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57|回复: 12

诗与诗人的气质那种隐秘的关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8 1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48 编辑

简介:金铃子,原名蒋信琳,曾用笔名窦叶\蒋林/信陵君。出版有诗集<<奢华倾城>>,8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重庆几个比较有影响力的著名诗人之一,也和梅依然\白月\西叶\苏若兮并列五朵金花之一,其诗歌清新,婉约,既有现代诗歌的奔放之美,又有宋词的取境和婉约之美,是当代成就比较高的女性诗人之一,作品曾在多家报刊发表,2006获中国诗坛比较有影响力大奖"界限"奖,同年被著名评论家简明老师和老一辈诗人傅天琳,文学博士蒋登科力推为中国诗坛前沿诗人之一
------解读重庆五朵金花之一
2006界限诗歌奖获得者金铃子的《越人歌》系列
一,含蓄的艺术手法
如果说诗是言志抒情的艺术,它在表达情致,展示意境,使读者感同身受方面有很大的涵咏体味。那么,我可说在读重庆五朵金花之一,2006界限诗歌奖获得者金铃子的《越人歌》系列之后,更会在不经意间感受到,我们先人早在百年之前的人有“言不尽意”之说,在她的作品里,你完全可以感受到一个名诗人,是如何把诗体语言用来传达思想情感的工具。有时在她的作品里你可以感受到那些微妙的思想情感,却不再为语言所曲折尽传;她的作品里,那怕时而一颦一笑,一个流盼,一个手势般的语言上的意蕴,都把包含着的情意往往比当下什么口语诗人,那种直接说出来的不知丰富多少倍。这就令我在读她的作品时,常常会产生一种和诗人“相视而笑,沉静于心”,“盈盈一水间,脉脉而得语”的幻觉,就是在这种无言的对视中,彼此的情意已经心照不宜了。在她的作品里,你完全可以感受到诗人是怎样的把诗意和诗思,构成写作的两大支撑,就像一辆负重的板车运转着的两个轮子,甚或就是诗人自己行走的双脚,在情感的道路上缓慢前行。同时,她又紧紧的套住你,仿佛此刻你也在和她同驱这辆情感的板车,在她那种含蓄之后,富于暗示性的语言里,在情感上,感知她的作品是如何地缓慢节奏结合严密,从无见有,紧密揪紧了我们原本空白的情感盲区!也大大开拓了诗歌的内容涵量,并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余地。综上所述,如果你再单一说她的《越人歌》系列诗歌以抒情见长,那么你就会感受到诗人,是如何把深知语言的表达功能和不足之处,避免在干涩的诗体语言里,读她的作品,你可以感受到诗人是如何的力求以言传情,善于在干涩诗体语言的因难里取巧,把“言不尽意”这一语言的表达缺憾,化为“心头无限意,尽在不言中”。这种技巧我敢说它不但成就了她在重庆这块富饶的文学土地上的成功,更在当今诗坛奠基了她所应该具有的地位。
    我们一些读者,常常在读诗时,把通常所说的张力。很难理解成诗的含蓄美,在某种意义上更不知就是这种“不言之美”,把当代诗歌一种样式。变成情感中一种觉醒的语言。反过来说,就是这语言原本就沉睡在新诗语言中,尤其是这种情感的感受力,原本就沉睡在诗人和读者之间的那座桥梁。它是一种在幻觉中比较清醒、明晰、理性的语言提示,我称之为架起情感的桥梁。如果说《越人歌》系列作品里的语言,像艺术中的绘画语言或绘画的不同风格的话,那么金铃子诗体的语言则是艺术中永恒的塑像。这就是说她的作品在同样的艺术中,但在不同的类别里、不同的空间里。它成功的担负起作者与我们之间的那个了解作者的个人情感印记,它不但同时存在于读者朦胧的意识中,更存在于新诗语言的可能性中,是作者使它变得明确起来,是作者使它苏醒过来,就像情感经过沉淀之后,理智对情感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一样,使它有了清晰的脉络。这也许就是铃子所说的诗与诗人的气质吧!
