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16|回复: 2

俗语之典故 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4 19: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2.关于"欧巴桑"
欧巴桑是日语直接发音,愿意是:大嫂、阿姨。泛指中、老年妇女。
到了港台,对这个词实际已经变味,引伸为:三八型的老妇女。
下面给出最详细的说明及相关知识:
日文有以下四种称谓(以字典为主,先不谈口语用法):
1.おばさん(obasan)
2.おばあさん(obaasan)
3.おじさん(ojisan)
4.おじいさん(ojiisan)
以下一一来解说这四个的不同:
1.おばさん(obasan):汉字写作「叔母さん」或「伯母さん」,意为「阿姨、姑姑」,也可指一切妇女,基本年龄介于30~59岁之间。
2.おばあさん(obaasan):汉字写作「お祖母さん」时,意指「祖母」;汉字写作「お婆さん」时,可指一切60岁以上的老太太。→中文的「欧巴桑」即为这个的音译。

3.おじさん(ojisan):汉字写作「叔父さん」、「伯父さん」,意为「叔叔、伯伯」,亦可指一切中年男子,基本上年龄介于30~59之间;志村健扮演的「怪叔叔」的日文就是「変なおじさん」。
4.おじいさん(ojiisan):汉字写作「お祖父さん」时,意为「祖父」;汉字写作「お爷さん」时,指一切60岁以上的老先生。→中文的「欧吉桑」就是这个的音译。
所以,若是说中文的「欧巴桑」,则是指老太太;若是说「欧吉桑」,则是老先生。
不过日文可是刚好相反喔!音比较短的「おばさん」、「おじさん」是指年纪较轻的叔伯阿姨;音较长的「おばあさん」、「おじいさん」才是老婆婆老先生喔。
谨记谨记!
ps. 以60岁区隔称谓只是众多说法之一,并没有犟行规定60岁以上就从「阿姨」变成「老太太」了。 XD
老太太是欧巴桑
老先生是欧吉桑
以下是欧巴桑的特性
1.说话大声不会看场合调整音量
2.尖酸刻薄得理不饶人
3.喜欢倚老卖老欺负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小姐)
4.成见很深听不进去别人说的 很自以为是
5.动作粗鲁没礼貌
6.吃东西大声听了很恶心 吃完还会"啧~啧~啧" 的吸牙齿.... 也不管是在公共场合.... orz..... orz (我很害怕这一点...)
7.随时随地都可以用手机话家常
8.别人家的八卦很清楚 却不知道国家大事
9.除了看电视外没有别的休闲
10.买东西不会夸只会嫌东西不好

11.认为女生过了三十岁还没结婚就是罪过
12.觉得女生书不用读太高 赶快嫁人就好
13.看人从不看优点只会念人家的缺点
14.一个欧巴桑还好一群欧巴桑就是灾难

33.古人为啥将太监称作公公
太监应称作"宫公",就是被阉割的男人,受过宫刑,由于读音相同而念成"公公".

34.何谓"五音不全"
之一:
唱歌时,有人唱得不搭调,常常走音,把握不住do、re、mi、fa、sol、la、ti七个音阶,唱歌变成绝无优美旋律可言的“念歌”或“喊歌”了。
在卡拉OK厅人人有此类受折磨体验,大家笑说唱者毫无艺术天分,“五音不全”。

明明是“七音”却叫“五音”,是怎么回事呢?
这要说说“五音”概念。中国是个文明古国,音乐的发展也有悠久历史,但古乐曲是五声音阶,同西方有别。如用西乐的七个音阶对照一下的话,古中乐的“五音”相当于do、re、mi、sol、la少去了半音递升的“fa”和“ti”。当然,古中乐的五音唱名,不可能同西乐的“哆、来、咪、索、拉”叫法一样,唐代时用“合、四、乙、尺、工”;更古则用“宫、商、角、征(读zhǐ音)、羽”了。所以,如果我们稍加留意,正宗中国古乐曲,是没有“发(fa)”和“稀(ti)”两个音阶的。比如,现在还时有听到的江南小调《茉(蟹)莉(蟹)花》即是古曲之一,它全曲若用唱名哼出,只有“哆、来、咪、索、拉”,全无“发、稀”两音;名古曲,岳飞词的《满江红》亦然。
[L]顺便提一下,如果发现被人称做“中国古曲”的音乐歌曲,出现有“发、稀”音阶唱名,那它不是冒牌货就是被今人改造了。
五音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故有“五音不全”成语了。
《礼记》说:“声成文谓之音。音之数五。”五音,是指宫、商、角、征、羽五音、《律历志》说;“宫者,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始施生为四声之径。商者,章也,物成事明也。角者,触也,阳气蠢动,万物触地而生也。征者,祉也,万物大盛蕃祉也。羽者,宇也,物藏聚萃宇复之也。”这是对五音其义的解释,并从自然生化角度予以说明、从听觉感觉来说。则是宫音浑厚较浊。长远以闻;商音嘹亮高畅,激越而和;角音和而不戾,润而不枯,征音焦烈燥恕。如火烈声;羽音圆清急畅,条达畅意;五音又与五行有密切的联系。
《乐纬》说“孔子曰;丘吹律定姓一言得上曰宫,三言得火口征,五言得水曰羽,七言得金日商,九言得木日角,此并是阳数、”则进一步明确了宫为土、征为火、羽为水、商为金、角为木的配比关系。
宋朝沈括说:“一律含五音,十二律纳六十音也、尾气始于东方而左行。音起于西方而右行,阴阳根错而生变化、所谓气始于东方者。四时始于木,右行传于火,火传于土,土传于金,金传于水、所谓音始于西方者,五音始于金,在旋传于火,火传于木,木传于水。水传于土、”实际上。五行是顺四季之气而生。五音刚逆五行之序而传。相反相成,错综变化。
《蠡海集》说“万物之所为以生者,必由气。气者何?金也。金受光顺行则为五行立体,逆行则为五行之用。顺行为五行之体者,金生火,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冬至起历元,自冬而春。春而夏,夏而长夏,长夏而归于秋。返本归原而收敛也。逆行为五行之用者。金出矿而从革。于火以成材,成材则为有生之用。然火非木不生,必循木以继之,木必依水以滋荣,水必托上以止畜。故木而水,水而土,是则五行之类,土以定位。”这是从取类比象的角度来说明五音逆行之因。
其实,五音逆行之理,是祖还易象之意,亦即先后天八卦之理、下面,可以从先天图及后天图中予以说明。
先天八卦图中,干兑居首属金,次以离属火。又次震巽属木,又次之以坎属水。终于艮坤属土。为什么开始于金结束于土,是取干始坤成之意。金取天之刚,土取地之柔,火附于天,水附于地,而未以生气居中、所以五音逆五行本于先天八卦之序。
后天八卦图中,也是干居首而逆转,自韩兑之金旺于西方,次转为离火旺于南方,又次转为震巽之木旺于东方,再次转为坎水旺于北方,而土旺于四季,所以退艮坤以后终、因此五音逆五行亦合于后天八卦之



