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65|回复: 1

(转贴)21世纪的中国诗歌版图--<东方诗丛>第二辑总序(作者/万龙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9 1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49 编辑

21世纪的中国诗歌版图
——《东方诗丛》第二辑总序
2005年7月,古典新诗苑诗友在合肥的聚会作出了几个重要的决定:把论坛改名为“东方诗风”;确定以建设新诗格律、创作格律体新诗为今后的奋斗方向;出版《新世纪格律体新诗选》。这几个决定得到了论坛诗友们的积极支持,全部得以实施。尤其是,《新世纪格律体新诗选》的出版,在诗歌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在新世纪中国新诗发展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其后,我们又于2007年初,与世界汉诗协会合作出版了《2006年格律体新诗选》。为了迎接10月间在常熟举行的全国新诗格律和格律体新诗研讨会,出版了“东方诗丛”第一辑,包括由李长空、卜白、齐云、万龙生、王世忠、张先锋创作的6本格律体新诗集,成为格律体新诗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举。而常熟会议的如期顺利召开,正值格律体新诗之父闻一多先生的经典论著《诗的格律》发表80周年,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诗人对新时期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格律体新诗的发展作了认真的总结、充分的肯定,预示了她的远大前程,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次会议,从筹备到举行,都有本论坛同人的参与。我们已经成为中国格律体新诗队伍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事实上,我们的格律体新诗在三年来,无论是创作实践还是理论研究,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是有目共睹,不容质疑的。这一切都证明了我们的“合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使我们论坛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健康的发展道路。
现在,“东方诗丛”第二辑又再接再厉,趁势而上,整体亮相了。也许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它们与第一辑有着明显的差异:不再是“清一色”的格律体新诗,而是包括了自由诗、半格律诗和诗词。为此,我想就21世纪中国的诗歌格局(或曰“版图”)谈一谈意见。
所谓诗歌版图,实际上也就是一个“生态”问题。何其芳先生早在1954年就提出,只有自由诗而没有格律诗,是一种偏枯的现象,也就是一种不正常的生态。稍后毛泽东指出,新诗“迄无成功”,也是就诗体建设而言。吕进前不久进一步提出,格律诗是诗之正宗,自由诗充其量是一种“变体”。这些都关乎诗歌品类的合理布局,完全正确而远未受到应有的足够的重视。因为刚满90岁的新诗,除新月派行时的一小段时间,都是自由诗的一统天下,人们误以为这样是天经地义的,而不思改变。如今,从新诗发轫时的“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到现在有人提倡的“无障碍写作”,极端“自由化”愈演愈烈,除分行外几乎泯灭了诗与散文的界限,诗的文体特征几乎消失殆尽,令人扼腕。
毫无疑义,自由诗在中国属于舶来品,而据诗歌翻译家考证,事实上,它在西方也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具体讲是从惠特曼开始)。有了自由诗以后,西方的各种格律诗仍然存在,诗人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各行其是”。为什么中国会造成格律诗的“断档”呢?原因很简单,中国进行了一场语言的大革命,传统诗词被强行废除了,而白话诗的格律需要重建,这当然是一道难题。纵观中国诗歌史,就形式而言,就是格律不断被突破又不断完善的历史,也是诗体不断增多的历史。新诗产生之前的各种诗体,不是如同改朝换代那样互相取代,而是越来越丰富。所以,新诗兴而诗词废,是不符合规律的“异动”。
所幸物极必反,打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诗坛出现了两个不容忽视的现象,这就是诗词创作的复兴和格律体新诗的复活。应该看到,这是诗歌内部规律所起的作用,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如今,恢复正常的诗歌生态的问题终于有了客观的可能性,可以提到桌面上来了。
正是看到了这一线曙光,上世纪90年代初,我曾在《文艺报》发表一篇文章,主张在诗界“实行两种双轨制”,即在诗歌内部,新诗与诗词并行不悖;在格律诗内部,格律体新诗与诗词并行不悖。现在,从诗歌的走向看来,这样的划分不一定科学。我们不妨着眼于诗歌形态而不是诗歌使用的语言,放眼21世纪,这样来规划今后的诗歌版图:整体上就分为格律诗与自由诗两大块(二者之间的中间地带,下文再说)。
