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43|回复: 15

08年诗评的第二章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 1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54 编辑

08年诗评的第二章节
1.张建新的诗
年终总结
两个人的谈话逐渐变成
一个人的自言自语
窗子是打开的,风
把雨水送到冷却的杯里
对面的屋脊上,几只鸽子
在不紧不慢地梳理羽毛
树上的叶子早已落尽
他想,除了雨雪,应该
没什么东西可以掉下来了
离弃
把该搬的都搬走吧,下一句
你该知道是什么了。
儿子把塑料花插在水池里
盼望春天,一幅被裁剪下来的画
要被粘贴到另一个地方
车轮转动,他低着头
沿途洒下前半生的积水
乌云翻卷,蜀道刻在脚板上
他是自私的,孤身一人
在一纸合约里签下了整座冰山
罗:在和诗友谈到这组诗以及另外的一首《秋千》时,我很诧异作者的行云流水的文笔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无论时空、架构、语言的婉转都处理得准确和细腻。“两个人的谈话逐渐变成/一个人的自言自语”,世事难料,却也可测,来的毕竟来了,去的无法挽留,自然法则,合乎天理。所以面对死亡或灾难时候,我们“在不紧不慢地梳理羽毛”,如此心态需要睿智,也需要经历遭遇,需要时间。沉稳而大度中看透生命的重量。只有这样,我们在尘埃落定的时候,“发现除了雨雪,应该/没什么东西可以掉下来了 ”。一切归于平和,自然。
《离弃》一节我反复看了很多遍,是最后一句首先吸引了我,我在想为什么作者用“在一纸合约里签下了整座冰山 ”来结句。是要表现出后来者的大气,抑或狂妄,抑或负载的重量,从而上溯到开头“把该搬的都搬走吧”,是搬走这些苦难,这些迷茫,还是一些幸福的记忆,“盼望春天,一幅被裁剪下来的画”,所以只是绕来绕去是普通生命的向往,人性的通感而已。对于追求是需要勇气和魄力的,尽管“蜀道刻在脚板上”,但后来者勇敢面对现实,锲而不舍的精神是值得赞许的。
我觉得要表达一种抱负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直抒胸臆的散文或其他类题材,但我们选择了诗的形式,所以更需要一种创造和激发。沿着直线上去容易一些,蜿蜒前行也许风光无限。
2.《落在南方的雪》
文/张之
漫天飞舞的,不是初春的柳絮
地埂的棉花,怒放的寒梅和花香
是大雪,是一阵紧似一阵的大雪
落在了祖国最温暖的南方
我看见亲人们的脸颊已渐渐苍白
眼眸里的灯火被雪花熄灭。
他们体内的温暖正在被迅速凝结
成一块块坚冰,难以融化
在郴州,在贵阳,在我的川北平原
在每一个飘着炊烟的城市和乡村。
就连炊烟,也凝固成了串串冰挂
让游子的眺望,那么冰冷和刺痛
雪还在下。但旷野已不再是白茫茫一片
橄榄绿、黄丝带、一簇簇燃烧着的火把
四面八方涌来的人群中,有我似曾相识
的面孔,有我梦里萦绕的乡音
手铲,肩扛,车拉。他们在与风雪赛跑啊
他们的力量,大过了凛冽的暴雪和罡风!
他们没有被压弯的肋骨,是来年要抽芽的松柏
他们鏖战风雪的身影,是伫立在人们心间
永远不会融化的雕像。破冰、化雪
它们将和汗水、泪水汇聚在一起
就是一条春天的河流,浩浩荡荡
罗:取这首,是诗的另一类风格,切近现实,直接抒情。诗歌情绪饱满,构思巧妙,关键言之有物,血肉丰满。
雪花是很让人入情入诗的,所以作者一笔带过后,直接转入另一个角度。“我看见亲人们的脸颊已渐渐苍白/眼眸里的灯火被雪花熄灭。”无论形式上和主体上我们都能感受,都能理解,是属于正常逻辑性的写作。然后作者重墨在雪灾造成的痛苦,第三节概括了几个重大事故,可以说若干年后,我们重新提起时,记忆会再度演示。作者没有沉湎于用笔在此,怨天尤人是好多雪灾题材的内容。所以自然转换到抗雪灾的一节中,那些情景将永远刻录到每个人心底。
最后一节就是总结和感叹。所以说这篇的谋篇布局上作者费了不少想法,文字朴素,耐读,融入现实的实际操作,这样的诗同样能唤起我们原初的直观的生命感觉。
3.除了秋天我所剩无几
文/红娃
这空阔的
曾长在岩石根部的神者
让我无限崇敬而莫名的走进
而险滩上那些漏掉的词
已在流放的大雪中死去
在一场突发事件中
耗尽内力的人,此时
需要被秋水辨认和挽留,需要在
一种秩序的突起部位
落满黑色的雨滴
秋天了,谁红色的嫁衣开满了苦艾花
谁的脚步慌慌张张
在这蓝色的铁门前
我曾富足如大雨,从高空急速的
坠入这布满皱痕的土地
如今,除了秋天
我所剩无几
罗:读这些时,猛然想到时下流行的写诗体验,写诗哲学。不同的角度进入就会有不同的收获,或生活,或现象,或超我,或小我等等。而诗的创作内在过程是一致的,也就是最本源最亲切的生命创造活动。
本节的空间跳跃性强,作者试图从情势落差、意象扭转、暗喻嫁接方面重下其手,控制诗内在的气势,绵绵之风中透露更果毅的想法。“而险滩上那些漏掉的词/已在流放的大雪中死去”,叙述是一种悲壮,宏大还是隐忍。我们在怀念苍茫的过去,为一些硕果累加自己的痛苦,“一种秩序的突起部位/落满黑色的雨滴”,也许奋斗终极就是坟前往来的雨水,哀痛是分等级的,生命的“神者”,让人缠绵的英烈,敢于直面的战士…都值得我们“无限崇敬”,但“我”的收获又会怎样呢?“谁红色的嫁衣开满了苦艾花”,“我曾富足如大雨,从高空急速的/坠入这布满皱痕的土地”,一切有时只会变得让人措手不及,万念俱灰。但这个充满幸运的秋天长驻在心里,伴“我”前行。
整篇没有有意或刻意提到作者要表达的内心,高明之处就是让读诗人自由感觉,似乎有入世之喟叹,又有出世之茫然。
4.《 空旷的树枝 》
文/野子
最后的火焰吞入咽喉
彻底的熄灭。
