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29|回复: 3

汤汤流水,载丰沛意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25 19: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吴梓谷 于 2018-10-25 19:32 编辑

汤汤流水,载丰沛意蕴


——浅谈中国古典诗歌中水意象的承载性

内容摘要】中国古典诗词中,“水”意象俯拾皆是,意蕴丰沛,其承载性博大精深。所谓意象,就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在审美感兴中相互碰撞而产生的“意中之象”,或“心中之象”,或“人心营构之象”。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是诗歌艺术的精灵。
水意象有诸多象征意蕴:①水意象往往象征着某种距离和阻隔,用以表达对于难以把握和难以企及之事、物时的惆怅、痛苦心理;②水意象是流动的,看似无情实则有情,还具有沟通的意义;③由于流水的纤柔渺远等特性,它还象征着缠绵悠长的情思和离愁;④流水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慨叹,寄寓了诗人关于时间、青春、生命、功业的无限遐想。因此“水”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逾越数千年,弥久不衰,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与传承。

【关键词】水意象  承载性  象征  阻隔障碍  惆怅痛苦  沟通意义  情思离愁  时间  青春  功业  生命  灵魂飞升 研究  传承

中国是诗歌之花烂漫绽放的国度。从先秦的原始歌谣、诗三百、楚辞,到汉魏六朝的乐府、古诗,到隋唐五代、宋明元清的诗词散曲,犹如阆苑胜境,姹紫嫣红,生机勃勃。古典诗歌中那些众多的“意象”如途经胜境的流水般,一路涓涓潺潺而来,前所未有地充溢了一些空荡荡的灵魂。
一、中华古典诗词中的 “意象”的内涵、地位与作用
古典诗词中意象的内涵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尤其是古代诗论中一个常用概念,而它的内涵一直没有很明确的、一致的界定。有诗词文论家指出:“意象或指意和象,或指意中之象,或对意象的理解接近于境界,或对意象的理解接近于艺术形象。”虽然各家一直以来对“意象”的理解的角度和侧重点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构成意象的要素是象,是物象。
当代学者袁行霈先生在前代研究的基础上加以丰富,在其所著的《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一文中明确指出:“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这时它就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和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情趣;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和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意象中的那个意的内容。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作者借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管情意。”(转载《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程郁缀先生在袁先生研究的基础上也有自己的经典论述,他认为意象中的“象”是属于客观的、物质的,意象中的“意”是属于主观的、精神的,并结合唐宋诗词进行分析与研究,理严据丰,令人折服。
综合诸家所论,所谓“意象”,就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在审美感兴中相互碰撞而产生的“意中之象”,或“心中之象”,或“人心营构之象”。
古典诗词中意象的地位与作用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是诗歌艺术的精灵与魂魄。人脑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意象”有着暗示性、丰富性、特定性的特征,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金色钥匙。在诗歌的鉴赏中,要准确理解意象所蕴藉的涵义,只有广积博览,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诗词的意象内蕴与哲学意味,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古典诗词中意象不胜枚举
中华古典诗歌中各种意象纷呈,不胜枚举,而“水”意象极具代表性。在中国古代诗文中出现最频繁、最具有活力和最具表现力。
中华民族是一个对水情有独钟,与水结下不解之缘的民族,因此,水在中国历史文化艺术作品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内蕴,有着不朽的地位,无论是诗词、绘画或者音乐都离不开“水”这一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水形象无处不在:春水、秋水;溪水、湖水;江水、海水……
水在诗歌中形态万千:春水涣涣、秋水澄澈、江水汤汤、河水滔滔、海水澹淡……
它以各种形象存在:波平如镜的水、江涛拍岸的水,涓涓潺潺的水、猛浪若奔的水,一泻千里的水、曲似柔肠的水,脉脉无声的水,声若雷霆的水……
二、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水意象蕴涵了诗歌怎样的内容与作者怎样的情绪情感呢?
