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55|回复: 23

[散文诗] 卷37 网络阅诗 第九辑:散文诗欣赏+ 卷39 第三辑 散文诗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7 19: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山城子 于 2016-9-12 17:29 编辑

37 网络阅诗第九辑
作者:山城子(李德贵)

第九辑:散文诗欣赏
目录:
89、生命的诗意飘逸-阿鹏组章之《冉冉云》
90、环保小康家园的历史呈现-奎奎《电动车上岗》
91、不忍提及还是要提及令我共鸣-陈中明812,我不忍提及你》
92阿鹏的《呼唤》,喊出了国人共同的心声
93、天人合一的情结跃然纸上-康京凌《褐背雀》
94、渴盼走出社会阴暗面-吴剑《深巷子》
95蜀道人生散文诗的语言美赏析-以《散落的秋天》为例
96、爱中华文化、文学、诗词,就是爱国-学习江湖儿女散文诗组章
97
、比一些自由体新诗还有诗味的散文诗-多梦的江南《北风那个吹》(外一)




89、生命的诗意飘逸-阅阿鹏组章之《冉冉云》
/ 山城子


【原玉】
《花开见禅》词牌名散文诗组章之三:冉冉云
/阿鹏

我来了,浮哉游哉悠哉。不要问来之何处,去向何方。
停停走走,走一走,是一段人生;停一停,也是一段人生。我的江湖,无处不在,任我自如行走。

一朵、一朵,是我的心花儿开了。
扶摇,攀援,抑或飞升,不曲意逢迎,不厚此薄彼,不差强着意,无需路数,不问归程,驾轻就熟,有量,有度。

心,给予厚土蓝天,爱浮于高山,情付于流水,不计得几许,失了几分。

天,高高,路遥遥,或许我会南辕北辙,走出的路是一线长天,比天高,比水长,但我有我的方向,不问蝶儿赊借一对迷彩的霓裳,因为不想把自己托付在那一抹轻浮的尘土之上;不问鹦鹉租赁一对五色的羽衣,因为不想把自己束缚在那一节高枝的囚笼中;不问蜻蜓索要忽扇忽扇的翅膀,因为不想把自己桎梏在那一段无所适从的累世里。

时势,和顺,也会多舛。知道吗?一路飘飘,那雨儿是我的汗珠,一串,一串,如飞花,似溅玉,所有的眼睛都可以把我当作出世的花朵欣赏;那露儿却是我酿制的玉液,一颗,一颗,巧妆妙饰,点缀人间醉美。

我腾越高山,我漂洋过海,我穿越沙漠……不为什么,只是吸瑞气,只是纳灵气,只是蕴精气,我的情一路留下,我的爱一路留下,但是我不会吐出含在嘴里的骨头,因为骨头一吐,我的灵就没了,我的魂就碎了。

一来,一往,有来有去,聚聚合合。
千年的铁树开花时分,存在了万年的有棱有角的石头已磨成方方圆圆了,菩提树上树下的一粒粒微尘已经被风吹走,只有石头证实了预言:有灵,魂就会行走。除非最后的一颗星辰落下,不再让我担当出世之累,也没有了一个尘世让我担当苦厄,而灵消魂散。

情所致,心与性好古。我知道:一样的宿命,往返于天地间,从生命的原点出发,一样要回到生命的终点,这就是世界的本真。不过身后的石头会遗留下来,烙下我冉冉飞升的影子,等待下一个尘世的开采,出土而横空出世,印证我的存在永存不朽。

【学习】

阿鹏心性好古,居然以词牌为题系列地抒发他生命的诗意飘逸。
我也爱好古典诗词,体会到的好处是可以潜移默化一些文言文简洁而艺术的语言功夫。我想阿鹏的语言功夫里,也大多得益于古典诗词。不然,何以这么荡气回肠地飘逸?
“我来了,浮哉游哉悠哉。不要问来之何处,去向何方。”看这起笔的三“哉”两“何”的各自复沓,不就是“好古”好来的吗!
“停停走走,走一走,是一段人生;停一停,也是一段人生”接下来的这糅合复沓、顶针、复合回环的行走,又是何等地流畅潇洒啊!
“一朵、一朵,是我的心花儿开了。”看见“一朵”“一朵”的反复,读者立刻意识到是“花”了。而读下来偏偏出所料,竟是比喻,竟是“心花”,竟是定语前置的娴熟技巧呀。
    再往下,有“心…”“爱…”“情…”的排比,成语“不计得失”的复原活用,“高高”“遥遥”的叠格,“不问…因为…”“不问…因为…”“不问…因为…”的复句排比,又有比喻和反复的诗意穿插,单句排比接着单句排比等等。这一切,用笔自然而活泼,潇洒而飘逸。         
飘逸的不仅是语言,还有语言背后的生命之歌。
如果说上面,我是主要学习了阿鹏的语言艺术化技巧与过程,那么与之同步让我感触的则是诗人那颗活泼跳动的心之歌,飘逸潇洒的生命之歌。诗人含蓄委婉的歌唱,就是诗人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诗歌,并付诸实践的温婉情思的飘逸的表达。
这样的情思表达,这样的生命的诗意飘逸,很令我共鸣。但我走不出他这样飘逸潇洒的情态与风格,于是更加喜欢读一篇,再读一遍地,如影相随地快乐着、欣赏着、欣慰着。所以要由衷地谢谢阿鹏。

2015/8/17于筑•观山湖




90、环保小康家园的历史呈现-阅奎奎《电动车上岗》
/  山城子


【原玉】
电动车上岗
& 奎奎

电动车上岗了!
曾几何时,毛驴车在绿洲四处奔流,驮着绿洲人的岁月,赶巴扎,下农田,走亲访友,数百载。
没有毛驴车的日子,不可想象!
如今,毛驴车隐匿在历史深处,厚厚的影像挂在农家厅堂。

电动车乘着岁月的风,在绿洲奔流,将农人的笑脸一路张贴。
我震撼于电动车带来的猛烈风暴,将绿洲的容颜吹洗得异常靓丽。
白发飘飘的老者来了,半大的小伙来了,俊俏的姑娘来了,电动车驶过,眼前飘过一片轻盈。
一袭红衣的少女骑着电动车驶入白杨深处,我分明看见了一朵涟漪在慢慢绽放。

时尚的东西,总是在叩打着绿洲的门扉。常常令人猝不及防。
电动车上的人生,是五彩的。我看到了满满的自信和从容。
有了电动车相伴,谁还愿在毛驴车上度日月?


【学习】

立意(诗旨)决定诗的历史价值,文本语言(诗艺)决定艺术价值。两者统一起来,必然是好诗。
奎奎的这篇《电动车上岗》就是旨艺双馨的好作品。
从立意看,“鸟枪换炮”是社会生活的大进步。写的是“电动”而非先前那些烧汽油的摩托(虽然那也是曾经的进步),这就记录了我国向环保型国家转变的历史进程。这是很现实主义的历史性篇章。几百年后回眸,就是“车辚辚,马萧萧”的诗史了。
从文本语言看,诗性(语言的艺术性)还是蛮强的。开头第一句“电动车上岗了”,就通过拟人而灵动起来了。
接下来“奔流”的比喻性活用,“岁月”的拟物式活用,则延续了语言的活泼灵动的文本行走。
“将农人的笑脸一路张贴”——这个省略了喻词和喻体,只留下与喻体关联的动词“张贴”的比喻格,我们只看这个词的时候,就可以看成是动词的比喻式活用了。这是修辞格的新发展。毕竟此类活用已经大量存在自由体新诗和散文诗中了。(上面的“奔流”也是。)
“我震撼于电动车带来的猛烈风暴”——这里省略了喻词,但作为喻体的“猛烈风暴”没有省略,这就是比喻格本身了。这里可以体验比喻与比喻式活用的区别。
“将绿洲的容颜”,这一“容颜”,就是拟人了。
接下来“…来了,…来了,”…来了”这是传统的复沓排比格的运用,是一种和谐音韵增强表达力量的好技巧。
“我分明看见了一朵涟漪在慢慢绽放”,是比喻。
可以看出诗人的文本行走,是在比较密集的积极修辞中绰约过来的,这就是艺。
落笔在反问格上,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回到诗旨上来。

