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90|回复: 1

自杀也是一种追求完美人生的意义所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25 1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杀也是一种追求完美人生的意义所在
自杀也是一种追求完美人生的意义所在
                               作者:张宏亮
         人类的生命是上帝赐予的,这在西方人的信仰里上帝就是人类生命的创造者,自杀是人类结束自己生命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追求完美人生的意义,而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将余虹教授的自杀似乎就在向世人证明着这一条“真理”,如果我不是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将余虹教授的博客上看了他亲自写的这篇文章《〈《一个人的百年》,其中写道:事实上,一个人选择自杀一定有他或她之大不幸的根由,他人哪里知道?更何况拒绝一种生活也是一个人的尊严与勇气的表示,至少是一种消极的表示,它比那些蝇营狗苟的生命更像人的生命。像一个人样地活着太不容易了,我们每个人只要还有一点人气都会有一些难以跨过的人生关口和度日如年的时刻,也总会有一些轻生放弃的念头,正因为如此,才有人说自杀不易,活着更难,当然不是苟且偷生的那种活。 我很难相信,他所写的理论竟然和我以前所想的完全一样,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我很信仰西方哲学大师尼采,我对他的哲学很崇拜,我也认为自杀是只有人才能做出的,所以以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是人的完美与崇高,那时我甚至向建议人大把自杀写作为一种崇高死亡的标准,现在随着年纪的增大和心理的成熟,我对自己以前的想法觉得需要认真再想一想,而这位大学教授的自杀让我感到很震惊,震惊的不仅仅是他作为一个教授的身份,更是他对自杀的理解,竟然和我以前的想法完全一样,的确,从我的内心来说,我对自杀者也是很钦佩的,就象《一个人的百年》,其中写的,很多人选择自杀,其实都是在极端无奈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这种选择证明了人是有尊严的,当你失去尊严的时候,如果你选择以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就证明了你选择了真正的人,而不是苟且偷生的活者,当你面对两种选择,是失去人的尊严而苟且偷生的或者和为了成为真正的人而选择自杀的时候,真正的人只会选择以自杀结束生命而维持做人的尊严,正象古代高雅名人所说的,宁可名在人不在,不能人在名不在,古人为了名义常常可以选择放弃生命,在很多文人的心里,名重于生命。
        我对自杀的理解经历了很多变化,早年的时候,我对自杀者是不理解的,我总觉得自杀是不能被人接受的,生活总会有希望的,为何要选择自杀,后来当我上大学的时候,读了很多西方哲人的文章,我又觉得自杀也是一种人生追求而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结束生命,我记得我读过一篇新闻,新闻是揭秘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的,这次核电站的爆炸造成了很多人因为核辐射而导致的死亡,但是政府一直都没有公开真正的因为这次事故而死亡的人数,十几年后,当其中一位苏联领导人要揭开这个秘密的时候,他选择了自杀,我认为这位前苏联领导人敢于揭开真正的秘密,已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而他选择自杀也证明了他是有良心的,他已经想到了揭开秘密对他的来说就意味着要结束生命,我觉得象这样的自杀是对人类的责任,自杀有时候也是一种你需要担负的责任,而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将余虹教授的自杀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也是他对自己的责任,他曾经在自己的课堂上对学生谈论自杀的意义,“他的课逻辑性很强。”这个学期,余虹在课堂上抛出的一个问题一直铭刻在女研究生的心里,而且她一直想找机会请为师解答清楚,“他说中国是一个没有宗教的国家,况且尼采又宣布说上帝已死,人生没有信仰,只好寄托在艺术上,但艺术又是错误荒谬的,知识分子没事干了,怎么办?”这堂课后,余虹就因病缺课了几个星期,她也就一直没有机会向老师讨教这个问题。11月的一天上午,在资料楼遇见余虹,“看到一个背影,已经有一点弓,但还挺精神的”。她叫了一声,余虹转过身来,她于是追问:“您怎么没来给我们上课?”余答说,病了,很抱歉。

女研究生抓住机会请老师回答那个终极归宿问题:“您说现在人生没有信仰,‘上帝已死’,艺术又很脆弱,那么,哪里才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地?”不过,余好像有事,微笑地答复:“以后我们再探讨吧。”
      再后来,余虹还给他们班上过2次课,最后一次是11月20日,周一。不过,当时余虹已经不能站在讲台上授课了,他出了几个问题,然后坐在下面,请学生上去讲,最后再进行点评,以这样一种方式来结束“最后一堂课”。“看起来精神状态还好,老师生病了,需要休息。”她说,老师这样授课同学们蛮理解的。一周之后,学生们被告知,余虹病重了,课上不了了。再一周,课依然没上,紧接着2天后,自杀消息传来,文学院上下震惊。“难道只有一死才能成全美吗?您用自己的生命践履又一次给了我们一个活生生、血淋淋的答案吗,又证明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几天以来,这位女研究生心情一直非常沉闷、痛苦,余虹似乎用生命来回答了那个终极归宿问题,她不能接受这个答案,“您学识渊博,历经忧患,看透世事,应该有心理承受能力和调节能力的啊?!”
     我想这位学生给余虹提的问题涉及到了关于生死的意义,而余虹教授则用自己的自杀问答了这个问题,而对教授以自杀的方式回答这个问题,这位学生是无法接受的,或许在她的心里,教授的回答方式的确太“夸张和过分”了,为了一个问题也不至于真的自杀呀。
       对中国人民大学余虹教授的自杀,我想这或许是他对生死的理解,也是他追求完美主义的结果,这或许对这位教授本人来说并不是悲剧而是喜剧,因为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安详的走了,离开了这个世界,去寻找他梦中的幸福天堂。


                        2008年4月25日 完稿于苏州古苏街302号鱼家馆
                                 电子信箱:  961433914@qq.com或者zhanghongliangbi@sina.com
        版权所有归作者本人所有,不得转载   
    大人教授自杀新闻连接,想了解详细就点http://bbs.duzhe.com/thread-41729-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6 2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自杀也是一种追求完美人生的意义所在

他解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7 20:42 , Processed in 0.103432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