   当然,我们不可以,把她的作品简单的理解为这些,如她在《越人歌》系列的第一至四节就这样写道:{1}宽恕我,因为我爱得太多/我要做你的朋友,你的女人,你满溢的水/你智慧的那一页孤独//哦/你要神情厌倦才行,“走开。”/你要旷达怜悯才行,“不,不,立刻……到这儿来。”///(2)草丛中缀满罂粟/我要到小酒店去品尝/你盛满词语的高脚杯,银餐具/哦,如果这是真的,多么独一无二,你//秩序和静寂,我要添枝加叶了/露珠湿润的夜晚,我要略备菲酌/我开始炫耀,如声响悦耳的溪流/“是我的,我的,你。”//只有石块才能达到深渊的底部。有人吵着我了///(3)慷慨的神,命令我,来吧/或者,命令我永远沉默,把花蕾留给沿途的荆棘/我考虑过,也许这是胡思乱想,我不否认,我正是这样想的/我要芳香四溢了/我要听你充满爱的嗓音,严肃的重复:一叹倾城,一笑倾国/我望见了你,望着天边的太阳,还有6分钟就7点了/大海正在盛开/这时,出现了一座山。那样远,模糊不清//水哦,你停止流动,进入黑/不,等一等,我要深藏海底了/你要缓慢的陪我,这样的紧绕礁石,朝我的火焰弯身/熄灭我的容颜,还有你,从未见过的底衬///(4)我在海边行走/太阳在我脚下,多么动荡不安,如秦腔的牌子曲,繁音密节/把晨雾轻轻击散了//我在岸边谛听,我笑了出来,笑得最大声,最激烈,最长久/“原来是一只银狐。”你传来不屑的声音/“你必须听我说,是我!”一张苍白的脸,像一道闪光露出/哦,我爱,我的快乐掺和了悲伤,掺和不真实/和你粼粼的光波//我文字的鹰,给我羽毛,给我水/我要掠到我巢里去,每时每刻都遇见你/“那么,好吧。”你在回答么?/这是我的怀疑,也是我的秘密,我不准备对任何人说……/海,一览无余,一切重归平静。读到这样几节,我的心海完全被诗人挚热的情感,冲击出了浪涛,那种浪涛是澎湃的,是激情的,是完全在生命中勾动了我们些许的情感波折,和同样的经历,所以说是致命的!正如她的作品,使我们情感在原本沉静的心海里,激起了互相碰撞、互相的消耗和延伸着我们的理智。注定我们的生命中,有某一点是完全可以恒定地跟随诗人的墨迹,穿越情感的结晶年代一样。铃子的语言就是这样的,在我们读来带有一种常新性,它不是把我们留在新诗腐朽的气氛中,留在当下诗坛纷乱时代里,而是带我们进入现在与过去时。这完全是存活于理想与幻觉的年代,并且不是带我们卷入现在,而是使我们在面对情感盲区的时候,也能与眼前的诗内情感保持很近的距离。看她的作品,仿佛在看到我们自己不远的过去,而我们可以在她的诗歌里找到预言,它还将指向未来,仿佛它是时间流动的一部分,而不是要被时间淘汰的东西。因为:它没有杂质。也许这也是铃子所说的诗与诗人的气质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8 1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诗与诗人的气质那种隐秘的关系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48 编辑

