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68|回复: 13

当代新诗:生机盎然的荒原(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5 10: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代新诗:生机盎然的荒原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1月22日16:28 来源:文学报 林莽

    从整体看,中国诗歌依然是无序的、庞杂的、荒原生态的,因为我们的诗歌教育依然是失位的,诗歌批评依旧是缺少针对性的,诗人的生长,依旧是依赖自我教育,自生自灭,极少数有天分的幸运者成了材,大多数的诗歌习作者依然在荒芜中徘徊。中国诗歌依旧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荒原,令许多读者望而却步。


                                        一
  当下的中国新诗依然处于多元共生、任意发展的状态之下。依然是无序的,充满生机的一片荒原。无论是新诗还是旧体诗的写作者,都呈现着人数逐步增加的态势。这一现象,自新世纪以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好转,诗歌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部分,再次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
   网络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发展,为诗歌的传播找到了快捷、便利而有效的新途径。各种写作方式和写作群体都有自己的联络、交流出口。上世纪不同群体间的相互批评、相互指责、剑拔弩张的形态也变得宽松和自然了。大家在各自的领域里自行发展,人们经历了以往的相互批评和争论之后,似乎变得通达和理智了,大多数诗人见惯不怪,而是将关注点转向了自身的写作,我们的诗人变得成熟了起来。
  这种进步,让诗歌的大环境也变得良好起来。但从整体看,中国诗歌依然是无序的、庞杂的、荒原生态的,这一点并没有多少改观。因为我们的诗歌教育依然是失位的,诗歌批评依旧是缺少针对性的,诗人的生长,依旧是依赖自我教育,自生自灭,极少数有天分的幸运者成了材,大多数的诗歌习作者依然在荒芜中徘徊。中国诗歌依旧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荒原,令许多读者望而却步,心有敬畏,退避三舍。即使是文化圈内的人,对诗歌抱以视而不见,言语尊重,内心不屑,或回避与茫然心态的也大有人在。
  然而,近年的中国诗歌确实是异常活跃的,诗歌阅读、诗歌朗诵、诗歌采风、诗歌节、国际诗歌研讨会、国际诗歌交流活动等等,层出不穷,其中有许多卓有成效的优秀活动,当然,大多数是走过场,完成文化任务,写进工作总结。诗歌奖项的数量和种类空前的多而杂,据不完全统计,一年应有上百个大大小小的诗歌奖,有的奖项奖金额数已达到几十万元。但,许多奖 项都是一次性的,能坚持多年并有明确宗旨与目标的奖项屈指可数。至于评奖标准、方式、程序等更是较为驳杂,各有各的标准和方式,正如前文讲的多种层次的诗歌群体、民间机构等,都在通过这一方式宣扬自己的诗歌主张和观念。
  近些年新媒体、尤其自媒体的发展为中国诗歌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网站、博客异常活跃。近两年的微信群、微信公众号更是如虎添翼。诗歌的精短,易于传播的特点更体现了它的优势,许多诗歌几个小时之内就能有几万读者的关注,这在以往是很难达到的。
  总之,中国诗歌是一片充满生机的、自由的文化生态荒原,潜藏着巨大的能量。是诗人、评论家和具有优秀文化意识的有志之士,大有用武之地的一片沃土。


                                      
   近些年,中国新诗一直存在着诗歌观念差异和写作方式的差异。上世纪末的“盘峰诗会”是一次先锋诗歌群体间诗歌观念差异交锋的集中爆发。虽然会议上体现得并不清晰,让一些并不了解新诗状态者误认为是诗人个人之间的意气之争。但种种潜在的诗歌美学观念的差异,一直在诗人们中间存在着。一些诗人在写作中会不断修正自己的思考,逐步走向高处。而有些作者,为了某种个人利益的诱惑,或缺乏更健全的艺术认知能力,而将一些观念发展向极端,以期得到自己用正常方式无法取得的效果。因而,诗坛的急功近利者、制造新闻与网络事件者以各种方式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他们对中国诗歌的伤害远远大于一时引发的关注。某些时候,诗歌几乎成了人们借以取笑的题材。
  诗人沈浩波的《当代中国诗歌中的四种虚荣心》一文,很好地概括了当前中国新诗写作者中存在的弊病。将诗歌沦为意识形态对抗的工具,唯先锋是论,过分强调反文化,用修辞造句的技术遮蔽诗歌的灵性,这些“政治虚荣心”、“先锋虚荣心”、“文化虚荣心”、“技术虚荣心”的确让许多诗人背离了艺术的真谛。
  最近参加一个诗歌的评奖会,进入终审的大多是一些貌似先锋的,语句似是而非,结构莫明奇妙的作品。主办者讲,现在写乡土的人太多了,这些入选的作品才是诗歌的正确方向。
  中国诗坛这种运动式的,引导潮流的、制造事端、借此达到某种成效,似乎是近年来的一种速效方式。他们忘记了诗歌是源于人的生命体验、领悟与感知的语言艺术。
   中国是一个有着广大的农村人口的国家,我们大多数人是有过许多农村生活经验的人,他们和乡村的土地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生命中是无法完全抛弃那一切的。因而,不是写乡土的作品太多了,而是我们的许多诗人,还没有学会如何表达,于是他们简单写作,模仿他人,写出了许多失败的作品。而我们许多编者、评论者以同情底层、关心弱者的道德意识代替了诗歌艺术的基本标准,让许多非诗和拙劣的诗作甚嚣尘上。
  脱离了真实的自我,丢失了真切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中的细节,去虚妄地追求所谓的先锋和现代,凭空制造那些假大空的、虚假文化的伪诗歌,的确是荒唐可笑的。

