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期研讨会已宣告结束,现做小结如下:
一、概况
这次研讨会始于2016年11月10日10点39分,止于12月9日20点29分。研讨诗帖及附录论文共有735人次点击围观,48人次发言。具有研讨性的实质性发言共有27 人次,共14人(包括作者自己的答复性发言)。
二、具有实质性发言的14位诗友
依据研讨帖版面上的先后,依次是:一、傅青埂2016-11-1213:09:09,二、邓文星2016-11-12 17:25:17 5#,三、2902324168(刘振华)2016-11-13 22:41:11 7#,四、看风景的人2016-11-16 22:49:39,五、狮子涯2016-11-16 23:03:1811#,六、张云广2016-11-20 12:11:16 12#,七、hljtangweiqun 2016-11-22 11:34:06 13#,八、玫瑰花瓣和雨丝2016-11-22 19:54:0615#,九、炊烟人家2016-11-2316:50:22 16#,十、采风2016-11-27 14:29:50 17#,十一、鲁山2016-11-27 18:16:21 19#,十二、夕阳无限红2016-11-2921:06:53 20#,十三、拓客章论坛元老2016-12-1 18:56:09 26#,十四、碧沙红波金牌会员20161207?39#。
三、对研讨作品的评论
这次的作品研讨,除了研讨的诗之外还附有论文,诗友的讨论自然也涉及到了两个方面,这里的归纳介绍也随之分为了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对诗歌的看法。对于诗人6首当代乐府诗,诗友们明确表达的观点,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总体全面给予赞扬肯定的,有1人次,认为作品值得自己学习。
二是总体上对作品持批评态度的,共有4人次,主要的看法是:
1 .认为“从配乐演唱的高度上说,作者的作品还有三点不足……;”同时表示自己“这段不是评诗,只是从歌的角度来解读。”
2.说“如果这也算诗歌,我有什么好悲哀。。。”
3.认为 “这样的诗,就是一般的现代诗,为什么非要挂名乐府…”
4.认为“实际上这就是自由体新诗”。
三是对作品有赞赏肯定也有批评的,有7人次,观点大体是:
1.“……只是自己给自己作品冠以乐府之名,并非就具备乐府之实。”“希望并祝福作者在有生之年取得一定的成功,因为这个努力可能是几百年数代人的积累。”
2.“贴近生活,层次多彩。如果深挖生活底层会更好些。”
3.“我喜欢第一首诗。句子流畅。情感饱满。通过洗衣服的物象,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深刻表达了对丈夫的深情。只是个别处还可以再精雕细刻,整首就更完美了。”
4. “您的作品就如现代诗一样,没有任何区别于现代诗的标志。”“但是对于您的坚持,还是要致敬。”
5.“中国诗歌的最大问题,不在于这里,而是集体思想僵化,唯体制是从,唯虚假的圈子代表,官员,假大师是从……”“诗歌是精气神的事,从技法开始革命,是本末倒置,虽然探讨一下诗歌音乐性的话题很有意义。”
6 .“第一、二首蛮好的,读来很有味。诗歌能带给人读的欲望就好,扯那么多理论旗帜都是烂草。”
7 .认为张老师的作品值得自己学习,同时认为外国的一些诗歌“文脉应是相同的”。
四是赞赏个体诗篇的有2人次:
1.认为“前3首要好一些,本人更喜欢第一首,因其构思巧妙,表达到位。给诗一双音乐的翅膀,诗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2.认为4、5两首是“难得的佳作,语言流畅,意境深刻。非常喜欢”。
五是批评个体诗篇的1人次: 认为“第二首有点空,没有从实质上解决掉忧郁,只是从形式上模胡地要求解决。这首没多大的价值。”
第二部分是对附录论文的评论。有下面几种情况:
一是整体赞扬其主要观点的有4人次:
1 .认为分析得很到位。
2 .有2人对其所说的继承诗歌的音乐性给予肯定
3.评论者从诗歌互译失真的角度说现在人们“只是在认真地向翻译人员学习写诗”,因而失去了中国诗讲究音乐韵律的好传统。
二是对其观点批评的,有2人次:
1.“我也不赞成使用乐府的名号。”
2.认为论文所说只是流派之争,而有流派是正常的,人们不应以自己的流派反对别人的流派。
此外,还有一些与研讨有关内容的其他发言有7人次,其中有5次是作者自己的答复,这里不再做介绍。
四、个人对本次研讨会的一些看法
1.本次研讨作品的研讨帖是冠以“当代乐府诗”之名的,因此评论者对诗作文本的讨论也都是与此紧密相连的,关注形式超过了内容,这是这次的特点。当然,对于这种形式的关注,也是被研讨者的兴趣所在
2.这次的研讨会是今年最后一次研讨会,我认为依然是很成功的。围观的诗友虽不算太多,但实质性发言的人次和实有人数却不算少;作者与研讨者的互动比较好;表达观点尖锐而不失文明,把诗友个人的诗观及在此之下对诗作的看法都展现出来了,整体上既有肯定又有批评,是真正的研讨。
3.我还认为本次的研讨是一次特别有意义的研讨,为本年研讨会收了一个好尾。被研讨者自认为是全国诗坛上唯一一次关于“当代乐府诗”的研讨,有着其特别的意义;我看到的则是,这次被研讨者倡导继承传统诗歌音乐性的精神是同今年世界诺贝尔文学奖的精神是一致的。诺奖获得者鲍勃·迪伦就是从继承发展传统诗歌易记、易唱的形式中淘到“诗歌中的金子”的。译过来的《诺奖典礼鲍勃·迪伦授奖词》中说“从别人的传家宝或是被遗弃的废物,从平庸的韵律和机灵妙语,从脏话和虔诚的祈祷,从空洞的蜜语和粗劣的笑话中,他淘出了诗歌中的金子。”结语中说:“以他的成就,鲍勃·迪伦改变了我们关于诗歌可以是什么,以及诗歌可以如何作用的观点。” 鲍勃·迪伦在自传《像一块滚石》中,自我评价说:“我是一个音乐诗人。”那么获奖的音乐诗人淘到诗歌的金子是什么,我认为就是便于歌唱的诗歌;获奖者的诗歌是什么,是他唱的歌词;“诗歌可以如何作用”?用晓畅、易记、动听的形式去感动大众。我这里扯得远了些,但我的意思是,《诺奖典礼鲍勃·迪伦授奖词》值得诗友们好好读读,本次被研讨者倡导的诗歌音乐性的观点我们也应认真地思考一下。
五、建议
1.希望张云广诗友,在当代乐府诗方面,创作出更多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希望在诗歌音乐性的传承方面取得更大研究和推广成果。
2.对本次研讨继续感兴趣的诗友可点击下面的链接:作品研讨会2016年第10期(总第22):张云广当代乐府诗6首
最后,谢谢这次研讨会的所有参与者,谢谢一年里所有参与和关注研讨会的诗友,并预祝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创作,硕果多多!
以上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2016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