2015/8/18与筑•观山湖




91、不忍提及还是要提及令我共鸣-阅陈中明《812,我不忍提及你》
/  山城子



【原玉】
812,我不忍提及你
/陈中明


812从天津塘沽惊天爆炸,到今天我都不想提及你。
我怕提及,就提及到那上升的遇难者的数字。

我怕提及那些殉职于火海的年轻的消防官兵的鲜活的生命,他们的父母有多么多么伤心呵。
老天爷呵,你好不公平。
为什么要让一个个英才,倒在不该发生的灾难中。
我也怕提及那些死于无辜的平民百姓,他们都是我的血脉相连的亲情同胞。
苍天啊,你能回答我吗,谁是制造这次灾难的凶手。

812,我不忍提及你。
可今天我还是要说:
我的和平的幸福的安宁的祖国呵,你可不可以把人为的灾难从零归还到零
本主题由心蝶 昨天 21:07 限时高亮


【共鸣】

不想看电视新闻,我还是打开了电视新闻。
不想看关于“812”的网络诗文,还是点开了关于“812”的网络诗文。
想歌颂那些无辜的英雄,可又不以为那是董存瑞、黄继光或杨靖宇们。
想骂骂那些玩忽职守的人,却不知道那些背后的污秽如何淹没了人品。

无奈~矛盾~无奈~矛盾~无奈~矛盾~
问责谁去呢?诗人陈中明从“苍天”降落到“和平的幸福的安宁的祖国”。
可是亲爱的祖国啊,斯事若再愈演愈烈下去,我们还能和平幸福安宁么?
我们,十三、四亿的炎黄子孙,还能骄傲于我们是炎黄子孙?

2015/8/18于筑•观山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7 19: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92、阿鹏的《呼唤》,喊出了国人共同的心声
文/ 山城子


【原玉】
呼 唤——2015.08.12天津•塘沽之殇
文/阿鹏

8.12,一个日子的爆炸,太阳的第三只眼睛喷出了淫火,扫荡塘沽。
火,蔓延,一寸一寸烫伤着良知,一寸一寸烫伤着责任。

问一问:这是谁栽下的骨刺,一根锥入眼睛,一根锥入心脏,如何拔除?如何救治?之疼、之痛、之哀,牙碎了一地,心碎了一地,肝、胆与肺碎了一地。

这个时候本该是雷雨到来的时节,可是雷声早已滚过塘沽,无数的影子在祈祷,无数的声音却在喊天:快落雨吧!
看看头顶,火烧枯了压顶的乌云,雨水恍如隔世,还在来的路上,遥远。

一闪触目,一朵惊心,一声一声惊魂。
蘑菇云,好大好大,还没有散尽,一些良知,一些责任,顺着光影的方向已经出发,不是为了涅槃后重生,只是为拯救那些撕心裂肺的呼唤不被吞没。
勇者的担当,无畏无惧,用身躯扑向火光的那一刻起,如玉帛撕开的声音从四面八方响起来。我抬头看一看头顶灰色的云朵,救赎塘沽之殇的雨没有倾盆,而我的泪已经倾盆。

骨头,一段一段在拔节,含在舌尖上的火苗一次次窜出鼻孔,比对火红还是血红!
可是我打不开第三只眼睛,看一看那些在火中如火凤凰一样飞出飞进的影子,记住他们的名字和面孔。

火,排山倒海,烟排山倒海,风却没有把火切割成线段和距离,划定出哪些是天灾?哪些是人祸?火,点燃着血和骨头,我声嘶竭力,一样喊不住那些不是钢铁浇铸的影子,他们不是火凤凰,却一次次冲进火中,我的目光只能向瓜蔓一样随着他们的身影延伸,只能忍受着穿入炼狱般的阵痛在我的血脉中游走。

手呢?我伸不开无影之手,抚慰塘沽坚强。声音呢?我张不开嘶哑的喉管,喊出一声:十三亿的中国,每人一滴泪,足可以泼灭塘沽这场通天大火!

生命,睃趁,所所有有,一条等高线上,没有高低和尊卑。
这一刻,无论如何一次次重组,无论如何一次次排列,排不出高低错落!我能做的:用良知唤醒那些责任,人间不要人祸。


【学习】
8.12,这个日子的爆炸,炸得全国人民都在哀伤中警醒起来,难抑对这种事件可能愈演愈烈的担心。这种担心,来自于赤子对祖国深挚的热爱,这是毫无疑问的。
我想说,如上同样的情思,亦即同样的诗旨,在不同诗人的笔下的表达,绝对是不一样的。尤其艺术性越是与众不同,就越是上乘的作品。散文诗大家阿鹏的这篇《呼唤》,就是我十二分共鸣的上乘之作。
在情思,亦即诗中所含中心思想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那么作品的艺术性越高,其感染力就越强,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就越大。因此,探讨一回“越高”的艺术性的技巧含量,对于我这样的诗歌爱好者,肯定是有益的。下面就是我从中学习而受益的记录。

别人都带着“天津”或“塘沽”的字样,从地缘上称呼这次爆炸;阿鹏则另辟蹊径,称之为“一个日子的爆炸”。这不仅与众不同,而且无形中强调了“8•12”这个日子的不可忘记,同时也给了读者一种毁了这个地方民众的安居乐业的日子的感觉。这种诗感的形成,来自于“一个日子的爆炸”这个意象其足够大的张力。
“火,蔓延,一寸一寸烫伤着良知,一寸一寸烫伤着责任。”这是第二行诗所展示的艺术魅力。魅力在于“一寸一寸烫伤着”的复沓和连带句子的排偶,尤其在于这个偏正式短语的拟物式活用。于是,我读到“良知”与“责任”时,仿佛就“烫”在我的心上一样纠结着那火烧火燎的疼。这,就是语言艺术的魅力!
第二节诗,紧承第一节诗,把读者感觉到的疼痛感,利用“骨刺”比喻,而连续“锥”入眼睛与心脏。这样的艺术笔法,令读者感同身受了。感同身受不算完,还要利用“之疼、之痛、之哀”的成分排比加强,再继续以“牙碎了一地,心碎了一地,肝、胆与肺碎了一地”的分句排比大势强化。一定要读者闭上眼睛,然后感觉到自己也五脏六腑都碎掉了。
如果说第一节是“起”,第二节是“承”,那么第三节就开始“转”了——转到了现场。无数人描摹的现场,阿鹏的笔又是与众不同。他先以“雷声早已滚过”而“快落雨吧(雨尚未落)来比喻规定的事情不落实。这样很形象,留了大量的空间给读者去联想。之后概括现场以“一闪触目,一朵惊心,一声一声惊魂”这样简洁而艺术的排比。艺术在排比中揉入了成语“触目惊心” 的拆词活用,以及“一声一声”的叠格。 当然也没忘记歌颂那些不该牺牲却牺牲了或受伤没受伤“火凤凰一样飞出飞进的影子”的英雄们。 同时也将诗人自己的如入现场的感觉“忍受着穿入炼狱般的阵痛在我的血脉中游走”继续感染着读者。
诗人的笔触,最后合在“用良知唤醒那些责任,人间不要人祸”上,从而大声地喊出了全国人民共同的心声。

是的,长久以来,中国的天灾人祸实在很多了。如果说天灾难防,那么人祸就不应该也难防啊!所以“不要人祸”的呼唤与呐喊,实在到了不能不喊的临界时刻了。如果人祸不绝,我们爱戴的共和国,将何以“国”呢?

