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37|回复: 7

[散文诗] 长篇系列诗,大诗中的大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5 11: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心蝶 于 2017-5-13 16:08 编辑



长篇系列诗,大诗中的大诗

文/ 心蝶


之一
       散文诗被赋予大诗、大文学概念,是突破自身束缚走向更广阔创作空间。由篇幅短小、专于抒情的单声道,实现立体声、多声部合奏,包括跨文体写作。用新世纪全方位范畴昭示诗的本质。
       海子提倡大诗。他的《诗学,一份提纲》中:“我的诗歌理想是在中国成就一种伟大的集体的诗,我不想成为一个抒情诗人,或一位戏剧诗人,甚至不想成为一位史诗诗人,我只想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结合,诗和理想结合的大诗。”诗文体被弱化,被大诗概念代替。之后昌耀、杨炼、欧阳江河等,以作品进行相应对话。

        长篇系列诗是大诗中的大诗,将所有诗召集在诗的旗帜下,这个组合有共性,也有个性。 特点:对立性——元素之间互相排斥。 统一性——都具备诗的性质,彼此映衬、补充。固定性与无序性——没有固定要求,自由组合,或形成适合自己的固定组合。周庆荣主张将散文诗纳入大诗概念,创办《大诗歌》刊物。表现:一是散文诗跨文体写作,从各个角度自然分明表现时代新貌。我的长篇系列诗将散文诗与新诗结合,更大程度适应社会,以及创作需要。《中国象棋》长篇系列诗,囊括楚汉所有重要战役,棋语成诗。阿鹏《红袖添香》词牌名散文诗系列,也是这种结合。文体形成与文学传统继承、革新有关。从散文诗起源时的五四嵌入式文体,到长篇系列诗,是传承与递进关系。二是冲出散文诗创作模式。百年散文诗可以看出,每个时代有自己的特点,新时代散文诗理应有新建构。八十年代提出的大诗,发展到今天以更加多样化形式呈现。30年发展中,这个概念引发的争论、思考,已经有很多作品证明。长篇系列诗作为大诗中的大诗,成为这个概念客观公正的新体现。戴永成《神奇的大自然》系列,在历史现实,自然中自由穿越,开阔大气厚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游记发挥淋漓尽致。三是题材突破。冲破现实与历史局限,取材从日常生活到历史、神话,最大程度开拓诗的腾挪空间。洪烛《仓央嘉措秘史》,以气贯长虹的姿态,将散文诗剧搬上舞台,呈现散文诗的情、景、势、音。汪洋恣肆,壮阔宏伟的画卷,引人入胜。

       大诗精神在于天地人合一,最终实现以人为本写作。有人认为文学要有固定形式。诗本无形,归根结蒂文学也没有本质。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诗与文,长与短,天与地之间转换,依次形成作品就是诗。大诗是大建构、大修辞,原诗生命力的自然组合。王夫之说“中唐之后,在谋句而不谋篇,逐字而不逐句,以故神情脱离者往往有之。------”用大历十才子等唱和之作证明艺术平庸经不起推敲。有个性的自然美是王夫之作为评论诗与诗人对文学的把握。从古到今都有真正值得追求的艺术。

        谁说诗是小句子、小篇幅、小情调。站在经验与代际划分转折点,我们探索、实践汉语大诗。呼吁真正诗歌精神。


之二
       长篇系列诗的诗学特点显示出自身特质,即独立精神。随着社会发展许多不清晰的话题,需要用新世纪观点重新认识,散文诗发展史告诉我们,与天下大事相同,文学形式也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断裂整合中延续发展轨迹。这一笔是散文诗形式与内容折射出的生命力。是百年散文诗的结束,开始。

       大建构是历史现实的逻辑发展
       “大音希声,大象希形”指原始生命力不过于计较形式。长篇系列诗与整个人生创作高峰密切联系,以恢宏气势、磅礴力量,成就生命的自然坦荡、至真至纯。不为世俗羁绊,以超脱的文化品格轻捻一枝莲。海子《太阳》虽然未完成,让我们看到“诗和理想相结合的大诗”是多元的,是对历史、人性、神性的综合思辨。金木水火土在金鼎、龙马、龟背复活,仰俯万物,以情感人、为情造文是历史的醍醐灌顶,兴亡感叹。是七天之后的第八天。