由于含蓄之意在她的作品里,多富于暗示性,在表现上以少总多,从缓慢的叙述中,慢慢开启情感的大门,为我们提供了情感的广阔的想象余地。这就使得她的作品,在一些篇幅短小的诗,如排句般的讲究含蓄,一唱三叹,余味不尽,在寥寥数句中,包孕着丰富的意蕴。如第五、第八章:(5)“对啊,真的,真的。”大海在低语/我感到水在我心中闪烁,盛开/但是,是什么使我远远地离开你/“谁,禁止你属于我?”/我不停地走动、写信、说话/原谅那身词语,原谅我最隐秘思想深处的黑/无花朵的空枝,无边的白软帽/海花像雪一样落到我头上,它们抖落在地/“不。”/我要打马东去,抽出鞭子,漫不经心地一挥/哦,我爱/我找你去了,衣着华丽,绢绢有声///(6)每天都有暴风雨/在我的行程,世界正在摇晃/
他们开始惊慌地窃窃私语,做出各种猜测/哦,有一点他们猜不到:我的思念/因为他们从没有见过那么多眼泪和鲜花//我还没有踏上你的土地,触摸你醉人的酒杯/我像一丝空气,或被动的物质。在路上/柔软的草,如金色的地毯/等待第一束阳光。等待最后一丝金晖/飘浮的雨,如同我的思念/闪烁着扑朔迷离/的微笑。夜已到来 ///(7) 这思念,走在夜的前面 /远非我所能判断的,欢喜,绝望,冒失 /它只是缠着我,在我梦的行程击打我/并毫不留情地加快脚步//“难道我做得不够吗?”“也许.”/街道愈来愈荒凉 /这思念,屈服在欲望的光芒/你没有问起我的伤势。只等巨痛在我空荡荡的心中燃起//“我准备担当一切。”谁在对我说/“我准备应付一切,担当一切。”我在对谁说///(8)我从什么地方来啊,夜色沉沉/聚集在这儿的男子,来来往往的闲逛着/他们以喧嚣来暖身/我从这里经过,人群安静下来/“你是谁?白昼还是黑夜。”//我是不能说出的黯淡,是礼拜堂贫穷的善女/是无可救药的美女/我是你手中的石笛,是燃烧的松枝飞出的蝴蝶/不会阅读,只能彩绘/唉,我是勿忘我花的湛蓝。
   我们都知道读这样含蓄的诗,你不可以理解为诗人只在做表面的铺陈直叙。她是通过淡墨勾勒之笔和曲折比兴之词,追求言外的意趣风神,因而其意象常常带有某种朦胧性和多义性。合蓄的艺术魅力即在于此。如第6节她这样说:每天都有暴风雨/在我的行程,世界正在摇晃/他们开始惊慌地窃窃私语,做出各种猜测/哦,有一点他们猜不到:我的思念/因为他们从没有见过那么多眼泪和鲜花//我还没有踏上你的土地,触摸你醉人的酒杯/我像一丝空气,或被动的物质。在路上//柔软的草,如金色的地毯/等待第一束阳光。等待最后一丝金晖/飘浮的雨,如同我的思念/闪烁着扑朔迷离的微笑。夜已到来
“从每天都暴雨开始。再到飘浮的雨,如同我的思念/闪烁着扑朔迷离的微笑。夜已到来。中间鲜花、眼泪、酒杯、和被动的物质,以及柔软的草、金色的地毯、第一束阳光和最后一丝金晖等,这些意象都构成了更深邃,更神秘,更丰富,更阴晦,更眩惑等!我认为这种写作,它是胜于当代诗坛任何一家流派点燃的所谓一支蜡烛照亮所有的窗户。所以我认为:铃子的诗不光是“烛光照着当代诗坛所有关闭的窗户,她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所发出的光彩,足以使每扇窗户都敞开,无论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视野都是那样的可以一览无余;虽然她的作品在部分人读起来,也仿佛关闭着,但我想在摇曳的烛光映照下,若明若暗,使人既能窥视,却又不甚分明;在朦胧中格外富有一种诱惑力,诱发人去猜度和想象那窗户里面隐藏着的全部秘密。这种境界与她诗内的含蓄十分相象。我认为百年来,无数读者在窥探新诗这扇窗户,特别是80后到90初,众诗人在朦胧中都各有所见,但似乎都不能尽其底蕴,元遗山已有“独恨无人作郑笺”之叹。虽然众家流派作品纷纭,我却认为这是一扇很久以来都在关闭的“窗户”,尽管过去已从不同的角度见到一些诗意之美,但是,都没有取得更大的视野,我想铃子姐姐已经做到了,今后她还将继续下去。从诗的朦胧性和多义性来说,其底蕴几乎是不可穷尽的。含蓄的诗之所以耐人寻味者,大半在于此。苏东坡说:“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所谓“必此诗”,就是说一不二,直白浅露,毫无含蓄蕴藉之致。这是作诗之忌。明乎此,我们对于读诗也不妨借来衍化一下:“读诗必此诗,定知非解人。”也就说含蓄是诗美的一种表现,而不是美的极至。含蓄与否,应视具体情景而定,不能为含蓄而含蓄。铃子姐的爱情诗一般都比较含蓄,但也不乏汉乐府《上邪》那种指天盟誓,大胆热烈的佳作。我们先人杜甫的诗就以沉郁顿挫见长,但也有十分明白畅快的,例如那首《闻宫军收河南河北》,就是他平生“第一快诗”,手舞足蹈,直抒胸臆,充分表达了战乱流离中忽闻胜利捷报的狂喜心情。在这种情境下作诗,既顾不上含蓄,也用不着含蓄了。这方面,我想还是应该提醒一下铃子姐姐的,当然,这并不代表她的作品没有其独特的魅力,而是各种写作都可以展现艺术之美。我想铃子姐也是应该认同我这个观点的,她说过诗就是诗人气质的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8 1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诗与诗人的气质那种隐秘的关系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48 编辑