2015-8-19于筑•观山湖

93、天人合一的情结跃然纸上-读康京凌《褐背雀》
文/ 山城子

【原玉】
褐背雀
& 康京凌

宝贝,别闹,不要惊动这些露珠,还有那些沐浴的花蕾。
宝贝,别吵,我酝酿了一夜的诗境,经不起你的喧闹。
宝贝,我始终把你当成我临窗俊雅的女子,娇羞得万般可人。
我也曾,因为邻居小孩的气枪和弓弩,大伤脑筋。
或许在不经意的一瞬,便生死别离。

我在围墙上又加了围栏,相信这样,你便是安全的。
那些盈花万朵的白木槿,陪衬着你的俊样,请你到我的画境里去。
我喜欢一把蒲扇,一把榻椅。你在枝杈上,唱或不唱,我都爱惜。
我们一样是没有华贵的着装,一样是喜欢平静生活的平民情趣。
生活因为你,我不再孤独,寂寞。
你凝神,啄花,每一个动作,在我的眼里,都是完美的。
你是我的情人啊,宝贝。
阳光和你一起进来,在我的书桌上,啄食我的文字和米粒。
我是个富裕安全感的人,如果,你能徙居在我的臂弯里,那该是怎样的乐趣?


【学习】
很共鸣这首渴望并实现天人和谐的篇章《褐背雀》。所以很共鸣,是我也有这样的渴望。有1906年10月我写的一首自由体诗为证:

走近白鹭

黄昏幽静了渠堤
一团纯白伸出弧线在啄什么
我欲将5米
拉近为3米

多想跟你打个亲切的招呼
你却警觉地飞离

铁砂弹丸对不住你的先群
敌视已沉淀为遗传
而现在
多么需要变异

有什么不可以?高兴
你就栖于我肩梳理羽毛
或者日丽草地,我枕你雪背
轻鼾飘逸……

诗人康京凌则采用散文诗体,以院内树上的褐背雀为素材,表达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情怀。
说“跃然纸上”,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且行且植地植入了深挚的情感。
请看开头的一声声“宝贝”的复沓与排比,再加上揉入的拟人,亲切的感觉一下子就升腾起来了。
(别贬低用修辞,不用修辞我们的汉语言是如何发展到今天这样的丰富多彩富丽堂皇的呢?不用修辞你又如何让语言艺术起来呢?语言不艺术起来,分行的自由体不是诗,就别说不怎么分行的散文诗了。散文诗也是诗,其语言也必须艺术化。)
第二节延续从第一节就称了“宝贝”和“你”的拟人手法,全节拟人。那感觉亲切得就像和亲爱的“情人”(还真的这样比喻了)窃窃私语悄悄话了一般。文字上这样的艺术效果愈强,那么,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对天人合一境界的渴盼,也就愈强烈。正是这样的阅读效果,使我立刻想到了“跃然纸上”这个短语,于是就有了这篇学习笔录的标题。
谢谢诗人康京凌给我带来的共鸣与快乐!亲亲远握!

2015/8/24于筑•观山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7 19: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94、渴盼走出社会阴暗面-读吴剑《深巷子》
文/ 山城子

【中诗原文】
深巷子
贵州◇吴 剑

酒醉之后,走进深巷子。
踉跄的脚步,在小商贩的叫卖声里打转,在捡垃圾的老头老太的铁钩上转悠,在挂羊头卖牛肉的店铺里徘徊。

巷子深处,酒味飘荡,在腥臭和垃圾腐味间突围。而寒潮汹涌,路面急速上冻。
野猫叼着红舞鞋,淹死在高脚杯里;学舌的鹦鹉,扯着嗓子搬弄是非;穿小棉袄的哈巴狗,随意调情;屠户扬起利刀,牛的脖子血箭射出,喷红墙体……
越往里走,巷子越来越黑,越来越深。

呕吐。酒醒。走出深巷子。
巷外,已过阳春。
一只鸟,从稻间飞向柳梢,啼鸣。


【阅读学习】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国确实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化,国力的强盛,昨天的胜利日大阅兵,已经给明明白白地注释了。
但商业化了社会生活,也出现了先前(共和国诞生之后)所没有的阴暗面。伪假劣冒、坑蒙拐骗,早见怪不怪了;毒赌嫖娼,贪赃枉法,也不新鲜了。问题是贫富两极分化、精神迷茫颓废,则日趋明显了。

诗人是用诗来说话的,就是用有诗性的语言来表达的。因而不能直说,直说出来是散文或杂文的功能,诗就得像贵州诗人吴剑这样含蓄地、或喻或拟地,把文本走成诗的姿势。
姿势之一,是借“醉”说事。人醉了就不清醒。这“醉”也就有喻意了。
姿势之二,借俗语说事。当然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可醉者这个巷子显然酒不香,无论气味还是味道都令人作呕呢。
姿势之三,是或喻或拟的具体用格的文本行走。
第一节喻了之后,就是一个排比句子,带出了商业化的阴暗背景。
第二节“在腥臭和垃圾腐味间突围”是比喻那些肮脏的勾当吧?至少我是这样解读。“野猫叼着红舞鞋,淹死在高脚杯里”,这样的比喻,想象空间很丰富。至少我想到了先前许多有关公务员违法乱纪的新闻爆料。“学舌的鹦鹉”、“哈巴狗”,都知道指什么了,哪里都有的。末了,“越…越…”的复沓,那不是鞭挞,至少也是厌烦到极点了。
第三节,豁然开朗。在于其喻渴盼消除社会阴暗面,让最底层的民众(捡垃圾的老头老太),也小康起来。人们别再醉生梦死,醒在鸟语花香里多好啊!

诗是精炼的,哪怕散文诗也一样。所以我的学习记录,要比原文啰嗦得多呢。

2015/9/4于平坝-夏云镇

95、蜀道人生散文诗的语言美赏析-以《散落的秋天》为例
文/ 山城子

【原玉】
散落的秋天
文/ 蜀道人生

  蜀国初秋,绵绵雨烂了白露,绿了庄稼,绿了秋叶。
  秋叶的绿,如胞浆的翡翠,深了色素,鲜亮了几片早熟了的红叶。
  成熟和沉稳,赋予心灵一份安定,踏实,满足.....
  
  也许,这应该是我一直依恋于蜀的缘由吧?
  走过天南海北,真的没一个城市,能与此相媲美,让我愿意羁留、停泊.....
  
  蜀之树叶,有深沉的恋母情结,直到深秋,才开始恋恋不舍的离开依恋了三个季节的母体。
  有时,还非得凛冽的北风给力,搬开紧抓不放的手指,趔趔趄趄.....
  蓉城市树银杏落叶,那份金黄,那份壮观——那份裙袂飘飘的阿娜多姿,迷死你!
  蜀地的青草,一直要深秋,才肯退减色素,着上新色,即使黄了,依然不枯,不死,只是换了裙幅,依然不守矜持,掩饰魅力
  唯有郊外田畴里的稻谷,玉米,随季节成熟,金灿灿的挂满屋梁,铺满晒场,屯满仓围,屯满农人欢笑的眉睫......


