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91|回复: 12

[日常交流] 【精美诵读】我的祖母~李救国 | 作者:阳光 诵读: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28 10: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mp.weixin.qq.com/s/H6dP_qJJLWWz5tvO-oOmEg


      我的奶奶出生于1891年清帝光绪十七年,她是直隶总督保定府灵雨寺街上的娘家,按旧时代的习俗,女人们出嫁前只有小名,出嫁后到谁家姓谁家的姓,因此我奶奶叫刘李氏,李救国是解放后登记户口时起的名字,我奶奶给我记忆最深也是她老人家最大最明显的特征是弯腰九十度,她的腰为什么会这样,我也不知道,但绝对不是在前清王朝弯腰鞠躬行礼时落下的。她的同辈人都开玩笑的戏称她叫"刘罗锅"。
        在当时那个年代,我奶奶可称得上是女中豪杰,你别看她弯着腰驼着背 ,个子不高三条腿(拄着拐杖走路),走起路来一点也不比正常人慢,花白的头发上梳着纂,人显得很精神不说,一看就是个女强者,家里的大事小情都由她管。整天介出出进进忙里忙外的,用一句话概括她:“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还真挺合适。
        她性格天生直爽外向,平时爱说,但她说的话句句都在理儿上,办起事儿来从不含乎,她和任何人相处都非常的融洽,从没和人红过脸,更没和任何人吵过嘴,她说话得绝对算数,不管什么事情都得按她的意图去做,家里的事儿更是如此,可称得上是家里的"大内总管"。
       什么事情她都能计划的很周全,考虑的面面俱到,绝不会有半点的遗漏或出什么岔子,一大家子二十六口人,大人干什么活儿,孩子们能干什么活儿,都安排的细致入微又井井有条。我大哥十三四岁起就挑菜到市场上去发菜,十五六岁时就赶着马车给各县去送货。
        她的节约和算计在灵雨寺街是出了名儿的,我们十三四岁的时候,放学回家都得先直接去地里干活儿,而且必须先把衣服都脱了,不让穿衣服干活,怕把衣服蹭脏、弄破。当时虽然家里比较富裕,但也是能省则省能俭则俭。
      
奶奶的心地很善良,尤其是对穷人格外关心照顾,在当时灵雨寺街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进了刘家门就没闲人儿”,不管老的少的,男的女的更多是家里穷的,不管谁进了门儿都给你安排点活儿干,不管你干好干坏 ,活儿干完没干完,到了吃饭的时候非得叫你吃完饭再走不可。因此;许多人都愿意到家里来,尤其是吃不上饭的穷人,所以我们刘家在灵雨寺街上人缘好,要不土改时不定个大地主才怪呢。
       现在回想起来,我爷爷奶奶他们心态好,他们乐观了一辈子,勤劳操持了一辈子,艰苦创业奋斗了一辈子,用他们的聪明才智给我们创下了无尽的家业。他们严格的家教,以身作则的言行,从各方面都给我们树立了好的榜样,使我们这些刘家晚辈们养成了良好的勤劳朴素的生活作风。
        我奶奶虽然是个民风至朴九十度鞠躬的"老罗锅",一年到头拄着拐杖干活、走路,但她有坚强的毅力,永不服输的性格,虽然她说话不让人,但她心眼儿特别好,尤其是关心、照顾穷人,善于处理好各种关系,并有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这些都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虽然小时候让我们同雇工们一起干活使得我们苦点、累点,但使我们从小养成了爱劳动和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这些都得益于她老人家的言传身教。
        奶奶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众多勤俭持家女性中的一员,也是我的一生的骄傲和榜样。
       现在,奶奶己经离开我们整整四十八年了,在这四十八个春秋中她的音容笑貌还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唤起我对她的怀念,一部充满浓浓生活气息的民间春秋家国史仿佛展现在我眼前,激励我向着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迈进,迈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8 11: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奶奶出生于1891年清帝光绪十七年,她是直隶总督保定府灵雨寺街上的娘家,按旧时代的习俗,女人们出嫁前只有小名,出嫁后到谁家姓谁家的姓,因此我奶奶叫刘李氏,李救国是解放后登记户口时起的名字,我奶奶给我记忆最深也是她老人家最大最明显的特征是弯腰九十度,她的腰为什么会这样,我也不知道,但绝对不是在前清王朝弯腰鞠躬行礼时落下的。她的同辈人都开玩笑的戏称她叫"刘罗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8 11:4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当时那个年代,我奶奶可称得上是女中豪杰,你别看她弯着腰驼着背 ,个子不高三条腿(拄着拐杖走路),走起路来一点也不比正常人慢,花白的头发上梳着纂,人显得很精神不说,一看就是个女强者,家里的大事小情都由她管。整天介出出进进忙里忙外的,用一句话概括她:“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还真挺合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8 11: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她性格天生直爽外向,平时爱说,但她说的话句句都在理儿上,办起事儿来从不含乎,她和任何人相处都非常的融洽,从没和人红过脸,更没和任何人吵过嘴,她说话得绝对算数,不管什么事情都得按她的意图去做,家里的事儿更是如此,可称得上是家里的"大内总管"。
       什么事情她都能计划的很周全,考虑的面面俱到,绝不会有半点的遗漏或出什么岔子,一大家子二十六口人,大人干什么活儿,孩子们能干什么活儿,都安排的细致入微又井井有条。我大哥十三四岁起就挑菜到市场上去发菜,十五六岁时就赶着马车给各县去送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8 11: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她的节约和算计在灵雨寺街是出了名儿的,我们十三四岁的时候,放学回家都得先直接去地里干活儿,而且必须先把衣服都脱了,不让穿衣服干活,怕把衣服蹭脏、弄破。当时虽然家里比较富裕,但也是能省则省能俭则俭。
      