二,清空的艺术手法
  我想如果从多个层面谈铃子的诗,可以肯定一点说:她的作品,在艺术手法上有很多风格范畴,从而丰富了我们的审美感受,揭示了诗人的创作个性与作品的艺术特色。其中有许多风格,如她的作品时而不乏雄浑、时而不乏冲淡、时而不乏豪放、时而不乏沉着、时而飘逸……等等。这些,在我看来,应该许多读者都和我一样,头脑中大抵有个共同的认识。不过,我们在阅读中,如果不仔细的研究,很难发现,她的另一个含义较为复杂,就其重要性说来,委实有探讨必要的风格范畴之一,如表面好象很玄虚幽窅,难以捉摸,然而,照我的浅见看来,它主要是指一种经过艺术陶冶,在题材概括上淘尽渣滓,从而表现为澄净精纯,在意境铸造上突出诗人的冲淡襟怀,从而表现为清新自然的艺术特色。如(10)(11)(12)(13)到(28)章。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作家立足之高和构思之深,也说明她的诗体语言画面的余味和脉络,是如何的婉转、谐和等…… 但最最主要的,恐怕还是含蓄与自然的交织、峭拔与流转的交织。就这种写作方法,我个人就把它定名为“清空”吧!
  这种手法,在我研究我国古典诗词里,发现多为婉约派词人所重视。而西方诗体则不多见!张炎曾说:“词要空灵,不要质实。”后来清人沈祥龙也说:“词宜清新……清者,不染尘埃之谓;空者,不着色相之谓。”(《论词随笔》)不免带着禅味,既玄虚,也不尽中肯。倒是清人戈载评论姜夔的几句话,大可以借用过来,说明“清空”特色。他的《七家词选》有云:“白石之词,清气盘空,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其高远峭拔之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真词中之圣也。”
  “清气”,说明诗人审美情趣之高。“如(28)章,金曾经这样写道:我在我的孤独中狩猎/这茂密的森林哦/我必须费尽全身的力量,才能猎杀自己/你不要看我/不要看我身上的伤痕//这是我殉道者破碎的骨头,为上帝而生/高扬苍白的下巴,像水面的阳光/全部碎裂而去
其中,孤独中狩猎、茂密的森林、殉道者破碎的骨头、水面的阳光/全部碎裂而去,这些既是实体,也是诗人的想象、情思和韵味不仅横溢太空,而且纡回萦绕,竭尽形象的曲折婉转之美。“费尽全身的力量”、“不要看我身上的伤痕”,说明标志着文人挚热与对待生命的洒脱,“落落几笔,就已经显出娇矫不群”,再如她在第(25)章这样写道:是谁在长鼓下起舞/三弦变得粗犷,扬琴和高胡/交替演奏,古筝以复调相随/倾诉的主题如此完整/爱情不可能仿造///哦,亲爱的,你一人赞美就足够了,快让他们离开/让他们像雪一样融化///“你是谁?”是你在问我吗?我爱/你抱着我却认不出我/认不出乌云镶边的衣裙,待在同一个火焰里/我希望之鹰啊,大地沉默了。略略几笔,就足以显出诗人的笔锋,是何等的超逸不凡,涉笔成趣,有点类似我们常谈论的形式一内涵美的和谐、变化等。这种高雅不俗,则说明取境之深、笔力之遒,饶有余味,是何等的富于顿挫啊!所以,在读她的作品时,我们都应该应该明确,她这种手法的重要性。这既是现代汉语新诗与古典诗歌结合所需要的,它也是我们当代整个文学作品,与西诗的干涩相比,特别是抒情类型作品比较优美的风格之一。尽管我们不必要求一切诗词都应该学习金铃子的这种手法(风格可以是雄浑、填密,也可以是纤秾、悲壮)。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的这种手法无愧为具有民族特色、显示古今结合的风格之一。
  一直以来,就怎样才能在新诗里及至的运用这种手法,怎样才能在这种手法里,把新诗写的更清晰,这种问题一直都在困扰着我。在读铃子的作品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种手法从审美感受说,风格应该是幽深而不烦琐。清新与高旷的结合体。唯其立足高,取境才能深。作为风格的幽深,在作品里要显出“人人心中所有”但却是“笔下所无”的话。如她的(32)章这样写道:那是个沉溺幸福的国度/
白雪的祭坛供奉着麦子与牧神/四散的小樱木摆满阿拉伯的熏香/穿华服的守卫向我致意//“幸福的人啊!被命运送到这块土地的人。”/“是吗?幸福的人?我要感谢。”//笛声和竖琴留住蔷薇最初和最后的花朵/男人们一尘不染,女人们轻若柳絮/在城市的广场,他们开始唱歌/“哦,首要的爱人心爱的人,哦,神的造物……”其中,用词是何等的清新如白雪与祭坛、麦子与牧神、小樱木与阿拉伯的熏香、命运与土地、笛声和竖琴留住蔷薇最初和最后的花朵、男人们一尘不染和女人们轻若柳絮等,这既是幽深而不烦琐。清新与高旷的结合体。也显现出诗人的立足之高,和取境之深等!当然这样的手法,她的整个系列作品里,不再象我这样单一强调“精深”、“蕴藉”和篇中有余味”、“句中有余意”等。她显然不但不再是单一的讲含蓄了,把“清空”风格的含蓄手法,定型在依然有其特色,那就是铃子风格,既讲究要含蓄,更讲究在纡余往复和“以少许胜多许”上下功夫,结果也就成就了她作品的成功点,那就是“雕刻而不伤气”。要求含蓄而失去高远的“气象”和微妙的“境界”。与此同时,她又把“情感血脉中的东西欲于贯串”、“说理简切”而“情境清远”,特别是她的幽深境界,“如潭见底”,即所谓“自然高妙”里把含蓄与自然二者紧密结合。有余味而不尽的内容,通过自然造化的形式来表现出来。