【赏析】

不论什么诗,只要隐藏的诗旨没问题地正能量(比如此篇隐藏了热爱故土,赞美生活的情思),那么,就要看其语言是否呈美了。其美愈甚,其诗愈好。
此篇第一行就美。美在分句排比中,还加入了词类活用的复沓。就是连用了形容词“绿”的活用为动词。活用使阅读效果倍感灵动,而复沓遂使音韵和谐流畅。
第二行美在有比喻,且有三个词类活用贯穿。先是形容词“绿”活用为名词,然后是形容词“深”与“鲜亮”先后活用为动词。绵延了语言灵动的特色。
第三行的美在于“成熟”“沉稳”“安定”“踏实”“满足.”五个形容词,全都活用为名词了。而且后三个作为成分排比的形式出现,使活用.的灵动感觉得到了加强。
三行诗,先后有10个词类活用,被恰当地组织到文本的行走中,那态势能不绰约风情起来吗?能不使读者得到愉悦的审美享受吗?
诚然,也还用些常用的修辞格,穿插其中,语言就会在灵动的氛围中,形象起来,活泼起来,新颖起来,气势起来,和谐起来。比如第二节“停泊”的比喻,第三节前两行的比喻与拟人的糅合,接下来的复沓与排比,再转向拟人,直到落笔还在排比中复沓。
积极修辞,是人类语言发展的助推器,也是语言艺术化必不可少的依托与凭借。蜀道人生深谙其理,并努力实践,遂使她的散文诗越来越美丽多姿,令人爱不释手了。

2015/9/15于黔中夏云镇

96、爱中华文化、文学、诗词,就是爱国-学习江湖儿女散文诗组章
文/ 山城子


以中华文化、文学、诗词为素材,进入情情意意的抒情,其含蓄的就是爱国的胸襟。
这就是江湖儿女抒写《与你相约,来自季节轮回的呼唤(组章)》的主旨了,也叫诗旨。
诗旨,它总是被语言的艺术化过程,也就是诗艺,自始至终地含蓄在行走的诗文本中。
艺在明处披拂彰显,旨在暗处形影不离——此乃古今中外一切可以称之为诗的共有属性。
诗旨即明,我们需要学习借鉴的就是诗艺,看诗艺是如何裹挟着诗旨让你从中陶冶情性的。

此诗分为三章,章标题排在一起就是个拟人了的双复沓排比句:
与你相约,来自季节轮回的呼唤
与你相拥,来自灵魂的问候
与你相念,来自岁月的挂牵
拟人,在于“你”字;双复沓是指“与你相”和“来自”放在一起,当然就是排比了。
这是小标题里流露的亲切之感,让读者想及所含蓄的热爱情怀。

第一章中的系列意象“拨弦”“踏歌”“国风”“边塞”“宋词”“琴声”“木鱼”等已经含着
古代的文学艺术及文化了。“你”“我”称呼的交互,恋人一样的情怀跃然纸上。但那是恋人吗?
从“国风”到“在水一方”的顶针,诗经的情结无形中就凸显出来了。那是诗的最初的繁荣啊!
这是对古代传统文化的呼唤。何以呼唤,热爱呀!

第二章以“油纸伞”溯回“唐诗宋词”而吟唱“与你相拥”,把传统的古文化比喻为魂牵梦绕的
情人,来抒发胸襟。读来令人有缠绵悱恻之感。但到底不是情人,而是与古文化古文学相拥一起。
其热爱之情就隐隐地浮现出来了。

第三章承袭第二章的比喻,继续缠绵,且再次提起古文化的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诗或文“唐诗宋词”
“道德经”和“国风”,最后回到近代白话诗的出现上来。那种亲情的思念,如何不是渴盼中国诗歌
的繁荣的心情呢?正是在这渴盼中,含蓄了诗人那颗炽热的爱国之心。
通观三章的文本语言的艺术化过程,诗人都是运用拟人比喻和缠绵抒情的手法和技巧而实现的。从而
使他的诗旨与诗艺,达到了比较完美的和谐统一。

2015-10-17于辽西故乡



附:
与你相约,来自季节轮回的呼唤(组章)
文/江湖儿女

1.
与你相约,来自季节轮回的呼唤

你素指拨弦,琴音颤颤,唤醒冰冻的江面。
我便踏歌而来,柳丝作伴。
与你相约,那是季节轮回的呼唤。

钻出辽远的国风,驭乘边塞的苍凉。
轻吟宋词的叹惋。
在水一方。

在水一方,琴音悠扬;剑花飞舞,江水荡漾。
一个轮回的惜别,剔骨的牵念——
在琴声里飘,在剑花上荡。

潮涨潮落,因为我们相约。
那嘎然而止的琴声,以及你忧郁的眼神——
为的是那把油纸伞,可我不慎遗落在深山。

捡拾起弦断的木琴,盯住你远逝的背影。
夜色苍茫里,谁人瞧得见我眼里——
蓄满的月光。

古寺的钟声还没敲响,木鱼的急促碎裂我的心房。
那一盏孤灯已经点亮,我只好穿行天涯。
再次漂泊,流浪。

2.
与你相拥,来自灵魂的问候

找回那把,在深山,在唐诗宋词的路上。
夜色阑珊,揽之入怀。
与你相拥,来自灵魂的问候。

三月如丝的春雨,丝丝扣入我的心弦。
那把油纸伞,敲开我尘封的心扉。
蝶儿双飞,如影相随。我的柔情,你的怀旧。

一股水浪打在船头。
抓不住你柔滑的纤手,任你在波涛中无助的沉浮。
你的远逝,我的绝望,我的愧疚。

再也听不见鸟儿的鸣叫与邻家的犬吠。
从此关闭我的心扉。
只因那里有你的唇印,你的温柔。

多想化蝶,相伴左右;多想驾鹤,随你身后。
桃花源里,揽一缕春风入怀,你唱我对。
悠闲自由。

好一曲断桥相会的留白。
好一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
梦回大唐,只因霓裳。

孤灯夜下,一只闷烟,一杯浊酒......
浓浓清愁,绕身前,绕身后——
绕心头。

3.
与你相念,来自岁月的挂牵

我将岁月,小心的折叠。
珍贵的放进三月。那份情,依旧从风掀开的裙角——
绕指柔。

趁着这夜深人静,将一杯浊酒和着清愁——
饮下。与你相念——
来自岁月丝丝缕缕的挂牵。

山梁上那一枝小小的蓬蒿,迎风飘摇。
犹如季节的眼神——
正在传出牵念的味道。

不远处,一声一声的犬吠——
惊醒的唐诗宋词。
也只能在现今的欲城中唏嘘与叹息。

阵阵急促的木鱼声响起,老子的道德经——
正在远去。只留下秦王朝——
古城墙遗址。

城墙上斑驳的痕迹,镌刻着——
古老的国风。你我吟唱的——
残诗断句。

还是再一次捧读再别康桥吧。那里有我——
对你绵长的思绪。轻轻的你走了,作别西天的云彩。
我终将伴随你,轻轻的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7 19: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97、比一些自由体新诗还有诗味的散文诗-多梦江南的《北风那个吹》(外一)
文/ 山城子

这个标题,是我读了多梦的江南这两首散文诗后,打从内心显现出来的。
喜欢交流的诗友,可以先读读这个以经典歌剧《白毛女》著名唱段中的两句唱词为标题的两篇诗章,并从中体会那种躲在文字背后的诗思与韵味。至少我是觉得比某些推崇直白(所谓“大众化”)的那些顺口溜,是艺术得多了。
请阅:


北风那个吹(外一章)
文/多梦的江南

落叶,是秋天的叛逃者。一根鞭子,冷酷无情地抽下来。
善观风向的墙头草,伏地不起,很臣服的样子,虔诚地朝南膜拜。
总有一些顽强不屈的种子,见缝插针,为春天复辟,埋下伏笔。

