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山城子

《研习百年新诗展播》专帖(1-20)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13: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研习百年新诗展播-17】研学兆印老师的《砍伐》
作者:山城子(李德贵)

《情诗/ 诗情 /诗人/ 摩沙兆印的几粒黑宝石》小序:

自恃年事,我在网上老是称兆印为马家兄弟,在这里又直呼其名了。老来学诗,年轻人都是我的诗师。诗人马兆印是对我最热诚的诗师之一。翻开《诗歌蓝本》注视他的照片,每怀感激之情。他的诗,可做我学习的教材,也是灵魂喜欢的栖息之地。每读恍惚间,又如闪闪发亮的黑宝石,摩沙于掌,深感惬意。我是个很努力的老学生,常自留作业,以提高读写能力。今天选了兆印的《凝望》、《概念》和《砍伐》(见《诗歌蓝本》2006年总第二期25-26页)三首短诗来学习,边读边敲响键盘,就像歌手在练习发声一样认真和畅快。
  第三粒:被砍伐的诗人
也是8行,不分节。全诗采用第一人称,用“情人、白杨、绿柳、紫荆、电锯、碎沫、一棵树、植被、光秃秃的山顶、砍伐者”等多种具体物象进行隐喻,痛说当今诗人与诗界的悲壮遭遇。请看原诗:

我已身无分文,身边的情人渐渐走远
白杨走了,绿柳走了,高高的紫荆也走了
我听见电锯在我脚下轰响,它吐出来的碎沫
正是我多年积攒的话语,鲜红,初衷不改
一棵树到下,意味着另一种植被的解放
我含笑,看着那片光秃秃的山顶,多了阳光
我就躺成一个人,让更多的砍伐者从我身上
跨过去,他们留下的脚印,是一步的距离

粗略地看,又是“电锯”又是“砍伐”的,我还以为兆印关注起环保来了。诚然,那也是诗人的责任之一,但拨开一系列的意象枝叶寻找根本,觉得好像不是那么回事。看来读诗不能粗略,因为诗毕竟不是小说,可以一目十行的。我得沉静下来,看哪里有“破绽”或“缝隙”,然后缩扁身子往里挤。我的眼睛停在了第四行的末尾:“初衷不改”。
诗人的“初衷”是什么?当然是视诗为自己的生命了!“不改”,至今不是还坚持在诗界,而苦心经营么?我赶紧回头再从头前看起,其实“身无分文”已经透露了“我”的身份。当今的文学界,只有诗人难以糊口了。社会的大变革,那种拿着国家工资而专事写诗的人几乎没有了,如何不清贫?还是因为社会大变革,当今的诗歌也在大变革,变得一般人看不懂了,读者面越来越小,原有的读者群被兴起的通俗小说、电视连续剧、网络游戏给吸引去了,可不就像一个个的“情人渐渐走远”了。
官办的诗歌刊物或者副刊越来越少,可不是遭了转型社会的“砍伐”了吗?那“鲜红”的“粉沫”就是诗人用心血写出来的诗,喊出来的心声呀!但“砍伐”又怎么样呢?“我”这样的诗人“初衷不改”,贫贱不移哩!因为诗人痛楚地看到,诗歌大树的被砍伐,净化心灵的园地就少了一大块,可能就被黄色的“植被”给占领去了。这是多么痛心的事呀!
“我含笑”,是一种从容,但如果含的是嘲笑或冷笑,就有些凛然的意味了。“光秃秃的山顶”是否诗界在社会眼里的形象写照呢?应当是的。因为从诗界自己的眼里看,我觉得应是雨后春笋,尽管旱情依然。“多了阳光”,意象迷离,说的是可以休憩灵魂的荫凉太少了吗?喜欢这样让人琢磨不已的句子,或许这正是读诗的魅力所在,一如含在嘴里的青橄榄。被砍伐的大树倒了,倒成了一个人,倒成了一个“我”,真是天外飞来之笔,悲壮之美足可震撼读者的良知,为诗之大国的复兴,我们前赴后继吧!
“砍伐者”是谁?是那些泛滥的商品么?是那些缠绕着人的心灵的货币符号么?是健全不起来的文化体制么?还是什么?太复杂了,不是我这样的人能想清的事情。但诗人通过他建构起来的意象,引起我的思索,我就很是感动了。我们英雄的诗人尽管躺倒了,但清醒地看到踏过他身体的“脚印”,也仅仅“是一步的距离”。希望存于立起直追过去的可能。因为砍伐者终究砍伐的不是树,而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审美精神,是维系阳春白雪的民族血脉,而这是无法砍伐的,尽管已经不用板斧,而改用“电锯”了。
我们的诗人,是清贫的英雄;我们的诗界,正在超越复苏。
感谢兆印写了这么好的诗,让我得到黑宝石一样的审美享受,以及有关何谓诗人的人文主义教育。谢谢!谢谢了!

