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59|回复: 4

[散文诗] “中国好散文诗”(2017年4月(欢迎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21 03: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好散文诗”(2017年4月(欢迎转载)
主持人:程洪飞  潘志远  方文竹  叶枫林
开卷引言】也谈散文诗流派
现代诗歌有很多流派,之于诗歌的推进、发展、繁荣、提升、定位,功不可没。
可散文诗似乎只有一派,散文诗派;两派:传统派,先锋派,很简单,很大一统。这使得散文诗界颇有些沉闷与寂寞。散文诗团体、团队不少,大多以地域为纽带,为粘连剂;整体涌动,缺少波峰浪谷,或浪与浪的撞击,轰鸣声不大,泛起璀璨的浪花也不多。
面大,受众多,不可谓不繁荣,但缺少起伏的沟、壑、塬、丘、冈……算不上奇崛峥嵘。
近有江苏青年散文诗人占森,发起了学院风散文诗运动,呼应者不是很多,但这是一个不甘寂寞的开头,也是良好的开头。我希望这样的开头越来越多,且能承继下去,有起色,见成果,将来能在散文诗史上留下一笔。
“学院派”似乎不是什么褒义,有很多人鄙夷和抵触;但又不得不佩服学院派的眼界和理论厚养。大众化的散文诗,也确实到了需要更多的理论支撑和冲击了,让它走出群众化写作的低端、平庸、人云亦云的瓶颈,向难度、深度、广度、高度翱翔。
一如见惯了广场大妈舞,忽然欣赏到拉丁、探戈、华尔兹……有一种高雅的享受。
【新锐展台
屈原,一枚刻在人类额头的中国印章
张雪松
你是一条大江的尽头。
倾听你,只需要一滴水。甚至能看见,一粒时光的琥珀里你垂直的身影。
大风掀翻礁石。几只鸥鸟,在半空中低低地盘旋,像浪花溅起的片片涛声。呼啸着……
寻觅着……回荡着……
在这里,历史和未来是一个个等式:
汨罗江的重量,等于一块石头的愤怒。
你的忠诚,等于你骨头的坚硬。
你慷慨的死,等于后人永恒的追忆。
激情之夜。一颗流星,陨于大野。
离骚是头,天问是尾。九歌与九章,是两扇翅膀。一只承载精神的大鹏,就这样弥合了天地之间的缝隙。
诗,就是大鹏嘴角闪烁的珍珠和钻石。
而流放地的第一个伤口,被你揭开。
二千三百多年的光阴,是一个并不温暖的怀抱。
往事不堪回首。像你小兽般的爱情暴尸于荒野。
香草美人。她的乳房,在胸前颤动着一个帝王的江山。
你怀念吐气如兰的日子。春天的体香,用一根芦苇不停地向空谷吹送。
是的,又一场战争消逝于岁月的浮雕。
雨季来临,滔滔江水。一次次泛滥成你心头的叹息,和怒吼!
千年以后,那些沉淀在眼里的沙子,终于变成一颗颗泪珠,从五月的疼痛里流了出来……
落日怀江,犹如揽镜自照。
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归去来兮,一个抱石而归的灵魂,在大水中找不到自己回家的路。
大风起兮,飞扬你的三千丈白发。
那是一颗不屈的头颅,最后向这个世界放射的光芒。
你是一条大江的源头。
你故乡的碑林与银杏。你的离骚阁。你的天问坛。你的九歌台。你的九章馆。你的招魂堂。你的独醒亭。你的垂花门。你的思贤楼。你的黄瓦红柱。你的金碧辉煌。你的行、草、隶、篆、楷。你的魏碑和甲骨。你的粽子和龙舟。你的香草和苦艾。你的神灵和图腾。你的菖蒲酒和雄黄酒。你的郭沫若舌尖上轰鸣的雷电颂!
今天,波光闪烁在你用生命创造的节日里,击鼓传歌,千舟争渡,我们永不回头……
