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无逻辑思考(诗论)
文/黑朗
(2016-06-14 23:17:42)
一枚破壳鸟蛋。我们没看见翅膀,却先看见了它飞翔的轨迹。为什么?因为蛋壳里早被鸟族预先注入了路线图,因为我们对鸟的期待仅仅如此。飞,就是绕圈子,就是重踏覆辙。
鸟诗:重踏覆辙有意思吗?
关于诗歌,我们现在拥有的仅是遗忘和乞讨!今天,所谓的中国诗人大多是在干一件该由骟匠去干的事。其实,我看见的刀客,他们正以决裂的方式劁割传统,劁割汉语经典,也在劁割自己。另一面,现代诗跪在一只破碗里,屈膝俯首,纯粹以乞讨一碗西风为荣。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口号大师很多。
因没脱离拿来主义的旧手法:诗歌巨匠们,几乎都成了毛驴搬运工!
骟匠不是科学家,一般他们的行为都很粗糙。他们的劁割完全是血淋淋的,不顾疼痛,不懂取舍,更不会做基因筛选。对于诗歌,一个严谨的刀客可不可以更从容更自信?可不可以正视传统本身?可不可客观地在中西诗韵里找到最大公约数?
当下,中国诗歌没有抓手!在纸张匮缺的唐宋时期,李白杜甫他们写了一些节约型的短章。节约纸,节约文字,而且节约感性。古诗里,视野紧箍格律,格律紧箍文字。现代诗人的“反”,通通把华夏古老诗篇反成了垃圾。而捧着舶来品的现代诗,它们自我的中国元素在哪里?
毋庸讳言:中国古诗见长于简约,西方诗歌见长于开阔大气。
骟匠和手术医生都是刀客。不同的,骟匠只会取卵割肉,手术医生却可以在精卵里提纯活性孢子并且让它们杂交。中国现代诗需要这样的巨匠,但没出现。
分行文字泛滥,散文化覆盖了当下现代诗的主流。诗意,完全由情绪宣泄来完成。 阅读被文本外加的惯性qiangjian!
诗歌的个性尊严在哪里?现在,也有一些为之努力的人。但因严重的画地为牢,这些努力变得散碎暗淡。诗写的探索里:故事与事故交叉扭曲,甚至出现虚体状的臃肿。对于中国元素这个话题,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回归。
惜墨如金是有道理的。诗里,少用一个字是残缺,多一个字是浪费。 在围猎现场,猎物是中心,射杀是最终目的。过程,一般只是戏剧性的看点。最善骑射的人,他的高超技艺在于瞄准死穴,关键是精准一击。描述诗歌:弓弦和马蹄可以省略,风声和猎犬可以省略,猎物的形状也可以省略。看一个血洞,也就足以留下广阔的联想空间。 呼唤中国元素的诗。期待。
2015年9月13日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