大仓

推着一车车砖石,脊背晒得流油发亮
为失学的孩子,为垦荒子弟能有文化
父亲的脊梁,挺起一座书声朗朗的学堂

退休之后他属于了我们
我才有幸见到那伤痕累累,无法挺值的脊梁
上面流着母亲多少泪光

我懂了,那笔直炫耀的不一定是坚强
我懂了,那弯曲沉默,扛着世事沧桑的
才是男儿真正的脊梁


张玉书推荐:这首诗具有一定的感染力。首先着笔的是地震后废墟上的钢筋铁骨,第二小节由物及人,笔锋轻轻的转折,由脊梁联想到父亲。“父亲的脊梁是弯的”写出了沉重的苦楚。第三小节的描述写出了父亲的特点,“硬是把北大荒,拖出一个北大仓”第四小节写出了的善举,用心血和汗水建起了学堂。第五小节通过“伤痕累累”和母亲的泪光“照应了上面第二小节的表述,进一步凸显了父亲的腰是弯曲的,但是他的内心依然是无比刚强。他的身上有一种看不见的毅力。最后一个小节”两个“我懂了”加强了语言的气势,带给读者的联想和启迪。这首诗语言朴实,富有现实意义,值得赏读。瑕不掩瑜,诗中的有些语句还不够精准和透彻,例如:“那个依然不到的,就是脊梁”“日本鬼子的弹片让他失去了挺拔和流畅”不过,这些是可以继续打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7 11: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玉书 于 2015-5-7 11:13 编辑

知音
作者:淡泊明志

远闻丝竹
细辨蛙鸣
蛙鸣丝竹笑东风
//
子期化仙
伯牙苦等
月移花落数秋冬
//
天路迢迢
云遮霾障
弦断琴绝不复听


张玉书推荐:淡泊明志的诗歌我读过几首,留给我比较深刻的印象,其作品简约而灵动,飘逸而曼妙,轻盈而鲜活。我喜欢这样的诗歌风格。《知音》让我想到了汉剧《红楼梦》的主题歌“万两黄金容易得,人间知己最难求,背地闻说知心话,只愿知己到白头”。我又想到曾不久为自己的个人专集《心灵的交响》封底写的一首诗“伯牙子期情谊深,高山流水识知音。千古琴声今犹在,美丽传说感人心”。再说到诗友的这首诗,虽然只有9句。但是包含的诗歌元素是丰富的。没有其他累赘的枝蔓,干净利落,把古代的故事巧妙地引进诗歌里面,从中表达一种别致的意义。是的,人生在世,人海茫茫,真正能够做到相识,相知,相融,相好,相知的为数极少,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首诗歌结尾写得精彩,我想或许是一种生活中的折射,或许是表达一种对知音难求的心绪或者无奈的感叹,总之,我喜欢这样的诗歌意境和韵味。













回复 支持 2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7 12: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月空了

