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71|回复: 2

诗画妙和,巧达旨趣(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2 09: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alu 于 2020-1-12 10:06 编辑


              一  诗画妙和,巧达旨趣(二)
                   ——贡发芹诗集《浅唱低吟》艺术琐谈
                                             
                                      薛守忠
   
     《浅唱低吟》的第一首诗《三月的乡间》,较好的运用了诗画结合的手法,较细致的描述了三月的乡间的众多迷人的景物,组合成了一个生动活泼、风光无限的画面。有一种清新活泼、生机盎然的意境。开头四句是封面的题词,前面已经提到,此不赘述。其后所描写的景物有:太阳、田野、油菜花、麦地、小溪、垂柳、粉蝶、蜜蜂等,只是凭借这些景物的罗列,还比较呆板,也不能显现出三月乡间的独特之处;可是,作者却在这些常见的景物前面,配上富有春天特点的颜色,比如:金黄、翠绿、蔚蓝、澄碧等,这样,就使前面所描写到的景物活跃起来,生动起来,本来简单常见的景物,在这里就具有了充沛的生命力;朴实的景物,一旦染上鲜亮的颜色,就会抢眼许多;就会有比较强的吸引力,这时,本来就是普普通通的花花草草、小鸟昆虫之类,现在就像一幅美丽的春天的画卷而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如果只到此为止,那就不能算作成功;为什么呢?众所周知,一首诗或一幅画面,如果仅仅停留在景物的形状、色彩方面的勾勒、渲染,那么,这幅画还是显得空虚,或者总觉得少点什么,不能使阅读或观赏者在感情和艺术上产生一种心灵的慰藉和满足感,恰如登山临水,眼前一片空远辽阔,虽然暂时有一种雄伟壮阔之感,总排除不了一种大而空的感觉;另一方面,即使你在诗歌或画面里把景物排列得密不透风,一点空白都没有,那也只是一种人为的故意安排,也还是不能感染人的心灵,因为其中缺乏一个核心的内容——诗人的真实情感;
       当我们耐着性子继续读下去的时候,结果终于感受到了诗人灵魂跳动的旋律:
风是“和畅”,云为“悠悠”,太阳是“慈祥”,油菜花“夺目”,小溪“柔声细语”,垂柳“婆娑”,粉蝶“争舞”,蜜蜂“勤劳”。
       ——当我们读到这一系列饱含情感的词语时,自然而然,情感荡起了涟漪,灵魂沐浴了阳光雨露,心房就洋溢着温馨的春天气息,甚至情不自禁的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从字里行间可以直接感受那种纯洁的心灵,以及对生活充满热爱的情怀。可以说诗情画意醉魂魄,气韵生动夺天工。
       最后两句才是作品的主题句:
       三月归来,芳醇的春色永驻心上。三月的乡间,是我心灵的故乡。
        其中的“归”字、“心灵的故乡”等词,含义深远,耐人咀嚼。“归”乃回家之意,与其前面的“永驻”及后面的“故乡”前后呼应,从语气的连贯和情感的发展变化的顺序来看,确实一气呵成而没有那种突然中断之感;而是一个完整的意象群落。这表明,作者心灵所追求和向往的如诗似画的“三月的乡间”,就是春天的乡村,美丽的的原野,春天的碧空白云,春天的万物葱笼!如果一个人的心里始终装着春天的美景,始终怀着追求美丽梦想的坚定信念,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始终锲而不舍的努力,百折不挠,始终如一,那么,我可以武断地说:这样的人生,冲满着浓郁的诗情,弥漫着醉人的画意,有着无穷的魅力!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倡导人生要“诗意的栖居”,我深深感觉到,这种美好的生活环境和艺术氛围就再现于《三月的乡间》,并以十分简洁的画面和真实的心灵独白而呈现在读者眼前。
      三月的乡间,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美丽的生活环境,更是作者在高层次上的一个理想图景。它既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既是现实的,也充满着斑斓的梦想和未来的色彩。所以,我敢这样说:三月的乡间,就是作者精神的栖息之所,就是作者心灵寄托的桃花源。
       如此看来,这首诗在所描写的景物、表达的情感、塑造的意境、美学的追求等方面,和诗集的封面及封底通过画面所展现的景物、情感、意境、审美是基本统一的,和谐的。
      《浅唱低吟》中间像这样诗画结合比较完美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晨》:
       晶莹的露珠吻湿了我的感触,温馨的空气净化了我的心灵,
       柔爽的清风舒畅了我的体会,新鲜的阳光理顺了我的思绪,
        幽深的花蹊牵来了我的灵感,无垠的春色染绿了我的眸子,
        晨光中,我被空灵的大自然整个儿融化了,而大自然又全部溶进了我的心底。
        这是一首比较典型的抒情诗。按照抒情诗创作的一般规律,往往不应该或者很少有画面感的,因为它的重点在抒情,不需要过多的牵涉到景物的描写或画面的勾勒。但是,《晨》这首作品却与众不同,既有比较完整的画面感,又具备了浓郁的抒情意味:
全诗描写了春天的一个晴朗早晨所特有的六中景色:
        晶莹的露珠,温馨的空气,柔爽的清风,新鲜的阳光,幽深的花蹊,无垠的春色。
        ——这就是一幅清新鲜活而洁净明朗的春晨美景图。可谓晨光烂漫,生机无限,美丽诱人。但是,描写景色,不是最终目的,而只是为了达到抒情的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只有让那美丽的景物都浸润着作者的浓郁的深情,达到情景交融而密不可分的地步,那么,这些客观的景物才具备了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功能,才拥有了表达美好心灵的意义。作者为达到这个目标,就使用了一些富有人格特征、带有人的情感色彩的词语,例如:吻湿、净化、舒畅、理顺、牵来、染绿等。
       平常看来,这只是使用了拟人方法,其实并不这么简单。从审美的角度看,这完全是一种移情手法的运用。就是把自我在那样一种环境里,观赏这些客观的景物时内心受到了某种触动而产生的激动、喜悦、兴奋、舒畅等内心丰富的情感,暂时地移植到眼前的具体景物上——露珠、空气、清风、阳光、花蹊、春色等。结果,这些本来只是一种客观的物象而已,可是,现在却都经过作者的心情的洗礼之后而活跃起来,完完全全都临时变成了“我”的抒情对象,披上了“我”的感情外衣,纷纷登场亮相,翩翩起舞。仿佛这些春天早晨特有的景物就是专门为“我”而准备的,或者说为我而生、为我而存在的。所以,随着我的心情的起伏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感觉的变化,也就顺理成章的使这些景物拥有了“我”所需要的各种不同的情感特征,于是乎——
       露珠————吻湿————(我)————感触,
       空气————净化————(我)————心灵,
       清风————舒畅————(我)————体会,
       阳光————理顺————(我)————思绪。
       花蹊————牵来————(我)————灵感,
       春色————染绿————(我)————眸子。
       从以上所摆列的结构可以清楚的看出,露珠、空气、清风等客观的平常的物象,在“我”的情感的作用下(主观),发生了令人诧异的动作行为——吻湿、净化、舒畅——这些带有浓厚心理情感色彩的词语,在这种特殊的时空里,就具有了双重的作用:
       既是客观景物——露珠、空气、清风等——发出的行为动作,同时,又是作者心灵的主观感觉;但是,这种感觉不是属于认识论范畴,不是为了认识某些客观事物的性质特点而带有一定的功利性,目的性;而是一种心灵情感上、纯粹的审美感受;就是这种审美的愉悦,像天街小雨一样,瞬间洗礼了心理情感中的功利性的成份,让一颗纯净的心灵立刻飞升到广阔的审美空间,悠然自在,毫无拘束,那些庸俗的欲望,琐碎的牵挂,功利的追求等,这时都统统的消失殆净,只有一种高尚的自由愉悦、潇洒飘逸的享受,这就是所谓的人的灵魂或心灵进入了美妙的自由的境界;在这种境界里,心灵就会生长出无穷无尽的遐思、联想和想象,就会不知不觉的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一个一个串联起来,组合成一幅有机的画面,画面里回荡着愉快而悠扬的旋律,跳跃着轻松自由的节奏,吹送着温柔和谐的春风,照耀着温暖柔美的阳光。这种审美的感觉,艺术的情绪,自由的心理,作者在作品的最后两句作了形象的总结和概括:
        晨光中,我被大自然整个儿融化了,
        而大自然又全部溶进了我的心底。
        晨光中,所有景物都融化在我的情感里,心灵中,似乎每一种景物都变成我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就是一颗“晶莹的露珠,”就是“温馨的空气,”就是清风、阳光、花蹊、春色,而不是一个现实中的独立的自我,不是那个为了追求金钱地位而整日奔波的我,不是一心想着成功的荣耀光环容易膨胀的自我;而是一个活跃在艺术氛围里的自我,一个在无限广阔的美学天地里自由散步的自我;一个充分享受着鲜花万里、春风陶醉的自我——一句话,就是一个超越的自我。而超越的自我就就像绵绵春雨一样,均匀的洒落在大自然之中。这就是 “我被大自然整个儿融化了,大自然又全部融进了我的心底”——的最基本的内涵;我沉醉在大自然里,大自然融化了我;而大自然的美景又融进了我那美妙自由的情感里;二者水乳交融。作者这种超越现实、超越自我的感觉和快乐,就是天人合一;悠然在审美世界里的自我,最具创造力,想象力,最容易创作出美丽的词章,因为,这时已经彻底摆脱了一切俗务的纠缠,可以随着自己的想象而自由行动,向上可以翱翔蓝天,向下则可以纵览山水田园万千美景。就像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描写的那样:
       白鹭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这里所描述的就是进入审美境界的心理状态——自由而洒脱,空灵而美妙。
而早在唐朝的柳宗元的《永州八记》里的一些篇目也经常描写在游山玩水之中而沉湎于山光水色里的审美体验,与《晨》结尾所描述的意境和感觉极其相似;
      《始得西山宴游记》——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译文)这景象多么浩淼啊,我好像与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大气一道存在;而不能了解它的边际;这景象多么广阔壮观啊,好像与大自然一道游览,却不知道它的尽头……精神凝聚安定,形体得到解脱,和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
