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35|回复: 20

[散文诗] 秦兆基评论散文诗集《坐在生活的一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17 07: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蔡旭散文诗 于 2016-7-17 07:47 编辑

【名家评点】
从边缘处张望
——读蔡旭《坐在生活的一角》
[江苏秦兆基

        蔡旭先生第二十六本散文诗集《坐在生活的一角》(团结出版社2016年版)面世了,书题寄托了作者的人生感喟:从昔日东奔西跑的记者化为含饴弄孙,享受生活的退休老人,可谓由动入静,居于“一角”。从“行”到“坐”,从中心走向边缘后,他的散文诗创作有着怎样的变化呢?
        首先,运思从外视角转向内视角,以沉静的心去观察和审视自我。诗集的第一辑《对镜自拍》中,历数个人的形貌变化:“头发有问题”,眼睛“打了折扣”,“耳朵有问题”,“敏感的只有鼻子了”,一句话,步入老年,颜值大不如前,生理功能衰退。诗中虽然免不了岁月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但更多的是从中寻找人生启示。比如说,头发尽管依然茂密,不过“草已枯萎,还飘有雪花”,诗人由此感悟出:“难怪我当不了聪明人,头上的草势早已注定。”因为艺人葛优曾以光头自诩,有句流传甚广的名言:“聪明的脑袋不长草”。诗人在调侃了自己禀赋以后,进而调侃了自己的作品:“那些枯涩又多余的字、词、句全保留着,却把生命的精炼梳剪掉了”。
        其次,以优容宽厚的心态看待人生,看待人际关系。野人怀土,老人怀旧,是因为故土、旧事,粘附着自己感情的丝缕。或亲或疏,或爱或仇,走到了人生边缘时一切都会淡化,留存的只是温馨的那些。如《寻访老同学》,中秋,别人的城市,提着两盒月饼去,“沿途查询,搅得我的思绪,比错乱的门牌还要乱”,待到“按响门铃”,却“把那两盒月饼,留在出租车上。”以忘记所带的礼物一事,写出了喜不自胜的心情。再如《给李平打电话》,电话打过去,回应的“只有‘哦’、‘唔’几个单音。”回想起当年,这位老师在课堂里授课:“舌粲莲花,满室生香”,不禁感慨系之,从“无词”的言谈之中,“我”听到“50年间他说的许多话”,从“无”中读出“有”,并渲染成历史的一片。
        第三,发现了过往生活中不及见,或虽然见过但不以为意的人、事、景、物的内涵。如《笑脸中的笑脸》,一张新闻照片。在欢迎“大领导”视察的人群中,一张不同于他人的笑脸:“嘴巴笑得最大,眼睛笑得最小,眼角的鱼尾纹笑得如菊花一样,最怒放。”这样的“特写”,是拍摄者为了突出他是“比所有的人都大,只比那位大领导小”的报道需要呢,还是为了显示他对顶头上司比别人有着更多的敬意和虔诚?再如《海景楼的广告》,房地产商人建造房屋由远及近,逐次向海边推移;使得“生活的目光,被一块广告牌有序地遮蔽”。推究起来“每一次广告语都是对的”,购房者抓不到把柄,无法投诉。诗人还从社会角落里的小人物,诸如修鞋的女人、卖甘蔗的人、卖油香鸡的小贩,街边打牌等着雇用的民工,从他们平淡如水的生活的波澜之中,揭示出其生存意义,——犹如“我们见到的蚂蚁”,“不知道劳逸结合,只懂得爱拼才会赢”,与我们“虽说是同在一座城市,”但“还是在——两个世界”。诗人还从几乎每天都出现而又被迅速忘却的事件,没有太多看点的社会新闻,如车祸、行窃、欺诈等之中,写出都市人的健忘背后的冷漠——“一场大雨,把大街冲洗得干干净净”,“冲走了受难者的身躯及围观的一圈怜悯与叹惜”,都过去了,“只有目击了这一幕的行道树,静静肃立。/叶子上盛不住的泪水,不断地,跌落下来”。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而今人不及草木。
        蔡旭是毕竟曾是媒体人,虽坐在生活的一角,但仍然关注重大题材,不过他不是即事而发,具有新闻视觉冲击力的画面少了,代之的是富有想象空间的大写意。比如触及环境保护问题的《城市之欲》,诗中把城市比作欲望者,“不断生长的城市,就越想得到什么”,要高度,“摩天接踵的大楼搬来了”;要速度,“川流不息的车河搬来了”;要青春,“绿荫列队站上街头”;要补钙,“搬来巨石点缀广场的胸口”,现在最需要“清新的呼吸”了,但自由自在的空气不愿留下,而雾霾却赖着不走。与新闻评论相比,同样是揭示出城市病的症状、根源,但它是泛化的,凭直觉,直指心源,而不是逻辑推论,用事实说话。与蔡旭过往的散文诗相比,少了些火气,从火辣辣的指责化为冷幽默。
        诗人是从边缘处张望的,又是坐着的,视界受到限制,不过管中窥豹,也能感知生活的全貌,何况还有一颗沉静的心。