2006-5-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17: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研习百年新诗展播-16】研学兆印老师的《概念》
作者:山城子(李德贵)

《情诗/ 诗情 /诗人/ 摩沙兆印的几粒黑宝石》小序:

自恃年事,我在网上老是称兆印为马家兄弟,在这里又直呼其名了。老来学诗,年轻人都是我的诗师。诗人马兆印是对我最热诚的诗师之一。翻开《诗歌蓝本》注视他的照片,每怀感激之情。他的诗,可做我学习的教材,也是灵魂喜欢的栖息之地。每读恍惚间,又如闪闪发亮的黑宝石,摩沙于掌,深感惬意。我是个很努力的老学生,常自留作业,以提高读写能力。今天选了兆印的《凝望》、《概念》和《砍伐》(见《诗歌蓝本》2006年总第二期25-26页)三首短诗来学习,边读边敲响键盘,就像歌手在练习发声一样认真和畅快。

  第二粒:揣炽热的诗情

还是8行,却没分节。诗以第二人称写来,通篇拟人,可见诗人对这个“概念”的亲切。现抄录如下:

我想给你一个命名,搜肠刮肚
理屈词穷,只看见一行行的伤痕
趴在辞海里,纷乱的长发渐渐苍白
许多往事像一个个小小的伤口
抚不平的记忆结痂又发炎,我从厚厚的字典
打捞一座模糊的概念送给你:药房
蹲在这座宫殿里,独自疗养
不要被春天拾走你的灿烂

大凡一首意象活泼隐喻深邃的好诗,作者总不会忘记给读者留出个谜格,以便缩小搜索谜底的范围,或者不着痕迹地镶嵌一个暗示,说“从这里走进吧!”本诗第二行出现的“一行行伤痕”,就是诗人给出的谜格,或者暗示。说“门在这儿呢!”——哈哈!诗人是在说诗呀!因为伤痕只能用“一道道”来修饰,改用“一行行”就容易理解为诗了。用“一行行”来修饰“伤痕”,叫“异配”。这种修辞格是对比喻过程的省略,却如同嫁接,变异出来的美丽,会使诗的意象绝对披纷掩映起来。
第1、2行诗中连用两个成语,这是现代诗中较少见的。但兆印用的恰到好处——哪位诗人如果不是弄到“搜肠刮肚/ 理屈词穷”的地步,是不容易爆出灿烂的。探索人生、讴歌爱情,应是诗歌永恒的主题,但与人生、爱情相联结的往往是痛楚与无奈,难免受伤的,于是诗人笔下的一行行诗,就是一道道伤痕了。
第3-6行诗,拟人中加进了比喻及叠词,并选择“辞海、长发、往事、伤口、记忆、字典、药房”等词构成了一个系列意象群,来抒写诗人写诗的艰辛和惨淡,并在这样的艰辛惨淡中以诗疗伤的心路历程。
最后两行诗,说出了诗人对诗的见解:诗是诗人疗伤的神圣殿堂,当今的诗像阳光一样灿烂。从而表达了诗人对诗的深厚情感和坚守精神家园的志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20 08: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研习百年新诗展播-17】研学兆印老师的《砍伐》
作者:山城子(李德贵)