      《钴鉧潭西小丘记》——枕席而卧,则清冷冷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译文)铺席展枕躺在小丘上,山水清凉明爽的景状与双目相亲,瀯瀯的流水之声又传入耳际,悠远空阔的天空与精神相通。深沉至静的大道与心灵相合。
      仔细品读一下,可以发现,苏轼和柳宗元描写的都是陶醉山水时的审美感觉,但是,由于二人性格气质的差异;所以,虽然他们所表达的同样是在山水世界里的审美体验和感受,但是,他们各自的表述的方式却又有巨大的区别;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来自于二人所拥有的不同的气质和性格,以及他们不同的人生历程——苏轼总是向往离开现实社会、人间世界——冯虚御风,羽化而登仙;“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群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充满着积极浪漫的想象。
       而柳宗元却是另一种风格,总是让自己的感官——眼、耳、心、神等——与大自然的美景亲近、接触、陶醉、融化,让一颗在现实生活里备受压抑的心灵,深沉而抑郁的情感,能够在无垠的大自然里获得自由和轻松的释放,然后能够在一个十分美妙的想象世界中,随意徜徉遨游,自由飞翔,从而忘却烦恼出离红尘——“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苏柳二人,虽然异曲,却有同工之妙
       其实,他们所描叙的审美感觉和贡发芹先生《晨》结尾两句所描述的意境大致相同。也就是表达方式上略有差异:苏柳以重在通过描写自我主观的自由的心理状态,来表达审美体验;而贡发芹先生则重在以概括性叙述或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述美学感悟。前者侧重形象描述,后者则重在自我叙述。
      晨,只是一个时间名词,但它同时还包含一个无形的空间;就是说,题目指的是一个特定的时段——晨;而作品所描写的内容却主要在空间里展开;而每一样景物又带着只有在“晨”这个时间段中才能具有的特征——晶莹的露珠、温馨的空气、柔爽的清风、新鲜的阳光……以描写空间的景物来表现特定时间范围内的内容,时空结合,艺术构思极为巧妙。
      题目为时间——晨;作品的前半部分为空间——美丽晨光风景图;结尾二句为主观议论抒情;诗中有画,诗意和画境巧妙结合,把自我在清新空灵的晨光里所获得的的美学体验和情感领悟表达的自然而清晰;以上两点,就是《晨》在艺术构思——诗画结合的组织结构方面的成功之处。
      《傍晚》与《晨》极为相似。
        作品以我在傍晚湖边散步时的所见所想为内容,以自我观赏的角度来展示湖水在傍晚的霞光照耀下而产生的特有画面:
       夕阳在波光上跳着明快的迪斯科,浪花伴着微风唱起轻柔的——并由此而展开议论,把自己的人生观点和看法表达出来:
       把烦恼和忧愁交给晚风吹散吧,生活应当是诗情画意、欢声笑语、轻歌曼舞……
虽然从作品的整体来看,画面的比重很小,仿佛只是个点缀而已,似乎没有成为其中主要部分可以忽略不计;可是,如果我们删除了这个小小的画面,那么,这首诗就会立刻显现出内容虚空的缺陷来。有了这个画面,才能自然的引出下面的深刻议论和抒情;才有作品结构的完整性。所以,把它列入诗画结合的类型中,也许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浅唱低吟》像这样的作品还有很多,限于篇幅,只能暂时割爱。
       诗画妙合,巧达旨趣——是《浅唱低吟》整本诗集的艺术特色之一——把《浅唱低吟》看作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从这个整体上看,诗画妙合是其显著的艺术特点——封面、封底、插图、以及大部分作品(这里赏析的只是几篇代表作),都具有这个特点,正是这种传统的诗画结合的方法,才使这本诗集的的思想内容及艺术色彩,以及作者的心理情感、人生态度、为人风格、精神气质、生命感悟、审美体验及审美追求等诸多方面内容得到了比较含蓄的、完整的表现——巧达旨趣。
       以上所写,只是个人的理解和认识,缺点不足,在所难免;斗胆呈献,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薛守忠
                                               
                                                   2016年7月31日于明光和顺花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 11:29: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赐稿!您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6 17: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编辑老师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6 22:52 , Processed in 0.094141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