35."五金"

五金,指金、银、铜、铁、锡五项金属材料之称,五金为工业之母;国防之基础,五金材料之产品,通常只分为大五金及小五金两大类。大五金指钢板、钢筋,扁铁、万能角钢、槽铁、工字铁及各类型之钢铁材料,小五金则为建筑五金、白铁皮、锁类铁钉、铁丝、钢铁丝网、钢丝剪、家庭五金、各种工具等等。就五金之性质与用途,应分钢铁材料、非铁金属材料、机械机件、传动器材、辅助工具、工作工具、建筑五金、家庭五金等八大类

36.符号“♂”与“♀”表示男女的来历

男女符号♂、♀的来历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因为爱神丘比特的弓箭袋状如“♂”,女神维纳斯爱美,常持小镜子形似“♀”,人们就用这两个符号作为爱神和女神的代号,后来它们就被分别用来表示男和女了。
另一种说法:起初,这两个符号并非表示男女的,而是植物学家先用♂表示雄花,♀表示雌花的。
除此以外,在介绍种子植物的繁殖和繁殖器官花程序和花图式时,为方便表述和记忆,用字母、符号和数字表示花各部分的组成、排列、位置以及相互关系的公式。
字母: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 K表示花萼,C表示花冠,P表示花被,G表示雌蕊群,A表示雄蕊群。
数字:0表示缺少或退化, ∞ 表示10个以上,写在字母右下角。
符号:+ 表示轮数,() 表示合生,∶ 表示心皮与子房数隔开,如心皮∶子房。
* 表示辐射对称(整齐花),↑表示两侧对称(不整齐花)。
随着遗传学的发展,遗传学家在研究动物遗传学、人类遗传学时,也用♂表示雄性动物和男性,用♀表示雌性动物和女性。

37."草根一族"

⑴草根(grassroots)一说,始于19世纪美国,彼时美国正浸于掏金狂潮,当时盛传,山脉土壤表层草根生长茂盛的地方,下面就蕴藏着黄金。后来“草根”一说引入社会学领域,“草根”就被赋予了“基层民众”的内涵。

近来文化研究,学人多有引用“草根”一说者。野草因其平凡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野草是阳光、水和土壤共同创造的生命;野草看似散漫无羁,但却生生息息,绵绵不绝;野草永远不会长成参天大树,但野草却因植根于大地而获得永生。

野草赋有民众精神,它甚至于带着顽固的人性弱点,草根性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立性。(《草根文化里的天津(4)》)

⑵“草根”直译自英文的grass roots。有人认为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同政(蟹)府或决策者相对的势力;一是指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辞典》把grass- roots单列为一个词条,释义是①群众的,基层的;②乡村地区的;③基础的;根本的。如果把词目与释义互换,即把“草根×”或“草根××”中的“草根”换成这几个义项,有的换得成,有的换不成。所以“草根化”也就是平民化,大众化等等,但从各种文章来看,实际应用中的“草根化”的含义远比以上的解释来得丰富。shunz 发表于2005-01-20 9:37 AM 至少“无权”还是草根的特征之一吧。mayue 发表于2005-01-20 10:19 AM 草根和有权无权,地位高下没有关系。它应该有两个特点:一,顽强。应该是代表一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命力;二,广泛。遍布每一个角落。所以,我们每一个在自己键盘上坚持更新的Blogger都是草根。网络业应该是一种草根文化(grass-rooted culture),他所能表述的是一种非主流、非正统、非专业或曰爱好者,甚至纯然出自民间草泽的人所构成的群体,他们使之区别于那种固步自封、惟我独尊的所谓正统的,主流的声音,有其独立存在的理由和独特优势。(《什么是草根和草根性》)⑶“草根”是什么意思?简单得很哪,不就是可是,现“草的根”?在“草根”一词的流行似乎超出了本义的范围,那么它的比喻义又是什么?所以还是要查词典。《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草×”有66条,刚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有76条,可是都没收“草根”。如果“草根”没有萌发新义,它的意思大家都了解,词典不立目,也没什么,可是它产生了引申义,词典编者依然视而不见,就未免令人遗憾了。


在港台新马等华人社区,“草根”早就进入人们的语文生活了,即使在大陆,大约在1987年“草根”就进入语用圈了。现在,它在媒体上的使用频率更是高得惊人,其构词能力和自由组合能力之强为中国大陆以外的华人社区所不及。在港台新马等华人社区,使用频率较高的是“草根性、草根族、草根阶层、草根民众、草根议员、草根大使”。但是,在中国大陆,我们看到了更多的“草根×”或“草根××”。例如:草根化、草根版、草根导演、草根官员、草根大众、草根世界、草根城市、草根经济、草根工业、草根金融、草根银行、草根文化、草根力量、草根组织、草根精神、草根意识、草根运动、草根球队、草根革(蟹)命、草根情结、草根作品等。

“草根”的生命力和繁殖力跟野草一样,是何等强大啊!

