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7|回复: 2

亲历中国文物偷盗第一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7 15: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27 编辑

亲历中国文物偷盗第一案
       作者:张宏亮(新闻记者)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我和这些新闻战线的同事们经历了很多难以忘记的故事,这些故事有感动中国的人间真情,也有妙趣横生的新闻,还有那些与时代共同见证的历史大事,不过在这些经历中,有一次经历让我难以忘记,就是那次1992年9月,古都开封博物馆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文物偷盗大案,价值超过亿元的69件文物珍品一夜被盗,这是新中国最大的一起文物盗窃案。这次亲历文物偷盗大案的侦破,让我和新闻工作的同事们第一次感受到了身摸是中国警察的责任与使命,就是为了保护国家的财产不受损失,看着这些工作奋斗在艰苦环境中的人民警察,我的心里产生了深深的敬仰,当然还有对这件文物偷盗大案的震惊与思考,我想把这个传奇的亲历新闻的幕后故事与大家一起分享。
       1992年9月18日,这一天不是好天气,天空中下着绵绵的细雨,似乎是秋天的缠绵的雨下起来没完没了的,下午三点半钟,报社编辑部的新闻热线电话突然响了起来,我的同事王同接过电话,我当时正坐在编辑里审核文章,并不知道这个电话是谁打来的,不过从王同接电话的表情,我看到了这个电话似乎不同寻常,只见王同脸上似乎显得很兴奋,她接完电话,就冲我们说:“大新闻来了,昨天晚上开封博物馆的文物被偷盗,价值估计上亿,有热心群众提供的线索,现在开封博物馆已经被刑警封锁,正在勘察犯罪现场,我和我的新闻同事们一听,也都感觉这件事情很意外,但是我想这个新闻线索会不会是假的,要知道现在很多人常常因为闲的无聊而拨通新闻热线谎称这里或者那里发生了身摸样的”大事“,其实都是虚无的,这次不会也是假的线索吧,但是我们做新闻工作的,读每一条新闻线索宁可相信是真的,于是报社就派我和另一位新闻记者李东就感到了开封博物馆,这一去,才知道是真的,只见开封博物馆外的警车停了很多,而且进出的门都被封锁了,现场已经有很多记者在门外等待着里面勘察现场的警察出来,以便采访到一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我和同事李东也加入了这些采访的记者大军之中,虽然老天还在下着细雨,我觉得这雨倒象是老天为这次国家珍贵文物的流失而悲伤,真是很符合现在的心情,大概到了下午五点半钟的时候,从开封博物馆里走出了几位警察,这几位警察刚走出来立刻就被记者包围了,许多记者都想问问这次博物馆的损失情况,这几位警察就简单的给新闻记者们描述了一下博物馆内的情况,其中一个高个头的警察对记者说:“展厅中有8个展柜被撬,69件珍贵文物被盗走,其中国家一级、二级文物59件。明代宣德年间青花缠枝莲纹盘、明弘治款黄釉瓷盘、明德化窑回纹三足炉、清雍正年间青花釉里红折枝果纹扁瓶等4件一级文物是我国窑烧青花 瓷器中的极品;而另外3件一级文物,青玉山子、青玉佛手花插、青玉蔡柄活环匝等都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宫廷用品,其玉质之硬之纯,雕刻之精之细,实为罕见。这些文物,精致脱俗,实为国家瑰宝,如果按照市场估价损失的话,这次失窃珍品总价超过亿元”,只见记者们是纷纷拿出笔记本认真的记录着,当这位警察介绍完博物馆内的基本情况之后,就坐上上警车走了,我们这些记者看着天渐渐的黑了,大部分也都走了,不过还剩余一些记者依然徘徊在博物馆的门外,希望能从中得到更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当我回到家时,已经是晚上九点钟了,我也没吃晚饭,就睡了,我心里想着这件文物被偷盗的大案件很可能是开封历史上也是中国文物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偷盗案件,丢失的文物价值上亿,这可是一个天文数字,不是一般的文物偷盗案件,我想这也是一次最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开封的各个新闻部门甚至是全国的新闻部门和全世界的新闻部门都会相当重视的,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或许是今天的采访太累了的缘故。
