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16|回复: 8

求知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24 14: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6:09 编辑

亲爱的朋友:
  您好!
我们依然需要诗歌
当诗歌消失的时候,这个社会也便快要消失了。眼前一切物质的东西,定神思索,都是浮华。——俄罗斯诗人布兹尼克
诗歌,是一个国家的荣耀
诗人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热爱文化,也有文化的某种标志。所以,西方国家会授予他们桂冠诗人的称号,多么尊贵。它代表了某种传统,表明人类因此区别于动物,甚至区别于功利主义、现实主义的人们。
诗歌,人们心灵的终极寄托
在这个技术主义甚嚣尘上,物质财富日益丰沛,人们获得高度自觉的现实享乐的世上……人类最终还得回到心灵,解决心灵的去留问题,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时代的苦难与不平,都有诗人向宏大抒情与叙述的追求与对终极目标、永恒价值冲刺的壮志,这是谁也不能阻挡的历史潮流。
诗歌,应发挥“宗教”效应
我们所处的这个传统价值道德分崩离析、新的规范伦理尚待重建的过渡时期,精神危机感、灵魂空虚感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原本就具有宗教作用的诗歌,此时恰好可以起填补信仰真空的作用。
                        诗歌的诞生
今天谈诗歌的技巧,题目是诗歌的诞生,就是怎么来写一首诗歌。
这是个大而又大的问题,到底怎么写?艺术的东西有百分之九十五是可以学习的,只有百分之五是天份。世上的诗歌很多,都可以模仿,等到你自己上了一个高度之后,才可以把它们忘掉。如果没有相当的模仿,你想达到一定的高度是不大可能的。
诗歌有没有技巧,我想从不同侧面谈谈不同的诗歌的写作问题。
分六个方面。
一、诗的节奏和语调
节奏是诗的生命。节奏对诗歌来说特别重要,就象大海有潮汐,一年有四季,人有一定的脉搏一样。当然节奏不应是种空洞的声音,内容也是很重要的。
一些中外的大诗人,我在看一些书时都有这样的体验,他们在写一首诗的时候,总是先有一种叮叮当当的节奏,他把这个节奏捕捉住了之后,才写出好诗来。诗人在写诗时是先在寻找第一行诗,因为第一行就大体把节奏和调子定下来了,所以第一行就决定了后一行,象一首乐曲一样。所以对于很多诗人来说,把握节奏就显得特别重要。
我觉得有些诗内在的节奏和韵律很好,也要分开看,看是什么诗。
有人说,一首诗,或者是诗的第一节,往往就表现出一种特定的节奏,然后才……
另外,我觉得情感、情绪、生命的生存状态决定了节奏,也决定了诗的语调。比如说宁静、欢快、低沉、灰暗等,都与人的精神状态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与绘画的影调是一致的,通过色彩已经把人的情感和情绪状态很自然地结合起来了。
如何表现宁静?乐人说用十二支定音鼓,画家说用宁静的色彩,诗人用静的词。
一种比较沉闷的、压抑的上去又下来上去又下来的调子,就形成了一首诗的宁静节奏。
 