吟啸徐行点评:写端午和屈原,是一个比较滥俗的素材,产生着大量平庸之作。张雪松的这章散文诗有些例外,究其原因:一是它有超拔的立意,二是它有诸多绝对新颖的比喻。这两者决定了散文诗新的思维走向和语言脉络,也有了开凿的深度,使得它从众多参赛作品堆里脱颖而出,拔得头奖。还有一个特点,是它的气场饱满而吞吐,让人在吸纳里,感受扑面而来的节日风、文化风。
寂静
黄药师
1
坐在窗前,看天色渐晚,看那些光线一点一点收回内心。
我就像最后一点光,一直在坚持着。
我相信,再坚持一会,失散的人就会回来。再坚持一会,爱着的人就一直在爱着。
2
此时,有风吹来。
我一低头,脚下就有一小片水域,有轻微的震颤。
我记起了,她离开时的脚步也很轻。
像拔出一枚钉子,从我的心里拔出来,没有任何声响。
3
不过很多时候,往往是另一种情形。很多人在你的身边,就像处于一群喧闹的知了当中。
而你只是一截树枝,一枚细小的叶子。
它们只是你的外部,你感到了不能包容的部分。
多像命运,你不能拒绝;多像爱情,我走不进你的生活。
4
感觉自己就像一截空荡荡的衣袖,那么回忆,那么多梦。
尽管自己一次又一次的预设情节,可就是无力抓住命运之笔。
你离开后的茫然如一截笛子,藏起音符。
不知道怎么安放你,怎么理解内心对抗。
谁能关住一个人内心的呼唤?
月光从窗外照进来,在另一面墙上打开一个出口。
肯定有什么逃了出去。
叶枫林点评:纯触角状态写意就像行进旅途中突遇的泉水,这倒映的天空有旅人的一张脸,放映苦中有甘甜的顿觉、直觉,这章极具原生态且灵性的散文诗,在视觉上冲刷观望内心的窗口,原生态地从内骨里抽出高低回旋的瞬间,没有刻意,它咚咚的推送,轻巧灵秀的顿悟迭现,与当下说教式的生硬的文本相比,可以说是建立直觉之上一种语言秩序的再重建,在平稳平缓的滑动中轻轻撬动阅读者心尖。
起风了
声暗
1
起风了,看不见的人在奔跑。
纷乱、惊恐、混杂的声音,把空气绞得能滴出水。
我深深地吸了口气,人间这根针眼、这根线到底能缝住什么?到处都是破损的旗帜。
碎片,从头顶上倾倒下来,我们的身上落着一个影子,影子里的面孔是你熟悉的,涂着黑唇膏。像妖,像兽,咬着风与远方…
一排排树木,彼此摇动对方,快要脱离泥面。
而,我看到的绿灯,我看到的障碍物旁:那个庞大的轮子,究竟泄气在哪里?
2
起风了,声音在撕扯着。谁也见不到伤痕,而谁都能感到彻骨的疼痛。
万物张开着嘴巴,它们的喑哑比呐喊还响,还要震颤。
而我小石块般的耳朵,早死亡于一次偶然,或死于一次绝处逢生。
在风声之外,我仍要携着:鲜花的我、刀子的我、露水的我、石头的我…
穿过庙堂,抵达一条条新巷。
3
起风了,树叶、灰尘开始找寻它们的落脚点。
在它们这样的姿态面前,我恍如还在另一曲没落的戏里。
此时,它们飞过梢枝,飞过墙头 ,飞过对面的学校、医院、银行、以及正在开发的楼盘…
“这浩大的空茫里,我反复被同一粒灰尘击中。”
而我必须面对对抗,学会用让痛去掩饰痛。
一张网,有从不同身体里伸过来的手,都被困着。我努力解开绳索准备抛出去时,有一条路,正在打开。
叶枫林点评:起风了,万物都要随之喧哗,包括高高在上的楼和电视塔,包括低处的树木和尘埃,一个诗人感触的锁链也被拉开,疑问和构想同时在风声里嗖嗖飞来,借助风的喻体,找寻用痛掩饰痛的方式,其实是擦亮心扉,再次集聚去远方的信心。就散文诗写作而言,此章整体还是显得松散,但从心灵镜像跑出的文字自然而然,值得肯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1 03: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观察】