     当我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才发现天已经大亮了,我匆匆吃了早饭,开着车赶到报社,刚到报社,副主编就对我说:“小张,你才来,都九点了”,我不好意思的一笑说:“杜主编,我睡过头了”,杜主编是个幽默而且和蔼的人,他一笑说:“好,现在报社里决定成立一个专门采访这次开封博物馆被偷盗大案的新闻小组,专门负责采访和调查这次案件,并跟随刑警采访侦破的新闻故事,你随我立刻到四楼的会议室,领导,马上就要部署任务了”,我一听不敢耽误,就随杜主编来到了四楼数字会议室,我刚一见来,就发现报社里的新闻同事们已经都来了,大家都在议论这次开封博物馆被偷盗的案件,只听有的人说:“这次开封博物馆被偷盗的案件,可真是大案呀,损失上亿,这在建国以来都是罕见的”,大家正说着,报社的主编庞飞和报社的领导们都到了会场,大家立刻安静下来,只听报社的领导发言说:“大家好,我想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昨天发生在开封博物馆的大案件,这次文物被偷盗的案件是建国以来所发生的最大案件,虽然案件才发生了一天,但是已经震惊全国了,不久全国各地的主流新闻昧体都会派出精英的记者来采访,我们开封本地的新闻部门一定要好好的利用好天时地利的好条件,把这次发生在我们自己地面上的大新闻报道好,这样才对得起我们这个新闻记者的光荣称呼,大家要有信心,昨天晚上,我们几位领导同志商议,决定成立专门采访这次案件的新闻小组,报社已经和负责这次案件的警方联系好了,采访小组的新闻记者可以跟随警察一起追踪采访报道,这是很难得的机会,相信对每一位记者都是一次最好的锻炼,我和气压几位领导,还有报社的主编,副主编等同志商议一下,决定派以下几位同志参与这次采访,我念一下名单“,我们一听,心里即使激动也很紧张,大家都希望能亲历这次案件,但是不可能每一位新闻同事都参与,只听领导念着名单”张晨,孟菲,何中亮。。。。。“,当听到领导念到我的名字时,我是格外激动和兴奋,我想这或许是上帝的帮助,让我很幸运的能参与这次新闻采访,当念完名单,领导对大家说;“这次文物被偷盗的案件采访,需要大家齐心协力,互相团结,才能把这次新闻报道好,大家回去好好准备,把自己的分工明确一下,相信大家,一定不会辜负中原父老的期待,能把这次新闻报道好”,散会后,领导把我们这些参与采访本次新闻的记者都留下来,具体分工,直达中午的时候我们才散会,我回去以后立刻准备,我是负责新闻采访的,就是把经常侦破这次文物被偷盗案件的过程真实的记录下来,然后整理出新闻采访稿荐,这个工作对我这个刚刚从事新闻行业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很辛苦的工作,但是我却充满了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的。
      就在昨天,开封博物馆文物被偷盗的第一天, 开封市公安局已经速将这一案件上报给河南省公安厅,公安厅又毫不迟疑地报告给公安部。当天,开封市立即成立了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徐福润和市公安局党组书记吴国强为指挥员的侦破“9·18”特大文物盗窃案指挥部;河南省公安厅成立了以王济晟副厅长为组长的侦破“9·18”协调组。全省公安民警紧急动员,以刑警支队力量为主,从市区各公安分局直属科室以及交警大队、治安大队等调集了200余名精兵强将,各路办案高手、侦查精英,齐集一堂。
     案件发生后的第三天上午九点半钟,我和参与这次案件采访的新闻同事们就赶到开封公安局,在公安局的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来自各条战线上的刑警经英们齐聚一堂,大家都在讨论这件文物偷盗大案,我和新闻同事们坐在会议室的后面记者区内,听着这些警察们的热烈讨论,我感觉到了一种作为警察的敬业精神,正是这种敬业精神才使国家和社会安定和谐起来,我看着这些忠于自己事业的警察们,心里想那些被偷盗的文物一定能重新回到中原的土地上,回到开封博物馆,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会议开了两个小时,两个小时里就是布置有下案件侦破的具体计划,让大家回去准备,散会后,我和同事们回到了报社,整理采访到的材料,这只是一个开端,侦破的道路依然很长,结果会不会让中原父老满意还是一个未知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7 15: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亲历中国文物偷盗第一案接上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27 编辑

