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83|回复: 3

路军锋诗歌深度解读与探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18 09: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扎根于太行山的本土写作——路军锋诗歌深度解读与探索扎根于太行山的本土写作——路军锋诗歌深度解读与探索

选自:紫格格简书


文丨紫格格

种子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受邀参加路军锋作品研讨会之前,我是从邀请函上了解到他的。我想一个集书画于一身的企业家,一定是把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写在脸上的。及至见面时,已是夕阳呈现,他坐在待客室沙发上,静静地面对来客。微笑、握手、寒暄之语少之又少,稍显黝黑的皮肤泛着光泽,一脸朴实的微笑和眼里迸射出的星光给人无限亲和力。刹时,他的诸多身份仿佛从海水中渐渐显露出来的岩石在我意识里只剩下诗人、书法家了,其他的都退入水底。他的内敛儒雅激发了我探求他作品的兴趣。

他是地地道道的太行山里娃,太行山给予了他生命及生存空间,于是他把生命历程中的一切悲欣交集事无巨细地倾述给太行山。

    在研讨会,当代著名诗评家燎原、杨四平、金汝平、关海山及著名诗人大卫、大枪,及《诗潮》主编刘川、《北京文学》主编师力斌、冰心散文奖获得者孙振彦等老师做了精彩评价。在众多大咖对路军锋诗歌解读中,我全方位地了解了他的人性与诗性。

回来数日,细细研读《太行之光》和《太行风情》,感觉就像古堡探宝一行人都欣欣然满载而归之后,而我仍秉烛夜游,往更幽深处探寻了。又仿佛一位飞檐走壁的武林侠客,在太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岩层上,妙然偶得路军峰江湖行踪,惊喜之余,与读者共飨。

一、对山的解读其实就是对自我的解读。

路军锋是喝着太行山的水长大的,他把一生交给了太行山脚下的山山水水,交给了叫做诗歌的生死恋人。路军锋的这种地域情怀,显然把忠于生养他的故土和哺育他的文化当成了立足点,由此展示与衍生了诗人内敛的哲思。

从微小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水、塔、红色的土地、枣园的星火、古寺的鸟鸣等展示了明快的内心表达,从而展示了诗人睿智的思考,感知了诗人对太行山的深沉之情。其诗立足本土,向宽向广延伸。他在自己固有的能力与使命的疑问中寻觅答案,由太行脉络中码"密密匝匝"的文字,“随着岁月的流逝/一些历史有些模糊"“我乘坐一艘太阳船/就这样迷茫地走进深层"《濩泽古城感怀》。其实这也是诗人在迷茫中寻找真实,在无解时寻找释放自我的途径。在错乱与迷失中,太行主题成了他宣泄与释放自己的艺术呈现方式。

由于路军锋在诗、画、书法等多方面的造诣,所以他的诗往往在浅显、直白,甚至一个短暂的叹息中都不自觉地融入了物外之趣的智慧,一座山、一片云彩都能直达心灵深处,挖掘出太行山原始、深邃、庄重、悲壮的元素,从而更多的展示自己精神之山的耸立过程,可谓浅入深出。

“一觉醒来,前世并不遥远/穿过黄河,穿过太行山腹部/我也能听到漫山遍野的歌谣/像濩泽河欢快地吟唱”(《文昌固隆》)这种对山的解读,其实也是路军锋一直探求的一种从自我到无我的解读。

二、乡愁的裂变与觉醒

  太行山是富庶的,蕴育的人文与历史,写尽辉煌,铸就男儿意志,饱含的诗情时刻令诗人有顶天立地之感。太行山又是贫瘠的,黄土高坡的延绵,世代的贫穷让诗人是焦灼的。

一座山、一条河时而让诗人成为站在山顶的“一览众山小”的哲人,时而又让他成为“手可摘星辰”的浪漫诗人,时而又成为因脚步踏过尧舜犁过的土地而骄傲的守乡固本之人,时而又成为濩泽河里嬉戏玩耍的孩童……总的来说,路军峰的乡愁意识在行进过程从诗中体现了四个过程:

第一,记忆中的故乡——美丽的星空

在《濩泽河畔的夜晚》一诗中,“夜晚的太行/碎银撒满了天空/摇摇曳曳/”

“乳名和梦一起纠缠/醒来还是很甜,很甜/濩泽河,我忘不了那原始的岸”故乡始终是诗人心中最美丽的一个梦,始终是他人生“原始的岸”,这个岸,让路军峰角色多变,但对故乡的一份浓情,始终让他成为故乡上空的风筝,无论飞多远,故乡是他的最大牵挂。他就是游向“原始岸“的游子,尽管历尽艰辛,仍带着痛与迷茫,奋力靠近……这些情怀,在诗里有很多体现,见证了他不动声色又内心微澜,颇复杂的对家乡的爱与愁。

第二,现实中的故乡——一枚无奈与忧伤的青果

前期一部分反映“乡愁”的诗歌,表现的是无奈,漂泊已久的惆怅,在《有感一只鸟》中,有很深刻的描绘:“一只鸟在来回盘旋/似乎在寻找着什么/鸟漂泊得太久/回来找不见/自己曾经下塌的地方”贫瘠的故乡,提供不起游子心目中美好家园的轮廓,“只有一些残垣断壁/和塌陷的老墙”,这是多么纠心的痛,无奈的诗人只有借看破生死的老僧之语安慰自己:“明年回来可能是就好了”。这首诗的结尾,我们看到诗人的背影渐渐淡出“回头告别/欣喜来,痛苦去/”,做为母亲的儿子,做为故乡的游子,有什么比看到母亲的苦难而无能为力更痛苦的呢?男儿有泪不轻弹,这首诗,沉甸甸的浸在泪水里,读来咸咸的。还有一些直抒胸臆的句子:“我抚摸着心痛的析城/看一群盘旋的雏鹰/……抒写那忧郁的月光”《板城情古》“我甚至想用身体的一根骨头/敲响太行山的寂寞”。

后期这部分诗歌,一种悄然的变化,在诗人心中潜滋暗长,,他开始祈愿故乡的变化,甚至有守护它的心愿。由对故乡现实的无奈、忧伤,诗人心里经历了风霜雨雪,他开始正视现实,为了他的父老乡亲,他““伫立在风中/往事从身边飘过”,他的忧患在诗中随处可拈,甚至一份担当、一份责任,让他几乎替土地爷发声“真想让太阳多送些果实/送百姓福祉绵绵/送百姓福寿康宁/而我只要江山常青/”《汤帝庙感怀》。“我希望她是平安的神/让所有的子民平安快乐/参天绿树 绿树参天/”,诗人落笔之时,一个庞大的精神王国拔地而起,巍巍横亘的八百里太行仿佛是诗人的坐骑,绵延的山川草木都成了追随他的子民,他挥鞭所指之处,都是他所希冀的国泰民安!何等胸襟,何等气魄!整首诗没有豪华的文字列阵,俯仰随意拾得太行一石一叶,就构筑起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诗的立意拔地而起,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兼怀天下的理想担当者。

第三,裂变中的故乡——正视苦难,行动的践行者。

在《嶕峣春色》中,诗中意象以一个山里孩子表达了自己对家乡深深地爱与疑惑,对母亲苦难的悲悯,但更多的是诗中融入了改变这种现状的意志。在诗人笔下,母亲已与故乡,与周围的大山融合为有血脉亲情的意象,他讴歌母亲的大度与宽容,任劳任怨“她能做的就是/把对春风春雨的真情/埋藏在心里/”,同时,诗人又从内心对母亲经历的沧桑与苦难,从心底表达了无以言喻的痛:“看母亲敞开的胸怀/黄土的掌纹,纵横交错”,同时,一种钢烈之气从愤懑压抑之中喷涌而出“一滴泪水就以让黄河泛滥/一叶扁舟就可以超度春天”心中万卷狂澜才能笔走山河,只有真正懂得母亲的儿子才能感知母亲的内心。同时做为儿子,又是多么不甘,他要为母亲,为自己脚下的热土做些什么呢?“从嶕峣山上/我借来一缕春色/”以满园春色报答母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巧妙的化用。母亲欣慰,太行欣慰,诗人下笔纵横,情似铺天锦绣,做为儿子的爱心、孝心、雄心,借春色尽情道来。“一缕春色”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同样的诗还有很多,比如《蟒河冬泳有感》“我站在蟒河边上/满饮一杯梦之路洒/剥光了这人世的衣襟/一任寒风在胸前颤抖/纵身潜入这半捆江河/任天地之灵涤荡这半世红尘/用漂泊江湖的手掌/劈开前进的通道/用丈量远方的双脚/蹬开太阳浓缩的温度/”诗人在解读太行山水的同时,又是躬身探索的践行者,他以勇者的自豪品着自酿的美酒,借一次冬泳抒发自己的豪情,既有回首往事的感慨,也有开辟前程的瞻望。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路军锋用自己的勤奋与昂扬的斗志改变着自己的人生轨迹与家乡的面貌,这也使得他从人生的追求中找到了诗歌的方向,这一类的诗风较之前陡然一变,明朗大气,精神饱满,境界峭拔。