水在诗人心中引起的联想也是复杂多样的。水是灵性与温情、朴素与博大、浸润与滋养相融合和的,长江黄河孕育了古老而清纯的中华文明。因此,水,在中华民族的观念中,代表着一种文明,一种文化,一种情愫,一种理念,一种信仰,在中华民族传统心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们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经典诗作中撷取其中的点滴来解读中国古典诗词中“水”这一意象的诸多意蕴。“水”作为一种意象,其内涵大致说来,有以下四种承载性:
(一)、难以跨越,是阻隔,因此古典诗词中的水意象往往用以表达主人公面对难以把握、难以企及之人、之事、之物时的落寞、惆怅及痛苦的心理;象征着某种距离和阻碍。
⒈“意象象征着难以企及之人、之事、之物,用以表达落寞、惆怅及痛苦的心理。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这首诗描写了这样一幅景象:金秋拂晓,露浓霜重,芦苇沾满晶莹洁白的霜花,诗人在河边翘首伫立,透过袅袅薄雾和青绿苍茫的芦苇丛,凝视着河对岸,那就是心中“伊人”之所在。
所谓伊人,到底是谁呢?有人说是所访之友,有人说是所求之贤。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或许是情人最为适切吧。在芦苇苍青茂盛、白露凝结为霜的清晨,“伊人”长袂飘飘,袅袅娜娜、若隐若现地出现在他的视线中,无奈他与“伊人”之间隔着一道河水,可望而不可及。
他沿着曲折的水岸去寻找,时而逆水而上,痴情寻觅,时而又顺水而下,热烈求索,千方百计地去寻找她,接近她,但无论他怎样努力,都无法到达伊人的所在,她仿佛在水中的孤岛上,又仿佛在水边的沙洲上,如莲的伊人留给他咫尺之距却又天涯之遥的感觉,让人觉得既神秘莫测,又虚无缥缈。蒹葭白露的苍茫意境、一水相隔的痛苦无望,就这样,《诗经·秦风·蒹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扑朔迷离、意象朦胧、神秘莫测的深邃意境,令千百年之后的读者仍为之动容不已!怅然不已!遗憾不已!  
⒉“意象象征着某种难以逾越的距离与阻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默默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这是诗人是从女性角度入手,描写了织女在天庭中的机织生活,写她因相思缠绕而无心织布,叹息声声,泪落如雨。最令人感慨的是:词中不写河汉的宽阔无边,而是强调它“清且浅”,两人相距并不遥远,却只能隔着烁烁水光,“脉脉不得语”,无法互相倾诉相思。仅仅一弯既清且浅的河水,就让人饱受离别相思之苦,这种阻隔真是一种摧心折骨的伤痛、地老天荒的遗憾啊!
水意象的阻隔意义,后代还有无数诗人发出更为深沉的慨叹:“送君此去令人愁,风帆茫茫隔河洲”(李白《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由来浙水偏堪恨,截断千山作两乡”(方干《别孙蜀》),他们的慨叹穿越时空,同样感动着无数后人!
