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92|回复: 20

[散文诗] 《中国散文诗百年史论》第二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12 11: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心蝶 于 2016-10-15 11:17 编辑




《中国散文诗百年史论》 第二章:中国散文诗的发展


目录

绪论
第一节:中国散文诗展望
第二节:《中国散文诗百年史论》研究的思路、文体及相关学科
第三节:散文诗与新诗的辩证
第四节:中国散文诗写作方法的探索
第五节:现代散文诗与当代散文诗的形式结构
第六节:规范概念:是中国散文诗理论研究的基础
第七节:中国散文诗的理论探索
第八节:散文诗体裁的形成
第九节:长篇系列诗,大诗中的大诗
第十节:散文诗剧是散文诗的立体呈现
第一章:中国散文诗的起源
第一节:中国散文诗起源说
第二节:《野草》引发的文学裂变
第三节:《野草》中神性写作的探索
第四节:巴金散文诗的春秋笔法
第五节:三十年代散文诗与散文的互生
第六节:从郭沫若的《银杏》看四十年代散文诗
第七节:新概念散文诗
第二章:中国散文诗的发展
第一节:五十年代散文诗的古典美
              ——论郭风散文诗
第二节:五十年代散文诗的传承与发展
第三节:《中国散文诗创作概论》对于散文诗理论的深度补白
第四节:柯蓝与中国当代散文诗
第三章:中国散文诗的繁荣
第一节:耿林莽的散文诗
第二节: 当代中国散文诗的高峰(引邹岳汉文)
第三节: 耿林莽:写散文诗是天命(引王幅明文)

第四章:中国散文诗大事记

第五章:中国散文诗专业团体,以及重要活动表


第二章:中国散文诗的发展


五十年代散文诗的古典诗学美
——论郭风散文诗


       五十年代是中国散文诗发展的又一个高潮。建国后,作家队伍不断壮大,作品数量与质量不断提升。以郭风为代表的传统风格派,注重意与象的交融,散文诗呈现出古典诗学美。由于把握了美的本质,以及艺术和现实的关系,作品更加贴近人的心灵。与灵魂合二为一的抒写,突出了与民族性接轨的中国风,精彩演绎了“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的传统美。

       古典意象置换以现代性的内核
       郭风的《叶笛》、《麦笛》中,绿叶、民歌、青草、太阳、麦穗等意象极富古典意蕴,高明之处不是简单的拿来,而是通过现代思想的表达,置换了内核,使古典美获得了新生。叶笛不再是两片绿叶,代表了“故乡绿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太阳的光明。”借用古典情怀余韵,抒写内心的乡愁,于万物之上完成对此岸世界的超越。这种意象染着作者的情感体验,凭借主观存在于传统审美创造出意境。这些意象的排列组合,又派生出新的意境,呈现出多样性与一致性。“吹出了劳动的胜利的激情,吹出了万人的喜悦和对于太阳的赞歌。”民族形式的民族风格,体现了民族情趣,读者更易接受。郭风自四十年代左右开始创作散文诗,作品中涌动的生命意识,以及关注现实、思考现实、热爱现实的精神,使作品渗透着历史与现实的使命感。同期代表柯蓝的作品则倾向于鲁迅、波德莱尔的风格。二者所代表的两种审美,是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情趣、积淀、张力的表现。这些因素越强烈,艺术风格越鲜明,生命力越强。失去了这些个性因素,作品就平庸、平凡,甚至死亡。

       凝聚的诗意在流畅的表达之外
       流畅性与音乐性是散文诗的物境,与情景、意境构成三境,是王昌龄提出的中国古典美学理论核心。如何使三境虚实得当,巧妙融合,在悠闲文字中表达无限情感,为判断作品成败的关键。《麦笛》由四个自然段组成,其中三个结尾都有音乐二字:“吹出花一般的音乐”,“吹出阳光一般的音乐”,“吹出南方的阳光一般明媚的音乐。”排比中递进,音乐性与流畅性的集中体现。这种描述句式紧张,诗意盎然。来自作家情感的凝聚、爆发,使美有了心灵动力,这种动力源泉是生生不息的艺术创造力。超越了对人物事物的淡薄摹写,符合古典哲学美的天人合一,深度彰显了散文诗物理与精神世界的三景。