摇曳的,颤栗的,抖动的,不止的
集体西去。像一场幻梦
潮水,从未袭击过一棵
风中之树
此时的空旷挺立
侯鸟迁徙,云朵移动
带走了大片的落叶,腐黑之水
干净坚硬的土地与疤痕
与裸露的真理对峙
多想抚摸一下:这棵干净的树
这么多光秃秃的枝桠
除了天空,还刺向哪里?
冬日的阳光极尽和善
暖暖的,覆盖
罗:美学里面讲究诗歌的平衡性,和谐性。美的想象与创造。离不开自然给予我们的灵感。大自然是公平的,不同的美在不同的时机造就。本诗的特点抓住了这个亮点。而且很好运用了单个意象的散发效应。
“最后的火焰吞入咽喉/彻底的熄灭。”时令变迁,生命颓然,意志萧条都是一些要经历或遭遇的,磅礴或小气都将随风而去,不可或留。这些开篇的着墨点是作者有意埋下的伏笔,这给后面的呈转起到一定的缓冲,“此时的空旷挺立” “干净坚硬的土地与疤痕/
与裸露的真理对峙”。我们面对一些存在的实质,往往被表面掩盖,所以坚持真理的人不多,浮躁、狂乱、喧嚣都成为一大心魔。我们把自己染黑了时,还在归咎自然的腐朽,所以“多想抚摸一下:这棵干净的树/这么多光秃秃的枝桠/除了天空,还刺向哪里?”,问得好,问得妙,全篇的眼睛就在这句。伏笔和着墨都在为这个诗眼服务。只有问清楚了,我们才可以找到方向,找到人性的最善良,最光辉,最柔和的一面,结果很自然的有“冬日的阳光极尽和善/暖暖的,覆盖”。
08.03.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 14: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08年诗评的第二章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54 编辑

书球:放到诗歌评论版快不好吗?握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 14: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5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 1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08年诗评的第二章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54 编辑
原帖由 郁闷 于 2008-3-1 14:47:00 发表
恩,不错,点评到位。
握手~~问好~~~朋友

谢谢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 18: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08年诗评的第二章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54 编辑

读过,品过,提上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 1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08年诗评的第二章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54 编辑

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 18: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08年诗评的第二章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54 编辑

不错,到位。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 2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08年诗评的第二章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55 编辑

熟练而有深度的评论,自由而灵悟,切入也独特,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 2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08年诗评的第二章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55 编辑
原帖由 野鹰 于 2008-3-2 20:22:00 发表
熟练而有深度的评论,自由而灵悟,切入也独特,欣赏!

野鹰所言极是!另:转至诗歌评论版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 2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08年诗评的第二章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55 编辑

辛苦!
评论是对作品的再创作.评析细腻,感觉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19 17:32 , Processed in 0.09120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