宋代词人晏殊“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蝶恋花》),诗人借助水意象,其实抒发的也是对这种人间阻隔的感叹。
宋代柳永的《雨霖铃》一词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茫茫烟波,隔断望眼,隔断离情,却让离情更加深沉。直到当代,“在水一方”的海岛上,诗人余光中仍在感叹:“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人将离别之情与漫天烟水迷茫之景交织在一起,情景交融,令人无限心伤,难舍难别之情浮现在字里行间。
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河流曾给人们的交通往来,造成很大的阻隔和困扰,它令近在眼前的事物,仿佛又远在天边,让人可望而不可即。因为这一水相隔而难以跨越,所以水就自然而然地成了阻隔的象征,所以,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水”往往象征着某种阻隔,难以跨越,用以表达主人公对难以把握难以企及之事物时的惆怅和痛苦的心理。
(二)、可以流动,看似无情实则有情,因而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水意象又具有理解与沟通的含义。
水是流动的,看似无情却有情。
如杜甫的《所思》: “苦忆荆州醉司马,谪官樽酒定常开。九江日落醒何处?一柱观头眠几回。可怜怀抱向人尽,欲问平安无使来。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
    寓居蜀地的杜甫思念荆州友人,想要问声平安,却找不到可以寄信的使者;倒是门前锦水(即锦江,流经四川成都市南,岷江支流,以濯锦得名,杜甫草堂临近江边)辗转汇人长江,流经三峡,就可以到达荆州。诗人想象自己思念友人的泪水滴入锦水,就可以随水东流,直到友人所在之地。在这里,万里长江不再是阻隔,反倒成了诗人传达情感的媒介。
这种把水意象作为沟通情感之媒介的用法在诗歌中亦是多见,如我们熟悉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友人所乘之舟已从视线中消失,眼前的长江却流向天际,那正是孤帆远去的方向,茫茫江水,不正像诗人牵连不断的离别之情吗?“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李白《江夏行》),“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陈与义《临江仙》),是水意象的沟通意义更为直接的表现。
水意象具有理解与沟通的含义
水的阻隔与沟通这一相互矛盾的意义,可以在诗中同时表现出来,最典型的当数宋人李之仪的《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一对有情人被江水阻隔,共饮一江水,却又不能相见,这一江之水的阻隔,是人世间的不自由的写照,也是恋人之间刻骨铭心的相思的媒触。江水对于他们来说,既是痛苦的根源,又是精神的慰藉。由于江水,爱情在这首诗中被写得缠绵悱恻。造成阻隔的水自然是无情之水,沟通情感的水又是多情之水,流水无情亦有情!
    造成阻隔的水,自然是无情之水,沟通情感的水,又是多情之水。其实,流水只是流水,阻隔与沟通只是诗人和世人的感觉,有情无情也本非流水所有,它只是离人之情,诗人之情,世人之情。只是,水作为一种意象,因其不同作用,所以才具有不同的情感意义。
   (三)、水有着纤柔深淼、剪切不断、绵软不绝的特点,水的连绵不断,恰如愁情、别恨挥之不去。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来暗示缠绵悠长的情思和离愁。
乡情、友情与爱情,是人类一切情感中不可或缺的,乡情、友情与爱情的深沉邈远,恰似水之悠远绵长;乡情、友情与爱情的跌宕起伏,如同水之波涛汹涌。于是,人世间浓浓的乡情、山长水远的友情和水乳交融的爱情,便常常与水一脉相连。许多抒写乡情、友情和爱情的抒情诗篇更是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水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常常是挥之不去的乡情与纯醇温厚的友情的象征。
唐代大诗人李白是一位善于描写水意象的诗人。在大量的送别诗中,李白把深沉却又无形的思乡情、思友情赋予眼前的江水、河水、潭水等。如“仍怜故乡水,千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作者才离故乡,却又难舍故乡,把自己对故乡的深情和依恋,赋予知情解意的长江之水,令读者心灵震颤。
又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请君问取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人的深情厚意借流水意象得到无限的扩张。这些曼妙的比喻,多出现在诗之结尾,既十分形象,极富表现力,又如余韵袅袅,感人肺腑,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水的特征是纤柔、深渺,人们常说柔情似水,水意象的确适合用来暗示缠绵悠长的情感。
温庭筠《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此词中的水为倚楼盼归者眼中的水,悠悠流水映着无语斜阳,不正是眺望归舟的思妇那寂寞哀怨的情感的蕴藉吗?
