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24|回复: 2

海宁诗人(冬箫)短诗《花园》“诵”到康河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17 11: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梅树林 于 2016-8-17 11:16 编辑

国内外徐志摩粉丝英国“大聚会”  

海宁诗人(冬箫)短诗《花园》“诵”到康河畔    

来源:海宁日报 | 文:万姗

8月15日,得知自己的一首短诗在英国康河之畔被汉学家沙利文夫妇朗诵后,海宁本土诗人邱东晓十分兴奋。这首诗名为《花园》,是他特意为2016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所作。

“这首短诗的内容饱含了我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邱东晓说。邱东晓笔名冬箫,今年48岁,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浙江省电力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

英国当地时间8月11日至12日,2016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在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举行,艺术节主题为“花园”。30余位来自中国、英国等国家的著名诗人、书法家、艺术家齐聚一堂,在康河河畔诵诗交流。

开幕式上,主办方播放了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节的宣传片,标志着中英双方展开第三次合作。交流期间,邱东晓为本届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量身定制的短诗《花园》“现身”会场,并由剑桥大学国际考试中心主席、汉学家沙利文先生与夫人倾情朗诵。

“花园”这个主题在中英两国的文化传统中都有着重要地位,两国的诗歌、绘画对“花园”意象情有独钟,并留下了众多杰作。本届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选址位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标志性的英式花园,紧邻康河,当年徐志摩就是在此写下了闻名于世的《再别康桥》。直到今天,徐志摩和他的诗仍对中英文学艺术交流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7月中旬,在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筹备阶段,邱东晓接到了创作邀请。为了展现海宁作为一座诗歌之城的创作水准和高度,邱东晓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这次的‘花园’主题很有发挥空间,是一个好题目。”邱东晓说,花园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花团锦簇,花开浓烈,然而繁华只是表象,他决定独辟蹊径,在繁华中歌颂平凡和平淡。“正是无数不起眼的东西才构成了繁华,万物的生命均平凡而伟大。”这也是冬箫以诗人视角审视社会的独特感悟。

后来,邱东晓的《花园》被译成英文版本,经汉学家沙利文夫妇现场朗诵后,受到诗歌爱好者的欢迎。“场内有很多中外著名诗人,虽然我不能到达现场,但我能通过诗歌与他们进行心灵交流,深感荣幸。”邱东晓高兴道。

据介绍,以此次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为契机,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节宣传片已登录剑桥大学网络博物馆,并将在此长期展示,方便国内外诗歌爱好者了解海宁的诗歌文化。

延伸阅读
花园
——邱东晓(冬箫)

只要阳光存在
花朵便会一阵接一阵地骚动
它飞过来的姿态中,阳光的箴言
露珠一般闪烁着
似乎这就是新一轮阳光诞生的地方
我无法按捺住漫天的色彩
广阔的心绪更是在阳光的边缘
跳动或者歌舞
——这是某个早晨我看到的花园
一个小小的世界被薄薄的晨雾过滤之后
更加清纯的模样
虽然它足够得激动而热烈
虽然它足够得宽广而慈祥
但我
更接受里面一个小小的细节
一个光斑停留在花瓣的背影里
久久没有离去

邱东晓解读《花园》
我用阳光开头,因为阳光是最公平的,它是万物的生命来源,花园里的各种生命都要仰仗阳光,无论灿烂,还是卑微。但在阳光之下,也有很多喧嚣,这些喧嚣让很多人不能平静下来,好像这才是整座“花园”。然而,它遮掩了很多沉淀的东西,这就是我要表达的视角。所以,我用了“过滤之后”的“清纯”,而仅仅“清纯”还是不够,其实还有更细微的东西,它们也需要阳光,我又写到了“光斑”,我觉得“光斑”才是最伟大的阳光,它才是阳光的公平再现——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我创作的《花园》其实就是整个社会。
转自<<徐志摩微诗歌大赛>>公众号2016-8-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7 11: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评论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3-29 14:38 , Processed in 0.076132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