周塬

1

三月空了,一川青翠
相思皈灯之后


春花逝了,初夏缀满果实
佛祖的落花散成微笑


千里万里,你还在寻找
每次收割,都是最初的一苗


2

断桥之后,水面无限寥廓
借我一苇,一盏渔火


风过之后,波不曾歇
湖门深掩,闩不住半天星月


画起无色,玲珑都在空处
苍渺横水里,多少流火如瑟如歌


3

路如青灯黄卷,一驿一栈
诗是古道遗花,初梦常暖


生有半扇烟雨,半扇晴岚
心到止水,意犹回甘


满岸柳色,留不驻一叶轻帆
每一次挥别,都成绝世的依恋


4

三月空了,流水涨满河岸
琵琶语断,芭蕉的思念荒臻了江南


春花逝了,林菲怀抱葱郁的故事
韦陀的波罗蜜语终归圆寂


千里万里,你还在寻找
一生一世,放不下的都不是所需


2015.5.7


小雪人推荐:人生最遥远的旅途是为了回归,回归最初,拂去从出生之后经历的蒙尘;“千里万里,你还在寻找/每次收割,都是最初的一苗。”
   《三月空了》,题目即是诗眼,可以为实景,更为虚指。当为实景,则“了”,读"le",意为春花逝去;若为虚指,则“了”,读“liao”,意为“了悟”。当为“了悟”时,则三月就不是单纯的月份,而是下文出现的具象的统领。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世间万物都有佛性,空了即佛,三月空了则悟。“落花”“路”“诗”“断桥”“波罗蜜语”都是“借我一苇,一盏渔火”,到达彼岸的彻悟“三月空了”
     诗歌虚实相交,情景思融合,理性的光辉照耀诗意的一语一物。

点评

周主编的作品语言灵活多变,意境深远耐读,意象化的运用虚实相交,像我这样的读者是需要慢慢学习消化的!  发表于 2015-5-15 15: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7 13: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水的断章


文/云岫潇湘

一。
孕育我的母体没有名字
她在北方,座北朝南
向着太阳的方向
生我的时候,因为疼痛
带出许多的泥沙
胎衣被安置在一条沟壑里
据说那里盛产金子
叫:金场沟

二。
泥沙是我的孪生姐妹
低处的小草是我的玩伴
而那些荆棘是我的兄长
他们刺痛我的时候也会把自己弄的
狼狈不堪。如果说要歌颂
那就歌颂成片成片的马兰花吧
在墨绿的泥土里生生的
长出高贵的性格

三。
那时候我还不懂诗
不懂李清照也不懂纳兰容若
我一直贪婪的吸取猪毛菜的养分
期待在适当的时候扮演一次狗尾巴花
那时的我是多么快乐啊!直到认识芍药
我才开始窥探牡丹的消息
甚至幻想做牡丹的嫔妃
着丹凤朝阳的衣裙
说那些言不由衷的话语

四。
荆棘鸟苏醒的时候,冲出
包裹我的 重重大山,那时
山丹丹花儿开的正浓
我开始接纳雨,雪,风,霜
也接纳来自四面八方的朝贺
我的体内开始不断地涌入大量的鱼群
我接纳鲜活的色彩也接纳灰暗的垃圾
有时,我不堪重负
为了清洁自己,我开始结识那些坚硬的石头
他们锋利的铠甲划破我的肌肤
那种疼痛是刻骨的,也是欢愉的
我想那就是我的初恋吧
青涩而又美好

五。
汇入气势恢宏的河流时
我忽略了那些水草,兴奋的与
鱼群嬉戏,我甚至以为
自己也是一条鱼。我开始鄙视自己
觉得H2O,是个讨厌的名词
我与那些鱼的粪便称兄道弟,以为这样儿
就打上了鱼的印记。只有睡着的时候
我会梦见我的青翠的母体
是多么巍峨,尽管她没有名字

六。
五月的时候,我爱上了一束光
爱的很烂,甚至丧心病狂
他赶走鱼群,还我以清洁的面孔
我尝试播种大片的罂粟
麻醉自己,克服因为爱带来的巨大的疼痛
烧制砂锅,以便熬制出可口的汤药
我为他吃斋,念佛
甚至为了他,把自己深陷在淤泥深处
慢慢的开出七朵莲花

七。
还原为一滴水
一首诗里的一个逗号
多么微不足道,轻轻一碰
就能流出大片大片的水雾
干枯的水草开始复活,蒲棒结籽
我所钟爱的水鸭成群结队赶来作窝
晨钟敲响的时候,我正打开
窗子,我的长发挽成出嫁的发式
在我喜欢的欢喜里
与我爱的人
生死相依
         
          2015年5月3日  于北京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7 20: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玉书 于 2015-5-7 20:19 编辑

缤纷落英淡淡伤

作者:淡泊明志

昨夜雷雨交加
今日落英遍地
真的还来不及回眸
春天就这样悄悄走开

风雨初霁的清晨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花香
那是被摧残的蔷薇
弥留之际散发的芬芳
枝头的喜鹊
也在叽叽喳喳
诉说着雷雨的猖狂