《情诗/ 诗情 /诗人/ 摩沙兆印的几粒黑宝石》小序:


自恃年事,我在网上老是称兆印为马家兄弟,在这里又直呼其名了。老来学诗,年轻人都是我的诗师。诗人马兆印是对我最热诚的诗师之一。翻开《诗歌蓝本》注视他的照片,每怀感激之情。他的诗,可做我学习的教材,也是灵魂喜欢的栖息之地。每读恍惚间,又如闪闪发亮的黑宝石,摩沙于掌,深感惬意。我是个很努力的老学生,常自留作业,以提高读写能力。今天选了兆印的《凝望》、《概念》和《砍伐》(见《诗歌蓝本》2006年总第二期25-26页)三首短诗来学习,边读边敲响键盘,就像歌手在练习发声一样认真和畅快。

  第三粒:被砍伐的诗人


也是8行,不分节。全诗采用第一人称,用“情人、白杨、绿柳、紫荆、电锯、碎沫、一棵树、植被、光秃秃的山顶、砍伐者”等多种具体物象进行隐喻,痛说当今诗人与诗界的悲壮遭遇。请看原诗:


我已身无分文,身边的情人渐渐走远
白杨走了,绿柳走了,高高的紫荆也走了
我听见电锯在我脚下轰响,它吐出来的碎沫
正是我多年积攒的话语,鲜红,初衷不改
一棵树到下,意味着另一种植被的解放
我含笑,看着那片光秃秃的山顶,多了阳光
我就躺成一个人,让更多的砍伐者从我身上
跨过去,他们留下的脚印,是一步的距离


粗略地看,又是“电锯”又是“砍伐”的,我还以为兆印关注起环保来了。诚然,那也是诗人的责任之一,但拨开一系列的意象枝叶寻找根本,觉得好像不是那么回事。看来读诗不能粗略,因为诗毕竟不是小说,可以一目十行的。我得沉静下来,看哪里有“破绽”或“缝隙”,然后缩扁身子往里挤。我的眼睛停在了第四行的末尾:“初衷不改”。
诗人的“初衷”是什么?当然是视诗为自己的生命了!“不改”,至今不是还坚持在诗界,而苦心经营么?我赶紧回头再从头前看起,其实“身无分文”已经透露了“我”的身份。当今的文学界,只有诗人难以糊口了。社会的大变革,那种拿着国家工资而专事写诗的人几乎没有了,如何不清贫?还是因为社会大变革,当今的诗歌也在大变革,变得一般人看不懂了,读者面越来越小,原有的读者群被兴起的通俗小说、电视连续剧、网络游戏给吸引去了,可不就像一个个的“情人渐渐走远”了。
官办的诗歌刊物或者副刊越来越少,可不是遭了转型社会的“砍伐”了吗?那“鲜红”的“粉沫”就是诗人用心血写出来的诗,喊出来的心声呀!但“砍伐”又怎么样呢?“我”这样的诗人“初衷不改”,贫贱不移哩!因为诗人痛楚地看到,诗歌大树的被砍伐,净化心灵的园地就少了一大块,可能就被黄色的“植被”给占领去了。这是多么痛心的事呀!
“我含笑”,是一种从容,但如果含的是嘲笑或冷笑,就有些凛然的意味了。“光秃秃的山顶”是否诗界在社会眼里的形象写照呢?应当是的。因为从诗界自己的眼里看,我觉得应是雨后春笋,尽管旱情依然。“多了阳光”,意象迷离,说的是可以休憩灵魂的荫凉太少了吗?喜欢这样让人琢磨不已的句子,或许这正是读诗的魅力所在,一如含在嘴里的青橄榄。被砍伐的大树倒了,倒成了一个人,倒成了一个“我”,真是天外飞来之笔,悲壮之美足可震撼读者的良知,为诗之大国的复兴,我们前赴后继吧!
“砍伐者”是谁?是那些泛滥的商品么?是那些缠绕着人的心灵的货币符号么?是健全不起来的文化体制么?还是什么?太复杂了,不是我这样的人能想清的事情。但诗人通过他建构起来的意象,引起我的思索,我就很是感动了。我们英雄的诗人尽管躺倒了,但清醒地看到踏过他身体的“脚印”,也仅仅“是一步的距离”。希望存于立起直追过去的可能。因为砍伐者终究砍伐的不是树,而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审美精神,是维系阳春白雪的民族血脉,而这是无法砍伐的,尽管已经不用板斧,而改用“电锯”了。
我们的诗人,是清贫的英雄;我们的诗界,正在超越复苏。
感谢兆印写了这么好的诗,让我得到黑宝石一样的审美享受,以及有关何谓诗人的人文主义教育。谢谢!谢谢了!