        秦兆基,1932年生,江苏镇江人。教师,作家。著有文学评论集《报告文学十家谈》《散文诗写作》《永久的询探》《诗的言说》,文学传记《范仲淹》,散文诗歌集《错失沧海》《苏州记忆》《走向教育源头》《揉碎江南烟水》。

        (原载“世界华文散文诗年选微信”2016年7月14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7 19: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想起当年,这位老师在课堂里授课:“舌粲莲花,满室生香”,不禁感慨系之,从“无词”的言谈之中,“我”听到“50年间他说的许多话”,从“无”中读出“有”,并渲染成历史的一片。
        第三,发现了过往生活中不及见,或虽然见过但不以为意的人、事、景、物的内涵。如《笑脸中的笑脸》,一张新闻照片。在欢迎“大领导”视察的人群中,一张不同于他人的笑脸:“嘴巴笑得最大,眼睛笑得最小,眼角的鱼尾纹笑得如菊花一样,最怒放。”这样的“特写”,是拍摄者为了突出他是“比所有的人都大,只比那位大领导小”的报道需要呢,还是为了显示他对顶头上司比别人有着更多的敬意和虔诚?再如《海景楼的广告》,房地产商人建造房屋由远及近,逐次向海边推移;使得“生活的目光,被一块广告牌有序地遮蔽”。推究起来“每一次广告语都是对的”,购房者抓不到把柄,无法投诉。诗人还从社会角落里的小人物,诸如修鞋的女人、卖甘蔗的人、卖油香鸡的小贩,街边打牌等着雇用的民工,从他们平淡如水的生活的波澜之中,揭示出其生存意义,——犹如“我们见到的蚂蚁”,“不知道劳逸结合,只懂得爱拼才会赢”,与我们“虽说是同在一座城市,”但“还是在——两个世界”。诗人还从几乎每天都出现而又被迅速忘却的事件,没有太多看点的社会新闻,如车祸、行窃、欺诈等之中,写出都市人的健忘背后的冷漠——“一场大雨,把大街冲洗得干干净净”,“冲走了受难者的身躯及围观的一圈怜悯与叹惜”,都过去了,“只有目击了这一幕的行道树,静静肃立。/叶子上盛不住的泪水,不断地,跌落下来”。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而今人不及草木。
        蔡旭是毕竟曾是媒体人,虽坐在生活的一角,但仍然关注重大题材,不过他不是即事而发,具有新闻视觉冲击力的画面少了,代之的是富有想象空间的大写意。比如触及环境保护问题的《城市之欲》,诗中把城市比作欲望者,“不断生长的城市,就越想得到什么”,要高度,“摩天接踵的大楼搬来了”;要速度,“川流不息的车河搬来了”;要青春,“绿荫列队站上街头”;要补钙,“搬来巨石点缀广场的胸口”,现在最需要“清新的呼吸”了,但自由自在的空气不愿留下,而雾霾却赖着不走。与新闻评论相比,同样是揭示出城市病的症状、根源,但它是泛化的,凭直觉,直指心源,而不是逻辑推论,用事实说话。与蔡旭过往的散文诗相比,少了些火气,从火辣辣的指责化为冷幽默。
        诗人是从边缘处张望的,又是坐着的,视界受到限制,不过管中窥豹,也能感知生活的全貌,何况还有一颗沉静的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7 19: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 学习拜访诗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7 23: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赏阅学习!梅香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7 23: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评析!祝福蔡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7 23: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雨林 发表于 2016-7-17 19:14
。”回想起当年,这位老师在课堂里授课:“舌粲莲花,满室生香”,不禁感慨系之,从“无词”的言谈之中,“ ...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7 23: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雨林 发表于 2016-7-17 19:14
祝贺 学习拜访诗人

欢迎并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7 23: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梅香 发表于 2016-7-17 23:18
赏阅学习!梅香问好!

您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7 23: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梅香 发表于 2016-7-17 23:18
精彩评析!祝福蔡老师!

一起感谢秦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8 08: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慢慢欣赏学习 祝贺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0 04:40 , Processed in 0.08332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