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李不嫁,本名李杰波,1966年生于湖南桃花江,1988年毕业于湘潭大学哲学系,早年出版有诗集《恍若隔世的故土》,2014年回归诗坛。现居长沙,系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员,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兼职教授,潇湘晨报新闻研究室主任。因其诗作的特立独行而被称为湖南的老诗骨。 <漆树> 在许多漆树中 我只记得刀疤最多的一棵 刀口呈梯形地排列 由低到高,随着年龄的增长 一道道新伤覆盖旧痕 在许多对树木的戕伐行为中 这,已经够仁慈的了 哪一种挺拔躲得过电锯和利斧? 生来挨刀的,都应该学着漆树般隐忍 并时时保持奉献的冲动 当采漆人到来,刀尖磕响桶沿 你看,满山漆树应声起伏,像颤栗,更像兴奋不已 诗人李不嫁,过去知之不多。近日翻阅现代诗,发现几个很有趣的诗人,他们分别为李少君、余秀华、张二棍、伊沙、刘年、王单单、李不嫁等。于是,我注意到了这个人,这个江湖人称“老诗骨”的人。 我对他的诗的全貌,还未遍览,大千世界,也只是撷取一叶。此叶是秋,是春,很难深究。但就《漆树》来说,我则有相识恨晚的感叹。 诗一进来,一棵漆树满身伤疤的形象,便像刀子一样直击我们的眼睛。我没有把它当成一棵树看待,我觉得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个人,一个汉子,一个刚刚从刑场逃命出来,眼里闪着血光的人。 他经历了什么呢?他无疑经历了剥皮般的刑罚。 但是,诗人并没有至此为止。诗人正笔反意地说,这已经够“仁慈”的了,“哪一种挺拔,躲得过电锯和利斧?”是啊,在人们无穷的的欲望面前,任何生态的英姿,都可能是最先丧命的优选。 漆树的慢刀子受痛,或者说还不能速死,真不是一些人“仁慈”的结果。它只是还有一些用处,这种用处来源于它创造的牛奶般的经济效益。而大量的树木,真的连这个待遇也没有。 这是何等的荒唐和错位呀!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诗歌还没有停下来。诗人又自觉不自觉地,把他的“生态”质问,又向他的“人性”思考推进。 诗人突然发现了漆树的“隐忍”和“奉献的冲动”。别人把刀子一刀刀割向你的身体时,你不但没有任何反抗的意思,甚至是一种生理“颤栗”下的“兴奋不已”。这个时候,我相信,每一个读诗的人,再也不会把认识简单地、初步地、粗浅地停留在“树”和“生态”的层面了。就我来讲,我想到了“愚昧”“奴性”“人血馒头”“阿Q”等等词汇和形象。 这个时候,我对“漆树”的“好感”,竟然被莫名的遗憾或者说“怒怨”替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