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45|回复: 9

再无辉煌的中国诗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21 04: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时候,真想告别诗坛。从唐宋到民国,无数诗人的辉煌已成了星辰,曾几何时,诗歌成了国人庸俗的消费品,附庸涂鸦的装饰品。现代诗人的队伍可谓蔚为壮观,凡是会分行的都冠以诗人之名,低俗怪谈,露骨的赤裸裸的血淋淋的字眼,没有意义、价值的取向和疯狂刺激的追求成了诗歌主题。
诗歌的唯美意境,诗歌的正直向上,诗歌的经典隽永,都落入了凡尘,蒙上了厚重的灰霾。
我不反对雅俗共赏,但当诗歌和名利苟且之时,很多事情就不是可以用商榷来解决的问题了。
我总结了一下,可能很不完整,但希望能是最客观的态度来看待诗歌。
第一,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中国扫盲的力度空前绝后,直到今天,识字的中国人占了98%以上,但凡有了文化底蕴,对诗歌的态度持有好感的占到80%,仅限于读唐诗宋词,能够写作的不足3%(特指古体诗词),在封建社会和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写诗词是贵族官僚和文人的特权象征之一。中国上世纪五十年代,简体字的推行和扫盲的成果,曾经出现了被历史证明很荒唐的大跃进,文化阶层也被这股巨流卷入其中,成为了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就是诗歌大跃进,那时出现过举国都是诗人的景象,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军人、学生,不管你是何身份,能分行的就是诗歌——现代诗歌,古体诗无骨却有其形体,打油诗大行其道,传统的中华文化之道被其洪流阻断,主题大多是歌功颂德,意识形态虐杀了自然之美。这当中虽然也有些好作品,但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没能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流。读者可能要问我为什么要做这么多的铺垫?我如果不说前因,安知他们造成今天诗坛后果。
老干体——一个带有明显标志的诗歌体,就是由此而来。无论是现代诗歌还是古体诗词,近体诗,新体诗,都被烙上了这标志——口号式、垃圾堆式、歌德式等等(在这就不一一列举了),光听字眼读者就会明白大半,这些人几乎没有审美观念,情趣境界也不很高,有时完全靠与诗歌毫无关系的社会身份地位来鸣锣开道,换取更多的名利,危害甚重甚广,老人不是在变坏,而是坏在他们的骨子里了。利用权利渠道出版诗集,没人买就逢人便送。(曾听说某领导强制下属卖他的诗集,后因腐败下台成了笑柄)
第二,改革开放后,雾霾消散,对外开放带来了新的契机。经济发展繁荣,思想解放。更多的中国人开始了解世界,但缺乏思想指导,蚊子苍蝇也来了,无限制的自由思潮泛滥,盲目崇拜,浮躁的社会风气甚嚣尘上。诗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十年辉煌终成昙花一现,清新脱俗、励志名言、典雅朴素、委婉动人的诗歌在经济大潮里如海上孤舟,挣扎着前行。八九十年代靠着几首诗或者文章都晋级进了官衙内,就如同清朝科举,一篇八股文章换了顶顶戴花翎,享受着优厚的待遇,不用再靠诗歌的呐喊而活着。进入新世纪的二十年间,几乎很少看见优秀的诗歌,有的只是想凭借诗歌一举成名的诗人在社会边缘苦苦挣扎。为了出名,出现了许多诗歌门派和诗歌流,最为典型的就是所谓的“先锋诗歌派”,群魔乱舞——脱了裤子读诗(实在想不通读诗和脱裤子有什么关系),《走过半个中国去睡你》,痛哭流涕的即兴口占,靠着这些张牙舞爪的表演换来了众多的粉丝,最终成了大咖(近年来,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粉丝成了国人身份地位的象征)。“先锋”造就的是无耻的秀下限,采用露骨刺激眼球的方式毁灭着华夏传统文化,曲解和割断文明古国的文化源泉。虽然新中国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普及,但很遗憾的是近三十多年,大众的欣赏能力却不断的下降,拜金主义、市场庸俗化、功利主义使的诗歌的优秀品质被谋杀,沦落为边缘化已成了趋势。
第三,国人感叹传统节日在慢慢消失的同时,诗歌也有着同样的遭遇。格律诗只管押韵而不问平仄,词谱(例如:清平乐、永遇乐、满江红等等)乱填,即便是符合格律,也是酸腐不堪,典故乱用,词不达意。更不要说追求意境深远、优雅古朴、推成出新了。许多人叶公好龙,也许会背几首诗词,写作就罢了。河北电视台出过一个栏目叫《诗词XX》,风行全国,学霸一堆,最后也演绎成了娱乐节目。仅仅停留在这样的层面上,何谈传承呢。
更多的人喜欢现代诗歌,通俗易懂,会分行就是诗。曾经遇到过一个“诗人”斥责我不懂诗歌,还要做我的老师,原因是我告诉他诗中的比喻很不恰当,“风牛马不相及也,我就是用超级想象力也不能把它们联系到一起”。他很愤怒的告诉我,他那是象征,不懂就别说,想学诗他可以教我,——呵呵,好吧,我不说了。当然,互联网时代,任何人都有发表的自由,也有选择的自由,但你也不能胡说八道吧。
文人相轻,这种不用传承的国人素质,却非常合事宜,任何时候都能恰当的出现在任何地方。去过一些论坛、QQ群和部落,人果然以群分,相互倾轧、诋毁、谩骂无处不见,但凡是有批评者,都会遭到群起而攻之,捧人亦如是。我的文化底蕴不算高,尚能分辨好坏,眼看着一首摸不着天际的“诗”,忍不住发问——这首诗好在哪里?没人回答这个问题,沉默之后,取而代之的是对我的谩骂侮辱。最厉害的是封杀你,孤立你,于是乎,你就此消失。曾经我以为互联网时代,不在你这里写诗,我还可以去别处,但本性难移促成了天下乌鸦一般黑,有时就觉得诗歌让人那么的绝望。
诗歌大赛——是名利双收的场地,不亚于旧时代的科举,这也是一个不输于罗马角斗场的“残酷”之地。造假、拉票、诋毁,一切都显得那么光怪陆离,只因为垃圾堆上有一个黄灿灿的铁帽子,有了它就可以功成名就。
这就是中国诗歌的现状,但我想绝不可能是诗歌的命运。如果你我现在还不说真话,那么有生之年将看不到诗歌的未来,此生遗憾。

