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80|回复: 4

[原创]赋骈文与诗歌的抒情方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1 05: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2:48 编辑

<strong><font size="5">辞赋骈文与诗歌的抒情方式<br/><br/></font><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ize="4"><font color="#000080">文/下府岸人</font></font></font></strong><br/><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ize="4"><font color="#000080"></font></font></font><br/><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ize="4"><font color="#000080"><b>(2007年3月1日晚,兼整理与综合我于2006/09/13在「中国诗歌网」屏论发言时的部分泛论) </b></font></font></font><br/><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ize="4"><font color="#000080"></font></font></font><br/><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ize="4"><font color="#000080"></font></font></font><br/><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ize="4"><font color="#000080"><b>岸人以为,诗歌辞赋艺术是从一般感性,上升到更高的感性,甚至把理性,再转化为感性的创作、赏析及认同过程。中华民族诗歌辞赋文化几千年以来就是一种对偶、用典、声律、辞藻、意境、言志、抒情、形式等特范的文学样式,正是中国民族诗歌辞赋所特有的现象。</b></font></font></font><br/><br/><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ize="4"><font color="#000080"><b>辞赋诗歌毕竟是从文字由此而升华成为我们人类文化的短章志现和深刻的印纪方式。从辞赋诗歌艺术的本源角度讲,写诗写辞时是要考虑形式,语言,音律,篇构、受众与择炼的。进而,产生出她应有的新的文学生命力量的。一首辞诗,她的精当与感召力,首先取决于其应有能力冲击着我们的心灵,唤起我们对某种经验的渴望共鸣、哲悟省焕或韵质的博同。</b></font></font></font><br/><br/><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ize="4"><font color="#000080"><b>辞赋骈文作为汉语文学的精华。有人说他是贵族文学,我想说他是凝记式的特体文学。没有精练的文字,没有想要表达的真实内容,那何以曰之文学?辞辞赋诗歌首先是给自己看的,文章当然也是给愿意看的人看的。汉语从她诞生出象形文字以降,辞赋骈文就经过上古各代文言文的古典汉语之传衍,一直流淌到今天的现代汉语乃至诗歌辞赋,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历史隽永,文学的赫然,乃至强烈的文体个性。</b></font></font></font><br/><br/><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ize="4"><font color="#000080"><b>“辞赋”与“诗词”都本来是一种很纯净的东西凝记的东面。间接式抒情是传统创作手法。作品的美学价值,时代价值,人性价值乃至她的社会感召力,总是与真诚、清朗、洗炼与哲性为伍的。辞赋诗歌除了间接式抒情表达方式,也不应该抛弃直接的呼唤。这与辞赋诗歌体裁的不同有关,与其表现手法应当有异。而且,尤辞赋体裁形式会且可以带给读者不尽相同的认知感和冲击力,如古典与现代辞赋的品位带给读者的认知感和冲击就会不尽相同。</b></font></font></font><br/><br/><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ize="4"><font color="#000080"><b>但是,现代辞赋骈文却不在于一定要希望人人能写辞、作俪,也不宜切望人人都写赋、读懂古体辞赋。若于,范光陵先生的“新古诗”希望人人能写诗、读诗、爱诗。旨在新古诗人的艺术生命在于意象化的创造,更在于人生境界的提升。新古诗的意象化,就是中国古诗的现代化;传统艺术的人文化;古典诗词的大众化;中国艺术的国际化。范光陵先生的“新古诗”可谓新时代的汉唐诗,她继承中国古诗意象思维的传统,用新视觉新感情新语言审视和抒发现代人的生命状态,以陶冶情操和弘扬中华诗歌文化为目的。所以,“新古诗”兼具简洁文字和古朴意境的现代诗。新古诗以五七言四句话一首为主,长短句不拘;以生命节奏和自然声韵为主,有无格律不拘。以可视可听为主,可听可视不拘。新古诗不薄它诗爱古诗.