“草根”直译自英文的grass roots。有人认为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同政(蟹)府或决策者相对的势力;一是指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辞典》把grass- roots单列为一个词条,释义是①群众的,基层的;②乡村地区的;③基础的;根本的。如果把词目与释义互换,即把“草根×”或“草根××”中的“草根”换成这几个义项,有的换得成,有的换不成。

     grass roots一词是怎么来的呢?这有两个说法。一个说法是十九世纪美国寻金热流行期间,盛传有些山脉土壤表层、草根生长的地方就蕴藏黄金。这消息很能吸引大众,所以grass roots就 解 作 “基层群众”了。另一个说法则是grass roots比喻农业地区,而农民代表的就是基层群众。一九三五年,美国共和党召开著名的Grass Roots
Conference(基层群众会议),从此grass roots一词更加流行了。这个词也可以作形容词用,例如︰He enjoyed grass roots support(他有民众支持)。
在英文文献中,当需要表示和主流相对的组织或活动时,人们常常会用grass root来表示。人们在用到“草根”这个词时,所采用的也往是“grass roots”中原有的含义。以下是一些权威词典对“grass roots”的解释和翻译:

⑴网上的webster dictionary对 grass roots的解释:

Function: noun plural but singular or plural in construction
Usage: often attributive
Date: 1901
① : the very foundation or source
②: the basic level of society or of an organization especially as viewed from higher or more centralized positions of power

⑵牛津英汉高阶词典对grass roots的解释: ordinary people in society, as opposed to those who make decisions. (尤用于政治)平民百姓(于决策者相对)。它还可以作定语。
⑶外研社出的《大英汉词典》把grass roots译成基层群众,老百姓;基础,根基,根本;农村地区,地方。
⑷陆谷孙主编的的《英汉大辞典》(上海译文出版社)对grass roots的解释和《大英汉词典》类似。但这里把grass- roots单列为一个词条,是grass roots的形容词。
⑸《朗文英汉双解辞典》中的解释:the ordinary people in a country ,political party, etc., not the ones with power.基层群众(窃以为这里的中文翻译并不确切。)
⑹英文版的《朗文当代英语辞典》中的解释和上述解释大同小异: the ordinary people in an organization, rather than the leaders.
⑺英文版的《韦氏美语学习词典》中的解释:ordinary citizens, esp. as contrasted with a leadership or elite; of from, or aimed at the grass roots.这本词典也说明grass- roots是源于grass roots的形容词。
由此我们知道,所谓的“草根”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和政(蟹)府或者决策者相对的势力;这层含义和意识形态联系紧密一些。我们平常说到的一些民间组织,非政(蟹)府组织等等一般都可以看作是“草根阶层”。有学者就把非政(蟹)府组织(也称为非官方组织,即N.G.O)称作草根性人民组织。另一种含义我认为是和主流的或者说是精英的文化、阶层相对应弱势阶层活动力量。比如一些不太受到重视的民间、小市民的文化、习俗或活动等等。例如在台湾民进党的行动纲领中,有一条是这样表述的:“文化鼓励草根文化,维护文化财产及民间技艺,加强巡回展览演奏,平衡城乡文化发展。”(《“草根”是什么意思?》)往


那么这些就是“草根”在网络和现实中的解释,可以说是很全面的。每一篇都谈到了“草根”,以及对其的来源,英语、汉语的解释,也都承认最早是流行于美国,而后在80年代传入中国,又被赋予了更深的含义。这个词的发展可以说在各个领域都有它特定的含义,但离不开其基本的意义。是对其词义的延伸和扩展,在文化研究领域、IT领域、政治领域、经济领域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在文化领域与“现代性”相对应,在IT领域最常见的就是与“精英阶层”相对等等,在各领域一样有其对应的词语,而正好与这个词引起对应。对应就必然有其是相对性,正如DoNews.com创建者刘韧在其博客《草根的感激》中说的一样“草根是相对的,当你要求权贵对你平等的时候,你是否对你的“乡下亲戚”平等过。”同时他还提到单独的草根是构不成气候的,必须将草合起来,才能够繁盛。“合群之草,才有力量。”这句话有两种解释,当然是从“合群”这个词分析。第一就是不要孤芳自赏,要主动合作。第二人多力量大,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一颗草是永远也长不成参天大树的。

为什么这么多人频繁用这个词,并且这个词的发展那么快、那么广,并很容易与其它的词结合。如果让我去解释的话,我只有引用上文的一段话“野草因其平凡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野草是阳光、水和土壤共同创造的生命;野草看似散漫无羁,但却生生息息,绵绵不绝;野草永远不会长成参天大树,但野草却因植根于大地而获得永生。野草赋有民众精神,它甚至于带着顽固的人性弱点,草根性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立性。”我认为这才是根本,正是由于野草具有了这样的精神和品性,同时也就赋予了其根的特性。草根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的一些东西,什么东西,很多,真的很难概括。



38.为什么称呼父亲为"老豆"