       奔放的情感收于节制的再现
       情感联想为作者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再造,适度收敛是留白、想象的补充,增加了画面、形态感等。是中国传统文化无声胜有声的韵味。“故乡的歌手呵,四月来了。果园象一顶花冠,龙眼树开放着米黄色的小花,橙花散发着醇酒一般的浓香。故乡的歌手呵,四月来了。麦田象一座天空,里面注满阳光和流动的风。呵,故乡的歌手,我听见麦笛在吹着,吹出花一般的音乐,吹出阳光一般的音乐。”通过古典意象花冠、麦田、音乐等,增强了作品形象性,淋漓尽致的表达中留下了想象空间。看到果园像一顶花冠,闻到橙花散发着香味,黄色的小花,听到麦笛的音乐,以及身心沐浴阳光,一个小结、几十个字,包括了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的体验。语言驾驭能力可见一斑。美的形象思维,是由文化底蕴、先天气质决定的,笔随心动,可以无中生有,腕下有鬼,化腐朽为神奇。美源自古典,情源自内心,成就水到渠成了。在文学海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用不同器具获取的方法,这些水含着作家的灵性、智慧。如徐淇的散文诗,从城市到草原,古典意象中闪耀动感美,有自己的气韵和独特的精神维度,是把散文诗的美,从现实中转身呈现。

       每个时代都有黄钟大吕的震撼。这些声音是疾呼,散发作家良知,体现人文关怀。是传统与现代,个性与共性的接轨。苍茫中走来的作家,朴实厚重,尖锐深刻,与悠远的中华文明关联,在深度意义中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抒情言志。与此同时,保留言有尽意无尽的境界。倾尽毕生向着的源头方向,也是无数后来者的方向。



五十年代散文诗的传承与发展

       当今散文诗的繁荣局面,经历了很多年代、很多人的努力。五十年代散文诗最重要的意义是承前启后,延续与发展了这种文体。那种或蜿蜒、或明朗的叙述抒情,是在汉字海洋中打捞散文诗精神。在肯定、否定、肯定中,牵引小诗、大诗一路走来。

       文体的传承
       散文诗是诗的散文,散文的诗。有内部韵律、文字精美等特点,本质属于诗,形式有散文的外观。注重客观事物中主观情感的宣泄(中国散文诗起源说前面已经论述)。其发展脉路:自1918年《新青年》杂志发表的刘半年的散文诗之后,20年代鲁迅的《野草》宣布中国散文诗的成熟;30年代后期国统区散文诗高潮中,以巴金、冰心等为代表;40年代的作家走出自我,坚守在大时代,郭沫若的《银杏》、陈敬容的《星雨集》,标志这个时期散文诗的散文化;50年代柯蓝的《早霞短笛》、郭风的《叶笛集》等,是对散文诗的传承与发展。至此,散文诗经历了现代、当代,从无到有的历程。