但凡被中国人口头传诵的历代千古名诗都是新古诗的样板诗。新古诗人博爱新意象不薄古典意象;不拘格律而尊重格律;不贬散文句而尊重自由诗;不争主流文化而争大众化!</b></font></font></font><br/><br/><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ize="4"><font color="#000080"><b>正所谓文无定势,赋无定律,诗无达怙。因为,我们若要渲染和品评任何辞赋诗歌作品,都还是要顾及有它的主要作用形态、传导功能、特典语境并要顾及他后社会受众面的。但是,我以为对于一章作者立篇意若为大势的作品,那直接的呼唤是要注意和省減的。因为,立篇意为大势的作品她总是却远着直白、堆垒与直喚的,由此,这种立式的作品一定应当不崇尚和不提倡晦涩的边缘性的直接呼唤的大陈,以求给受众必要的感召力,唤起对某种经验的渴望共鸣、哲悟省焕或韵质的博同。 </b></font></font></font><br/><br/><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ize="4"><font color="#000080"><b>闻一多先生的新诗曾一度影响了中国二十年代的诗风。他提倡新诗要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闻一多先生以生命诗学观,多文化的诗论论观和人性救国思想及实践的诗品观,并在他的论文《诗的格律》中表示,诗人应“戴着脚镣跳舞”。 辞有楚脉,赋有汉罡,诗有唐典,词有宋隽,思有恒裁,文无定格。关于中国新诗新辞赋是否该继承传统和如何继承传统的问题,影响着诗界和诗人、赋界和赋人写品诗记赋,尤其是诗歌的“格律”继承与否的问题,辞赋的“典俪”衍承与否的问题,长而以来引发了不少的争论。</b></font></font></font><br/><br/><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ize="4"><font color="#000080"><b>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浪漫的诗人,但闻一多先生又开创了“格律体新诗”的创作体式。在“五四”运动爆发后,他投入了胡适所倡导的用白话文写新诗的创作中,他的《红烛》和《死水》二部诗集,成就了他在中国诗坛的地位。他的“格律体新诗”贯寄了他的诗学倾向的多元性与统一性,由此,他的创作素材和诗境涉及到诗经、楚辞、上古神话等领域,显然比自由体新诗对中国传统格律更有继承性。</b></font></font></font><br/><br/><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ize="4"><font color="#000080"><b>中国辞赋诗词源远流长。岸人的一个诗友说:“不读诗经,莫谈作诗。不习楚辞,莫为诗人”。中国诗歌辞赋若从《诗经》《楚辞》算起,其间经历着不同时代的社会变迁,但传统的诗歌尤其是辞赋的语言节奏和音韵对称的规式体部,仍然成为中国诗歌辞赋主流的显著特点,诗词格律为后世诗歌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于我们中国诗歌来说,以诗词格律为基点发展,这是单纯地汲取其他任何国外诗学体系是无可比喻的。 提到新诗格律化,多数人想到闻一多的“豆腐干体”的名言。可惜的是,现代人在反对新诗格律化的同时,却永远跳不出律的范畴!一首诗,一阙赋,没有律,没有精练的文字,没有想要表达的真实内容,又何必叫诗叫赋叫辞叫词叫骈,要么就是散文散句了,要么就是文字歌表,再不然,就是所谓的无病呻吟了。</b></font></font></font><br/><br/><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ize="4"><font color="#000080"><b>诗歌辞赋,就是通过律化韵化来加强起伏节奏,加强音乐性,让其更有美感。格律体才是诗的正体,而所谓的自由体,散文体,已然不能全曰之诗律,也不大可用以诗律为名来美善其所谓的诗感。</b></font></font></font><br/><br/><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ize="4"><font color="#000080"><b>诗歌辞赋,从节奏、韵法上加强,配合新声调的运用,可以使旋律环绕,有如听一首动听的歌曲。诗有自爱之书,诗有与人別,辞赋更存其作用而异,皆应仗势倚时依量而习而多为之。辞赋诗词有体式,乃无定势,善而从之,累而择之,功而驰之。一篇赋,一首诗想表达的意思,更力求用精练的语句来完成,要改造诗,改造赋,更多是适合于现代人咏诵,让更多的人融入诗赋中,了解作者的心意。在辞诗创作技巧上,或讬言於短韵,对穷迹而孤兴,或奔放以谐合,言寡情而鲜爱,这点我还做的不够好,或者说,我还做的很不好!岸人也正在潜心研究创作一些传统古典辞赋诗歌的同时,正在力图研究格律体式的新古诗的创作体式,也欲力图研究辞赋体式新语境的创作方式。</b></font></font></font><br/><br/><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ize="4"><font color="#000080"><b>窃以为,辞赋骈文乃至诗歌首先在于形式,一种文学体裁都有它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理由,乃至有她的表现活力与传衍管生命力。