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65|回复: 6

[原创]《诗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6 2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2:18 编辑

<p>《诗道》</p><p>曾啸之</p><p><br/>一、概论</p><p>&nbsp;&nbsp;&nbsp; 中国文学及文论,尤其诗歌,一贯主线乃“诗言志”,此一“气骨”犹如中国文学斯参天大树主干,支撑起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枝繁叶茂,长盛不衰。<br/>&nbsp;&nbsp;&nbsp; 惜建国后,特别改革开放以来,文人风骨、骨气日趋衰微,乃至如今之文学尤其诗歌,看似流派林立,研究会、朗诵会、诗文茶座、讲座、纸刊、网刊、论坛、大奖、精品选、年鉴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目似繁荣,其实已到繁枝之末。缺失枝叶之主干,君可曾见其长盛不衰者乎?<br/>&nbsp;&nbsp;&nbsp; 新文学其表商业化益盛,其里现实主义之声渐消而若流于旁支,千年茂树气骨日衰,枝头虽花红叶绿已显缺乏营养之病态,春光明媚,霜风不起,其叶已将飘零矣。</p><p>二、原道</p><p>&nbsp;&nbsp;&nbsp; 诗者,必先见其人之气骨、风神。由是云:先做人,再作文。<br/>&nbsp;&nbsp;&nbsp; 人者,盖文之源也,其思想可曾参悟:何为人?人生之为何?人非动植物,胜诸有“道”也;既为人,其“道”乃消除劳动于人之异化、倡导自由平等博爱、关注民生疾苦、诘问生命意义、思考人性及社会不良现状、寻求改良及救治人及社会之良方,等等。<br/>&nbsp;&nbsp;&nbsp; 诗人,以其现实兼浪漫气质,追求完美理想,必秉持“文以载道”之气骨,虽为文人而不失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之襟抱,传道解惑,“铁肩担道义”,启蒙传道,激浊扬清,致力于生命、人性、人生、社会之完善。<br/>&nbsp;&nbsp;&nbsp; 今所谓“诗人”者,沽名钓誉,争斗于诗之外在机巧,拉帮结派划分名利山头,更有甚者,以崇低、口水、下半身、凶杀、色情为旗,歌颂丑恶,美其名曰“先锋”、“实验”,哗众取宠,悲夫!</p><p>三、表里</p><p>&nbsp;&nbsp;&nbsp; 于文学之体裁形式,吾以为以“达意”为标准,以何形式能使思想表述更清晰、准确,达到“不隔”,即用之。<br/>&nbsp;&nbsp;&nbsp; 诗应以人文思想内蕴为根本,亦不可失却诗韵审美蕴藉。人之文学应以思想为上,将人文精神与审美蕴藉完美融合,以令读之不可忘怀,方显“道”之精髓,利于普及宏扬,导人性至真善,督社会至无暇,彰表文学之价值。<br/>&nbsp;&nbsp;&nbsp; 立其里者,谓之有气骨,根基既稳,粗者不陋,假以时日,即可枝繁叶茂,华实延绵不绝;反之,华而不实,宛若镜中月、水中花,虚有其表而已,了无意义。</p><p>四、生死</p><p>&nbsp;&nbsp;&nbsp; 曹丕《典论.论文》末云:“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千百年来,骚人墨客竞相著书立说,以求精神不朽,弃“现在”不顾,谋身后之事,非但本末倒置,且先后亦倒置矣,其行固无可厚非,其初衷则诚为可笑也。<br/>&nbsp;&nbsp;&nbsp; 鲁迅先生之生死观吾人可效法之:关心最后目的之前,且先重视由此岸通向彼岸之路,即其所倡导之“执著于现在”也。“现在”既通达“原道”境界,何愁身后事?何惜身后名?</p><p>五、传道<br/>&nbsp;&nbsp;&nbsp; 无论诗文,既作之,则用之。佛亦存大小乘之别,小乘度己,大乘度众生。诗文之所以为用者,非自得其乐也,非自我标榜也,不可沽名钓誉,亦不可孤芳自赏。陶冶情操之用事小,立人立国为大。<br/>&nbsp;&nbsp;&nbsp; 传道者,必先完善自身,利其器,方可谈启蒙教导他人。今人与社会丑恶良多,浩浩乎,恢恢乎;观古今中外,其途坎坷且前不见臻美者,后不见穷尽处,非器利心坚者不可为。</p><p>六、境界</p><p>&nbsp;&nbsp;&nbsp; 境界者,文学与文字之区别。诗文有三境界,最上乃哲思蕴藉审美,情感、情节等类属之题材审美次之,语言审美又次之。哲思蕴藉境界必通达乎“道”,表里和谐,于现实有显然之指导教育效用。三者均无可品味者,谓之无意义、无境界。</p><p>七、技巧</p><p>&nbsp;&nbsp;&nbsp; 汉字风采,自古华美斐然,观之既久,其蕴流于表,非将其陌生化不能令读者阅之欲嚼,嚼之生味。此于诗犹为重要。如:固守陈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若新书“我以三千丈青丝/书成一册檄文/翻开来/字字流淌出青春//如今笔已葬荒冢/惟留两鬓白发/仍不舍地征逐/头上那片黑夜”。<br/>&nbsp;&nbsp;&nbsp; 诗或以文字之华采胜,如古诗“闹”、“绿”之经典,如戴望舒《雨巷》;或以奇思妙想胜,李白、李贺诗多有此类,郭沫若《天上的街市》等亦然;或以情胜,如徐志摩《再别康桥》;或以情节胜,如臧克家《难民》;但均不若以哲思胜,如辛笛《风景》,又如顾城《一代人》,虽然,较之先秦诸子百家、历代立人立国著述,则犹类跄地云雀之于大鹏也。</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6 2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2:18 编辑

先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26 2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2:18 编辑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写生</i>在2007-5-26 22:14:00的发言:</b><br/>先学习!</div><p></p>久不见,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7 0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2:18 编辑

诗文有三境界,最上乃哲思蕴藉审美,情感、情节等类属之题材审美次之,语言审美又次之。哲思蕴藉境界必通达乎“道”,表里和谐,于现实有显然之指导教育效用。三者均无可品味者,谓之无意义、无境界。[em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7 2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2:18 编辑

我也在思考:是不是时代的原因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30 17: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2:18 编辑

把诗歌上升到境界的高度,对诗道多角度地思考,欣赏,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7 16: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2:18 编辑

一一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3 12:40 , Processed in 0.073084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