香港的语言、称谓并非只有崇尚洋文的趋向,它对中国古文化的营养,也是竭力吸收的。父亲作“老豆”就是一例。“老豆”,是广东人称自己父亲的习惯口头用语,甚至当面也这样称呼,如向客人介绍自己的父亲,习惯说“我的老豆”。不明就里的人一听称自己父亲为老什么,似乎有些不大尊敬.不大有礼,其实不然。要知道“老豆”可不是”老头”,”老豆”应是“老窦”。这是引用了“五代”人窦禹钧教子有方,后来五子登科的故事,以表示对父亲极端尊崇。翻阅旧《三字经》,里面有这么一段三字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据释,窦燕山,姓窦名禹钧,燕山是他的出生地,官居右谏议大夫。窦禹钧操守清廉,当仁不让。建义塾,请名儒以教贫士,尤其教子有方,五子(长仪、次俨、三侃、四俑、五僖)经他悉心教养,皆出仕成名,号为窦氏”五龙”。明清以后,《三字经》这本儿童启蒙必读的教材问世。自此,书中的典故脍炙人口,广泛流传。于是,窦燕山成为世人景仰的”模范父亲”,人们往往把教子有方的“父亲”喻为“老窦”。由于粤方言的“豆”与“窦”同音,故此“老豆”遂被作为对父亲的尊称。
老豆、老母是广东话中的方言

39.拍马

蒙古是马上得天下的民族,所以元朝的官员大多是武将出身,下级对上司最好的赞美,就是夸他的马好。一方面是蒙古人对马钟爱有加,另一方面马也是他权力、身份、地位的象征,因此夸他的马就等于是夸他。

下级见到了上司,往往要对上司的马夸赞几句,一边拍着上司的马背一边用尽天下最美的词夸赞这匹马,什么“膘肥体壮”,什么“鬃长毛亮”,什么“追风赶月”,什么“踏雪无痕”……总之是要把上司的马夸成是宝马良驹。后来,人们就把对上司的奉承称为“拍马”。这是因为夸赞的话是不一样的,而拍马的动作是一样的。

很少骑马的汉人,用自由的想象把“拍马”逐渐演绎成了“拍马屁”,就足见是外行了,既不符合逻辑也没有事实依据。

拍马,只能拍马的腰,或是肚子或是背,如果拍了马的屁股,就是给马一个“开路”的信号,马就会向前走了。马走了,马的主人当然也要走了,所以“拍马屁股”就等于撵上司走,您说,哪一个下级敢拍上司马的屁股拍马到了现在,就是“拍汽车”。要奉承你的上司,你就在他下车或是上车的时候,拍拍他的车说:“首长的车真棒,流线型乳白色,又有气派又够时尚!”他听了一高兴,兴许就提你个一级半级的。


40.“溜须”

在蒙古舞和新疆舞中,一到表现欢快的时候,男演员总是用大拇指从鼻子向左右抹他的胡子。在电影和电视剧里,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镜头,新疆和蒙古族的男人在喝完了酒或者奶茶以后,也要左右抹两下胡子,然后就哈哈大笑,由此可见,抹胡子就是蒙古人、新疆人(即色目人)高兴时的传统习惯动作。这个“抹胡子”的动作,用汉语说就是“捋须”了。
奴仆总是不愿意老爷烦闷焦躁、上司怒火中烧,因为他们往往会迁怒于下级和奴仆,所以,下级和奴仆的最好办法,就是想方设法让上司和老爷高兴,上司和老爷心平气和了,手开始捋须了,大家悬着的心就像一块石头一样落地了。后来简而化之,就把哄人高兴称为“捋须”。
这种起于官场和大宅门的简称,通过口耳相传流入民间以后,发生了两个变化,一个是把“捋须”变成了“溜须”,另一个是把捋须的人从上司和老爷变成了下级和奴仆。比如我们现在经常说的“XX又给领导溜须去啦?”或者说“你又溜领导的须啦?”。
要知道,上司和老爷的须,是不可能让别人捋的,别人也不敢去捋,俗话说“谁敢给老虎捋须呀!”

40.“买东西”俗语的来历
在平时,经常会听到“买东西” 这三个字眼。这三个字是从东汉时期遗留下来的,因为在东汉时,商人们开店交易大多集中在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人们到那儿去采购物品,就说“买东”、“买西”。时间一久,就统称为“买东西” 了。

41.“寿比南山”的来历与含义
在给老年人祝寿时经常会听到“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一句话,其中的“寿比南山”有什么含义?南山指的是山东的云门山,因在城南,所以称作南山。这山上刻着一个大红的“寿”字,前缀直指云端,字脚踏在壁底。真是山象一个“寿”字,“寿”字是一座山。
42.做东的来历
之一: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结束19年的流亡生涯回国登基,想到曾逃亡到郑国,郑国对他极不友好,他就联合秦国攻郑。郑国老臣游说秦国:如果秦国不打郑国,把郑国留着做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向东用兵路经郑国时,郑像主人一样,很好地接待秦国的兵将,做秦国的根据地。后世就把“东道主”作为了“主人”的代称,请客叫“做东”,把房子的主人也叫作“房东”。
之二:
我国古代建造的房屋大都是坐北朝南的,有地位或富裕的人家,房子的正中是客厅,在厅中朝南放置两个座位,一东一西。接待客人时,主人总是先把客人迎到西边的座位上,然后才在东边的座位上落座。
还有的人家更讲究,他们在厅门上修东、西两条并排的路,进厅门的台阶也分东、西两处。迎接客人时,将客人引到西边的道路,由西处的台阶进厅;主人则与客人并排走在东边的道路上,由东边的台阶走进客厅。
在我国一本古书《礼记》上,就写明了这样的规定:“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所以主人又被称为“东道主”或“东道”,简称为“东”,争着做“主人”,当然就变成争着“做东”啦。