       写作方法的传承与发展
       散文诗的表现手法主要有两种:抒情式、叙述式。
       抒情式的传承与发展,可以分为春秋笔法式的传统形式,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或直抒胸臆式。情、景、物是散文诗的重要因素。情与景交融,物与理相通,是散文诗的美学特征。巴金、郭沫若、冰心等作家的作品,是自然的、高尚的、美的,是生态型的写作方法,诠释人性中纯自然、野性的回归。揭示了艺术思维向度的拓宽在于人性、智性,非概念化、抽象化,远离社会公正议题的审视。这种直面现实的写作,从人类本源出发寻找与景、物的对话,体现了作家自强、自立、自尊的个性,以及传统文化深层的审美情趣。是渺小与伟大、现实与理想、时代与历史的和解。这种入世出世的悟性,使散文诗焕发出真善美的生机。巴金的《日出》,暗喻冲破黑暗,迎接光明的精神。作品从传统意象太阳切入,在灿烂、蓬勃、向上的抒写中,展开生命的图腾。黑云阻止了太阳本体,却挡不住光芒万丈,以此证明天道简,人道宽。作品最终目的是在一个大空间,即自然、人类、社会中,将思与美有机统一起来,叩问人生与世界。《早霞短笛》是建国以来最早的散文诗集之一。 “山村中,有一棵满开的桃树,也有一棵千年松。/满开的桃树,它在寻找最美的色彩来显示生命的欢乐。/千年松却用它的古老、苍劲,和长青的树叶来赞美庄严的斗争。/三月的桃花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人,而这棵千年松,却使我不能离去……”诗的最高境界在于天地人合一。散文诗回归传统、自然的本身,就能在宁静喧嚣中凸显出自身的美。这棵千年松穿透了历史,喷射出火花,在深沉的叙述中,以“三月的桃花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人,而这棵千年松,却使我不能离去……”含蓄的笔墨收尾,在形而上深化了思想主体。传统笔法告诉我们,艺术的规律起于自然,收于节制,其中的主观情感要适度,以免破坏了理性与哲学的思考。返璞中归真,诗意中净化,是完成作家的自我救赎,也是完成对人类的救赎。这种大觉悟,回荡着东方古典美。
        直抒胸臆式是面对自然景物直接表达思想情感。许淇自50代末开始创作散文诗,他的词牌散文诗取材于古典文学,注入现代情感,语言典雅、优美,诗意丰沛,明朗开阔。《调笑令》中”黑土草原,地母的沉沉灵魂啊呵/你不会死去,你永远在繁衍“抒情的现实性,是把历史和文化风景加以幻化,在灵魂舞蹈中透视事物的内核。听到、感到那些胡马”在风里,在雨中,在边草无穷的日暮,它东张西望独嘶,向远方昂首而相思。“这些人文的回声,我思故我在。让读者在胡马驰骋中体会千年与瞬间的感悟。胡马是草原灵性象征,也是草原沧桑见证,是草原的风格,天地的大美。意象的选取在造势、乘势中层层推进,达到了有我、无我的境界。以诗论诗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艺术上的超逸力量,它的深度,不止于历史,是作家对历史与现实关联的体验,充满了语言硬度,以及独特美感。是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升华。因此,散文诗又是精神与传统的还乡,在那里可以找到最初的自己、童年的自己、青年的自己。

       叙述式散文诗。使用烘托、反衬、白描式表现作家的感受。有人物、事物、景物,但不求细致,旨在对照中突出主题。如果说冰心等是先驱,郭风等50年代的作家作品就是延续、发展。如果说大地姹紫嫣红,就要感谢春天,感谢中华民族的古典文明。


      言志、言情、论法等是中国古典美学的脉路,散文诗的继承与发展不能脱离这些。孔子、屈原的言志,《诗经》的言情,以及老子的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中国诗学宝库中的传统之美。散文诗只有与诗学史相结合,才能永不枯竭,源远流长。50年代的作家达到了这种高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2 11: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心蝶 于 2016-10-12 11:12 编辑




《中国散文诗创作概论》对于散文诗理论的深度补白



      中国散文诗进入了多元化的发展,自身价值有多种可能。散文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实现这些可能的两双翅膀。柯蓝的绝笔之作《中国散文诗创作概论》,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创作实践,从大题材、大角度、大视野,历史现实的阐述了散文诗的文体、使命、以及创作中的自我更生、自我超越。其理论高度在中国,乃至世界散文诗理论都达到了标志性建筑的高度。无愧后世,不让先人。