一个人的芦苇

■崔国发



我种下了一株芦苇:不是帕斯卡尔的那种,也不是诗经上在水一方古名叫做蒹葭的那棵。

融入野茫茫的苇丛之中,忽然听见一夜秋风,它白了头。

白的芦苇,青的芦苇,黄的芦苇,我见到的很多,但都不是我亲自种的那一棵。

涉水而过,曾经熟悉的、野性的、独特的叶子,历经一番严霜与白露之后,它在风中闪烁或婆娑,我一眼就认出了它——

一直沉默地站在河边,瘦劲的几节,看起来似乎脆弱,却并不萧瑟冷落。



那是芦苇:一个人的芦苇,在寂寞的水边守望,没有人知道它更深的渴意。

一千棵,一万棵,茫茫然无边无际的一大片——

芦苇的密度,让许多人迷失与来回穿梭,而找不到自我。

遍地苇叶,越来越多的叶子,从凛冽中诉说着一些贫穷的风声,人与水鸟擦肩而过,我仿佛听见了,那一双翅膀给予一汪秋水以有力的一拍。

(鸟的私语:不知它能不能惊动河水的魂魄?)



风吹水岸,那一头白发,闪耀着夕晖的颜色。

哲人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遗世而独立,在挤挤挨挨而参差不齐的苇丛中,我在寻找,自己曾种植的那一株。我之所以能一眼辨认得出它来,是因为——

我不想自己的芦苇,与别的芦苇没有什么区别。

未必是有思想的芦苇,我非帕斯卡尔。但似乎唯有自己的这一棵,一个人的芦苇,才真正的属于我。



潘志远点评:芦苇是集思想性、哲学味和诗意最浓郁的一种植物,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把握和开凿。在这一点上,崔国发教授发挥他的优势,思者在先,为我们敞开了综合意味的领域。源始于蕴藉、敦厚、有嚼劲,形成并定格出他散文诗的风格与尺规。



父亲:你是一枚隐喻的阳光

■封期任



  坐在一片苍翠里,看草色葱郁,

  看一怀愁绪,在春天的轮盘上旋转,旋转出一缕清风,吹开万千花朵,流溢一缕芬芳,晕染日趋迫近的阳光。

  父亲,许是那枚隐喻的阳光。

  许是这个春天的主题——

  放飞的雏鹰,飞出一片自由的天空。



  在春天,父亲总会用红色的火焰,淬炼出一把锄头,

  在高天,在云霞,碰响阳光,和雨水。

  在山间碰响的鸟鸣,把一些思念的种子,根植在南方以南的土壤里,长出一种慈爱,长出一种宽厚,长出一种豁达,

  长出一只老鹰,渴望一只雏鹰的成长,是何等的崇高?



  这是一枚隐喻的阳光,总是在料峭的季节,用独有的恒温,暖和脱颖而出的花朵。

  还用金色的弧线,给我内心的阴暗和龌龊,打上一个光标。

  且,在上古的辞藻里,用《游子吟》的长调,为我唱响春天的俚语。让我在春天,

  在这个风清气爽的季节里,读懂这枚隐喻的阳光,寓意一朵梨花开放的素洁和优雅。

  寓意一只苍鹰,坚守的山崖,

那是我,一生可求而又难以企及的地方。



潘志远点评:海德格尔说,诗之道就是对现实闭上双眼。即不要拘泥于眼睛所见,要更多地扇动想象的翅膀,它在现实的高处和天空,走在现实的前端,引领一种诗人创造的比现实更美更诗性的现实。封期任先生的诸多散文诗走的基本上都是这个路径,有着自己的高程和天际线,成为一道绚烂的语言风景。