43.“两肋插刀”的典故
“为朋友两肋插刀”,其来历是秦叔宝为救朋友,染面涂须去登州冒充响马,路过两肋庄时,在岔道想起老母妻儿,犹豫片刻,一条路去历城,一条路去登州,一条路回家门,最终还是为朋友,视死如归去了登州,两肋庄岔道体现出秦琼的深重义气就被人们传为“两肋岔道,义气千秋’’。而今却因误传成了在肋上插刀。
44.马甲的含意
马甲的形成,其原因有如下几种情况:
其一,历史沿革造成的。比如,我的一位朋友,原来只在聊天工具如QQ上玩,在那里注册了一个个性化的名字,后来进入了论坛,要发表大作了,突然觉得应该有一个类似笔名的ID,于是注册了一个很优雅文静的论坛名字,但是,毕竟对自己使用多年的聊天用名有了感情,于是,又注册了那个名字,这就形成了一件马甲。通常,这样的马甲是对自己的朋友们公开的,他穿那件衣服出场大家也不觉得有什么奇怪。我还有的朋友是从联众被朋友拉到论坛的,也有类似情况,可以用来支持我的论点。
其二,文字快手或干脆够得上写作机器,却又澹泊名利,哪怕是虚拟世界中的名气他也不想要,于是就注册许多马甲,每天不停地换来换去的,穿着不同的衣服分别表演。我有一位朋友可以称得上西陆知名写手了,用过的马甲不下六件,每一件发过的作品都够我这样的人绞尽脑汁写一气的。我们是朋友,我发现他在论坛上的文集中只收录了他很少的一部分文章,而在他个人网页上,则可以看到更多的文章,后来,他才不好意思地坦白了自己用过很多马甲的事实。
其三,通常是论坛上最卖力的斑竹,为了活跃论坛,制造繁荣,一个人每天穿不同马甲穿梭般上场,以不同的身份对新人进行回复,甚至自问自答、插科打诨。这样的人,大多是非常热心的,有时也会与别人或与自己开个玩笑,但都是出于善意。应该说,论坛属主选拔到这样的斑竹,运气可以说是非同一般地好,我估计,看到属下如此卖力,他睡眠中都会笑出声来的。
其四,纯粹是为了晕人。其实这和在聊天室里晕人是大同小异的,区别在于聊天室里晕人是实时的,当场进行对话,而论坛里则必然要有一定的延迟了,但它也有自己的优越性,至少,整个晕人过程具备可追索性,而且可以在更大的范围被观赏。这种情况,通常是在非常相熟的朋友之间进行的,结果也以晕人的和被晕的皆大欢喜居多,而且,往往晕到一定程度,总会透露出自己的一些信息或蛛丝马迹,那被晕的朋友则会恍然大悟,导致双方的友谊更加深厚。本人就曾经拥有这样的马甲,把一位很尊敬的大姐姐给晕了,可惜正自得意,尾巴却没夹住,被人家很利索地抓住了。这种目的注册的马甲,很可能只穿一次就放到了箱子底下永不再用,比较奢侈。
其五,不便使用“名字”。比如,对于某篇文章有不同看法,说了怕伤人,以后不便“见面”(只在同一论坛或社区),不说又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用一个“管点闲事”啦,“善意提醒”啦之类的临时马甲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虽然也谈不上多么光明磊落,但也不至于造成对方非常的不快与伤心,应该说还是可取的。还有的是喜欢飞砖伤人,属于放暗箭打冷枪,因为其出发点就不公正,其做法也就不那么值得称道了。
[L]其六,不能使用原来的“名字”。原因很简单,因为那“名字”曾经干过非常阴险狡诈恶毒的事情,而且已经被别人识破了,换句话说,就是那名字已经臭不可闻了,他自己也只有忍痛承认那“名字”的死亡现实。严格地说,他后来用到的已经不再是什么马甲了,而是一个新的“名字”。如果出于善意的推测,那该证明他想自新了。但是,鲁迅先生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度国人,应该不无道理,作为先生的崇拜者,对于这样的有过前科的人,我以为小心一点总无大过。例子也是现成的,但我觉得不举也罢。与其它事物一样,马甲不以你喜欢与否为转移,它会一直存在下去的,而且,从上面的分析看,大多数情况,马甲还是有其正面意义的。其实,正如古人说的,文如其人。“名字”也好,马甲也罢,总要或多或少地打上某些独特的烙印,正像人的面孔不会因为改个好听的琅琅上口的名字就变得魅力无穷一样,语言习惯、文字作风当然也不会因为换个ID就截然不同。说穿了,对于末一种情况,我以为,即便费劲心计,在明眼人看来,也不过徒添笑料、枉为笑谈而已。记得有个小品说得好,小样儿,以为穿个马甲上来我就认不出你了?





45.什么是"性情中人"
[L]“性情中人”在日常应用中比较广泛,但一般词典没有收录。它指的是喜怒哀乐容易表露的人,重感情和多情的人也包括在内。这种人见到可爱的爱得死去活来,听到悲哀的泪流满腮,遇到开心事喜形于色,碰到气恼事怒发冲冠。与此相反,有些人对可喜、可怒、可哀、可乐的事不敏感,不表露,或熟视无睹,或充耳不闻,俗称“木头人”或“冷血动物”。两相对比,什么叫“性情中人”就一清二楚了。
46."有一腿"的来历
之一:
其实“有一腿”是上个世纪末才流行开的话。
这话其实也不是根据什么“第三条腿”来说的。
其实就是“第三者插足”这一个“足”引出来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有一腿”还是仅仅出现在相声小品中的东西,说出来还能逗大家一个乐。
到了九十年代以后,这句话经常被大家引用。所以也就固定的成了这么个意思了。
之二:

当很多人议论谁和谁有一腿的时候肯定是因为这两个人曾经发生过关系或者是有私情,为什么是有一腿呢:因为搞私情肯定是偷偷摸摸的,所以裤子来不及全脱下来,只脱一条裤腿,然后发生不正当的关系,所以就叫有一腿。
之三:
从科学的角度解释一下“谁和谁有一腿”,请不要误会,与色情无关:
在中国大多数地方,特别是民间(毕竟中国的文化来自于民间嘛),把男人的阴茎比喻为男人的第三条腿,当男女发生性关系的时候一般男人的第三条腿是进入女方身体里面的,这时候如果以旁观者来看这种景象的时候就会发现男女之间是由一条腿(男人的第三条腿)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才会说谁和谁两个人之间有一腿的说法,用中国话说的时候会省略成:谁和谁有一腿,哈哈,这也是祖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47.为什么称警察为"条子"
之一:
这是在大陆地区人们给警察取的外号。(黑话的一种 ,上海传来的。后流传到香港和台湾)因为很久以前有一些地下赌场常常在警察来时,喊「警察来了」太明显了,所以后来就改喊「有条子」或是「条子来了」,喊到后来就变成警察的别称了。
之二:
因为基层员警的制服上都绣着代表阶级的横杠,看上去就像麻将牌的「条子」一样,所以看到巡逻的员警就戏称「条子来了」!
之三:
在台湾地区「警察」叫做「条子」是过去眷村(注1)流传出来的「黑话」,是年轻人常用的暗语喔.
之四:
因为早期的警察是地方上的保正,而保正手上都会拿一条鞭子,如果有人不服就会拿一条鞭子鞭打犯人
因此叫警察叫条子,好比现在也有人叫警察为戴帽子的。
之五:
在大陆的一些学生中,他们也把警察叫做“条子”,那应该是从台湾传过来的。是台语中的叫法。
广东话讲“警察”好像不太顺口,一般叫做“差佬”或“阿sir”,台湾,香港的人称呼大陆的警察叫做公安?中国大陆的人可是很少用公安这个词,只有公安局、公安人员这种用法,一般都是叫警察。
公安是公共安全的简称,我国现在常用的称呼是称政(蟹)府相应职能机构为公安部门,而相对于个体执法人员而言称呼为人民警察。
我们也常戏称警察为「条子」, 在美国老美也戏称警察是 cop, 这个用法就由来是以前警察都穿那种有铜扣 (copper) 的大衣, 所以警察就被昵称为 copper. 后来日子久了就变成了 cop. 这个字原来是带有一点歧视警察的味道在面, 不过日子久了, 连警察们自己都互称是 cop, 所以这个字就变成是一个中性的字眼了。






48."情人"一词的含意
所谓“情人”,是英文“lover"的意思,概念上和"wife "(妻子)有本质的区别!就是说,情人是自己配偶之外的男女朋友关系!按西方的观念,情人甚至不属于未婚夫妻的关系。但是有一点,情人之间肯定是恋爱关系。[/L]
记得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时,我国翻译向周总理在介绍基辛格夫人时,误翻译为“lover”,搞得基辛格涨红脸纠正,不是“lover”,是“wife”!
按我原来的想法,情人是一个特别美好的词,是罗蜜欧与朱丽叶,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可现在,情人却成了所有非正常男女关系的代名词。每年的情人节,在我看来是一年之中最暧昧的一天。那些沉溺于音乐声中、借着摇曳烛光彼此凝望的眼睛,根本就是貌合神离的情侣秀。这种形式感是如此的令人厌倦,远不如在油烟气十足的厨房里吃一盘老夫或者老妻做的红烧土豆来得充实愉快。饭后,顺便再烧一壶开水,冲杯乌龙茶
[L]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和网络上一说情人,就是指的婚姻家庭以外的异性知己或者性伴侣,其实不然,至于中国的情人节应该是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然而现在人们所说的情人是什么那,宾馆,酒吧,夜总会那些过情人节的,有几个是情侣那,又有几位男士会给自己的妻子买支玫瑰那,浪漫情人夜跟谁度过。而且现在很多的名词已经失去了本来的意义,比如说情人,激情,同志这些名词现在的意义让我们感到啼笑皆非,情人成了婚外恋第三者的代名词,激情成为性行为名称。而同志的意义竟成为同性恋。当今社会似乎拥有情人成为一种时尚,过去认为伤风败俗的事现在变的堂而皇之。传统的道德观念反被认为是保守落后,我不知道现在的人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世界,是不是只有找情人才能弥补婚姻中情感的失落。我不否认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是既然是人就应该有人的理性和责任,如果只为了满足生理需求,那只是一种动物的本  能而已。

49.为什么举白旗是代表投降?
在一些用战争作为题材的影视片中经常会发现这种镜头:当陷于重围走投无路的防卫者觉得再继续抵抗已没有希望时,就打出白旗投降。
因此,人们一般把白旗认为是投降的标志。其实在战争法规严格意义上说,白旗只是要求暂时停战的标志。
早在远古时期,战斗的双方为了向对方表示谈判的诚意,通常借白色为象征,因此逐渐形成了一个习惯:白色旗帜表示要求休战谈判。在交战的一方拿出白旗时,对方就知来意,下令停止任何进攻行动。握白旗的一方要派遣出军使、号手、旗手与翻译到对方指挥部说明条件与意图。在军使展示白旗起直到回到本方所必需的时间终止,他获得不被侵犯的权利。
这种习惯几千年来一直沿用下来,至今没变。
50."蓝牙"一词的来历
被冠以"网络热、第三代移动电话热之后又一热门新技术"的名号,轰轰烈烈,扑面而来。"蓝牙",简单说就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它可以取代数据电缆,支持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第一家开发出蓝牙技术的是瑞典爱立信公司,目前国际上已成立的蓝牙组织成员包括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3Com、东芝、Intel、IBM、朗讯等国际知名的通讯及IT行业的巨无霸。[L]关于"蓝牙"一词的来历也充满神秘色彩,一种说法是狼的牙齿在深夜里会发出蓝光,它虽然参差不齐,却可以紧密咬合在一起,而这项技术同样可以使各种电子设备互不相关却紧密相联,″蓝牙″故而得名。而另一种版本却与之大相径庭:"蓝牙"是丹麦国王Viking的绰号,他统一了丹麦和挪威,而这项技术也在计算机行业和通信行业得到普遍认可,因此被命名为"蓝牙"。技术人员对蓝牙前景的描述令人心驰神往:告别了电缆设备,手机、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硬件设备之间可以自由沟通,甚至可以应用于家电,令人心烦的各种电缆和连线从此可以被"蓝牙"咬断了。也正由于"蓝牙"巨大的发展前景,国内外的众多厂商都在争相开发这一技术的产品。