奶奶的心地很善良,尤其是对穷人格外关心照顾,在当时灵雨寺街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进了刘家门就没闲人儿”,不管老的少的,男的女的更多是家里穷的,不管谁进了门儿都给你安排点活儿干,不管你干好干坏 ,活儿干完没干完,到了吃饭的时候非得叫你吃完饭再走不可。因此;许多人都愿意到家里来,尤其是吃不上饭的穷人,所以我们刘家在灵雨寺街上人缘好,要不土改时不定个大地主才怪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8 11: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回想起来,我爷爷奶奶他们心态好,他们乐观了一辈子,勤劳操持了一辈子,艰苦创业奋斗了一辈子,用他们的聪明才智给我们创下了无尽的家业。他们严格的家教,以身作则的言行,从各方面都给我们树立了好的榜样,使我们这些刘家晚辈们养成了良好的勤劳朴素的生活作风。
        我奶奶虽然是个民风至朴九十度鞠躬的"老罗锅",一年到头拄着拐杖干活、走路,但她有坚强的毅力,永不服输的性格,虽然她说话不让人,但她心眼儿特别好,尤其是关心、照顾穷人,善于处理好各种关系,并有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这些都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虽然小时候让我们同雇工们一起干活使得我们苦点、累点,但使我们从小养成了爱劳动和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这些都得益于她老人家的言传身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8 11: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奶奶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众多勤俭持家女性中的一员,也是我的一生的骄傲和榜样。
       现在,奶奶己经离开我们整整四十八年了,在这四十八个春秋中她的音容笑貌还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唤起我对她的怀念,一部充满浓浓生活气息的民间春秋家国史仿佛展现在我眼前,激励我向着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迈进,迈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8 11: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品读、聆听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8 13: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奶奶出生于1891年清帝光绪十七年,她是直隶总督保定府灵雨寺街上的娘家,按旧时代的习俗,女人们出嫁前只有小名,出嫁后到谁家姓谁家的姓,因此我奶奶叫刘李氏,李救国是解放后登记户口时起的名字,我奶奶给我记忆最深也是她老人家最大最明显的特征是弯腰九十度,她的腰为什么会这样,我也不知道,但绝对不是在前清王朝弯腰鞠躬行礼时落下的。她的同辈人都开玩笑的戏称她叫"刘罗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8 13: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当时那个年代,我奶奶可称得上是女中豪杰,你别看她弯着腰驼着背 ,个子不高三条腿(拄着拐杖走路),走起路来一点也不比正常人慢,花白的头发上梳着纂,人显得很精神不说,一看就是个女强者,家里的大事小情都由她管。整天介出出进进忙里忙外的,用一句话概括她:“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还真挺合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17 07:32 , Processed in 0.086019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