又过了一天,我们还是参与了一次公安部门的会议,这次会议上,刑侦专家第一次公布了本次开封博物馆被偷盗案件的嫌疑犯的体貌特征,根基现场勘察分析,案犯对明清宫廷用品展厅及博物馆周围环境情况比较熟悉,事前经过多次踩点、预谋,因此案犯在开封必定有落脚点。从作案手段看,案犯属于高智能犯罪,具有撬盗经验、攀登技术、反侦查意识,且对文物、红外线报警器有所研究,直接进入现场的案犯有两名。一个身高1.70米左右,身体健壮,体态中等,年龄在25岁上下,作案时穿一双回力运动鞋;另一名案犯在1.72米左右,体态偏瘦,年龄约30岁,作案时穿一双弧形鞋,只见会议室前面墙壁上悬挂的投影屏幕上出现了电脑专家模拟出的犯罪分子的照片,看起来不是很清晰,但是我想案件终于有了有些侦破的眉目,散会后,我和同事们又回到报社整理采访材料,就这样一连几天,我们都是在公安部门的会议上度过的,每一次会议都会给我们带来新的采访材料,每一次会议都让案件的破往前推动了一步。
     9月26日这一天,我正在家里看电视,突然手机响了,我接过电话,是报社主编打来的,他告诉我:“小张,快来,一会开封公安局就要组织精干力量对全市的酒店,宾馆等娱乐场所进行大排察了,你快来随这些警察一起去采访”,我一听立刻开车赶到报社,我的新闻同事们已经都做好了出发的准备,通过主编简单的介绍,我才知道这次排察的缘故,原来是博物馆职工李娟和在此值勤的武警战士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9月初,有两个住在东京大饭店的年轻人曾三次到博物馆参观。其中一个自称“ 武汉大学教授”,说来开封参加“黄河中下游研讨会”。第一次是9月1日下午两点多钟,“武大教授”独自一人到馆,进展厅前与武警和馆内职工聊了会儿,询问了一些博物馆内夜间值班的看护情况。交谈过后参观了“明清宫廷用品展”,他好像懂文物,看得非常入神,在厅内停留一个多小时;第二次是9月3日下午2时许,“武大教授”带一身高1.70米左右的男子再次来馆参观,因下午学习不开放,两人没有进展厅,只在外侧参观了“石刻廊”;第三次是9月1 7日上午,“武大教授”再带一男青年第三次进馆到一楼北展厅参观“明清宫廷用品展”。经警方调查,证实9月初开封根本没有召开过什么“黄河中下游研讨会”。根据这条线索,警方才决定迅速对全市285家宾馆、饭店、招待所、旅社进行排查,我于是就和新闻同事们一起跟随这些警察来到各个地点进行排察工作,在期间,我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我亲历这次文物被偷盗大案的过程在红经历很多,也觉得锻炼了自己,在漫长的五个月左右的侦破过程中,发生了无数感人的故事,虽然是我无法一一写完,但是却让我从心里对这些忠于职责的警察产生了深深的敬仰和钦佩,经过这些警察们的辛苦工作,案件终于一步步的接近尾声,一次次的突破,一次次的分析研讨,一次次的寻找线索,终于在1993年1月9日12时40分,赴广州工作组获取了一条重要情报:刘农军派人于当日到广州活动,筹集出逃所需的资金。 情况紧急,关系重大,如何引蛇出洞呢?参战民警与犯罪分子开始了斗智斗勇。工作组留守人员制定出一套战斗方案。1月9日下午2时40分,当一个穿夹克、戴墨镜的年轻人神情慌张鬼鬼祟祟地出现在广州街头时,被守候在此的民警当场擒获。从他身上搜出了刘农军与其妻凌海滨的两本化名为凌达伟、凌海红的委内瑞拉护照、两张香港至伦敦的飞机票以及其他钱物。据其交代,刘农军正潜伏在青岛,准备做整容手术后出境。这一情报的分量不言而喻,赴广州工作组的同志于当日下午5时将信息反馈到指挥部。青岛市公安局闻讯而动,于1 月9日晚抓获了“9·18案件”首犯刘农军。 刘农军,29岁,武汉市武昌区人。中学毕业后,在武汉市公安学校就读,曾因盗窃学校教学器材被开除,之后,在湖北江汉大学自修毕业。1983年以来,他长期流窜在外,并与港、澳黑社会组织搭上关系。为了盗取文物走私境外,他闭门谢客,潜心钻研文物书籍。由于他反应灵敏,诡计多端,黑社会称之为“计算机”。 刘农军自以为“9·18”案作得天衣无缝,公安机关根本无法破案。于是,当公安人员讯问时,他像没事人一样,时而答非所问,夸夸其谈;时而态度傲慢,避而不答。面对不可一世的刘农军,民警们不急不火,将计就计,先任其大讲特讲,而后从中找出矛盾与漏洞,集中火力一一批驳,挫其锐气。三天后,刘农军最终交代了策划、指挥、盗窃开封博物馆文物的犯罪事实。之后,侦查员在刘农军的一个落脚点摸清了文西山的潜藏地址。 文西山,33岁,湖南省东安县井头圩镇有江村人。1983年他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九年。1986年5月被减刑提前释放后,长期流窜作案,在黑道上号称“江洋大盗”。1月17日下午4时许,赴广州工作组接到一个可靠情报:刘进将于晚间6时在广东省中医院门口出现。 刘进,30岁,住武汉市武昌区民主路458号。他15岁那年因杀人被少管;1982年因盗窃被劳教,解教后长期流窜在外。 1月19日,刘进、文西山分别被押解至开封。开封市公安局预审组抓住案犯惊魂未定之机,对文西山进行了突审。经审讯,文西山不但交代了作案全过程,而且提供了李军在吉林的隐藏地点。信息再次反馈到吉林,吉林市公安机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正在家里准备过年的李军生擒。
