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41|回复: 2

汉诗:应为直面人生与心灵的黑暗及消除黑暗而写作(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5 14: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4:08 编辑

汉诗:应为直面人生与心灵的黑暗及消除黑暗而写作(一)
——兼述《汉诗》三月诗作印象及其它
一.写在前面:想说、不想再说或不得不说的话
无论我们已为文学或诗歌就其定义、范畴、实质、功能、意义以及方向、未来已作出过多少或正还要努力作出多少次命名、诠释与假设,包括中间过程曾经的多少次流派间的纷争与相互说而不服,及其所引发的一场场或圈子或群众性的激烈或不激烈的“舌战”式“殴斗”,对当今这个时代来言,都是无关痛痒的未入丹田之气的无聊宣言,或力不从心的吆喝,或装腔作势的虚伪疗治,甚至只是在浑沌、蒙昧状态中徒劳无益地演绎了几个野蛮或文明的与嘴巴有关的动词而已。
诸多“文学领袖”写作神话的暗淡与破灭,诗坛“高端傀儡”的衰微与崩溃,一场又一场诗坛文案闹嚷嚷乱哄哄的滑稽丑剧,尤其是一朝接一代的貌似神圣庄严的写作,而其本质与意义却被写作现实一次次野蛮地强奸与消解;所谓的德艺双馨的名作家名诗人(非大作家大诗人),甚至在所谓的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者,撕开其作品被人为而精心制造或强行解构所赋予的文学意义(文本创立、道德与良知、责任与使命、美学功能及其它)的光芒面具,拨开或剔除其在公众平台或个人空间的写作狂言或低语中虚浮或伪饰的部分,我们看到的大多是文学或写作的背面人生的龌龊与人格缺陷、及被高度粉饰了的个私写作目的等残酷的真相,从而铸成了越来越多的人——对当今现代文学或现代汉诗的真实的写作状态及其未来——愈发感到困惑、尴尬甚至绝望的文学或写作现实的黑暗。
就当下的写作而言,诸多作品中,包括被写作者自身在理论上所一贯秉持或张扬的真理般的辽阔与精致,意义能指、诗学见解与精神取向,在现实中却无不是一派真实的谎言——
感性诗歌作品中所反复渲染、缠绵不已的本欲、梦呓、阴暗、冷寂、混乱、怪异、甚至完全个人化了的感觉经验,其与现实中写作者的精神色泽、心理骚动、灵魂亮度非常接近,这一点自不必说;若非如此,则为“病态性”或“伪饰性”写作,因为现代的“诗歌写作”应是写作者心灵真实、自然的“呈现”(当然,绝非照相),至少是非常接近“本质”的“真实”——李白的浪漫也罢,杜甫的沉郁也罢,李商隐的朦胧也罢,李贺的奇诡也罢,王维的山水性情也罢,陶潜的田园心境也罢,郊寒岛瘦也罢……总之,诗歌中的或明或暗、或轻或重、或冷或热、或博大或精微……的情绪或场景,毕竟不是“小说中可任意虚构的世界”;  
而与感性诗歌相对而言的所谓“理性诗歌”,其坚定不移一向标榜或精心实验的高度理性——似乎几经升华了的大爱或小情及其意义折光,一但追溯到艺术的遮羞布所笼罩着的现实人生中,却是赤裸裸的信奉“肉体欲望”主义者们的感性呕吐或呻吟(关于此点,我们会想得更远更多,如诸多拍出真善美影视作品之名导吸毒、嫖娼、强奸、抛妻等的私生活,偶像明星爱心大使的贪婪、淫乱,一位三十年教龄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的教师对23个女生的猥亵与强奸,一批又一批跌落马下的老资格高职位的中共党员,等等);在诗中刻意显示或营造出的“宏阔、辽远、胸襟”、“空灵、澄澈、庄佛”、“善良、忧患、悲悯”之境界或心灵家园的诗人或歌者,在人前幕后的生活中,却是心地偏狭、思虑臃塞、尖刻冷酷、利欲熏心、急功近利的凡夫俗子,其开明、宽容、承受或抵抗污浊的免疫力、自制力,甚至连普通的为其百般歧视所不齿的目不识丁的氓汉愚妇也不如。
一句话,我们的写作,一直被积习已久、延续至今的黑暗所笼罩着。
我们在世界的、群体的、个人的、写作的、批评的、尤其是自身的心灵与写作的黑暗中,奔突,徘徊,自怨自艾,自作多情,自作聪明,自我折磨与耗费,并用一星半点狗屎也不如的“XX届XX奖”的“辉煌成就”来颇为自得地安慰与激励自己那颗脆弱又自视为高贵的物质化的心脏。
“看透与想通”,“淡泊与自守”,“澄明与清澈”,“良知与责任”,“宽容与无私”——张口就来,走笔皆是,实际上呢,却他妈不过是些空洞的、虚假的、自欺欺人的汉语词汇,与自己所谓的高尚写作,良知主题的开掘,真善美的形象或人格塑造与诗意美好境界的追求,无丝毫瓜葛与血脉姻联。
浮躁,虚荣与虚伪,言不由衷,精心粉饰,却自视“高尚”——成了我们这个时代从写作或批评行为深处的根部开始滋生、腐烂并在圈子内外无耻蔓延的顽固的暗疾。
——即黑暗中的写作,或写作中的黑暗。