心亦散文诗二章



孤独者



    这根琴弦上的休止符,坐在乐音中,被指挥用最简单的手势,轻松地替代。演奏的手指滑过这里,都齐刷刷地停下来,并且果断地走开。

    一朵流云,被天空中无边的蓝色:漂白。它的影子与水面的波纹,擦身而过,却老死不相往来。

    悬崖上的那个歌者,被远山的回音,反复地雕刻,四周一堆乐句的残骸:已经失声,脸色苍白。

    你从灯光里,带着你的影子,抽身离开。泼墨中,你已迅速成为夜色里,最黑、最冷、最沉的石块。如刀的笔锋里,你竟然只是一粒无人理睬的碎白。



雪:破碎或断翅



    这只寒鸦,在灰色蒙蒙的天底下飞。比灵魂的欲望轻,比上帝的旨意低,比一朵雪花高了几毫米。

    这是一块浓缩的黑夜,用重重的铁锤都敲不碎。但它却不敢与雪原茫茫的白,对视一回。只是一头扎进空空的饥饿,靠收集雪:破碎或断翅的响声,充饥。

    这是一枚活生生的铁钉帽,黑色的身体,早已钉进了君王白发皑皑的头顶。居然在那么白,那么冷的空气中,谋逆篡位,等待复辟。

虽然这样黑,这样孤寂地凝视:一只瓷质的梅瓶,碎骨粉身。却比看雪色的碎白,更轻;比看闪亮的灯火,更明;比用一把快刀,夺人性命,更残忍。



吟啸徐行点评:以冷峻如冰的眼光扫描,以斩钉截铁的语言刻塑,于是便有了他笔下“这只寒鸦,在灰色蒙蒙的天底下飞。比灵魂的欲望轻,比上帝的旨意低,比一朵雪花高了几毫米”的精彩文字,也有了“这是一块浓缩的黑夜,用重重的铁锤都敲不碎” “这是一枚活生生的铁钉帽,黑色的身体,早已钉进了君王白发皑皑的头顶”独一无二的比喻。整体厚重、坚挺、灰冷色调,像一幅幅铁画,是心亦散文诗独到的价值取向和风格筛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1 03: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散文诗说】



中国散文诗展望

■心蝶



起源与发展



    起源于1918年的散文诗,是中国新文学引进品种,散文的形式,诗的本质。新文化运动以文化为旗帜,追求政治、社会革命。如沈尹默的《人力车夫》、刘半农的《卖萝卜的人》、鲁迅的《野草》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战争中的英雄、文化战线的英雄。这些有良知的作家基于历史责任和民族危机感,用笔作为匕首投向黑暗,伴随译诗大量出现,散文诗呈现繁荣景象。

繁荣与局限



    如果说新诗是新文化的副产品,被当作工具边缘化发展,散文诗就是边缘的边缘,存在身份认证危机。散文诗空前繁荣的今天,什么是真正佳作,依然成为关注焦点。商品社会流行实用主义,精神麻木窒息想象,很多人坚守灵魂阵地,以真善美书写光明正大,自信、自在、自由探索世界。作品成功与否,有人归结为获奖、发表作品,甚至点击率,这些是相对的。真正佳作经得起时间实践检验,有当时认为一流,也有默默无闻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毋庸置疑国家强盛是文化繁荣的根本原因。无怪乎唐诗那种宏大、挺拔、超越、惊天地泣鬼神书写,成为民族最高语言。当今盛世,是文化艺术空前发展时期,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国家全面改革开放的政策,以及工业化发展,各种文化思潮涌进,散文诗逐步走出传统写作单一和题材狭窄路子,以其思维复杂性、选材多样性,与现代文明逐渐接轨。二、审美追求倾向民族化同时,不断吸收借鉴西方表达方式。三、由此引发的一些现象反映散文诗发展局限,如形式主义、片面化问题。生命终极思考是创作最高境界,演绎方法很多。具体分类:接近散文的散文诗,如叙事体、寓言体等。接近诗歌的散文诗,主要是抒情散文诗。通向罗马的道路千万条,风格没有好坏之分。如果迷信纯粹传统,抑或现代是迷失前进方向,最好的方法是互溶,扬弃中吸收。郭沫若是倡导者,也是实践者。另外,还有神性写作。“天地无形,故诗无形,随思赋形,随形赋体。”当很多人穷追作品方法时,一些有识之士从古老大道出发,找到中国诗歌的宝藏——神性写作。这种具有浓郁历史责任感,沉淀文人品格的作品,是万物归一于我,我归一于万物的辨识。无形无法,有形有法,超越任何形式章法;是最单纯的语言;是诗的本性剥离尘世躯壳,走进浩瀚宇宙。神是内心自然的声音,在声色犬马之外。传统恢复是对现代生活缺憾的填补,代表自然神成为逃离生活中精神肉体的捷径。回归田园,把握命运。

    也有人认为散文诗起源于祭祀,祭司也是诗人。屈原的《九章》穿梭于人与神之间,塑造出圣洁、美好的形象。成功作家能与自然、神灵达成默契,比如海子、扬炼等。为探索、深化中国诗学思想作出杰出贡献。