任何艺术都离不开约束,艺术的创造从来就没有绝对的自由。所以,就连“自由诗”这个名称都是不科学的,我们今天还得用它,也只是约定俗成而已。不管怎么样,它在中国也有了近百年的历史,“新诗=自由诗”已经成为一些人头脑中根深蒂固的观念。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还得占据大部分领土,起码是“半壁河山”。从咱们“东方诗风”论坛来看,虽然明确了追求新诗格律的方向,在形式上还是自由诗占居优势。不过,由于我们明显地反对晦涩的诗风,反对唾沫式废话,逐渐在形成自己的特点。自由诗绝对不应该再像现在这样天马行空般地一味“自由”下去,否则,它最终遭到国人的唾弃只是迟早的事情。它必须建立一定的规范,接受一定的束缚,和散文划清界限,站稳自己的“立场”。
那么,另外的重要领地自然就属于格律诗了。总体上,又可以再分为诗词与格律体新诗。 对于它们,也需要费点篇幅,略加申说。
先谈诗词。这是一个有两千年悠久历史,有极强生命力的极其庞大的传统诗歌体系,包括诗,词,曲三大系统,它们又可以细分为若干子项,各有一套完整的严格的格律。压而不垮,打而不倒,今人仍然乐于使用它们创作新篇。全国的诗词组织、报刊、网站不知几多。对于当代诗词,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必须使用浅近的文言,反映现代人的生活与思想感情。对于诗词改革,众说纷纭,有两个极端,一曰“解放”,一曰“守制”,我以为都不可取。目前,在声韵上,基本上形成了共识:诗宗“平水”,词依“词韵”,保留入声,可也;而分平仄而废入声,韵依“新华”今音,亦可。双轨并行,互不相干,听其自然。事实证明,以传统诗歌形式反映现代生活,虽有一定局限,但其适应面还是很宽的,大有用武之地。
再谈格律体新诗。比起当代诗词,格律体新诗的处境历来更加不妙。在新诗内部,她一直遭到排斥和打压(主要是被视为异端),也得不到大部分诗词界人士的认可(主要是缺乏了解,受自由诗连累)。但是,事实上,她经历了“新月派”的初创,何其芳的重提,和新时期的发展这三个阶段,亦即经过几代诗人、理论家艰苦卓绝的努力,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了不可抹杀的成果。她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基础和体式“谱系”。简言之,根据对称原则,可以分为每首诗各行字数与音步(既顿)皆相等者,为整齐式,上承齐言诗传统;每首诗内,各节内部参差不齐,然而每节相应行的字数与音步却相等者,为参差式,上承词之传统;上面二式出现于同一诗中,即既有整齐的部分,又有对称的部分者,为复合式。参考国内外诗体的成例,还可以有几种行数固定的诗体:四行体,相当于绝句;八行体,相当于五律;和十四行体,相当于七律。由于行式、节式和韵式的不同组合,可以产生无穷的样式,所以就形成了格律体新诗界公认的“无限可操作性”概念,这已经为生动、丰富的创作实践所证实,从而使闻一多先生“一诗一式”的设想成为了活生生的现实。
现在可以谈一谈“中间地带”了。
除了诗词和格律体新诗,还有一些“准格律体”的存在:不讲平仄,只保留原有句式的五七言诗,利用各种词牌句式、节式而不讲平仄的“词”;各种民歌体作品;对格律体新诗规范略有突破的作品;若干自定“规矩”的作品。凡此种种,都不能开除其“诗籍”,而且都有可能用它们写出好的诗篇。
此外,自由诗与格律诗之间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同一首诗中,可能既有“自由”的成分,也有“格律”的成分,这样的作品,姑且称之为半格律诗,或者半自由诗。
以上这样一些林林总总的诗歌形式,都是可以利用,也是有资格生存的,所以它们就成为格律诗版块与自由诗版块之间的“中间地带”。
这样的诗歌版图,就形成理想的合理的健康的诗歌生态,各个“群落”之间也会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竞争,互相消长,其结果必定可以促进诗歌创作的繁荣,一个真正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就一定会到来。
我们“东方诗风”论坛目前的版块设置,就是这样划分着“版图”,我们出版的诗丛,固然要突出格律体新诗的地位,但是对于自由诗也决不歧视,当然对于诗词,这个格律体新诗的“盟友”,当然更得给予礼遇了。
至于&quot;歌词&quot;,也应该属于诗的范畴,不过在形式上并没有一定之规,可视其各自特点而归属不同的&quot;版图&quot;.
借着“东方诗丛”第二辑出版的机会,对于21世纪中国诗歌的走向,发表如上意见,以就教与方家。
最后,对参加本辑,出版诗集的诗人们表示祝贺,这是对于咱们论坛的贡献,也是对当今诗坛的贡献。
                                                 2008.1.15.渝州悠见斋
作者简介:万龙生,著名诗人、诗评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主要著作有:诗集《戴镣之舞》、《献给永远的情人》、《万龙生现代格律诗选》,散文集《云影集》、《云影续集》,诗论集《诗路之思》。参编《新中国五十年诗选》、《重庆20世纪新诗发展史》、《新诗:诗体重建》等。曾获多种文学奖项,被17届全国书市组委会评为“十佳评书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0 2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转贴)21世纪的中国诗歌版图--<东方诗丛>第二辑总序(作者/万龙生)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49 编辑

多角度审视诗歌形式的类别,读来受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7 15:05 , Processed in 0.08684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