    当然,铃子《越人歌》系列作品也并不是完美无暇的,如她在诗歌中无法把清算的对象,像庞德、艾略特(包括卡夫卡、乔伊斯、毕加索、萨特等)这样一些“元素性诗人”,将原始材料(片断)化为伟大的诗歌,让信仰与生涯、智性与悟性创造出更多的生活批判的碎片,而成为人类创造伟大诗歌必要条件,但是,这都是可以谅解的,毕竟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平和的年代,团结和谐正是这个时代生活的主题,铃子姐姐是一个非常善良和美丽的诗人,而善良与美丽正是受人尊敬,和给予幸福的先决条件之一!所以,铃子姐姐是幸福的,我们向美丽而又幸福的诗人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1 15: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诗与诗人的气质那种隐秘的关系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48 编辑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31 17: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诗与诗人的气质那种隐秘的关系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48 编辑

把文学理论融入到金铃子诗歌的解读中,使读者对金铃子的诗歌特点产生形象的理解,有理有据。推荐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31 18: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诗与诗人的气质那种隐秘的关系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48 编辑

细致的评论 不错 红了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 09: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诗与诗人的气质那种隐秘的关系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48 编辑
原帖由 弦意 于 2007-12-31 17:30:00 发表
把文学理论融入到金铃子诗歌的解读中,使读者对金铃子的诗歌特点产生形象的理解,有理有据。推荐下。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 2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诗与诗人的气质那种隐秘的关系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49 编辑

评论到位!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 2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诗与诗人的气质那种隐秘的关系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49 编辑

好,提上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 2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诗与诗人的气质那种隐秘的关系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49 编辑

太值得一品了 文笔也很精湛
谢谢推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7 13:05 , Processed in 0.088672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