欧阳修则把迢迢春水意象用于表现送别主题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近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 同样是倚楼女子,同样是一江春水,此次却是所望之人在暖风中摇着马鞭远行。行人越行越远,她心中的离愁越积越深,如丝如缕,恰如迢迢春水。同样,明媚的春景并没有给旅人增添一点快乐,相反,正因为离家越来越远,就越来越感到那一片离愁的沉重,它似乎正在逐渐的扩散开来,变成了一片无穷无尽、看不到尽头的绵绵不断的春水。一种抽象的感情,在词人的笔下,变成了具体的形象,使人容易感受,容易亲近。
流水也可寄托作者的绵绵相思之情。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何处能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自古以来一直久久地打动读者的心扉,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其中“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几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自己的青春时光像花儿一样空自凋谢;“水自流”,是说丈夫远行,如同悠悠江水空自远流。“自”字是“空自”或“自然”的意思。这几句看似平淡,实际上含义很深远。一代才女李清照既感慨自己青春易逝红颜易老,更为丈夫无法与自己共享青春时光的美好却让它白白流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又微妙的感情,正是从“花自飘零水自流”中两个“自”字表现出来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 的关键之所在。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姜夔《鹧鸪天》),水无尽期,正是相思之无尽期。思归之心甚至可以化作流水,流到诗人向往的地方:“欲知别后思今夕,汉水东流是寸心”(钱起《秋夜送赵列归襄阳》),“白云西上催归念,颍水东流是别心”(刘长卿《颍川留别司仓李万》),这里的江水已不仅为诗人提供传情的媒介,简直成为诗人情感的化身了。
从上面的诗词中可以看出:在“水”这个意象上,积累和沉淀了战国诗人屈原之后历代诗人们的离别情怀,一代代诗人喜欢寄之以绵绵不断的春愁苦恋、离情别思。不管是亲人离别也好、友人离别也好、还是恋人离别也好,令人联想起来的,总是那么缠绵悱恻,叫人黯然神伤,叫人感慨万端。
(四)、流水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慨叹。滚滚东流之水,寄寓了诗人关于时间、青春、生命、功业的无限遐想。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作为情感意象中的水,是诗人对时光如水,生命易逝,挚情难别的感伤。
岁月悠悠,天地茫茫,千年万代,世事沧桑,人作为天地间万物的灵长,仰望星空,俯瞰流水,自然会引发无尽的思绪,那些无法挥去的怀想,剪不断,理还乱。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相和歌辞》),诗人见流水而思年华之易逝,一种无奈的伤感袭上心头,挥之不去。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性格豪迈,富有英雄气质。他笔下的“水”意象多为大江、大河、沧海,有着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恢弘气势,显得特别神奇阔大。李白诗中也有着大量的水作为时间流逝意象的描述,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江水滚滚东流喻光阴易逝,抒发了诗人因时间流逝、既往的事物难再而生的强烈慨叹。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登高》一诗的颔联中,诗人仰望纷纷而下的落叶,仰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写下了他最经典的人生表白:“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路东去的长江水浩浩汤汤笑纳千派,充满着吞噬一切的力量,过去的岁月和人生经历随滔滔江水一去不复还。作者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悲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临江仙》)在历史的长河中,流年似水,英雄与凡人消失殆尽,是非成败转头皆为空幻;夕阳无数次映红天空,唯有青山在大地上依旧绵延。相比之下,人的身形渺小得仿佛沧海一粟。人的生命短暂得如同电光石火,饮酒笑谈的放达中,终有一丝抹不去的苍凉。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东流。”(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宋孝宗北伐失败,订立了屈辱的《隆兴合约》。苟安的南宋小朝廷派章森等人担任例行的庆贺使节,前往金国恭贺金世宗生日。陈亮痛心疾首,借“水”这一意象悲愤地自嘲:可笑我堂堂的大宋使臣,岂能长久地向金人屈辱求和、拱手称臣,就像河水朝海一样地永远东流呢?历史的变迁,无奈的愁绪,眉头心间,似水长流。
以上这些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慨叹的名篇,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不胜枚举。
中国古典诗词中以流水为意象,寄寓着功业、理想或某种历史变迁。