人生犹如花开花落
会有艳丽
也会有枯黄
那能永远芬芳
就像那昨日盛开的蔷薇
绚烂夺目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
遍地飘零令人忧伤
人生好比一座高山
没有起伏
那来奇峰险峻
人生恰似一片大海
没有风浪
那来水手的歌唱

夏日的暴雨会更加肆意
雨后的清晨也透着一丝清凉
暂不去想那烂漫的鲜花
管他风霜雨雪
管他尘世寒凉
先尽情享受这难得的安详
还有露珠点缀的青葱
遥想那条窄窄的幽巷
还有那位丁香一样的姑娘

写于2015.5.7下午


张玉书推荐:这首诗具有极强的感染力。题目缤纷落英淡淡伤,富有浓郁的韵致,像古诗词一样耐人寻味。整首诗歌注重了韵律的优雅,巧妙地选择动感的词语进行押韵,读来朗朗上口,从中获得一种独特的美感。这是一首新格律体现代诗歌,这种风格清新别致,在中诗网很难读到。这也许是我喜欢的一个缘由。诗中不少词语用得到位,例如:‘悄悄,淡淡,弥留,猖狂,枯黄,绚烂,突如其来,飘零,肆意,烂漫,安详,青葱等,信手拈来,恰到好处,从而让诗意不断跳跃延伸,达到一种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第一小节,由雷雨写到被折磨飘落的花朵,一种惜春恋春的情丝渗进婉约的诗行。第二小节,沿着一个意象,笔锋顺畅,写出了雨后的清晨,空气中弥漫的淡淡花香。第3和第4句写得特别精彩,“那是被摧残的蔷薇 弥留之际散发的芬芳”。说明雨水的猛烈,一个摧残用得形象生动,加强了词语的表达力度。紧接着又用了一个精当的拟人手法,一个诉说,道出了对雷雨的无情和恐惧。第三小节由花写到人生,连续用了三个通俗的比喻,增加了诗歌的质感和分量。说明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一定会碰到这样那样的曲折和困难,诗人在这里用诗歌语言去触发大家的联想,通过花开花落这一自然现象告诉读者,也告诉自己,要正确对待,不要自暴自弃。,敢于经历磨难才能显示生命的宝贵,只有搏击风浪,才能感受大海的壮美。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人生苦短,应该有一种穿越红尘的豁达。这样才活得实在,活得坦荡,获得悠然。正如女人不可能年年年十八一枝花,总会有珠落花黄的时候。千万年来,那些沉鱼落雁的古典美女,又有多少人能留下靓丽身影?第四小节,又来一个巧妙的转折,牵引读者抵达诗歌的内核,去感受出自心灵的呓语。管他风霜雨雪 管他尘世寒凉 先尽情享受这难得的安详”。这是一种正确的人生感悟,结尾给了力,巧借一种遥想,表达一种乐观的心态,不但凸显了题目,而且照应了诗歌的主题。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8 07: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玉书 于 2015-5-8 07:09 编辑