综上所述,我们要做到:一是深层次的沉潜与思考。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入事物骨髓。这是传统写作方法。二是丰富的人生阅历与积淀。俗话说走万里路读万卷书,以虚待实,把现实生活的万象,通过人生妙悟、禅理、佛理九九归一,切入事物内核,完成思想升华。与此相反,任何主观、片面否定一切做法,是唯心主义的。三是超验主义写作。以意取象的方法,跟着感觉走,扩展作品范围,构成神奇、玄妙、唯美的艺术视觉与感受,起到创造性艺术效果。这种方法多用意象多角度叠加,镜头推拉意识流手法,让读者感受到距离感,适度的现场感。形成若即若离的意境,有朦胧美神韵。代表人物有顾城、舒婷等。生生之美,指保持艺术生命的生机活力,存在于永不停止探索,永无止境创造再创造过程。



展望未来



    散文诗是心灵之树无限释放的成果。不能脱离土地、社会,这是共性。它独特的情感体验,语言是个性。优秀作者要深入生活,听从时代召唤,又要沉入水底,寻找自己的真实感受。城市与乡村,浪漫与现实是可以突破或兼容的。诗人精神是在有限时代、有限生命,挖掘事物的无数可能。

    解决地域、流派问题。地域与流派似乎有明确的划分,在未来诗歌旗帜下,散文诗会出现地域与地域,流派与流派,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有方法的写作与自然写作互溶。这种穿透力来源于时间、空间,也来源于社会进步,以及文明深入内心的高度发展。二、语言回归。游历无数方法和色彩之后,语言回归简单、朴实,与情感契合。那种单纯、复杂、侧面、正面的句式,仿佛声乐的民族、美声、流行、原生态交响,以高、低、直、曲反复敲打形而上美,形而下美。其实就是一个美,美的婉约、豪放、高超、贴近脚下土地。三、诗与自然合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老子的“为无为,则无不治。”也是东方民族的。这种精神深而又深、远而又远、大而又大,将在未来诗界与作者灵魂一起抵达多维、多元空间。在那里一块石头、一粒种子、一颗星星都会成为起源与终极探索,给与生命最深厚、广阔的关怀。我们就是道、神、自然,万事万物的载体,又被万事万物养育,最终在无穷远的地方交合。天地人合一。



【报刊存目】



马亭华/旷野启示录(节选)《散文诗世界》2017年4期

李  凌/这就是我的亲戚(九章)《散文诗世界》2017年4期

陆钰馨/鲁迅:动物写意(三章)《散文诗世界》2017年4期

冯  琳/一个湖面的辽阔,需要敞开胸怀去爱《散文诗世界》2017年4期

乌江行吟而下(组章)/冉小江《星星·散文诗》2017年第4期

美玉出山(组章)/夏   吟(云南)《星星·散文诗》2017年第4期

鸟从农事里飞过(组章)/惠   子(贵州)《星星·散文诗》2017年第4期

中年书(组章)/亚   明(广东)《星星·散文诗》2017年第4期

[黑龙江]蓝格子/风雷颂(组章)《天马散文诗专页》2017年第四期

[重  庆]萧  敏/独坐野码头(组章)《天马散文诗专页》2017年第四期

甘南记/黄恩鹏《诗潮》2017年第4期

蜘蛛把黑夜一网打尽/晓弦《诗潮》2017年第4期

病房/张庆岭《伊犁河》2017年第2期(双月刊)

悲情城市/郝子奇《伊犁河》2017年第2期(双月刊)

崔国发/心灵的捕手(组章)《中国诗人》(双月)2017年第二卷

陆晓旭/野草吟(组章)《中国诗人》(双月)2017年第二卷

贝里珍珠/万物生《散文诗》2017年.上半月第4期

梅里.雪/大风吹皱的祁连《散文诗》2017年.上半月第4期

沙飞/我小小的心趟过鹤壁十二月的宁静和幸福《散文诗》2017年.上半月第4期

任俊国/在一方净水的呼吸中《散文诗》2017年.上半月第4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1 07: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早上问好!祝创作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4 16: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 感谢 学习问候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17 02:24 , Processed in 0.08352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