从不感冒的乌鸦,忍不住连打几个喷嚏。
一棵树被传染了,整片森林打着寒颤。
鸟巢失去了重心,宛如急流中的小船,在树杈的暗礁间颠簸。

支撑天空的云层骤然坍塌,一团团从山顶滚落,让左右开弓的树枝弹成了飞絮。
好多正经得读不出表情的名词,瞬间变成了疯狂的动词。
一个个在分行的文字中,张牙舞爪。

几缕风干的阳光,被驱赶出体外。一再按捺,乡愁还是从开线的地方冒出来。
故乡,那条一瘦再瘦的河流,藏匿着思念的游鱼。
梦里总是听见,松动的瓦片,敲打着屋脊,比老屋的咳嗽声还响。


雪花那个飘

那个头扎红绳的女子,长辫一甩。落满灰尘的旧唱片,就转动起来。
踮起的红舞鞋,像根唱针,一圈又一圈,轻盈地旋转。
音乐响起,一群白色的蝴蝶,倾巢而出。


街灯失眠了,眼睛红肿,看深深浅浅的脚印,一个个被掩埋。
一块橡皮擦,不断擦拭着往事。记忆的内存大了,思想一片空白。
许多信件,蜷缩在邮筒里,找不到寄发的出口。一个熟悉的地址,渐渐模糊不清。

红泥火炉,跳动的火焰,无法激活挂在墙上的花香和鸟鸣。
把风花雪月的话题,兑入壶中,让炉火与茶水交谈。
许多话一说出来,就在嘴边汽化。沉默,是最好的语言。

一匹白马,驮着黄卷青灯走了。拴马桩上,开出大朵的蘑菇。
这时,适合在一首诗中打坐,让时光静静入禅。
睁眼闭眼之间,门外的江山,已矮了三分。

[阅读学习]
说艺术得多,当然是指语言的艺术化表达。亦即有别于小说、散文的精炼含蓄,或生动形象,或跌宕跳跃,或幽默诙谐,或灵气新颖,铿锵流畅,或朦胧婉约等等密集地语言表达。毕竟诗是语言的艺术,语言艺术不起来,将竹板子呱嗒呱嗒打碎也没用,也只能是类快板的文字,而非诗歌。

艺术在于不留斧凿痕迹的喻拟(通过比喻而拟人,或通过拟人而比喻)行走。第一首的第一行的将“落叶”比喻为“叛逃者”立刻就有了拟人的阅读效果;而“一根鞭子”比喻没出现的本体秋风,又通过“冷酷无情”的修饰,而有了拟人的阅读效果。第二行的“墙头草”是拟人,效果无疑地生动形象起来。第三行的“种子”“春天”也相携着一并拟人了。这艺术化的行走,可谓脚步绵密得很呢!第二节的三行,依次拟人的是乌鸦、树、森林,而鸟巢那里就回到了比喻。不仅生动形象,也很灵气活泼幽默诙谐了。第三节里语言的新颖呈现,在于拟物修辞格的拓宽运用。比如“云层”是气态物,这里用“坍塌”和“滚落”两个动词,就生动成固态物一样甚至听到声响了一般。紧接着“名词”就被拟人了。这个拟人效果就为读者意会秋风秋雨的降临留下了很大的视听空间。
以上三节对“北风那个吹”——深秋的来临写得何等生动活泼形象风趣诙谐!这绝不同于小说散文的写景的方法。这里是语言艺术的密集地呈现。诚然,诗人绝非为写景而写景,这是个铺垫,是为其接下来的抒情搭了一个艺术的舞台。
艺术舞台之上,主角就是深沉的乡思了!进入抒情,则更需要艺术的表达。“阳光”可以被“风干”,这也属于拟物格的拓宽,阅读效果在于阳光也同可以风干的固态物一样可触可摸了。“被驱赶”就变成了拟人格。“乡愁”的“冒出来”又是拟物——转换自如,阅读效果是新颖又灵气,生动又含蓄啊!接下来的故乡的河,“一瘦再瘦”再拟人,阅读效果是形象而又真实(我家乡的河,是变成了死蛇一样的垃圾土沟了)。“思念”字眼的出现,对“游鱼”来说还是拟人,而对诗人来说则是真情的抒发。巧妙还在于用“游鱼”比喻游子(诗人自己)。从河到“老屋”
依然拟人(咳嗽声)。就是这样,诗人在这篇作品中,在密集的艺术化语言的行进中,也就是在这厚重的浓烈的诗味中,隐藏了深沉的思乡之情。可谓旨艺双馨之美作。很使我受益。
(至于又会有人来指导我如何写评,而不能只说优点,不说缺点云云——我在这里等着他说:我是在学习呢,不是写评论。评论是评论家的事。我的事是学习如何把散文诗写得超越自由体新诗。)

第二篇第一节诗人从想象开头,接下来连用比喻造成通感的阅读效果。第二节拟人,“擦拭”又转为拟物了,更欣赏“内存”现代语言的比喻效果。第三节“激活”现代语的比喻式运用,“兑入”的活用新鲜出拟物效果,都别致而新颖。第四节又是在艺术化的表达中,表达了诗人通过对诗歌的追求而净化心灵的情思。这里就不细致地记录我的学习过程了。留给愿意学习此篇的诗友,自己来体会个中美丽诗味了。

2015-11-26于沈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8 13: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美文妙评 一组佳作 老师辛苦了 推荐大家共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8 14: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蝶 发表于 2016-9-8 13:57
美文妙评 一组佳作 老师辛苦了 推荐大家共赏

近日整理帖子——至37卷,集合一下学习散文诗的,是为第九辑。别辑里,我发现还有学习你的一篇。
我的习惯不好,写的时候这一篇那一篇,编辑起来,就不顺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9 20: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候城子老师辛苦
送上金秋的祝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9 21: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陈中明 发表于 2016-9-9 20:46
问候城子老师辛苦
送上金秋的祝福!

谢谢陈中明兄弟!远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2 17: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卷39 浏览学习 第三辑 精品散文诗
作者:山城子(李德贵)

目录:
19、喜读鹤顶格嵌字的中华正气歌
20、用意象说话,就不是口号而是诗-学习李诚谆《万岁,共产党》
21、借助常用修辞格,高歌诗人的人生价值-学习戴永成《诗人,弯腰割出诗》
22、黄河与长江两大思想体系的交互?——学习心蝶《诗话孔子与老子》
23、共鸣于有声有色的诗人生活-学习衡水可风《有声有色》
24、以兰喻爱,相守白头-学习康京凌《草兰》
25、乡思,不再伤情的背后-学习陈中明《红红的橘子》

19、喜读鹤顶格嵌字的中华正气歌-学习阿标《人间正清明》
文/ 山城子

【精品原作】
人间正清明
文/阿标

雷霆万钧,在寂静的夜晚响起。电光怪影,把漆黑的夜空照亮。
神明啊,这哪是纷纷的小雨?我一定会在黎明时分,看看大雨后的天空,是否还有乌云密布?
彻歌而祭,在天堂飘泊、没有一点音讯的亲人;举觞而奠,为祖国捐躯、不留一点遗憾的英灵。
夜雨滂沱,似乎,要洗净这世上所有的污垢。夜色不再斑斓,只有,听一场春雨,等待晨曦。
行咏的文字,被这雷鸣电闪击得支离破碎。哦,这个羊年清明的前夜。

碧水荡漾,别了堤岸,向着遥远的大海。归燕穿梭,歌声欢快,找寻曾经的旧巢。
野火呀,真的烧不尽,原上青青的小草。举目眺望,满眼苍翠。每个街角,又是纸花飞舞。
落英遍地,依稀可见伤心的泪滴。那不是哭泣的泪瓣,那可是上天洒下的花雨,在把英灵祭奠。
春天的脚步匆匆,春雨惊春清谷天。快快种下一粒希望的种子,慰藉祖宗,慰藉炎黄。
英姿飒爽、威武不屈的华夏儿女,谱写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今天,在昨天。