      柯蓝1920年出生,本名唐正。为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求是》杂志负责人。大家必有大担当,他的作品与时代的对应、博弈,以及抒情、言志、载道的天职,拒绝附庸风雅,宏大的理论架构、严谨的诗学态度、犀利的文笔,发散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民族散文诗文化的宝贵积累,也是长期以来散文诗理论薄弱的深度补白。

      散文诗创作的警钟
      散文诗追求文化精神是对历史与时代的解剖,对自己实践、灵魂的反思。真正的作家出入古今,描摹世情,自觉参与人类情感和民族精神流程。柯蓝长期坚守在散文诗创作前沿,能入木三分指出我们日常创作中忽略的东西,比如形式的创新、概念的混淆等,理性锋芒闪现出进击的姿态、思想者的气度。身先士卒为散文诗创作警钟长鸣。他的批判精神,立足现实,扎根历史,面向未来的态度,使作品包含了诗学的深度、广度。提出的“联组散文诗”、“同题散文诗”、“叙事散文诗”等,是新时代散文诗的创新,拉近了散文诗与现实的距离。在创作中调整,反过来上升到理论高度指导创作。在通观全局的情况下,把感性与理性有机融合。他是中国当代散文诗泰斗,冷静站在散文诗大潮的高峰,为中国散文诗掌舵。

      散文诗创作的美学
      柯蓝提倡创作的美学追求,是审美意识与客观现实的结合。散文诗是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生命的体验、感悟,抵达极致的世界,是一花一草一世界。他的构思机制是“客体——迁入——意想与客体相似点——妙得——张扬(散文诗的美学特质与柯蓝的美学追求/周福如)。”由于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善于提炼加工,以意取象,充满灵性与哲理光芒。“ 既然我把一切都交给你,连同我的生命和眼泪,那么,凡是有天有地,有水有木的地方便有我。既然我把一切都交给你,连同我的记忆和追求,那么,凡是有哭有笑、有爱有恨的地方,便有我。于是,我既存在又不存在。既然,既然我作了这样的选择,那我将连我的影子,也不留给这个世界。不增加这个世界的沉重(孤独的沉思/柯蓝)。“这是散文诗创作的现身说法,以诗为证,散文诗离不开情于景、物与理。”散文诗同其他文学样式一样,属于语言艺术,而且是要求更严、标准更高的语言艺术。驾驭文字、培育情感、发掘主题是散文诗作家基本的文学素养。“这是他的理论观点。可以看出,这种与现实紧张和解的关系,是把我们先带到高远的地方,再返回内心的矛盾、挣扎。让我们有勇气站在更高的地方,审视现实与创作关系。对于诗学美的态度,不是武断的指鹿为马,而是在多种尝试中渲染、烘托、描摹,完整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与艺术取向。这是思想中剑的锋芒,是情感与理性的自然成文。

      散文诗理论建设的丰碑
      严炎的《试论中国散文诗的理论建设状况》,分四个阶段阐述:草创时期、休眠期、淡化期、兴盛期。是比较系统科学的分类方法,草创时期是散文诗起源时,散文诗理论贡献是确认文体。休眠期是三四十年代,主要总结散文诗成败。淡化期是七十年代末,散文诗以及理论研究走入低谷。八十年代到现在是散文诗理论研究的兴盛期。出现了很多有成就的作家作品,如王光明《散文诗的世界》,郭风的《我和散文诗》等,王幅明的《中外著名散文诗欣赏》,徐成淼的《散文诗的精灵》,严炎的《散文诗理轮探索》等。《中国散文诗创作概论》于二○○一年先后出刊,是当前中外唯一比较系统的阐述关于中国散文诗创作研究的理论书。其高度、跨度、广度,是指导散文诗作家从思想内容、时代社会、历史现实的角度挖掘强化人文精神,激发对国家、民族的人道主义情怀。

       一个作家的高度,是用文字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高度。文字作为作家的生命,是思想与艺术的飞翔。柯蓝散文诗的两只翅膀:一只是散文诗,一只是散文诗理论;一只是命运、一只是创造。因为完善,所以圆满。因为不畏惧,所以不平凡。