       大修辞是随物赋形的无形有形
       长篇系列诗,讲究修辞中的不讲究,句子的排列长短随意组合、信手拈来,可以一气呵成,也可以抑扬顿挫,是文学中的先锋组合。传统与现代、正与斜、文与道随即生发,互生互补,蔚为大观。

       大诗中的大诗讲究内外的原始自然
       孔子文学影响,有人比喻为“与黄河并行的儒水。”表示久远、深层次曲折忧患,以及灵与肉不可分割。寂寞三原色用灵魂触摸自然的外部与内部,与其达成默契,瞬间喷薄而出的隐秘情感不是幻觉,是作者与物理融合,在形而上形而下进入自由世界。这个世界源于现实高于现实,是辩证的表达。如洪烛《仓央嘉措:我因为迷路而遇见你》。

       诗无特点、无警策,不足以传播。立根原在石缝中,这样的诗才有生命力,符合多元审美观点。长篇系列诗值得信任。


之三
       文学因为标准不同划分类别,异体也罢,补文也罢,渊源有自。嵌合式散文诗五四期间先后有许地山、冰心尝试过,冰心作品中只是作为引子,属于萌芽阶段。当今已经成熟,我自2012到2017年先后发表了《黄土地》、《观世音》、《故乡风筝》、《先师孔子》、《李清照》、《花落为禅》、《中国画》、《中国象棋》、《故乡年画》、《潍县战役》、《族谱》十多部嵌合式长篇系列诗。2016年出版长篇系列诗合集《心蝶诗文集》,填补了嵌合式长篇系列诗空白。袁玉梅长篇诗文系列《与但丁一起走进神曲》,阿鹏《红袖添香》,莫扎特、王子文等都有类似作品。相同时期、相同地点出现这类作品,且达到一定水平,标志这种文体的成熟繁荣。时代在发展,散文诗概念也需要更多期待与命名。需要以“我”的视角审视演绎,以开放、开拓的心态切入时代精神。


       一切已知,一切未知。文学海洋,只要勇于实践就能找到最适合的表达方式。我们会慢慢变成一个个脚印、一首首诗,通向死亡。这是痛感,生命与文学的。而大诗中的大诗,咬痛散文诗固有秩序,人们却依然爱着这些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5 11: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早上好 朋友们 修改稿 欢迎大家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5 15: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赏阅学习!梅香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5 15: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蝶才情怡人。周末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5 16: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慢慢品读,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6 09: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朋友们 向大家学习 早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16: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系列诗,大诗中的大诗

文/ 心蝶


之一
       散文诗被赋予大诗、大文学概念,是突破自身束缚走向更广阔创作空间。由篇幅短小、专于抒情的单声道,实现立体声、多声部合奏,包括跨文体写作。用新世纪全方位范畴昭示诗的本质。
       海子提倡大诗。他的《诗学,一份提纲》中:“我的诗歌理想是在中国成就一种伟大的集体的诗,我不想成为一个抒情诗人,或一位戏剧诗人,甚至不想成为一位史诗诗人,我只想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结合,诗和理想结合的大诗。”诗文体被弱化,被大诗概念代替。之后昌耀、杨炼、欧阳江河等,以作品进行相应对话。

        长篇系列诗是大诗中的大诗,将所有诗召集在诗的旗帜下,这个组合有共性,也有个性。 特点:对立性——元素之间互相排斥。 统一性——都具备诗的性质,彼此映衬、补充。固定性与无序性——没有固定要求,自由组合,或形成适合自己的固定组合。周庆荣主张将散文诗纳入大诗概念,创办《大诗歌》刊物。表现:一是散文诗跨文体写作,从各个角度自然分明表现时代新貌。我的长篇系列诗将散文诗与新诗结合,更大程度适应社会,以及创作需要。《中国象棋》长篇系列诗,囊括楚汉所有重要战役,棋语成诗。阿鹏《红袖添香》词牌名散文诗系列,也是这种结合。文体形成与文学传统继承、革新有关。从散文诗起源时的五四嵌入式文体,到长篇系列诗,是传承与递进关系。二是冲出散文诗创作模式。百年散文诗可以看出,每个时代有自己的特点,新时代散文诗理应有新建构。八十年代提出的大诗,发展到今天以更加多样化形式呈现。30年发展中,这个概念引发的争论、思考,已经有很多作品证明。长篇系列诗作为大诗中的大诗,成为这个概念客观公正的新体现。戴永成《神奇的大自然》系列,在历史现实,自然中自由穿越,开阔大气厚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游记发挥淋漓尽致。三是题材突破。冲破现实与历史局限,取材从日常生活到历史、神话,最大程度开拓诗的腾挪空间。洪烛《仓央嘉措秘史》,以气贯长虹的姿态,将散文诗剧搬上舞台,呈现散文诗的情、景、势、音。汪洋恣肆,壮阔宏伟的画卷,引人入胜。

