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65|回复: 4

改刘禹锡《秋词》 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2 15:5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鲁山 于 2017-5-3 06:58 编辑

改刘禹锡《秋词》  叶文福​[url=]转载[/url]2017-04-22 07:34:44
                         标签:格律诗将军不能这样做收割自己的光芒叶文福叶文福诗词选


                 改刘禹锡《秋词》  叶文福​


      摘自资料: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确实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不仅增加了其诗耐人涵咏的韵味,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其诗的深度和力度。  

       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诸如“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学阮公体三首》其二)、“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始闻秋风》)这类诗句,写得昂扬高举,格调激越,具有一种振衰起废、催人向上的力量。至于其七言绝句,也是别具特色,如:“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词九首》其八)“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杨柳枝词九首》其一)就诗意看,这两篇作品均简练爽利,晓畅易解,但透过一层看,便会领悟到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图新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再如他那首有名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全诗一反传统的悲秋观,颂秋赞秋,赋予秋一种导引生命的力量,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境界的无限向往之情。胸次特高,骨力甚健。

       1 刘禹锡是我很喜欢的唐代杰出诗人,人品诗品,都属一流。他有许多佳作,清新,奇特,语言极其生动,几乎能使人一读便惊艳其诗之奇特的美,便能成颂,历代评价都极高。但是诗又是一门极其挑剔乃至百挑不厌的文字艺术,写了几十年诗,使我深深理解其中艰辛。我有不少诗,出版了还改,得了好评还改,有的竟然改几十年,甚至几十年改一个字一个词,甚至几十年间改几十次,甚至几十年间时而改好了,时而改坏了,反反复复地改。对自己是这样,对别人也是这样。


      刘禹锡有一首有名的《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说起来似乎可以说是匪夷所思,我第一次读这首诗,是1962年,我在蒲圻师范的图书馆里。读了很激动,便把它抄下来,到文学老师余以英先生家,给他看。其实当时读到的好诗并不止这一首,但鬼使神差,就抄了这一首。  在躺椅上看书的余老师很认真地看了好一阵,也说好。随即问我:  “好在哪里呢?” 我毫不犹豫地就一下子绕过前两句,指后两句。 余老师又问:“那——前两句呢?”  因为没想过这个问题,我一下子回答不上来,但好像是想了一下,便信口说:“前两句不好。” 老师从躺椅上坐起来,问我:“为什么?”      我还是答不上来,说:“说不清楚……前两句……我不喜欢。”老师笑起来了,说:“这两句你不喜欢,我也不喜欢,还有不少人不喜欢,这样——”    老师递给我一支笔,指着桌子上一张白纸说:“我们给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打两个分数——各人打各人的。”   说着,便背着我,在另一张纸上打了分。   我想了一下,写了两个分数:60;100。   老师笑着,把他打的分数亮出来:50;500。我当然是大吃一惊,呆呆地望着老师,说不出话来。

   老师说:“如果这是一份学生作业,叫我打分,我就只能打80分。为什么?就是后两句太好了,反衬前两句的缺点就十分明显,把一首该打100分的作业整整拖了20分的后腿。四句诗,因为前两句不好,就被硬生生地一分两半。前两句不好在哪里呢?作者有自己独立的思维,有自己的想法,这是好的,但是,表达的语言不好。别忘了,诗是语言艺术,需要每一首诗都有给读者智慧的积极地新鲜思想。但是,这种新鲜的积极的思想,是通过形象的、生动的、文学的语言表达出来的。只有这样的语言才能感动读者,从而达到教育读者的功能。就是说,一首诗,它首先必得是非凡的艺术品,才能达到艺术地教育人的目的。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作者写日,写山,写黄河,写海,用形象,用壮丽的景色,用博大的形象,用一种高尚的情怀,把作者和读者一起逼着想上楼,全诗浑然一体,绝句如同信手拈来,水到渠成——这才是好诗。”

  老师接着说:“再看刘禹锡这首诗,作者的错误在于,用非文学的语言,想直统统地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而格律诗的平仄又限制着这种非文学语言的发挥,所以写的十分蹩足。又直露又蹩足,所以如果单独给分,这前两句只能给50分,不及格。而后两句又太好了,给500分也嫌少。”​

  “但是,”老师说,“这是前人的作品,是成品,不是学生作业,我们也就是说说而已。记住:即使是一流诗人,也不可能每一首诗都是一流,要敢于超越。你说的不喜欢三个字,就是一种无意识的超越,所以我要肯定你。”

        2    于是,这个疙瘩就结在我心里了。好多年,只要是想起来,就想改这两句我不喜欢的句子。谈何易!说着说着,55年过去了。 55年,我就这样写了一辈子诗,改了一辈子诗。 昨天,与粒儿一起去书市买书。虽然家里有好多版本的唐诗,但还是买了一本唐诗,而且只买了一本唐诗。回家的路上,随手打开一处,赫然就是刘禹锡的《秋词》。我几乎是想都没想,就来了两句诗。 我说:“我想起改刘禹锡的两句诗。”  粒儿当然知道是哪两句,赶紧说:“快记下来,别忘了。” 可是没带笔。只得赶紧回家,记下了不满意不喜欢了55年而突然冒出来的两句诗。于是,刘禹锡的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就成了经我改的:      “登上渔舟日渐高,胸中山水自多娇。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活了70岁,而我改这首诗时已经73岁了。我不想作任何评价,我只是经了55年有意无意的沉淀,改了两句诗,了却了一桩心愿,并以此怀念恩师。

                                       2017,4,22,于北京三叶宫








来自圈子: 中国诗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 16: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鲁山 于 2017-5-2 16:38 编辑

诗是语言艺术,需要每一首诗都有给读者智慧的积极地新鲜思想。但是,这种新鲜的积极的思想,是通过形象的、生动的、文学的语言表达出来的。

刘禹锡这首诗,作者的错误在于,用非文学的语言,想直统统地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而格律诗的平仄又限制着这种非文学语言的发挥,所以写的十分蹩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3 09: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7 12: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梦的江南 发表于 2017-5-3 09:14
感谢分享!学习,问好!

叶文福的诗是最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8 21: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鲁山 发表于 2017-5-7 12:43
叶文福的诗是最好的。

叶文福这样的诗要是多一些,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4-26 18:01 , Processed in 0.087127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