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46|回复: 18

耿林莽散文诗的沧桑之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27 14: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耿林莽散文诗的沧桑之辩

文/心蝶


       “诗能穷人”,是古老的命题。指诗人胸中的世界,笔下的墨迹可以真正流传千古。欧阳修认为:“非诗能穷人,盖穷者而后工也。”即诗必须与人民相联系。耿林莽说“从题材看,我写时代,也写人生;写改革,也写‘史无前例’;写历史,昨天的阴暗,也写现实,今天的明媚;写重大题材,也写风花雪月。从风格看,我追求凝练,也喜欢舒放,潇洒飘逸,有点随意性,或者冷峻美;我热衷于柔美,却又追踪豪迈和奔放。”八十年代到现在,是中国散文诗创作的极盛时期。他是散文诗界的开拓者,用实践和理论带动了散文诗的发展,在文学史上创造出真实的神话。
        耿林莽出生于二十年代,从四十年代发表作品,八十年代开始发表散文诗与散文诗理论研究。出版了8部散文诗集。是第一个获鲁迅文学奖的散文诗人。九十岁高龄依然坚持在散文诗前沿,他的名字是汉字的精髓合成。他思接千里风云,吞吐三寸之间的艺术风格,成就了作品的历史厚重,以及清醒的时代感。关注人类命运,时代发展,使作品呈现生命反思,哲学高度。

       散文诗风格之辩
       民族文学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适合民族特点的风格。表现在作品是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的统一,即作家的风格。“艺术风格是艺术家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是衡量艺术作品在艺术上的成败、优劣的重要标准和尺度。”耿林莽作品具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既吸收了传统文化精华,又坚持了文学的社会性和时代性,作品中折射出大我,真善美的统一。

      “独舞《梅》

  一、
  谁,最早点亮一朵火焰,迫使寒冬后遁?
  从圆润的手臂爬上去,一点一点骨朵嬉戏在春天的肩头……
  一朵花,焙热大地的胸口。

  二
  梅。撑开雪地,哔哔叭叭地燃烧。
  来自心灵的真情,温暖寒夜的伤痛。
  许许多多早行人,看见古典的美人手持火炬,在前方走向最初的曙光。

  三
  风情万种的纤指,轻拈一朵一朵微笑,成为一枝清清淡淡的人生。
  你,用柔情描绘一种再生的欲望。
  在你的前方,是次第返青的鸟鸣……”

       这篇作品运用古典意境,以现实生活作为落脚点,“梅撑开雪地,”呼唤春天的温暖,积极的思考充满了责任感与使命感,暗示生命的觉醒。是返璞归真,拨云见日,情景交融的抒写,那“一朵一朵微笑”,“一枝清清淡淡的人生。”是对生存真谛的领悟,对诗性回归的良好把握。用他的话说“诗是一种美的发现,美的创造,美的交流。”/“发现指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诗人与世界的关系。”/“创造指诗人在感知世界基础上进行的崇高艺术产品的创造性奉献。”他对于作品历史与现实的把握,建立在真善美的情感线索中。这位沧桑老人怀揣赤子之心,冷静的透析包含睿智。寓热于冷的笔锋间展开思想升华。有种燃烧是冷的,却接近真理,因为不是石头,是作品凸现的命运、人性等。隐藏之苦是作者精心雕琢的骨髓之感,千帆过尽,成为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遗忘

  屋顶被掀去了,窗框与门不翼而飞,
       只留下一片废墟。

  一堵危墙还留在那里,兀然而立。溅血的墙体上,挂着一件黑衫。
  没有十字架。头颅与头颅中的思想,统统被删去。
  风吹着黑衫,吹着空荡荡的袖口。

  蝙蝠们飞走于古屋的黄昏,
  唯一的知情者从此消失。
  留下你,不肯撤离的一片影子,
  比遗忘更真实。
       风吹着黑衫,吹着空荡荡的袖口。

  我听见了昔日的沙哑之音,从袖口中传出,在诉说着什么?
       没有人倾听。  ”

       90岁高龄的他,挑战着一个个高度与难度,让我们叹服于诗人高度的艺术修养。那些激情的剑拨弩张,收放自如驾驭语言的能力,是平庸诗人与杰出诗人的区别。沧桑的心态来源于生活,“窗框”、“危墙”、“空空的袖管”、“蝙蝠”等,在一个宏大的概念中挖掘。读者看到诗人眼中的诗意,是社会与人生的复原,百炼人生的呈现,轻松与沉重间诗的灵光。“一个诗人,如果他不是现实主义者就会毁灭。可是,一个诗人仅仅是个现实主义者也会灭。”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作品在现实与传统结合模式中,适应了历史与现实、未来与今天、理性与感性、主观与客观,是自然的融合。天地人的风格,使散文诗的话语深远、明净、开阔细腻,打破了创作的常规思维。

