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 一)
对偶
对偶,是一种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方式,。也叫对仗。字句的对称,指的是对应的词语必须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其中严对,要求词义必须是相反(如上对下、大对小)或相对(如天对地、红对绿)。宽对,只要词性、结构相同即可。对偶艺术特色独具:其整齐醒目,对称美丽、铿锵悦耳,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人们喜闻乐见。
古代有骈文,就是通篇对偶为主的文章,特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对偶之源,源于六经。中国独特的汉语对联,则更是对偶的杰作。“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这个名联,还是我的小学老师说的,至今不忘。
对偶运用于诗词,是很普及的事。特别是五律、七律,其颌联(第二联)、颈联“第三联”是必须对偶的。没有这个常识的人,整个七言八句,就标上“七律”,必贻笑大方了。
最喜欢李白的“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李商隐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当然,更喜欢伟人毛润之的“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斑竹一枝千滴泪 ,红霞万朵百重衣。”“金猴奋起千钧棒, 玉宇澄清万里埃。”……
对偶格,自然也常常在微诗中出现。找个例子吧:
五月印象
文/赤道雪域
绿,挺腹
絮,出怀
青芒尖叫着要出来
“绿”,活用为名词,与名词“絮”相对;两个动宾式双音合成词“挺腹”“出怀”相对。精炼而呈对称之美。
(二)
移就
微说人:山城子(李德贵)
小白兔长了鹿角
男孩戴个女娃的遮阳帽
谁给直播的人装饰成个小花猫
移就修辞格,就是把修饰彼事物的词语移用到此事物上来。 乍看,好像用词不当;忖一忖,语言奇巧而美,意境别致而新,情调特殊有味,极有艺术魅力,修辞效果灵动而鲜活。
我的微诗文本,通过比喻,说这种修辞,就像“小白兔长了鹿角”,那不是新奇又漂亮吗?就像“……”云云,反正是从别处移来而就之了。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送梓州李使君》)“响”,一般指物体碰撞发出的声音。这里本义应当用“鸣”,改用“响”,则鸣啭的声音就显出弘大的气势了。
“明日重寻石头路,醉鞍谁与共联翩。”(陆游《过采石有感》)“醉”是修饰人的,这里用到了马鞍上,况味很美。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朱自清《荷塘月色》)“脉脉”是修饰人的感情的,这里用于“流水”。新鲜又亲切的了。
“响亮的天气”(老舍《济南的冬天》)“响亮”本是形容人的声音宏大,这里用“响亮”修饰“天气”,表明天气晴朗,人们心情舒畅,连说出的话听起来都很“响亮”
至于新诗作品,移就格已经是常见的了,所以直接带进了微诗的创作中,且效果都是很美的呢——
“依旧清澈的回忆”(文竹《鹅卵石》)“清澈”是从水那里移过来的——“回忆”居然可视了,多么神奇!
“收笔 一个金灿灿的丰收年”(如意萍儿《调色板》)“金灿灿”是从稻谷那里移给“丰收年”的,遂“丰收年”就变虚为实了,且那样美丽。
“你眼泪腌过的 江南”(稻香梦《如梦令》) “眼泪腌过的”的字短语的美丽的移就运用。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