李白很善于对常见的水意象进行大胆的想象:“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黄河这一奔流汹涌、博大壮美的意象,寄托了诗人的审美追求与人生理想,与诗人的个性和人生感悟符合,李白诗歌中的黄河意象充分展示了李诗恣肆汪洋、豪放刚健的诗风。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横江词六首》其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横江词六首》其四),以山为喻,形容浪之凶猛的气势。就水奔涌前进,难以阻挡之势生发奇妙的想象:“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陪侍御叔华登楼歌》),比喻生动贴切,响落天外。李白诗歌中的意象拥有巨大的生命力,寄予了他的人生理想、追求和个人际遇,总能让人感受到他不羁的性格和豪放的情怀。
在历史的兴衰更替中,流水是最好的见证人,水意象寄寓了家愁国恨、人生多舛的悲凉之情,。
在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将这种情感生发到了极致。从治国方略来说,李煜不是一个称职的皇帝,亡国前疏于理政,一味耽于享乐,亡国后又沉溺于悲哀,难以自拔。但他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文学家,极具诗人气质,不仅是中国帝王诗人之最,而且他攀登到了词的高峰。在幽居汴京的“囚徒”日子里,李后主终日过着以泪洗面的悲苦的日子,在这里,他尝尽了人生的愁苦滋味。那种凄凉寂寞,简直无可言说,这种生活与他以前奢华热闹的生活相比,何止于天上人间啊。古人常用山河代指国家,在国势日衰,变乱日亟的时代里,江河湖海演奏的是时代的怨曲与悲歌,水声呜咽盈耳,令人不忍卒听。“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让我们感受到了词人因历史变迁、故国湮灭而衍生的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腾倾泻,充满了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
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写道:“千古兴亡王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词人登上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想当年,这里曾上演过多少轰轰烈烈的历史活剧。可是,当下,往事悠悠,英雄往已,徒留惆怅,只有亘古不变的江水滚滚东流。欲了君王天下事的一代英雄,面对这历史的变迁,那种收复失地中兴大业却无法实现的落寞悲凉情怀随水流泻。
不可否认,诗歌是诗人对于人生的独到体验,是个性化的产物,诗人们把自己对可望而不可即之事的惆怅痛苦心理,对于命运的无奈,对于爱情友情的珍视,对生命的叹息,对于未来的向往,都融入某种意象的世界里。
综上所述,“水”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水”难以跨越,“水”是阻隔,因此古典诗词中的水意象往往用以表达主人公面对难以把握、难以企及之人、之事、之物时的落寞、惆怅及痛苦的心理;象征着某种距离和阻碍;“水”可以流动,看似无情实则有情,因而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水意象又具有理解与沟通的含义;水有着纤柔深淼、剪切不断、绵软不绝的特点,水的连绵不断,恰如愁情、别恨挥之不去。古典诗词中常用“水”意象来暗示缠绵悠长的情思和离愁;流水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慨叹。滚滚东流之水,寄寓了诗人关于时间、青春、生命、功业的无限遐想。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在水的澄澈王国里,诗人们倾诉着自己的一腔情怀,不论是悲、欢、离、合,都融入汤汤流水,在物我合一中达到灵魂的飞升。如此多的关于“水”意象的古典诗词逾越数千年,弥久不衰,以至于今天的我们读来,仍感觉余韵袅袅,令人荡气回肠,遐思万千。

【参考文献】
《〈诗经〉与楚辞》:褚斌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唐诗宋词》:程郁缀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诗经赏析》:延边文艺出版社
《古诗十九首赏析》: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袁行沛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唐诗鉴赏词典》: 肖涤非著,上海辞书出版社。
《李白诗全集》:中国文化出版社
《唐诗三百首》:  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宋词大全》:上海古籍出版社
《宋词精选》:上海辞书出版社
《唐诗宋词精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诗经中的爱情》:百度文库
《诗经中的爱情观》:中国社会科学

碧台幽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5 20: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过精彩佳作,问好诗友,祝诗友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6 02: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夜读佳作!学习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6 06: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知识渊博,文理清晰,讲解甚明,我学到了很多之前不懂的不知晓的典故和知识,谢谢老师,辛苦了,早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4 07:48 , Processed in 0.08446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