柯蓝与中国当代散文诗



       中国当代散文诗发展的大空间中,柯蓝是漫天群星簇拥的北斗,带领群星展现了中国散文诗的百年异彩。以方向性、醒目感呈现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他创作了新中国第一本散文诗集《早霞短笛》,第一本散文诗理论著作《中国散文诗创作概论》。受到毛泽东的表扬,并多次获国际大奖,是新中国第一任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为散文诗的传承、发展、繁荣,提供了可资钩沉。


       散文诗的传承、革新,以及与民族文化关系的辩证

       批判地继承民族文化的遗产,是每个时代的必经之路。从中国散文诗的发展规律来看,内容与形式都在随着社会,以及作家独特的体会不断发展着。《文心雕龙》中刘勰说过:“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中国当代散文诗是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产生的。柯蓝的散文诗集《早霞短笛》,《中国散文诗创作概论》,作为这个时期,这个领域的代表作,是以现代散文诗作为前提,融入了时代的新概念、新思维。《什么是散文诗》中这样定义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本质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概念,是综合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观点综合而成。形式,是强调散文与诗结合的民族文化特点,提出了散文的外观,诗的内核,是散文诗的本质。最终形成了既有传承,又有发展的理论观点。这段文字还可以看到,拒绝散文诗成为抒情散文的模糊概念,对于音韵的要求“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这是对散文诗的发展,也是对传统文化在批判基础上的继承,对当代散文诗的形成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从先秦到魏晋六朝,诗经历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大量经验,给唐宋积累了厚积薄发的力量。同理,现代散文诗的兴旺,为当代散文诗提供了沉重中脱颖而出的翅膀。共同的使命感,是柯蓝为散文诗传承、发展的精神。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潜心为诗的人格,是汉语文化的精魂铸成。思想连接上下五千年,眼观八方六路、世界风云,终成国器。


        散文诗的社会性

        时代与社会欣赏李白、杜甫,也欣赏鲁迅。散文诗只有立足当下,才能以入世出世的精神高标在世。柯蓝做到了,他和他的作品再次证明民族作家的才华和良知。超越的思维、更新的理论、生机勃发的散文诗,留下了很多不朽的名作,不愧为中国当代散文诗旗帜。他的散文诗在抒情、铺叙时,能把细微、曲折的复杂感情写出来,达到传神的境界。《假如我是一棵树》中:
“假如我是一棵树,我愿意永远生长在美丽的科尔沁草原上。
我的树叶拥抱蓝天上的白云,我的树枝抚摸成群的牛羊。也许你们认为我独自在这广阔的草原上,心中会有百年的孤寂。
但我能够听见远处有马头琴的弹奏和百灵鸟的合唱。
于是,我永远碧绿,拒绝枯萎和凋零,我的每一片树叶就是一片森林。
我已经习惯于在月光下长久地深思,进入一个未来的充满幻想的世界。”
       有古典诗意美,也有从深处引发反对的、批判的力量。假如我是一棵树,你认为会有百年孤独是错误的。虚设的论证起到了强化情感的力量,也有自我克制的意识,还有对自身身份的认证问题。表达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但这一切都不是内心的昭示,那些在诗中起航最强的音符才是生命绝唱。“于是,我永远碧绿,拒绝枯萎和凋零,我的每一片树叶就是一片森林。/我已经习惯于在月光下长久地深思,进入一个未来的充满幻想的世界。”在那个既荒芜,又百废待兴的年代,柯蓝的作品仿佛号角,启迪了朴素的民族思想,区别于风花雪月的作品,以传统与现代的形式构成了作品的多义性。这种趋向深层次的沉潜性写作,对接还原了人性本质与社会属性。