介山苍茫,与天同在。曾记否?两千年前,文公点燃的武火,三天三夜,烧伤了历史的天空。
子烧焦,母烧焦。烧不断的忠骨,依旧堵住腐朽的柳洞;烧不烂的忠心,依旧盼望天下的清明。
今古奇观,令人折服。介子啊,那一刀切下的,岂是鲜红的血肉,分明是一颗跳动的赤胆。
犹耳旁,木屐声声。那一截烧焦的柳木,就是历史伤痕的印戳。有人说,那棵柳树已经复活了。
在汩汩的小溪旁,在滔滔的大河边,人们手中折下的柳枝,头上戴的柳枝帽,都在一一诉说。

人臣的光芒闪耀,照亮历史的长河。仰望星空,沐浴先贤志士的家国情怀。
间柱高高的挺立,直刺云霄;脊梁稳稳地挑起,何器能摧。
正道坦途,光明无限,任凭风雨雷电;纵然前进的路上荆棘密布,只需握紧那把利刀。
清风徐徐,那是上天赐予的铁帚,丽日可待;万众一心,那是山岳撼动的神器,紫气东来。
明礼仪,讲规矩,让华夏亘古不变的风范引领;忆先贤,逐梦圆,让举国上下高扬的巨帆远航。

【阅读学习】
幸而用紫色的文字开头,不然我肯定会忽略。
嵌字诗起自古代,(嵌于句首的,叫鹤顶格)一直延续到今天,而且走进了自由体新诗。可谓长盛不衰。
但用到散文诗上,这位阿标诗友应当是开了先河。我在网上看了12年的诗了,第一次见。
更让我惊讶的是,嵌字的五言绝句,每句都是本节的诗意概括(相当于文章的段意)。
第一节:雷神彻夜行——做什么呢?是在祭祀为国捐躯的英灵,也是在洗涤人间的污秽。
第二节:碧野落春英——水有情,草有意,春雨普天同祭,或高歌威武不屈的华夏儿女。
第三节:介子今犹在——重现介子推的故事的重要场景,意在抒发深沉的爱国之情。
第四节:人间正清明——我们经过三十多年的奋斗,国运正盛,复兴大业丽日可待。
整篇读下来,文行铿锵,语出激昂,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正能量的中华正气歌。

2015/6/29于黔中夏云镇

20、用意象说话,就不是口号而是诗-学习李诚谆《万岁,共产党》
文/ 山城子

[散文诗] 万岁,共产党人
文/李诚谆

人海里漂泊久了
最担心失去回归的航向
我家门口,那条弯了九道弯的小河
正等着我回家,幸好
黑暗刚刚一走,黎明就来了
那个能升起一轮红红朝阳的地方
已告诉我,她就是东方
我知道我的故乡,就是盘踞在那里


诗行里飘逸惯了
好害怕找不到为民务实的您
沿着一个正义的章程,我看到一条熟悉的路线
依旧曲折,但已经正在清晰地蔓延了
当我,看到人群紧拥着您向前迈进的时候
您的汗水,金光闪闪,照亮了世界也照亮了我
原来,就是您这一颗璀璨的红星,把持着您耀眼的力度
正在散发您大公无私的形象,而让人类最高尚的共产之旅渐渐丰满......

【阅读学习】
看到标题,我生怕下面是口号。因为哪怕有一两句,也就大煞诗意的风景了。但读下来,感觉很好。因为诗人李诚谆写的这篇歌颂中国共产党的散文诗,完全用的是意象。
意象,就是象里含着意,或者说就是把意隐藏在物事的景象之中。请看他用的系列意象,依次是“回归的航向” “九道弯的小河”“黑暗刚刚一走,黎明就来了”“一轮红红朝阳”“她就是东方”“为民务实的您”“沿着一个正义的章程”“一条熟悉的路线”“正在清晰地蔓延了”“人群紧拥着您向前迈进“您的汗水,金光闪闪”“照亮了世界也照亮了我”。
以上这些物事的景象之中,一眼就能看出诗人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赞赏和由衷地讴歌。特别是“照亮了世界也照亮了我”,很现实地写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通过三十余年的和平崛起,正在对人民乃至全世界作出了新的贡献。
明天就是党的94周年诞辰了,我以一个有着40年党龄,获得过地级“先进”称号的成员,在此对党表示由衷地祝福。
谢谢李诚谆诗友,是你给了我一个表达的机会。向你学习——诗意的行文,就是要用意象说话。

2015/6/30于黔中夏云镇


21、借助常用修辞格,高歌诗人的人生价值-学习戴永成《诗人,弯腰割出诗》
文/ 山城子

不论古今中外任何体式的诗,无非都是诗人的情思(可以概括为“旨”)与语言艺术化(可以概括为“艺”)的完美统一。
简洁地说就是诗旨与诗艺的完美统一。这个统一的实现,一般都是将旨含蓄在艺之中。这应当是普遍的规律。
诗人戴永成这篇《诗人,弯腰割出诗》,尽管是散文诗,也在规律之中。请阅:

【精品诗章】
诗人,弯腰割出诗
文/戴永成

灵魂,是一粒多情的种子。诗人,把灵魂播种于纸上的春天里,发芽出桃花的唐诗,拔节出问月的宋词。
诗人,以一种弯腰的姿势,割出一页页历史,割出一片片岁月,割出一行行诗歌。
诗人这一生,紧握的只有两把镰:一把是岁月,一把是诗笔。

岁月,是一把行走的镰。生命如一茬又一茬、一株又一株高过田埂的庄稼。
垄沟,是沉默的历史。垄台,是放歌的现实。生命的一生,都被这把镰收割。
帝王与草根,被岁月之镰割下,帝王坐江山爱美人,死去的那些草无人知名知姓。
岁月之镰割下肉体与名字,把骨灰掩埋于泥土,把名字刻在墓碑上。

诗笔,是一把放歌的镰。笔总是与灵气一起在纸上的大地行走。笔之镰,不声不响,舞蹈苦辣酸甜的日子,舞蹈悲欢离合的情感,舞蹈花开花落的人生。
诗笔之镰割下骨头与灵魂,风骨敲打风雨,灵魂坚定信仰。笔尖蘸着一滴长江水与一滴黄河泪,喷涌成奔流的诗歌血液,成为咔咔拔节的骨髓。

诗人,用岁月之镰割出世界的风云与历史的沧桑。
诗人,用诗笔之镰割出尘世的百态与灵魂的百种。
诗人,总是低头写诗,抬头做人。弯腰割诗,直腰行走。低头,是一种鞠躬。弯腰,是一种境界。诗人,总是追求完美,完美的诗是一条路,或许需要行走一生,才能抵达终点。

我喜欢低头写诗。低过草根,低过野花,低过叶子,低进泥土。
我喜欢弯腰割诗。割出血肉,割出野性,割出土味,割进灵魂。
我用左手攥紧岁月之镰行走,用右手攥紧诗笔之镰写诗。
一把镰收割世界。一把镰收割自己。

(本主题由 心蝶 于 2015-11-14 18:52 限时精华)