形式体式是文字组合成为辞赋骈文诗歌的先决条件。辞赋骈文诗歌在形式一定的前提下,内容决定和影响着形式。中华传统文学在当今时代,各文学题裁各类体式作品普遍性得到蓬勃发展。可以说中国现代辞赋诗歌的发展随着网络文化的勃兴己经到来,正在出现创新发展和培育风格之趋势。自由体新诗和格律体诗正在形成并驾齐驱的态势。时下中国古典诗词也已在重现闪耀之时代光芒,己经在开始注童格律为上,体式为上,秉承为上,意境为上,语质为上,立意为上,注重在辞赋汉字表现力的充分发挥上。</b></font></font></font><br/><br/><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ize="4"><font color="#000080"><b>对中国辞赋骈文乃至诗歌的品评和鉴赏乃至传播认知的普遍性认识,多主表现在诗人赋人诗作强烈情感与深刻哲理上;表现在哲理、情感、语质并重上;表现在独树一帜的唤醒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的深刻层面上;表现在产生怡情、养性、启智、励志、针贬、劝世、教诲的強然震憾作用,促进中华诗歌文学艺术对人和社会的发展上。醒世隽永的文学典范才能光辉灿烂,有血有肉有精神的篇章才能万古长存!力而包括政治、哲悟、伦理乃至科学的发展,艺术地产生出不可替代的甚至先导性的正面推进效果,成为中华民族文学文化的骄傲。</b></font></font></font><br/><br/><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ize="4"><font color="#000080"><b>岸人以为,时代中国诗歌乃至辞赋骈文,强烈呼唤着要有为中国辞诗出现艺术高峰而有所建树,有所发展的诗人、赋家、团队与群体。中国辞赋骈文与诗歌不断的发展,她受这个时代大的政治、社会、文化、语言环境深刻影响。我们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提高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了,则诗歌繁荣顺理成章。同理,整个诗人创作和赏析素养提高了,中国辞赋诗歌的繁荣发展则顺势而助。辞赋骈文艺术赏析及认同过程吁焕,我们这些诗爱赋习者们,多么期望中国现代辞赋诗歌的"高峰"早日屹立在我们眼前,让它在自己的语言形式基础上,经受时代更迭而不裒,我们拭目以待!为此,我们每一个时代诗人赋家则应当力求具有这种为诗和辞爱的时代心灵,行向着更而漫漫的创作、发展之长途的挺进方向。</b></font></font></font><br/><br/><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ize="4"><font color="#000080"><b>是吗?当乎?乞正!</b></font><br/>&nbsp;&nbsp;</font></fo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 13:46:0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 1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2:48 编辑

为此,我们每一个时代诗人赋家则应当力求具有这种为诗和辞爱的时代心灵,行向着更而漫漫的创作、发展之长途的挺进方向。<br/><br/>内容丰富,很好的评论,有空细读,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 2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2:48 编辑

学习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2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2:48 编辑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弦意</i>在2007-3-1 11:50:00的发言:</b><br/>为此,我们每一个时代诗人赋家则应当力求具有这种为诗和辞爱的时代心灵,行向着更而漫漫的创作、发展之长途的挺进方向。<br/><br/>内容丰富,很好的评论,有空细读,问好。</div><p>谢弦意兄阅点!</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1 04: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2:48 编辑

<font size="4"><font face="楷体_GB2312"><font color="#000000">辞有楚脉,赋有汉罡,诗有唐典,词有宋隽,思有恒裁,文无定格。<br/>关于中国新诗新辞赋是否该继承传统和如何继承传统的问题,影响着诗界和诗人、赋界和赋人写品诗记赋,尤其是诗歌的“格律”继承与否的问题,辞赋的“典俪”衍承与否的问题,长而以来引发了不少的争论。<br/></font></font></fo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4-28 19:28 , Processed in 0.095457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