第四,觉醒后的故乡——朴素的幸福

《听父亲的胡琴》中,诗人这样抒怀:“/七一我回到故乡/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太行/现在的小村没有黑暗/因为路的两旁/聚拢了许多太阳似的灯盏”乡村的路灯,就照亮了诗人的心路,“没有黑暗”这是多么富庶的幸福。这是诗人由迷茫、困惑之后的一次兑变,兑变之后享受到的朴素幸福。“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诗人从现实中找到了快乐,并把这种宁静的幸福与读者分享:“父亲坐在自家的枣树下面/拿起他心爱的胡琴/拉起我最爱听的旋律/“十送红军”/用水的绵绵/追寻闪闪的红星”娓娓而谈,似不经意间,但宁馨的家和之欢已如音符感染着每一位读者,这就是真情附于诗歌的生命。还有一些诗直接表达出对故乡巨变的兴奋:“胡凹沟的乡愁呵/如今已变了模样/粗糙的土疙瘩/已成天然氧吧/青山绿水/等待游子回家”故乡在变,诗人的情绪也在变,变的高昂,一种掩饰不住的喜悦落在诗行间。这种真情能流进人心,牵着你的某根神经,让你身不由已地停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并与之对比、斟酌,重新思索自己的价值取向。这也许是一首好诗渗透灵魂的力量吧。

三、禅理入诗,寻求内心最干净的出路。

这类诗歌有两种,其一是追求灵魂的宁静。路军峰把作品植入黄土高原地域中,凭自己生活的经验、智慧与思索,写出了一些“禅诗”。例如《嶕峣山随想》中:“与它对话,与它亲近/天空干净,灵魂干净”初读简洁明快,净如溪水,朴若峭岩,再思之,仿佛浑身细胞突然间被打开或唤醒,令人真如五柳先生笔下渔人入桃源,“初极狭”,然后“豁然开朗”,一种灵性,一种智慧,在他的乡土叙事情结中,仿佛蜻蜓点水,总能让你在清闲之余,捕捉到智慧的吉光羽片。“我轻抚空谷幽兰/从《笑傲江湖》开始/由《鹤冲宵》到《酒狂》/最后还是《平沙落雁》/谁知尘境外/路与白云通/”(《雪夜品茶》)。在大雪封山时,诗人独栖书斋,在“陆羽茶经”中“拷问千年茶事”,在“细啜茗花”中,品出了千年浮沉。在一杯茶中,品出了娑婆世界的清与净,得与失。对自身逾越的渴望。

其二,抒写故乡回馈他的欣慰。“在太山,太山的前额/我仿佛看到佛光/在云海的断层间跳跃/同时也织出了定格的虔诚/”(《佛缘》)“故乡洒脱的云/与我/一路向南/飘向了九华山的上空/而我的全身/早被菩提的佛光笼罩”(《九华山悟》)。“感恩这里的佛光/让我看到了彼岸的太阳/为减除执着的欲望/愿心中有一块无上清凉/”(《欲望》)这些诗无不体现了一种他对自然的热爱,对自身精神疆域的认定与皈依,这是他的起点,也是他永恒的栖居地。所以他讴歌着,行吟着,也寻求着庇佑,像儿子之于母亲。