51.称呼别人的妻子为"太太"的出处
周太王古公亶父有贤妃曰“太姜”,即季历等三兄弟之母。太姜有美色,而且性情贞静柔顺,并且极有智慧。教导诸子,至于成人,从来没有过失。古公谋事,必与太姜互相商量。随便古公要迁徙到什么地方,她都不辞劳怨,顺从追随。由于太姜品德贤正,教子相夫有功,因此《史记·周本纪》称她为“贤妇人”。
季历即位,又娶有贤妃曰“太任”。史载,称其端庄诚一,德行无缺失。及有身孕,即自开始胎教,所谓“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因此而生文王。
文王又有贤妃,曰“太姒”。《史记·周本纪》说:“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列女传》称其“生十男,亲自教诲。自少及长,未尝见邪僻之事。文王继而教之,卒成武王、周公之德。”
因此,后世尊称别人的妻子叫“太太”,便是从周室有三位“太”字辈贤妻良母,母仪可风的典故而来,并非是随随便便的口头语。

52.印度阿三的来历
“红头阿三”对如今年轻人来说可能是个陌生的名词,但对现今六、七十岁的老上海来说却是非常熟悉的。之所以称为“红头阿三”,原因大致有这几种说法:凡印籍巡捕皆头缠红巾(实际上,印捕充任交通警、巡逻警的用红巾缠头,任看守警为黄巾缠头)所以叫“红头”。关于“阿三”则有两种说法:一说印度人是亡国奴,在上海人眼中的地位低于西捕和华捕列第三位;还有一种说法是印度人说话有口头禅“Isay”、“Isay”,其谐音为“阿三”,红头加上阿三故称“红头阿三”。
印捕是上海处于殖民地时的产物,在我国是独一无二。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8月上海被西方殖民者强迫开辟为通商口岸,外国冒险家纷至沓来,要求在上海购地建房。当时清政(蟹)府上海道台宫慕久在英国领事巴富尔的威胁和欺骗下,于1845年11月29日以道台名义,用告示形式公布了洋人的《上海租地章程》。从此,英租界成了英国侵略者在上海的“国中之国”。
1849年(清道光二十八年),法国领事敏体尼援引英国殖民者的先例,上海道台麟桂屈服于殖民主义者的压力,于1849年4月6日划定法租界界址。上海租界既然是“国中之国”,自然要有武装力量及其它镇压工具,这便是万国商团、舰队水兵与巡捕。万国商团是租界武装力量的主体,其主要职责是保卫租界,一般不负社会治安之责。舰队水兵是万国商团的后盾。巡捕,即警察。起先,巡捕一律由西方人担任,故称为西捕。当时法租界公董局就有明文规定:“巡捕房人员应全部由法国人或宣布服从法国领事馆,并从此归法国裁判权管辖的外国人组成。”英租界最多时有西捕160名。西捕薪水高,否则就找不到西捕,这样开支就大了。另外,西捕有种种局限,比如微服侦察,其相貌特征根本无法掩饰;又比如去公共场所打听,其语言障碍造成的困难也难以克服;再加上租界里有帮会组织,西捕由于种种原因很难深入进去,也物色不到合适的人选做耳目,破案效率不高,租界治安堪忧。总之,从1854年开设巡捕房起,起先西捕还能应付。后来刑案随人口激增而水涨船高,由清一色的西捕办案,弊端更为突出,于是从1870年后改为允许华人充任巡捕,称为华捕。由于这一改变收效明显,以致渐而主次倒置,即西捕大减、华捕大增。例如1883年英美公共租界有巡捕200名,华捕竟占170名之多。以后,华捕越雇越多,殖民者怕不易控制,自1884年开始从英殖民地“进口”印度籍巡捕,即“红头阿三”。殖民者从印度“出口”巡捕时,对人员精心挑选,必须是印度的锡克族人,个个身高马大,满脸虬须,令人望而生畏。但他们也有与西捕相似的短处,所以大多充当巡警、狱警与交通警。“红头阿三”来自英国殖民地,严格说来其身份比处在租界里的上海人还低,但他们是英国人的忠实“看家狗”。狗仗人势,整天警棍乱舞,让上海人吃足苦头,特别是那些摊贩与车夫,挨“红头阿三”的警棍与皮靴更是家常便饭。殖民者为了利用“红头阿三”为其忠实卖命,发他们的薪金比华捕高一倍,还配给住房等,并在当时的戈登路巡捕房内(解放后为江宁路公安分局)建造了一座三层楼印度教堂。印捕的存在随着租界结束而取消。

法租界在这方面做法与英租界大致相同,他们“进口”的是安南巡捕,即越南人,在上海人看来,其体态、皮肤与广东人相近,所以没送他们什么绰号或代称。
在中国礼仪上,所谓不孝有三,是指:一.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二. 阿谀曲从,陷亲不义。三.家贫亲老,不为禄仕。
-----赵岐《孟子注》: 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
      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
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最大的不孝了。