      我和新闻同事们都感到警察真是神兵天降,一系列的雷霆出击,一次次的成功抓布让这些偷盗分子无处躲藏,珍贵的文物就要回家了,重新回到中原故乡的怀抱,这些珍贵的文物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祖先遗留的经典文化,绝对不能流失的海外,成为犯罪分子发财的美梦。
   当单间即将成功宣告侦破的时候,我整理了一下采访的笔记线索,简单的把案件发生的过程下来了来,内容是: 随着国际文物走私黑浪卷起,刘农军早已把贪婪的目光投向了开封博物馆馆藏文物。他于1991年6月在广州将各怀“绝技”的犯罪分子刘进、李军、文西山纠合在自己麾下,开始了盗窃文物的罪恶勾当。为增强作案的机动性,他们先在广州窃得一辆红色夏利车。然后通过彭国礼将驻汉某部“K46-1008”军车牌照改为“K43-1008”,挂在车上。
    1992年7月,刘农军一伙先后两次到开封博物馆侦查情况,并合谋制定了作案计划。为了保证作案后能迅速逃离现场,刘农军等觉得夏利车车速太慢,于是又盗走了开封市机电公司的白色桑塔纳轿车。9月2日,刘农军等三进开封博物馆踩点,他们绘制出详细的展厅文物分布图和路线图,伺机作案。
     9月16日,天空布满阴霾,他们带着作案工具,驾车离汉赴汴,17日驶入开封市区,到博物馆观察情况,发现无异常变化后,即窜至兰考县县委招待所养精蓄锐。是夜9时30分,刘农军一伙从兰考潜回开封,在博物馆周围窥伺动静。1 8日凌晨1时许,他们将“K43-1008”轿车停在包公湖中坑南岸的加油站北墙外,刘农军和刘进龟缩车内,用对讲机遥控指挥;文西山和李军翻墙入院,撬窗入室,实施作案。凌晨5时许,室内撬盗完成,刘进即开车至博物馆北围墙外接应,将盗得文物放置在轿车后备箱后,立即逃窜。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就是这样一起精心策划的盗窃文物大案,在公安民警的不懈努力下,千里追踪,不仅主要案犯无一漏网,而且被盗文物也全部完璧归赵。此案正应了一句古话: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终于,激动人心的那一天来到了,这些已经在外面漂泊了多日的珍贵文物再一次被送回了家乡,在热烈的掌声和激动的鞭炮声中,一辆载着文物的中巴车缓缓驶向开封博物馆,这一天许多记者和群众都自发的前来为回家的文物举行欢迎活动,当一箱箱珍贵的文物被工作人员搬回博物馆的时候,许多警察都流泪了,是的在侦破过程中那艰苦的上百个在日日夜夜中,这些警察为了文物的回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能让珍贵的文物回家,让后人看着这些文物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就是最值得的付出。
   作者注释:以上故事讲述的是真实的案件,但是我虚构了一个真实的记者,以第一人称亲身亲历的角度根据真实的新闻线索写下了这个新闻故事,如果要追求真实人物身份的话,请各位原谅,是虚构的,但是开封博物馆被偷盗的新闻是真实的,等于我是采用讲述故事的方法和结合真实新闻线索的故事新颖的创作方法写下的这个以第一人称新闻记者亲历的故事,呵呵
2008年3月7日 完稿于河南平顶山紫云书院
                                 电子信箱:  完稿与河南平顶山紫云书院
                                  作者:张宏亮
        版权所有归作者本人所有,不得转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0 16: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亲历中国文物偷盗第一案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27 编辑

亲历中国文物偷盗第一案真是幸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4 00:52 , Processed in 0.079269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