四、“叶子情怀”探秘。

“叶子”在路军锋的诗歌中反复出现,有童年“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的懵懂、好奇;有成年的苦闷、探索;更有历炼之后,峰回路转的喜悦与收获。与他休戚相关、宠辱与共的太行山,他就像一片叶子,朴实、内敛、平凡,但他甘愿奉献,衬托花红,也以“叶子”精神,去“找到春天”。

在《在站起来的九子岩(一)》中出现的“叶子”,这片“叶子”其实也是诗人处在我审视这后,由“走进一座寺庙”的孤独,觉悟之后的一种回归与融入,“走进了一片森林/走出来的时候/身上会多出一片叶子”。这多出的一片叶子,不是巧妙地向他脚下的热土、亦或给他力量的太行山投去暗语:多出的一片叶子,不正是森林中的一株?(诗人已化为一树,扎根太行!)这片叶子,已烙印于身,成为他诗歌一个不可忽略的意象,随于精神的一种标志,这也是路军锋诗歌区别于其他诗人的一个明显特色。既出世又入世,既悲天悯人又豁达荣辱,所以他的禅理得放在太行山的每一块石缝里去寻,也许在一株摆动的草尖上,也许在头顶急飞的鹰的翅膀上……

《花开就停下来》这首诗,以春天的意象铺陈感觉,以大地为轴展开宏大而明媚的画面“看看柳暗花明,看看流水,看看/这些叶子,是怎样/找到春天的/”仿佛一则寓言,包涵了对生活的独特思维,诗人把自己放到理性的角度,从大自然的荣枯中思考生命,思考进与退、荣与衰,像一个常年玩耍于太行的山里娃,追逐着水流中的一片叶子,探寻山里与山外的新奇与未知。从景物到人物,从状物到趋于表现,从叙事趋向抒情……读者完全可以随着他的奔跑与凝视,感受太行山给予他的精神自由。“而这条路的/尽头/是绽放的春天”,这是多么简约又干净的印象世界。隽永的诗意中,流淌过东方精神的唯美与睿智。

万相随心。路军锋的脚步近半个世纪在太行山中穿梭,他骨子里的沉稳刚毅已让他与山合二为一,所以他面对山,能读懂山,读懂水,读懂寺庙,他知道,当他“在默默无声中站了起来”就会“一片叶子随着另一片叶子/也全都站了起来/”(《读懂》)这是一种生活的参悟,也是渗透进诗歌里的信念。

这片“叶子”,有时又是带有浓郁感情的“叶子”:“如果有一只鸟飞来/我会拿石头捣乱/甚至会摇动身边每一片绿叶/影子成为飞舞的箭/释放自己的恐惧胆量/然后会默不作声地站在树枝上/看血色的黄昏/等母亲的呼唤/”(《儿时的记忆》)一个顽皮的少年,一个狂放的少年,一段生活的剪影,粹炼出生活的本真,事境与语境相连,构置了动态图,充满生活情趣,这片“叶子”是童年,也是依赖母亲的顽童。“风会和一片叶子谈情说爱/而海浪敲打礁石的骨头/船会停下来,躲在港湾/而浪花会吹起小喇叭”(《夜晚酒》)一阵风来,一片叶子仿佛一块斑斓的石头,投入了生活的死水,溅起浪花。“海安静下来,蝉声躲在叶子的背面/”(《倾听》)。自然之悟与诗歌之美相结合,诗人沈浩波说“诗歌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路军锋一路走来,他的诗歌情感越来越醇厚,诗歌也越来越臻成熟,可以说,他守住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他出走过,归来之时,他用诗歌,从一片“叶子”中,破译了自己生命密码。