                                       三
   我的一位老朋友,对国内的两个大腕级诗人,有过很精辟的评议和感慨。其一说是:某位诗人的作品读来如嚼马料(这样语言毫无味道的作品,无论此人有多大的名声,他的诗肯定值得怀疑)。另一说是:读某诗人的作品,就像打扑克,扣下的六张底牌中,谁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王八(故弄玄虚的、虚张声势、装神弄鬼的作品我们的确经常遇见,但因为唬人的现代主义外表,让许多人噤若寒蝉)。我想我们的诗歌批评家们应该学习他这种鲜活的语言表述方式,让诗歌批评锋利而中肯起来。杜绝那些捧场的、友情的、毫无针对性的,只看一点不及其余的诗歌评论方式。
  诗歌是文学中最有难度的写作门类,一个诗人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积淀与作为诗人的语言天分以及多年的潜心学习,很难成为一个有一定成绩的诗人。如何判断一个诗人,一定是从阅读他的文本出发。文本所体现的诗歌语言的艺术性和情感的经验与文化经验的呈现,决定着一个诗人的成色。
  现在许多人对诗歌不是从文本出发,而是道听途说,或根据以前的印象而人云亦云。有的诗人写过几首好诗,但其他的文本非常一般化,一直以一种虚名混迹于诗坛。
  忠实于自己的阅读,不被某些虚假的、貌似强大的说法所迷惑,从文本出发,去审视每一个诗人。
   当下中国诗歌走过接近百年的时间,我们拥有一大批优秀的诗人和许多堪称经典的诗歌作品。因为有中国旧体诗歌的宏大背景,因为近百年来我们不断向世界优秀诗歌学习,中国新诗具有了两个翅膀,它已经飞得很高,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多成绩。如何使优秀的诗人和诗歌让更多的人认知,如何将我们的诗歌传播和诗歌基础教育做得更好,给诗歌以更好的文化空间,是每一位诗人、评论家,还有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和媒体人都应思考,并努力而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5 14: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一位老朋友,对国内的两个大腕级诗人,有过很精辟的评议和感慨。其一说是:某位诗人的作品读来如嚼马料(这样语言毫无味道的作品,无论此人有多大的名声,他的诗肯定值得怀疑)。另一说是:读某诗人的作品,就像打扑克,扣下的六张底牌中,谁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王八(故弄玄虚的、虚张声势、装神弄鬼的作品我们的确经常遇见,但因为唬人的现代主义外表,让许多人噤若寒蝉)。我想我们的诗歌批评家们应该学习他这种鲜活的语言表述方式,让诗歌批评锋利而中肯起来。杜绝那些捧场的、友情的、毫无针对性的,只看一点不及其余的诗歌评论方式。
  诗歌是文学中最有难度的写作门类,一个诗人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积淀与作为诗人的语言天分以及多年的潜心学习,很难成为一个有一定成绩的诗人。如何判断一个诗人,一定是从阅读他的文本出发。文本所体现的诗歌语言的艺术性和情感的经验与文化经验的呈现,决定着一个诗人的成色。
  现在许多人对诗歌不是从文本出发,而是道听途说,或根据以前的印象而人云亦云。有的诗人写过几首好诗,但其他的文本非常一般化,一直以一种虚名混迹于诗坛。



——世人对当前诗坛之诗歌的现状,是很有发现的。这也正应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句话。


学习!
赵春华老师辛苦!

点评

严重支持!  发表于 2016-1-28 16:56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5 15: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茅屋 发表于 2016-1-25 14:49
我的一位老朋友,对国内的两个大腕级诗人,有过很精辟的评议和感慨。其一说是:某位诗人的作品读来如嚼马料 ...

客气了,问好老茅,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5 15: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是文学中最有难度的写作门类,一个诗人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积淀与作为诗人的语言天分以及多年的潜心学习,很难成为一个有一定成绩的诗人。如何判断一个诗人,一定是从阅读他的文本出发。文本所体现的诗歌语言的艺术性和情感的经验与文化经验的呈现,决定着一个诗人的成色。
精辟的论述,赞,问好!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5 15: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赵春华 发表于 2016-1-25 15:02
客气了,问好老茅,

谢谢!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5 15: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春华 于 2016-1-25 15:39 编辑
碧霞青语轻语 发表于 2016-1-25 15:07
诗歌是文学中最有难度的写作门类,一个诗人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积淀与作为诗人的语言天分以及多年的潜心学习 ...

说起诗歌的文本问题,我想起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想起马雅可夫斯基的阶梯体诗,想起惠特曼的诗体,想起艾青的自由体诗……诗歌文本的创新,反映出一个诗人的成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样的诗人才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才能真正影响诗歌的发展。,

问好碧霞编辑,远握。

点评

不客气,好文共赏。问好!  发表于 2016-1-25 15: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5 15: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春华!
——山城子前来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5 15: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二十多年新诗可以说没有什么发展 ,甚至可以说倒退了。没有大诗人,没有值得骄傲的经典。徐志摩,闻一多,臧克家,艾青……闻捷,贺敬之,郭小川,李瑛,北岛,舒婷……已成为过去。但还是值得我们推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5 15: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城子 发表于 2016-1-25 15:54
谢谢春华!
——山城子前来学习!!

问候老哥,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8 16:5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城子 发表于 2016-1-25 15:54
谢谢春华!
——山城子前来学习!!

希望山版的学习是一种真心实意的学习,而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问好春版!问好山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21 20:44 , Processed in 0.09525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