3.人有三急:“心急,手急,性急”

54.七情六欲:一般地说,七 情指的是——喜、怒 、哀、 惧、 爱、 恶、 欲。中医指的是——喜、 怒、 忧、 思、 悲、惊、 恐。一般地说,六 欲 指的是——生、 死、耳、 目、 口 、鼻。佛家指的是——色欲、  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华欲、人想欲。

55.胡说八道:原指「胡人」到内地讲解佛经。
胡,中国古代对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称呼。胡说∶胡人说讲。八道,而不信佛的人认为,胡人讲解佛经是说荒诞之言。胡人讲解佛经八圣道在词语上可简作。胡说八道。故后世以胡说、胡说八道、一派胡言等词语喻不可信。今泛指一切没有根据的说法。

56.五大三粗:是指双手双脚大再加上头大,腿粗,腰粗,脖子粗
另附搞笑版:五十年代“五大三粗”的男人是;饭量大,力气大,嗓门大,拳头大,脚板大。
胳臂粗,声音粗,肉皮儿粗 。
七十年代“五大三粗”的男人是;脑袋大,贡献大,脾气大,年纪大,牢骚大。
感情粗,心思粗,食物粗。
九十年代“五大三粗”的男人是;排场大,胆子大,面子大,房子大,大哥大。
言语粗,品位粗,链子粗,
二十一世纪“五大三粗”男人是;学问大,架子大,规矩大,门路大,精神头大。
腰腹粗,脖子粗,喘气粗。
57.六亲不认:当今“六亲”泛指亲属。其实,历史上“六亲”有特定的内容,其代表性的说法有三种:一据《左传》说,父子、兄弟、姑姐(父亲的姐妹)、甥舅、婚媾(妻的家属)及姻亚(夫的家属)。二据《老子》说,以父子、兄弟、夫妇为六亲。三据《汉书》说,以父、母、兄、弟、妻、子为六亲。后人比较赞同第三种说法,因为此说在血缘和婚姻关系中是最亲近的。

   58、五毒俱全: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种动物为五毒,人的五毒是吃、喝、嫖、赌、抽。

59.三长两短:三长两短”通常用来指意外灾祸,民间多作“遇难”、“死亡”等讳词.
“三长两短”和以前的人死亡入棺木有关。棺木是用六片木材拼凑的。棺盖、棺底、左梆、右梆这四片是长木材;前头、后尾这两片是方形的短木材。为什么不叫四长两短?因为尸体入棺木后才上棺盖,所以只称三长。“三长两短”作为死的别称流传的范围越来越宽广,便由俗语转为成语了。
  另解:《礼记·檀弓上》有如下记载:“棺束,缩二,衡三;衽,每束一。”:“棺束者,古棺木无钉,故用皮束合之。缩二者,缩纵也。纵束者二行也。衡三者,横束者三行也。衽,每束一者。衽,小要也,其形两头广,中央小也。既不用钉棺,但先凿棺边及两头合际处作坎形,则以小要连之令固,并相对每束之处以一行之衽连之,若竖束之处则竖着其衽以连棺盖及底之木,使与棺头尾之材相固。汉时呼衽为小要也。”
用现代话作一简要复述:古时棺木不用钉子,用皮条把棺材底与盖捆合在一起。横的方向捆三道,纵的方向捆两道。横的方向木板长,纵的方向木板短,“三长两短”即源于此。衽原本指衣服的缝合处,此指连接棺盖与棺底的木楔,两头宽中间窄,插入棺口两旁的坎中,使盖与棺身密合。衽与皮条联用,就是为了紧固棺盖。发展到后来用钉子钉棺盖,既方便又快捷,衽也就逐渐被淘汰。三长两短的捆棺材皮条也随之消失,但这个词语却一直流传下来,在现代汉语中也经常使用。








60.十恶不赦:指罪大恶极,不可饶恕。魏晋南北朝时期,历代都进行了法律法典的编纂,而在这些法律法典中,比较有影响的有魏时的《魏律》,北朝时的《齐律》,而后来据说的“十恶”最早也就出现在《齐律》中,当时称为“重罪十条”。
“重罪十条”把这十条罪行称为“十恶”,并且规定绝不赦免,到了隋唐就正式形成了“十恶不赦”的说法,所以说隋唐“十恶不赦”其实原来是出自于《齐律》的“重罪十条”。它的主要内容有:
①谋反,这历来都被视为十恶之首。
②谋大逆。指毁坏皇家的宗庙、陵寝、宫殿的行为。
③谋叛。谋叛是指叛逃到其它敌对国家。
④恶逆。指打杀祖父母、父母以及姑、舅、叔等长辈和尊亲。
⑤不道。无道。
⑥大不敬。偷盗皇帝祭祀的器具和皇帝的日常用品,伪造御用药品以误犯食禁。
⑦不孝。指咒骂、控告以及不赡养自己的祖父母、父母。祖、父辈死后亡匿不举哀,丧期嫁娶作乐。
⑧不睦。
⑨不义。指殴打、杀死长官(一般指州县长官),丈夫死后不举哀并作乐改嫁等。
唐《永徽律》所列举“十恶”与隋同。此后,除元代将“十恶”改为“诸恶”之外,明、清两代均将“十恶”列入刑律名例篇。现今“十恶”多为泛指。

61.三姑六婆:三姑为尼姑、道姑、卦姑;六婆为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62.五光十色:五光:红黄蓝白黑。十色:赤橙黄绿青蓝紫黑白外加一个透明。

63.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四体:双臂双腿,五体投地五体是加上头。
五谷:一说是黍、稷、麦、菽、稻;一说是黍、稷、麦、菽、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4 20: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过作品,问好诗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4 20: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品渎!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4-26 21:36 , Processed in 0.109814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