2018.11.18西域雪猿于天山北麓牧城牧云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1 05: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砭时弊,言语犀利,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1 07: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品读!学习!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1 11: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孙红迎 发表于 2018-11-21 05:46
针砭时弊,言语犀利,问好老师!

多谢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1 12: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扬州一怪姚大鹏 发表于 2018-11-21 07:23
品读!学习!间好!

请你以后不要进我的帖子,自重。我早已拉黑你了,你却不自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1 21:09: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诗的作法,我也只略知皮毛,大概还是个外行罢。写这种帖,也难免要被高手们笑话或抨击了。       鲁讯先生曾说过,好诗大概在唐朝都已作完。------这是指古体诗而言。曾几何时,盛极一时的古体诗创作,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已如日薄西山。一些曾经流行一时的诗词,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如昙花一现,大多尘封在历史的年轮中。其实,这并不奇怪,每个朝代的诗词作家创作思路都有它时代的局限性,能流传下来的诗作,与作者丰富的人生经历感悟,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不无关系。象“……杏花初落疏疏雨,杨柳轻摇淡淡风”;“……春蚕到老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等,都是即景或言物佳句。     古体诗的发展,至唐宋时期达到巅峰,之后逐渐衰落。以至后人作诗,多有寻章摘句之嫌。所以,我们现在作诗都不得不考虑前人的诗作。因为,若不跳出原有的条条框框,则很容易作出雷同的作品来。清诗三百首里有诗:……山当面立疑路穷,转过弯来四望通。这首诗使人很容易想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前人作诗尚且”如有雷同,实属巧合”之嫌,作为中国文化瑰宝,从春秋延续至二十世纪初,似乎走到了它的尽头。这个时候,诗歌的创新势在必然。于是,新的白话诗出现了。    新诗的出现,无疑拓展了诗的生存空间,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古体诗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秉承了古体诗的修辞手法和韵味,打破了对平仄和字数的限定。新诗发展得很快,到了今天,已发展成多个流派,即:散文诗,朦胧诗,(赵丽华)梨花体诗等等。     然而,任何创新发展的事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散文诗曾被讥为只不过分了行的句子,朦胧诗被戏为乌朦胧,鸟朦胧。梨花体更是为诗界所非议。不可否认,新诗的创作正在走进一个狭隘的怪圈。有不少作者一味追求“出格”、“创新”,殊不知正是这种思维模式的极端化,扼杀了诗的特质,也颠覆、背离了传统文化,是对诗的一种另类恶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1 21: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意的疼痛 发表于 2018-11-21 21:09
 对于诗的作法,我也只略知皮毛,大概还是个外行罢。写这种帖,也难免要被高手们笑话或抨击了。       鲁 ...

你比我说的透彻和理智,观点相同,表述的方式略有差异,多谢支持,欢迎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3 07:16: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字从子时,而从日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3 10: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焦提燊 发表于 2018-11-23 07:16
字从子时,而从日月

多谢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6 14: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15 02:05 , Processed in 0.08510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