         散文诗纵横之辩
       耿林莽八十年代开始创作散文诗,到现在已达三十多年。从最初无意识写作,自称模糊写作的初期,到成熟期、全盛期,经历了思想与艺术、传统与现代的变化。其中存在着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关系到诗学与世界观终极思考,在肯定——否定——肯定不断颠覆与平衡中完善自我。成就了散文诗纵横之辩。
       随着改革开放发展,创作由向内挖掘自己改为面向社会,完成思想蜕变。从身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人物介入,确立出发点以及深远目标。庞德认为诗必须克服浪漫主义想象,才能在现实中与小说竞争。《仰望民工》中:每当我走过街头,看到路边坐着一排等候雇主召唤的临时瓦工、木工的群体,总要注目相视。不是“仰望”,也不是“俯视”,但我又缺乏走近他们促膝攀谈的勇气。当我走近那些陌生的诚实的目光便充满期望急欲随“上岗就职”,一旦知道的不过是进行“闲聊”,那失望的沮丧之情是我不欲承受的尴尬,我只能“走过”,在走过时悄悄“观察”,“观察民工的十三副面孔。最好的时代,也有经济发展中处于弱势的群体,农民工正是这些边缘化的人。但诗人仰望存在心中,流在笔端,伴随世界观老老实实出发,在向下探索中寻找他们的十三副面孔。以诗触摸现实,尽管粗糙却充满生命力。淋漓尽致的情感描写,无晦涩之语,不矫揉造作,通过细致的观察,深切的感悟到达哲学高度。关注民生疾苦的现实主义,与单纯古典式抒情进行了决裂。举重若轻般信手拈来的喻体,成为境界、景观。街头:作品中的全景;雇主:社会的宠儿;民工:弱势群体;我:觉悟的诗人;十三:灰色的命运。随即生发的词语仿佛架构看似倾斜失衡,却在矛盾中把事物人物勾连起来。真水无香,没有脂粉气、泼皮气的写作,有经纬的分量,是把散文诗当作个人小情绪宣泄的嘲讽。思想者的气度奠定了散文诗大诗的概念,即大时代、大艺术、大思想。
        感性与理性统一,作品透露出诗人内心矛盾的平衡。他主张散文诗创作:.具有一定的诗性美素质;采用精炼灵活的多节段结构样式;语言上有着自然和谐的内在音乐节奏感。首先从性质上确立了散文诗是诗的本质,对于散文诗的抒情散文化,耿林莽始终以自己的创作、理论进行了多方面坚守。时代大背景下,他态度鲜明从文体生死存亡出发,心甘情愿俯身为一棵树、一株草,一点一滴启发、引导散文诗的创作方向。

“野箫
  
箫声淡淡地,像雾,遮住了吹箫人的眼睛,模糊。眼泪从箫孔里流出。
手指按动,发自腹腔的幽怨,灵魂深处的悲。吹箫人的唇,因飞动而薄薄地张开,闭合。
蓝色的风之门,神秘地张开,闭合。
  
游侠江湖,羌笛杨柳,野箫声有易水之寒。
谁将子夜的窗打开,月光如银,夜游人向河边走去,折一枝柳。
淡淡地,像雾,牵出泪水,从听箫人的眼里,流出。
在月光下,透明地闪烁。”

       从诗中出发,再从诗中回归,是感性与理性的变换。野箫流出的一滴泪,是诗的泪在生态环境折射,也是沉思的泪在人生命运河流徘徊。这滴泪在思想缺口流下了疤痕。一滴泪之辩是传统的典雅抒情中,是后现代主义的无奈。它真实地在风中张合,载着子夜的月光、柳、雾;是存在的不存在,在夜游人的灵魂中、虚妄中。诗性叙述在理性剖析中展开,所有理念在很多诗素杂陈中凸现,抑或抽空。而背后那些起起伏伏,疏散凝固的规迹才是感性与理性的支解与重构。
       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如果从反方向看,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对自然与生态的破坏。顺势而为扬弃中生存,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诗人建立目标同时,确立了生存自信。九十岁的他依旧是人们心中偶像,得益于深厚的文学积淀,自然天性的诗人性格,还有对于散文诗的执着精神。作品中描摹的生活场景,蕴含现实主义、古典主义脉路,不僵不死不堵不塞。艺术内涵赋予理性张力,忧患与批判并存,站在时代一个个浪尖上证明,古今沧桑皆可汇于散文诗大情怀中。《阿炳的阳光》:“嗓子喊哑了,无一扇门为你打开。/于是你拉响了江南丝竹,/一张网颤颤而动,飘到了泉水的边上。”在推远的大意象诗性空间融入了古今之辩,是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如果时代感是其散文诗亮点,沧桑感最终成就了作品大结构、大境界。十一部散文诗是对人类命运深切的关注与探讨,在自然现代巧妙结合中形成了人性、人文,以及自然的立体结构。是交响曲、立体声、多音道,在独立空间与万事万物辉映联系。是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又立足现实的民俗背景。是纵横睥睨的人间万象。是散文诗悠远而现实的民族情结。