       大诗精神在于天地人合一,最终实现以人为本写作。有人认为文学要有固定形式。诗本无形,归根结蒂文学也没有本质。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诗与文,长与短,天与地之间转换,依次形成作品就是诗。大诗是大建构、大修辞,原诗生命力的自然组合。王夫之说“中唐之后,在谋句而不谋篇,逐字而不逐句,以故神情脱离者往往有之。------”用大历十才子等唱和之作证明艺术平庸经不起推敲。有个性的自然美是王夫之作为评论诗与诗人对文学的把握。从古到今都有真正值得追求的艺术。

        谁说诗是小句子、小篇幅、小情调。站在经验与代际划分转折点,我们探索、实践汉语大诗。呼吁真正诗歌精神。


之二
       长篇系列诗的诗学特点显示出自身特质,即独立精神。随着社会发展许多不清晰的话题,需要用新世纪观点重新认识,散文诗发展史告诉我们,与天下大事相同,文学形式也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断裂整合中延续发展轨迹。这一笔是散文诗形式与内容折射出的生命力。是百年散文诗的结束,开始。

       大建构是历史现实的逻辑发展
       “大音希声,大象希形”指原始生命力不过于计较形式。长篇系列诗与整个人生创作高峰密切联系,以恢宏气势、磅礴力量,成就生命的自然坦荡、至真至纯。不为世俗羁绊,以超脱的文化品格轻捻一枝莲。海子《太阳》虽然未完成,让我们看到“诗和理想相结合的大诗”是多元的,是对历史、人性、神性的综合思辨。金木水火土在金鼎、龙马、龟背复活,仰俯万物,以情感人、为情造文是历史的醍醐灌顶,兴亡感叹。是七天之后的第八天。

       大修辞是随物赋形的无形有形
       长篇系列诗,讲究修辞中的不讲究,句子的排列长短随意组合、信手拈来,可以一气呵成,也可以抑扬顿挫,是文学中的先锋组合。传统与现代、正与斜、文与道随即生发,互生互补,蔚为大观。

       大诗中的大诗讲究内外的原始自然
       孔子文学影响,有人比喻为“与黄河并行的儒水。”表示久远、深层次曲折忧患,以及灵与肉不可分割。寂寞三原色用灵魂触摸自然的外部与内部,与其达成默契,瞬间喷薄而出的隐秘情感不是幻觉,是作者与物理融合,在形而上形而下进入自由世界。这个世界源于现实高于现实,是辩证的表达。如洪烛《仓央嘉措:我因为迷路而遇见你》。

       诗无特点、无警策,不足以传播。立根原在石缝中,这样的诗才有生命力,符合多元审美观点。长篇系列诗值得信任。


之三
       文学因为标准不同划分类别,异体也罢,补文也罢,渊源有自。嵌合式散文诗五四期间先后有许地山、冰心尝试过,冰心作品中只是作为引子,属于萌芽阶段。当今已经成熟,我自2012到2017年先后发表了《黄土地》、《观世音》、《故乡风筝》、《先师孔子》、《李清照》、《花落为禅》、《中国画》、《中国象棋》、《故乡年画》、《潍县战役》、《族谱》十多部嵌合式长篇系列诗。2016年出版长篇系列诗合集《心蝶诗文集》,填补了嵌合式长篇系列诗空白。袁玉梅长篇诗文系列《与但丁一起走进神曲》,阿鹏《红袖添香》,莫扎特、王子文等都有类似作品。相同时期、相同地点出现这类作品,且达到一定水平,标志这种文体的成熟繁荣。时代在发展,散文诗概念也需要更多期待与命名。需要以“我”的视角审视演绎,以开放、开拓的心态切入时代精神。


       一切已知,一切未知。文学海洋,只要勇于实践就能找到最适合的表达方式。我们会慢慢变成一个个脚印、一首首诗,通向死亡。这是痛感,生命与文学的。而大诗中的大诗,咬痛散文诗固有秩序,人们却依然爱着这些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16:34:01 | 显示全部楼层

修改稿 下午好 老师朋友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17 10:44 , Processed in 0.08925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