【阅读学习】

从第一行中的“诗人,把灵魂播种于纸上的春天里”,直到末节的“我喜欢…我喜欢…”,都深沉而热烈地隐含着诗人对诗人的人生价值高度肯定和歌颂的情怀。
这就是诗人的情思,就是这篇《诗人,弯腰割出诗》的诗旨了。
标题都是艺术化了的——其艺术手段在于用动词“割”做了产生比喻效果的词类活用。被隐藏在语言背后的喻体是庄稼,本体是诗作品。这样比喻,是把诗作为精神食粮了。
具体到行文,诗人的艺术化手段,除了反复运用动词“割”的比喻式活用之外,主要是通过常用修辞格完成的。
其一是比喻格的系列运用:用“种子”喻“灵魂”,用“春天”喻写诗,用“发芽”、“拔节”比喻诗歌作品的茁壮生长。又以农民(被省略的喻体)喻诗人,以“割”喻
诗歌作品的成熟。再以“镰”双喻为既是“岁月”,又是“诗笔”,还以“庄稼”喻生命。从第一节到第二节,比喻应接不暇。阅读效果在于使诗文本生动活泼起来。
其二,是拟人格的运用。例如“死去的那些草无人知名知姓”、“笔总是与灵气一起在纸上的大地行走”、“笔之镰,不声不响”——虽仅有三处穿插,但增色不少。
其三,是复沓排比两格的联合运用:
“割出一页页历史,割出一片片岁月,割出一行行诗歌。”这个还加入了叠字格,当是三格的联合了。
“舞蹈苦辣酸甜的日子,舞蹈悲欢离合的情感,舞蹈花开花落的人生”。这个开头“舞蹈”的复沓,同时也有活用的阅读效果。现代语言的“舞蹈”是名词,这里用为动词。
“低过草根,低过野花,低过叶子,低进泥土。”这个开头复沓的形容词“低”活用为动词。其中的“低过”与“低进”又是排词格的运用。
“割出血肉,割出野性,割出土味,割进灵魂。”这个沿用了标题上“割”的活用,而“割出”与“割进”还是排词格。
以上四处的复沓排比,不仅从韵味产生了荡气回肠的感觉,尤其是加强了对诗人人生价值的肯定与颂扬的情感。
其四是复沓排偶比喻互文四格的糅合运用。就是“发芽出桃花的唐诗,拔节出问月的宋词。”复沓仅限于“出”字,所以是排偶,不是对偶。比喻很明显,互文一般注意不到。
互文在古体诗文中,比较多见,而在新诗中罕见。这里的互文——互在“唐诗”与“宋词”上。就是“发芽出桃花的唐诗(宋词),拔节出问月的(唐诗)宋词”的意思。
其阅读效果具有对称简洁之美。
谢谢戴永成老师,让我很是受益。

2015-12-14于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2 17: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22、黄河与长江两大思想体系的交互?——学习心蝶《诗话孔子与老子》
学习者: 山城子(李德贵)

没有这样的思想体系,我只是想将孔子誉喻为黄河,把老子誉喻为长江。
两个流域同源于一座山,正如他们的思想同源于一个民族。
黄河与长江万年的流淌,已汇入了浩瀚的太平洋,或如儒、道两家会于今。
会于今,有什么现实意义呢?我们或可从心蝶的这篇散文诗中有所得吧?
请阅:

诗话孔子与老子
文/心蝶


“丘,你说的高潮已经落幕,回音从山谷传来
事物的魂灵穿越纵横交错的命运,以及追逐的鼓点
血与水可以交融,因为取自骨头
大地和我们的”

“弟子知道爱和担当是人生之重,也是忧伤苦难的根源
但《易经》可以解释相通之处”

“春花秋月是年华的蹉跎,与石头草木纠缠
饱受世俗的非议无法释怀
血液是有毒的,在水押解伴随下洒落满河祈祷词
一些没有修成正果的水,打开凝固点的门窗掀出
披头撒发的阴谋。在反复否定中用无形化解有形
道非道,非常道。是方中的圆满”

“先师,我们在梦中推理演绎
没有惊醒老时光。哪里有庄稼,阳光扎得心痛
用爱抚摸梦。那些从缝隙中低落的水滴
才是生命难以承受之重,满含命运的沧桑
真理是心中火热的阳光褪去最后一丝阴影
用骨头顶起天干地支”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
很多事物内部的逻辑被人为提拉走形脱节,又在爱的属性下
回归清静无为。宇宙闪烁的光芒是天道自然
神是存在的,这是大道
占据了神的本身”

“黄昏死去不代表世界没有禽兽,与其双手合十
不如打马问路。阳光穿过雨水梦依然灿烂
真实的存在,才能用水洗白骨头灵魂”

“我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为天下先
从今先师也不要”

“师尊,天道无常。不死的灵魂用飞雪编制纯白花环
转身背对不舍昼夜的岁月,打开的心向着尘世
就算被风一刀刀划过
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阳光把万亩果园还给尘世
我就挺直腰板合着树叶击鼓奏乐
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就用这些狂欢的树叶告诉它们
立足大地,放开翅膀飞舞就会托起一片阳光”

“丘,我只能用一笑。表达大道的歉意”

纵使日月自燃,星辰有序
谁能拂去世界的尘埃
云的影子是空的,却有雨水的梦
而雨水潜入的梦
是不朽的歌唱

岁月无痕。赶路的人却沾满灰尘
亦步亦趋容易踉跄
捕风捉影无法与石头对唱
我在这句台词中组合,你在那些画面中
抽离。感悟虚虚实实的界限
但我们都爱,爱尘世和世人
从不同的角度反光
照亮每一个角落

我是您的弟子,愿意用更积极的方式
在大爱中复活。跪着站立成石头
向着你和家国
国家


【学习】

通过老子的嘴巴说“高潮落幕”,是说“独尊儒术”以及后来历代累加的对儒家思想的尊崇,已经过去了。而“回音”则是现实的某些进步意义了。例如仁、义、礼、智、信 ,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史,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
通过孔子的嘴巴说“爱和担当是人生之重”,意思是说“仁者爱人”这基本的东西是不可丢掉的。
之后,老子强调“道”,孔子强调“爱”;一个强调天命,一个强调无为;一个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慈敛不为天下先。谁都有理,却谁也不能说服谁——但毕竟仙风道骨了,不是唇枪舌剑,而是彬彬有礼,遂表达了“大道的歉意”。真的很诗意的了。

过渡到自由体的形式,则是作者的角度了。
我们都知道道家是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老子 、庄子为主要代表。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同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
而儒家思想的精华是仁、义、礼、智、信 ,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但我们都爱,爱尘世和世人
从不同的角度反光
照亮每一个角落”

这是诗人暗藏诗旨的部位。自然是将两者的精华合并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这就是以爱为基础的人世和谐,以及取法自然的天人合一。就是说既要和平,又要发展,但不能破坏环境,直至最和谐的人类社会的到来。

此篇的艺术特点,在于以对话的形式,纵观了中国儒、道两家思想的分歧与渊源。而先散、后自由的排列形式属于心蝶的专利。语言风格依然是用意象说话,显得缤纷灵动,耐人寻味。

2015-12-22于上海市宋园路


23、共鸣于有声有色的诗人生活-学习衡水可风《有声有色》
共鸣者•山城子

我是个由来已久的文学爱好者了。
可以说从十八岁起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作品以来,已经有五十五年的亲近文字的体验了。
或者说因为早早地亲近了文字,生活就一直是有声有色的了。
不论社会如何变迁,物质上曾如何匮乏,也无论工作岗位上有如何的缠绕,但只要静下心来投入文字,精神层面就立刻有声有色了。
虽然,我不是诗人,不是作家,只一个一直学习各种文学作品的爱好者罢了。但,也一样觉得有声有色。
只是,我一直没有尝试,如何将这样的体验,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而诗人衡水可风却这样很诗性地表达出来了。
于是,我很共鸣。
于是,我将我的共鸣记录下来,愿与也能一起共鸣的人交流。
请阅:

有声有色
文/ 衡水可风

渐渐习惯了,不再疯跑,呼吸也变得均匀,平静。
满面红光的,变得更加真实,可触。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行为方式,有自己的魂魄,有自己的色彩。
并试着赞美。