二、诗的敏感与发现
我觉得对于一个写诗的人来说,任何时候有没有艺术敏感我觉得是致命的。有的人善于发现被俗常掩盖的精采,从生活中发现不易为人所发现的真正动人的东西,拍下来之后人们才发现还有这样好的东西。
我们平常司空见惯的东西,在有艺术感的人眼中,时时都有值得发现的东西,艺术就是找回这种遗忘,使它从日常的生活中显现出来。
我记得四川一个诗人,写一个苍蝇在玻璃上留下的痕迹,就写因为有了苍蝇的痕迹才使你知道那块玻璃的存在。所以我在海边转的时候,十多年前,我把水一次次盖过礁石,写在诗里的时候,也是揭示这样一种人的生存状态。
诗人当中最推崇的,比如说吃一个公鸡,你把什么都吃掉,就把骨头留下。很多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一旦进了厨房,就成为了垃圾。如根、如骨头,在厨房都是进垃圾的东西。这说明我们生活当中有很多很多富有启迪的事物,最难写的诗也往往是这方面的。有时现实当中,确实有很多东西,就象音乐的存在就需要季节一样。
对于诗的敏感和发现,有人说真理自行设定在事物中,这是一种重发现的东西。我觉得真理最初在自然状态,诗也取决于非凡的感知力和洞察力。
读美国诗人写的《保持事物完整》,就不象诗,但发现比哲学家的发现更有意味。海德格尔曾说,艺术是哲学的基础。诗歌是感觉的本源的东西,而哲学是把这些东西提炼形成思想精华。
即使是重发现的诗,也应当有生活的原创性。
这世上也许只存在两种诗,一种从感觉、感知的审美的角度;一种从历史真理的角度把握,从非美学角度把握。现在让我想到两个比喻,一种是桃,一种是核桃。
从核桃里出来的东西,它的核是坚硬的,水分极少,是重理性的东西。我在八十年代提出过一个写诗的观点,用抽象的语言去表达感觉,它不是去说明道理或阐述概念,就会有一种空阔的力量,在想象上也会增加很多的空间。有时越具像的表达,或许表达得越远,具象常使诗变得狭窄,受到约束。
 
三、通感、直觉、潜意识
国外曾经有两个试验,一个是把一个人放在一个与声音完全隔绝的地方,他一开始觉得宁静,后来感到可怕。另一个只是音频升高,只有在若即若离时耳朵就发痒,声音就进入肌肤里去了。这种现象后来引入一个词,叫通感。
人的感觉如果说有三种,一是外部器官产生的,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本身有平衡觉和运动觉,内部有痛觉等。把各种感觉打通,就是通感。如热,绝对是触觉,闹是听觉,把这两个词并在一起的热闹,就是通感相连。还有冷静,刺耳的声音等。
通感用得滥了,人们就烦了,为很多人所抛弃;如果还过多地用,就可笑了。
通感古已有之,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等等。
把互不相关的东西硬往一起扯,往往产生一种别致的韵味。有些东西抽掉一些联系,会让人难懂,其实一旦破译了,就会觉得简单得厉害。
我无法吹灭你的眼睛,
就象吹灭一支蜡烛。
如果单有前句,很高。而非要加上后句,则没意趣了。
这类东西非常容易去考虑,可以随便去想。生命可以物化,物也同样可以生命化。
诗人的感觉与孩子的自然状态、狂人的胡言乱语、酒汉的颠狂有时是一样的。在天真、纯粹,没有社会污染的真诚方面,婴儿是成人之父。只有婴儿才能看清鬼魅的鬼影。
人格解体、交替人格、双重人格,是精神病和癔病患者的三种状态,有的作者在一种艺术感觉方面的不断发展,是与之非常相似的。所以诗人的精神病感觉非常普遍。
其实诗人的诗意直觉不可能是无意识,是处在无意识的边界上,是一种半透明的境界……是一种创造性精神的自由。
 