具体说来,我们对所置身其网状结构深处的世界中的“黑暗成份”——所进行的过度的病态的神经知的夸张与放大;对个人的疯狂自恋,及其对个人痛苦所施之于的软弱、精微、矫情、沉湎其中而不能自拔的关注、体察与张扬;对周遭生活和世界给予个人肉体和精神的刺激与伤害,及由此所引发的本能反应(反映)、情绪波澜、意志摇摆、人性与道德的冲突等,未经消化沉淀与净化再造,未进行可能的意义发现与境界提升,而直接地无力地、原始地、懒惰地形成或诉诸于文字;我们对“神圣或美好”、“光明与温暖”、“荣誉与幸福”等未带有任何批评意识和批判自觉的“陶醉、颂扬与讴歌”;我们对于人生苦难与失败等未触及根本症因的反思、内省,及在此背景下而进行的装模作样的的宏大叙事与悲怆主题的驾驭与表达;写作或批评过程或行为中对“技术、技巧”如语感、节奏与情绪”等的过分迷恋与强烈的自我表现、自我欣赏、自我满足等心理;我们为了使表达得到认同,使写作结果得到赞美,使自己走近领奖台或文学史而进行的“伪饰”与“妥协”,及对自己恪守的写作原则不负责任的“消解”甚至毫不脸红的放弃;我们在批评写作或批评行为中对“权威”或自己的“钟情者”、“直接利益相关者”摇着尾巴似的邀宠或惺惺相惜般的“暗送秋波”;为了使自己“脱颖而出”或“一鸣惊人”而进行的“全盘否定”或“标新立异”;……凡此种种,都是我们写作与批评中或浓或淡、或核心或边缘的黑暗。
而这一切,其罪魁祸首是什么呢?
——人性中的黑暗。
而对于现代汉诗来说,不可否认,我们曾经或者说一直在为她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而“奋斗”;从感性与理性,形而上和形而下,从诗学本身开始——甚至一直延伸到写作者个体与人类灵魂的本质及其与社会、人生的整体关联,包括几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等,均在不同层面与深度、向度进行了开掘与研究;但问题是,我们总是过多的关注于汉诗本身及写作者技术层面上的思考与尝试,同时,不能将作品中的灵魂亮度与精神空间与现实中真实的自己协调起来,重叠起来;诗歌中所展示或散发、闪耀出的人性光辉与现实人生境界及人性品质有着迢遥的距离,不能基本平行甚至完全相悖。另一方面,就理论探讨与诗歌批评而言,我们总是不从自身开始找问题,不努力更多的关注于自身的局限与黑暗,而一切却都好象在广场、集会与谈判桌上进行;我们诗内诗外的灵魂或精神指针都是一味指向外部的世界,指向它不合理甚至黑暗的部分,反思或觉悟锋芒毕露,但却永远与自身的局限、愚蠢甚至错误无关——自己永远是正确的。即便真的承认了自己的荒谬或失败,也是故作姿态,内心却丝毫未进行清洗、革新或作最基本的再次梳理。我们的勇敢和所谓的智慧亦然,总是代表一个集体或团队、圈子的好恶与意志出发,战斗之后的胜利或溃败,其直接延生的经验与教训永远不曾成为自身成长的一部分。我们即便战胜了外部抵抗势力的野蛮与腐朽,一身成功者的荣耀,被赞美与尊崇的光环笼罩,而实际上却始终被自身的局限与黑暗所葬埋。主义与原则,是衡量与约束除自身之外的外部世界所采用的重量、方向或意义的铁定法码,用于自身利益,则不可避免地大打折扣。一如积习已久、痼癖成疾的文学界、诗歌界的写作与批评。——社会公众或业界,圈内或圈外,内行的或外行的,权威或非权威的,写作的或阅读的……上述个体或人群乃至整个写作与阅读社会,对诗歌与诗歌批评的多年的不信任与决绝诟病,也由此深植其根,难以消解或移除。我们本身也是其中清醒又糊涂的一群。有心拯救诗歌甚至教诲外部心灵,却容许自己虚弱、恬不知耻地苟活、冠冕堂皇地写作及进行所谓专业、客观、学术实则毫无原则与价值、意义的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6 1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汉诗:应为直面人生与心灵的黑暗及消除黑暗而写作(一)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4:08 编辑

一种创作观点,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6 1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汉诗:应为直面人生与心灵的黑暗及消除黑暗而写作(一)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4:08 编辑

其实有时候诗歌是很简单的,包括它的写作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6 08:20 , Processed in 0.077409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