读一些文字,感受一些不一样的时光,或者变换一些角色。
像风一样,一闪而过。
在墙壁上撕扯。或者在水底见证一些美丽的愿景。

火车在提速,在属于自己的音符里,追逐,抑或守望。
天气转暖,节气顺着时针,嘀嗒嘀嗒。

【共鸣记录】

“不再疯跑”——是的,写诗不能跟风,人家朦胧你朦胧,人家灰色你灰色,人家下半身你也下半身。
“呼吸也变得均匀,平静”——这就是回到了自己,开始自己的有声有色的诗意的生活。
“满面红光的,变得更加真实,可触。”想到我的许多这样地伏案的情景,以及后来敲键的情景。
“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行为方式,有自己的魂魄,有自己的色彩。”是的,不这样就成为不了诗人。
有自己的语言,就是个性的语言,就是赖以形成个人风格的基础。
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就是关于作品的处理方式吧?我先前是向报刊杂志投稿,触网之后是在网上交流和交友。
前者的声色在于被采用的快乐和些许稿酬的快乐。在网上的临屏交流,一直当下微信的盛行,就更其有声有色了。
有自己的魂魄,就是个人独特的情思,不是人云亦云,这样才能以真实善待自己的作品和读者。
有自己的色彩,当然就是风格的外在形式了。
“读一些文字,感受一些不一样的时光,或者变换一些角色”这很重要。
就是向别人学习,换位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这是有声有色的丰富性了。
上网以来,研读过数百名诗人的作品,写出了近二百万字的学习笔记,收获甚丰。
“火车在提速,在属于自己的音符里,追逐,抑或守望。”一切都在发展,个人的有声有色的生活也在发展。
“天气转暖,节气顺着时针,嘀嗒嘀嗒。”时光不停滴向前,是人的有声有色生活特在不停滴向前。
滞留故乡两个多月了,但没有一天不惦念着网络。网络上的诗生活,更其有声有色。

2015-11-27于沈阳


24、以兰喻爱,相守白头-学习康京凌《草兰》
学习者:山城子

我也爱草兰。
早年在中学教书,通往校园的路两旁,都是碧翠碧翠的草兰,开着玉白玉白的小花。
那情景,真的很像一路走着的大山里的农家孩子们,朴实得素雅,纯净得玉洁,活泼的可爱。
正是阅过诗人康京凌的这篇《草兰》,才勾起来我这么美丽的记忆,真是让人喜悦。
喜悦之中,再来读,“以兰喻爱,相守白头”的学习笔录的标题,就蹦出来了。
那么,请也喜欢这篇作品的诗友,咱们不妨再交流一回吧。
请阅:

草兰
文•康京凌

赏兰,不需去山中。我自信,这里是清谷,是世外的幽居。
赏兰。在床边,在案头。
兰是知己,是红颜,是一纸水墨淡彩,是一句温文的软语。
赏兰。在指尖上,在灵魂深处。
兰是爱人,是一抹玉翠,雪花扬白;是文的苦修,是笔的痴真。
兰,临水。如若婉婉惜弱的女子,一笑,回眸。
那些冰洁的,浅淡的,脱俗的,飘逸的,像一缕不染尘垢的清风----
荡来,极是轻柔。那么轻,像你的手指,你的唇,一杯令人回味的茗。
兰,是我生命中纤秀慧中的伴侣----
携手,促膝,白头。
或许,我的兰,不及玫瑰的馨芳,不及虞美人的俏丽,更不及蝴蝶花的婀娜。
且凭她的优雅,谦和,正正适合,我深居简出的修为。


【阅读学习】

“赏兰”而起笔,而复沓,而排比,就将这些修辞格的审美功能,兰香一样地带出来了。
接下来的以“兰”起头的复沓排比小节,同样将这反复吟咏的深情,清风一样地扬起来。
应当说,这是这篇散文诗的让人欣赏的草兰一样清丽、舒缓、迷人的行走基调。
一曲美丽的乐曲,总有许多美丽的音符,拉起手来,舞动成优美的旋律。
那么这里,有哪些舞动的美丽音符呢?不妨用我们的视听来感觉一下吧:
1、“是清谷,是世外的幽居”的复沓排偶句,其实是比喻。本体则是另一个复沓排偶句“在床边,在案头”。
2、“兰是知己,是红颜,是一纸水墨淡彩,是一句温文的软语”,这是四个喻体构成的美句。
美在让读者想到兰就是所爱的人,而这人的气质美丽得淡雅,又温柔。想及这是以兰喻爱了。
而在文字的行走上,则是一边复沓,一边排比。一如一队出场的服装模特,踩着音符走来了。
3、“兰是爱人,是一抹玉翠,雪花扬白;是文的苦修,是笔的痴真”,这是另一队模特。而
当“一笑,回眸”的时候,兰已经脱胎于尘世,就与诗人生活在一起了似的。多美啊!
4、“那些冰洁的,浅淡的,脱俗的,飘逸的,像一缕不染尘垢的清风----”上面的两个模特队
是分句排比。而这个小队伍,就叫做“成分排比”了。这样,从节到句,再到成分,三层排比呢!
三层排比复沓的韵味,如何不深入读者的情怀,而引起共鸣呢?
5、从“像你的手指,你的唇”到“携手,促膝,白头”,这时我无论如何都认为诗人是在写人了。
写的当然是自己的爱人——多么好啊!而“且凭她的优雅,谦和,正正适合,我深居简出的修为”
的收笔,也太让人羡慕不已了!

2015-11-27于沈阳


25、乡思,不再伤情的背后-学习陈中明《红红的橘子》
文~山城子

历来的乡思作品,几乎无不伤情。今读诗人陈中明的《红红的橘子》,豁然开朗。
毕竟,时代不同了。中国“三农”政策转变后,农民生活明显高了。
这回探访故乡两个月来,我走过的十余家农村亲戚,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小康的日子。
我说的这是真实的现实,不是个别居心叵测者可以否认的了。
而陈中明故乡的橘子大丰收了,在城市的他想一想,就是件高兴的事。
请阅:

红红的橘子
文/陈中明

红红的橘子,一点一点地红。
不红则罢,一红就要红遍山岗,红成秋的容颜。
那是妻子的刺绣吗,一副秋天收获的图画。
彩图,红的那样耀眼。红的那样叫人心动。
那是用勤劳点亮的灯盏,映红了村庄充满企盼的梦。

我从异乡的梦里醒来,空寂的阳台泪眼濛濛。
都市那满眼闪闪烁烁的灯盏,每一盏都像故乡红红的橘子。
粉红的光晕,将心中的孤寂驱散。
午夜,我与都市的喧嚣一起静下心来。
倾听,来至故乡秋天韵味优美的鼻息。

【阅读学习】

先突出丰收的喜悦心情。这心情掩藏在活用为动词的“红”的不断地复沓中,就立刻诗意盎然了。
又以妻子的刺绣作比,赞美秋至农家的大丰收的容颜,从而扩张喜悦的心情。然后赞美农民的勤劳和展望农家美丽的前程。
之后才引出乡思。“泪眼濛濛”触动乡情后免不了想到父母,那自然是要下泪的。但也不排除是想到丰收的激情的泪花。
因为,后面的文字,没有提及父母,却是从城市的灯盏,联想到了故乡的红红的橘子。于是将“孤寂驱散”。
而落笔的“倾听,来至故乡秋天韵味优美的鼻息”,就证实了这乡思情,是喜悦的——是通过乡思赞美家乡的幸福现实。
构思别致,语言的艺术化也很密实。无论是第一节的词类活用,还是第二节的叠格连用以及拟人,都是语言艺术的娴熟运用。
可谓旨艺双馨的精品诗作了。谢谢陈中明让我受益。向你学习!!

2015-11-27于沈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19 03:47 , Processed in 0.11145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