       散文诗的生命之辨。
       以艺术生命作为生命的诗人,用生物年龄延长了时间年龄。大道至简,悟在天成。世上本来没有概念、称谓、命名。无与有之间是过程的变化,在具体抽象中最终回归初始的概念。他用啼血的心煮沸一锅文字。那些血化成的火是道义、担当、天职,是众妙之门的“道可道,非常道。”他强调创作的真善美,面对沧桑世界,在忧患、悲悯、同情中坚持真理,把散文诗与生命高度统一。商品社会中,据专家统计白领年龄平均超过实际年龄十岁,他在智力、能力等方面挑战了壮年。反证至真至纯的诗人,可以用艺术生命将时间生命变得意味深长。

       散文诗的精神之辩
       文如其人。散文诗是生命形态,也是精神写意,内在的品质是人格尊严最重要的部分。上下求索的精神状态,是用自己的喉咙发音,自己的脑子思考,拒绝世俗同化。“散文诗是诗,以形象为主要表现形式。思想性,即理性思维,一般不宜直接地、概念地表述,最好是隐含其问,如血液之流贯于肌体,盐之溶化于水。我称之为“融思想于形象”,当然也是其写作的难点之一”(《散文诗并不“易写”》/耿林莽)当代散文诗界百花齐放,这样用生命与精神写诗的人不多。而缺乏大爱精神就会陷入平凡琐碎中,为一点得失斤斤计较,或沾沾自喜,使作品失去恒久艺术魅力。耿林莽三十多年来,七八百篇散文诗构成的画卷,存在于现实之内,现实之外,完成了历史守候。长歌当哭,他用诗文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内心情感。他的写作经历历史、经历人生大苦难,闪耀出人格光芒。因为高贵,值得敬重。因为神圣,值得仰望。因为精神超越,必将成为传世之作。

        散文诗的雄起之辩
        散文诗作为大诗概念,包罗万象,古今中外凡是有经历的皆可入诗。创造性来源于审美特点,境界越高张力越大,生命力越旺盛。耿林莽散文诗是中国散文诗雄起的见证,在与命运对峙中大爱、大人的创作,使散文诗蕴含了丰富、复杂、生生不息的艺术生命力。这样的立足和超越与时俱进,屹立在时代巅峰。他轻松的创作状态中蕴含生命力,不急不躁,无约无束,自然、自在、自立,天然中唤醒了世人的迷茫。于是,诞生了一首诗、一百首诗、一千首诗、一万首诗。一万个耿林莽、一万种风格。而他还是他,像一颗北斗闪烁在当代散文诗星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8 15: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耿林莽说“从题材看,我写时代,也写人生;写改革,也写‘史无前例’;写历史,昨天的阴暗,也写现实,今天的明媚;写重大题材,也写风花雪月。
是的——不能脱离时代,不能脱离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8 15: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情万种的纤指,轻拈一朵一朵微笑,成为一枝清清淡淡的人生。
  你,用柔情描绘一种再生的欲望。
  在你的前方,是次第返青的鸟鸣……


——诗情浓郁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8 15:2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地人的风格,使散文诗的话语深远、明净、开阔细腻,打破了创作的常规思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8 15: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城子 于 2017-3-28 15:30 编辑

他主张散文诗创作:.具有一定的诗性美素质;采用精炼灵活的多节段结构样式;语言上有着自然和谐的内在音乐节奏感。首先从性质上确立了散文诗是诗的本质!
是的,绝非介于诗与散文之间,而是诗内的体裁之分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8 15: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如其人。散文诗是生命形态,也是精神写意,内在的品质是人格尊严最重要的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8 15: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受益的帖子——置顶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9 13: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如其人。散文诗是生命形态,也是精神写意,内在的品质是人格尊严最重要的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9 13: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细的评析!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9 14: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学习了!问候心蝶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22 06:18 , Processed in 0.092392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