       排比与连珠法的妙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排比用法比较明显,“我的------我的------,我------我”,这些排比句式的应用,形式优美,节奏和谐,细腻生动。而连珠的应用是隐形的,“假如我是一棵树,我愿意永远生长在美丽的科尔沁草原上。”在隐蔽句式中构成别开生面的复叠句式。”假如我是------我愿意“,这样的句式很多,自然、生动、口语化,修饰了文辞。能曲尽其妙,虎虎生气。排比与连珠的联合运用,构成了长短不一的线条,复沓的艺术效果。于同一中求差异,单纯中求变化,自由中求节制。创作方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作家基于现实,以及独特的修养、感悟形成的经验。其中包含自己的社会观点、思想观点、美学观点。是心怀佛性,忠于现实的总结。


      散文诗的风格

      风格是指优秀作家有个性的作品。特点是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的高度统一。其中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地域的差别。其二同一时代、相同民族、地域相同的作家的创作,也有自己鲜明个性形成的风格。柯蓝的作品属于清新、朴素、层层深入,且具有严格的逻辑性、理性思辨的风格。《我心中的梦》可以看到,正是因为不断强化民族使命感,关注社会、民生等问题,才能自觉地把个人情感与散文诗高度统一起来。时代性、民族性,加之文人与生俱来的忧患意识,注定了无法摆脱客观世界的现实精神。“你是我生命中永恒的梦。/“在你苦难深重的时候,五十年前我的童年充满血泪。少年的花季是炮火硝烟,是你用坎坷艰难哺育我成长,是你用希望的明灯,照亮我弯曲的人生小路,是你在睡梦中给我不尽的柔情。/没有你,我将是一棵枯萎的小草,正因为有了你,我的生命才进入绿色的永恒。” 满含激情描绘了祖国的雄起与希望,在这片土地上有童年的血泪,少年的炮火,也有绿色的梦。如火扑面的质朴,在铺陈与渲染中寻找到了梦的出口,即热爱祖国。从生命本色出发,选择的亲情与梦想,是深入泥土的写作,有独特的开阔感和厚重感。这也是柯蓝作品升华的重要原因。在悲剧的底色中呼唤,又是在失衡的心态中,用文字控诉旧时代的罪恶。为祖国、为民族、为正义而战。如果把祖国比喻为母亲,儿女们就是遍地的野草和树木,在她的背脊上刻下生命诗意的远景。也用刀枪、文字亮剑,维护母亲生命的尊严。在最辉煌的一剑中笑傲,最美的一首诗中留下生命的锋芒。那些俯仰天地大胸怀、大情景、大力度的抒写,是大义凛然的诗人精神,也是血性男儿的责任感。那卷穿越岁月的骊歌,能在诗中找到诗人的影子。他是独特的、不可遏止的、是在散文诗与非散文诗中,完成了艺术回归。在散文诗的创作道路上,打开了崭新的境界。


       鲁迅站在民族文化的高度与深度中,为民族的苦难而抒怀、斗争,把作品当作投枪匕首,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魂。也成就中国散文诗。柯蓝站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当代散文诗阵地前,用实践与理论谱写了一曲曲新时代的乐章。那些散发着骨头味道的作品,是散文诗历史上继往开来的咏叹。诗是什么,诗是心贴大地,不虚情假意,不矫揉造作,不为命运所惧。是超越了已有的、自己的概念,面带微笑走上生命的祭坛。这就是柯蓝,中国当代散文诗的泰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2 11: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汇总第二章 中国散文诗的发展 欢迎老师朋友们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2 13: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扎实的书写!{:3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2 13: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蝶 发表于 2016-10-12 11:16
汇总第二章 中国散文诗的发展 欢迎老师朋友们批评

系统全面的欣赏学习散文诗的史论,高亮置顶,谢谢老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5 11: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朋友们关注支持 向大家学习 问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5 11: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汇总帖已经有了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5 19: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欣赏学习
心蝶老师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6 23:2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蝶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19 00:21 , Processed in 0.09514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