有一片河水


平原上有一片河水向前流淌
芦苇深处一个村庄人丁兴旺

祖父曾在这河水里摇船打鱼
用一船青色的小鱼换取十八个铜钱
和抵挡黑夜的屋顶

父亲曾在这河水上划水歌唱
吹一支比阳光还要温暖的长笛
迎娶春天的爱情

我也曾在这河水上出生成长
用一支浆载着金色的梦想
在雨季到来之前漂向远方

平原上有一片河水向前流淌
在久远的记忆里不声不响
有时候河水泛滥像母亲疯狂的爱情
有时候河床干枯像祖母深深的皱纹

今天我什么都不说
仿佛一只鸽子在河水上失去了言语
今天让河水里的水草去说
让水草间的鱼去说
在平原上有一片河水向前流淌
你我都是这河水上随风来去的羊

2015年5月5日,诗城江油

张玉书推荐:这首诗歌写得真切感人。用朴实的语言构建实实在在的诗歌意义。带给读者阅读的感悟。开头用简洁的话巧妙地引出主题,让读者沿着诗人的思路,沿着长长的河堤去寻找早年留下的脚印,去打捞沉浸在河里的故事。诗歌写了三代人生活的不同环境以及对家乡那一片河水的热爱。“祖父曾在这河水里摇船打鱼”“父亲曾在这河水上划水歌唱”“我也曾在这河水上出生成长”诗歌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张和有度,衔接自然。第五小节写出真实的情景“有时候河水泛滥像母亲疯狂的爱情 有时候河床干枯像祖母深深的皱纹”结尾一段写得很精彩,有些句子写得相当给力,例如:“仿佛一只鸽子在河水上失去了言语”“今天让河水里的水草去说 让水草间的鱼去说”这些句子具有一定的感染力,不但升华了诗意,点活了主题,而且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我喜欢这样的构想,喜欢这样的语言,喜欢这样的表达,喜欢这样的意义,推荐给大家,继续欣赏,读出一种韵味,读出一种风格。

回复 支持 8 反对 4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8 16:3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雪人 于 2015-5-10 11:25 编辑

情人(外一首)

文、极目千年

无聊时,喜欢
叼着一根未被点燃的香烟
在屋内走动,或者
背靠一面雪白的墙壁
狠狠地吸一口

过程极其简单
为换一种呼吸的方式
也为多余的时光
找个借口

那根沦为道具的香烟
最终还会被放进烟盒

小小的褶皱,还未及抚平
就,像一个更加孤独的背影
重新走进人群中

小雪人推荐:人生来是孤独的,尤其一个诗人的心灵更容易感受孤独。点燃香烟的吸食是孤独的,但是当不为了吸食而“狠狠地吸一口”,那是刻骨的孤独了。作者采用冷峻的笔调,用一次行为的描摹,将孤独的抽象心态淋漓尽致的流淌在诗歌内部。克制的冷抒情比热抒情更能打动读者,触动神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0 11: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娘唤儿千里 》

文、车行天下


1;《儿行千里》

千里啊千里,千里何其远
千里何其近。妈妈
今夜千里之间,只有您日渐浑浊的目光
如月光——
如此辽阔,如此安静
照亮儿千里单骑的陌路

2;《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咿呀、咿呀——
彷若纺车响起,您将心中柔软的棉条
从干瘪而漏风的唇间
抽出,细细的丝来。。。

3;《烛光里的妈妈》

寿诞之夜,烛光摇曳
您心花怒放如残烛之蕊,手舞足蹈
如返老之童。而我
立于明亮处,只怕一有风起
那支渐渐矮下去的蜡烛,就灭了
只留下一团暗夜,一滩
凝固的泪


4;《娘唤儿千里 》

“儿啊,你莫是昨夜过乱岗遇了黑风
丢了三魂,落了七魄?”

“儿啊,不管东西南北,不管百里千里
你就紧紧拽着娘的呼唤,回来吧——”


备注:
1,2,3诗题为歌曲名。4诗题为鄂东北旧俗。但凡小儿高烧疑为受了惊吓,丢了魂魄,所以有房前屋后“叫魂”的行为。这种行为只有亲娘才有效,谓之为  “娘唤儿千里”


小雪人推荐:当读诗用上放大镜或显微镜的时候,我们是否已经失去了读一首诗歌的心态?当我们为了什么标准的诗歌是一首好诗歌而争论不休,各持观点的时候,我们是否都已经少了一颗诗意的心灵?
     4;《娘唤儿千里 》,母亲的呼唤是最好的诗意,最灵动和穿透力的语言。此时此刻,没有诗歌,没有标准,只有“娘唤儿千里”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6-27 00:29 , Processed in 0.09296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