五、太行山下的有情郎。

一座太行山,有路军锋取之不竭的灵感。在诗中,除了无限深情地讴歌母亲和故土之外,他有时又把自己扮成太行山的情郎。在《太行山上的明珠》中,他掩饰不住自己的倾慕:“我为你打扮成帅气英俊/风度翩翩地与你靠近/踩在湿润的石板路/与你亲近/怀揣刚写的诗行/给你深情地朗诵/”一个羞涩的小伙子就这么莽撞地表白了,炽热、大胆、明快!还有一些更为热烈奔放的诗。“诗酒相生”酒为诗之媒。在酒的酵化之下,诗人彻底回归,在《节日》中,他说“今夜/我要借吴刚的酒/猛醉一回/”“今夜/我要给生活糅些诗酒/今夜/我只想好好爱你一回/”“不管三千里江山/不管十万两白银/铁汉也要绕指柔”

有时,他又是个爱情的流浪汉。一位哲人说过,爱使人成为一个诗人,失去爱,又使人成为一个诗人。情感有时不必穿越万水千山,也许在一条共同走过的小路上,曾经相遇的人,走着走着就走散了,走丢了。而那份淡淡的惆怅依然挥之不去:“大海和它的影子/都在梦中醒着/好多年过去了/仿佛眩晕的天空/遇见更眩晕的闪电/……”(《思念》)。

这类带着缺憾与感伤的诗在路军锋的写景诗中屡屡可见,太行山是沉默的见证者。生命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和事刻骨铭心,不须想起也不会忘记。“自从你走出太行/再没有听见你的声音/太行山的小溪照样汩汩地流淌/流完白天流黑夜/让我每天都能想起小溪边的黄昏”(《七夕,我在太行想起你》)。“我多想多想/雪落太行的时候/在蓬松的雪地上遇见你/路边燃烧的红梅/像一颗颗相思的红豆/燃起爱情的火焰”(《情落太行》)诗人以眼前之景运用联想和想象,把思维和情感迁徙到有情之物,以可见的太行元素抒写自己心灵深处的颤抖和呐喊。在写法上仍然以有形见无形,把自己的精神元素虔诚地皈依于太行山。他所洞察的,所体验的,都是太行山赋予了他精神世界的财富。

总之,路军锋的诗歌多的是直抒胸臆,对土地的一种近乎神秘地解读。他的每一种生活都在为文字的排列与组合做准备。我们可以想像,当太行山成了路军锋写作的核心时,诗人有多敏锐的感官调动它们去捕捉近半个世纪的耳濡目染,有时是惊心动魄的呐喊,有时是山巅之寺的静默,有时又是赤子的真,有时又是少年的狂。他能从太行悠久而深广的精神源头发现自我,并用直白、干净的语言把它表述出来:“山弯下腰,拾起一道道流水/拾起一粒粒鸟鸣,再拾起/山梁的窑洞,那是一双/渴望亲情的眼眸”。这样的诗句本身就是向生命致敬,是半个世纪俯下身子贴近土地的体验,如果没有这种体验,何来对太行的觉悟与深情?何来读者的共鸣?这些诗不是一个人的自言自语,而是历经磨难之后的气定神闲,不是高峰让人仰视的云,而是深藏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一条朴素的路。只有静下心来,摒弃浮躁,才会感受到它的曲径通幽。

诗歌为时而作。“为天地立心”,在热闹的诗歌市场中,路军锋接手传统“红色”,基于生活与传统,传达出时代的新鲜感,毫无呻吟。

言为心声。读完一首好诗,就如眼前矗立起一座大山,风景气势扑面而来,这就是一首诗内在的庞大力量。仿佛语言的太极,诗人总能找到一个支撑点,在为城市与乡村把脉,并为其开出方子。阅读是诗歌的镜子,我们看到其内心的力量,完全是源于诗人路军锋自己炼就的内功。

他的诗有“感伤”,但决不“伤感”,可以说,在当代的诗歌时空,他既追求诗的社会使命意识,又保证诗的审美品质,诗的感性与知性互相渗透。他时刻清醒保持自己的人文关怀与精神立场,甚至用“原生态”或民歌、口语直接表现当代人返朴归真的生存状态与精神风味,进行多元化创作实践。诗歌意象单纯、明朗又兼含蓄隽永,节奏自然,对生活对人生颇多机智感悟。

最后用路军锋自己的诗做结,以彰显他用诗歌大话人生的本质: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为诗而歌,追梦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18 13: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18 20: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佳作,对诗的执着,犹如一种坚定的信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6 18:49 , Processed in 0.09677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