四、象征与客观对应物
这是一种与浪漫主义对应的诗歌写作方式,是一种反抒情的思路。主要观念是认为诗不是放纵感情,而是逃避感情;不是表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
这种诗的本质是一种感觉和情绪。
在这一点上,世界上很多大诗人都有这方面的论述。
世界上只有感觉才是所有诗人的共同语言,因为有很多东西是不可译的,只有感觉可以译。一种语言本身译成另一种语言就象是地毯的背面,会看到一种画虎类猫的造作痕迹。
诗主要是捕捉感觉和激发情绪,只有善于激发这种情绪的人才是诗人。
如何捕捉呢?各种诗不一样。
美国的艾伦堡说,写诗要选择最动人的东西来写,如写一个漂亮的姑娘,最好写一个漂亮姑娘突然死掉,选择他的恋人来写,这样才刺激人。爱人之死的题材有三种写法,一种是写实的,两人怎么好,平实地写,直写到痛不欲生,把最让人动心的感觉描述出来;另一种手法如浪漫主义的,就象梁山泊与祝英台,化蝶的意境极其感人。象征主义写的话,就会和爱人之死一点关系没有,写整个城市在太阳落山之后的昏暗中一个人所感受的压抑、苦痛、灰暗、低落、沉重,就是一种情绪和感觉,而不是具体的写爱人之死。
所以象征是通过客观对应物的感觉来写作……如貌似单纯中写出一种本质。
单纯说得少是为了更强烈,有时说得多了反而不如少说。不是思想,而是诗想。有的人写了一辈子诗没写出来过象样的东西,总是想通过分行排列的文字来表达一种比较肤浅的思想,这些东西恰恰是容易成为垃圾的内容。
诗的内容不仅仅是事实、事件和内容的真相,诗性意义对于诗,恰如灵魂对于人……
所以我觉得写诗首先是感觉的敏锐,思想的独特……文学作品只有在感性和理性都达到极致并相互渗透以后,才能产生伟大的作品。
这种写作方式在中外都有这样的论述。中国说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最后又到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是一种写诗的三个层次之比。
 
五、体验和幻象
这是德国表现主义的诗观。它主要是重表现而不是再现。表现是一种享受和体验,是从内向外,而再现是从外到内。
肉体的感受是诗歌的意义。如果读一首诗没有脚趾都受到震撼的感觉,就不是一首好诗。现在的诗往往缺乏鲜活与灵动的东西,对人的冲击力很小。
假如诗都写得温文尔雅,只会叫人越来越不感兴趣。现在还有所谓下半身写作,这不符合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实在是一条歪路,它写的情事和性事往往沦入一种庸俗肮脏。
审美体验是心灵美学的一个范畴,有利于艺术的创造者。应当是一种领悟。
所以表现主义的诗观,重体验和领悟。
 
六、诗的多种语言表现方式
1、诗的展开式结构。这是一种传统的结构方式,象中国的四合院或寺庙一样,带一种升华式的结构方式。
2、诗的向心式结构。是意向派诗歌的一种表现方式,以英国庞德为首,所谓意象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体……最后发展到产生了象征主义的诗歌。
3、诗的高层次结构。就象层楼一样,在每层进去都有它的意味。
4、另一种暗喻。是一种单纯朴素纯粹的诗味,如同白描。
朦胧诗有句无篇,第三代诗则是有篇无句。写到一定高度,就并不注重诗的诗意。旧诗是用诗的语言去写散文,而新诗是用散文的语言去写诗。
如水中无月,语中无人。达到一种返朴归真的境界。
5、互不相关的碰撞。越是互不相关的东西碰到一起,越是能产生一种独特的新鲜感和艺术魅力。如忧伤象邻居一样突然到来;光象一只蜜蜂爬过水面;光是下山喝水的狮子;春天是正在脱衣的美女……好的比喻是由想象力和感悟力产生的,不象太阳象红汽球一样粗浅平常。
6、叙述意象。如果把一个比喻拆开分解扩张变成一种说话的语言方式,就特别有意思。
7、置之死地而后生。更多在爱情诗当中出现。口语化的精粹之句,往往比一千个比喻更有力度。
                                                                                  韩作荣 《人民文学》副主编
                                                                                 发布时间:2005年1月1日 18时59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5 0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求知欲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6:10 编辑

值得讨论与借鉴学习的帖子。
遥祝求知欲朋友中秋快乐,欢迎多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5 16: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求知欲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6:10 编辑

也祝你中秋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7 2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求知欲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6:10 编辑

文章极有见地,值得学习推广.韩作荣就是阁下?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8 0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求知欲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6:10 编辑

再读,更有味,推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9 1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求知欲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6:10 编辑

我可不是什么韩作荣,只是看到别人的见地好就把它般过来.
有值的学习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6 17: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求知欲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6:10 编辑

:default7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6 2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文化人传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6:10 编辑

悠悠千年诗学,:default71: 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7 09: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求知欲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6:10 编辑

学习.问好节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6 18:40 , Processed in 0.095309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