2006-5-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21 09:54:53 | 显示全部楼层
研习百年新诗展播-18】从雪,走进老秋的诗情结
作者:山城子(李德贵)



在网上见到老秋这个名字,朴实亲切之感油然而生,仿佛早就熟识的老同事,见面就乐哈哈地打个招呼。大家都很忙,加之我网上时间紧(一直是在外隔三岔五打游击),常是匆匆而过。真正学习诗人们的诗,还是坐在家里泡上一杯茶,翻开书刊,连诗带茶一齐品。
接到《情诗》2006春之卷(总第三期)已经一个多月了,每从头翻起,就是《老秋的诗》,就是《雪》。记不清读几遍了。今天从容,决定总结一回。学习是需要总结的,只有不断总结,才能不断进步。不懂这个理,我28年的中学教师就是瞎混了。就从《雪》进入吧!

在越过冬季,钟声悠扬的时刻
我听到雪落大地的声音
朴素且平和
掩埋内心横流的物欲
让一切享受安详

这是第一节。诗人写出中国当代诗歌的背景和诗人的心境。背景以冬季为喻,尽管严酷,却有“雪落大地”的坚持。作者自然是坚持者中的一员,且以“平和”“安详”的心境处之,籍此隔开“横流的物欲”。这使我触摸到了诗人的诗情结。

热爱这场雪吧
我们无法探望这种光芒
雪止之时
封住所有的道路
我们恪守青春,铭怀英雄

第二节诗人直接号召,加入到这场诗运动中来吧!尽管现在还不能说清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于人的心灵净化作用(光芒)究竟多么巨大,但作为一个心灵工程能够告一段落(雪止)时,必将会封住所有的不良心理趋向(道路),从而让青春充满正义与良知(铭怀英雄)。这节诗承第一节以“雪落”喻诗创作和诗活动,充分展示了诗陶冶人性灵的巨大作用。题外活,只可惜十几亿的中国人爱诗与爱钱的比例实在不好计算,真不知该如何坚守,且以自己的形式扩大影响。

汉语里一双明眸
梅和箫才是知音
在踏雪无痕的情节中
我打开窗户,看见雪的姿态
像诗人的背影
清瘦而明净

第三节,也是末节。前两行言简意赅,借代而喻而拟人。诗人是将最高雅的文学形式诗歌,放置于中国五千年文明(以“汉语”借代)的灿烂中,来展示其价值的。喻为明眸的“梅”和“箫”,当是“梅兰竹菊”与“笙管笛箫”之省写,并暗喻为中国传统的绘画书法艺术和音乐舞蹈艺术,用以象征高雅的人文品格和精神享受。“知音”一词的拟人,是说只有“梅”与“箫”所喻所征的艺术与品格,才可比及诗歌艺术。实际上诗歌一直是引领文学艺术的先锋,所谓“领风骚”者是也。
最后的四行,作者从价值的比较中,走进了诗现场,使诗人与诗融合为一体,“消瘦而明净”。“消瘦”既是诗人清贫的写照,也是诗歌艰难生存的暗示;“明净”则是喻示诗人品格的高尚,也是诗歌净化心灵价值的强调。

浏览学习老秋的诗,他的诗情结总是时隐时现于字里行间。请看:

整个夏天,和红蜻蜓对视
我的内心涌动层层细浪
是什么使生活的细节真实生动
若诗篇和音乐
这两只高大的杯盏相互碰撞

这是《红蜻蜓》一诗中的第三节。看来老秋非常喜欢音乐与舞蹈,将其喻以“红蜻蜓”的形象,然后拟人以“对视”,再把对视的两端拟物为“两只高大的杯子”,“相互碰撞”(就是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来提高技巧和陶冶心性。可见诗人的诗情节,用心不舍须臾,听歌看舞也要联想到诗歌上来。所以这样理解,因为我也喜欢听歌,边听边看歌词优劣,像夕林写的歌词,其实也是很精品的诗歌。

天空由谁写下优美的诗行
蝴蝶,这可人的舞者
一路拾来
彩色的芬芳

这是《蝴蝶》一诗的第一节。这里蝴蝶又成为诗人与舞者融合一体的形象。“一路拾来/ 彩色的芬芳”,显示了诗人灵魂的游走,浪漫而美丽。当个诗人吧——形象仿佛飞过我的面前。我一直都梦想当个诗人,现在就从零开始吧!

兰,你的歌谣/ 不得不让我怀念曾经初恋的少女// 一天风露,兰花若雪/ 兰,我至亲致爱的恋人/ 你也逃脱不了时光的蹂躏/
我感到暖意,兰并没有失去……/ 只等春天的阳光/ 摇出一片色彩斑斓的天地//

这是《兰》一诗中的两个片断。兰在这里既是诗的形象,又是具体某个诗人的形象。将诗看成恋人,可见情结之真之挚。尽管被时下的“时光”冷落,或者被痞子毁坏,但依然感到“暖意”,并且充满希望——“摇出一片色彩斑斓的天地”。可见情结之执之着。
或许,有人将《兰》读为爱情诗,那也是可以的。毕竟当今诗的精品,都有多维审美的艺术效果。但我宁愿从我的喜欢去理解。相信老秋是不会介意的,毕竟他于诗的情结,感染了一个诗爱者,感染了一个徘徊在圣殿之门台阶上的朝圣者。我正在虔诚的合十,允许我进去么?你们——我尊重的高洁朴实的仙圣们!
2006-5-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22 20: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研习百年新诗展播-19以鸟喻花,听笛声的深情鸣啭
作者:山城子(李德贵)




小序:

春节过后,我从上海返黔,在女儿家得到梅世泽老师(即梅边吹笛)送给我的一本诗选集,是作家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的《云彩草书的丰沛》。这是我们安顺地区六位青年诗人的合集。尽管六位诗人风格各异,但读每一首诗都是一种审美享受,一种兴致的学习。其中的一些诗,每每于茶余饭后翻出来再读,很觉受益。其中就包括梅老师的《鸟是冬天的花朵》、《今年的冬天特别清楚》和《碎玻璃》(见《云彩草书的丰沛》53-55页)。下面是我学习这三首诗的笔记——

以鸟喻花,听笛声的深情鸣啭


以往的诗中,作为喻体的花朵,往往都是以青年女子或少年儿童为本体的。梅老师这首《鸟是冬天的花朵》生面别开,以花喻鸟,所产生的艺术效果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不妨先录入进来,因为录入过程是一个个字地跳在屏幕上,就像一只只鸟儿“落在无叶的丛林里”,那种惊喜,是可以增强解诗的灵感的。全诗仅三节15行,又都是短句子,非常地简洁明快,就像单纯快乐的短笛,且看他如何地奏响——


鸟儿看见艳阳/ 飞来站在树上/ 它们想:这么好的阳光/ 不能让一个季节虚度了//
一只白鸟飞来/ 一只黑鸟飞来/ 就是一幅水墨/ 五颜六色一齐落在/ 无叶的丛林里/会是什么样的油彩//
站在树上,鸟就是花朵/ 阳光一温暖/ 鸟儿的思想开始活跃/ 站在冬天的阳光下/ 鸟儿就成了冬天最美丽的花朵


诗一开始,鸟儿是被拟人了。关键词是“想”。读到“想”,觉得前面的“看”和“站”也是人的动作。由此我判断,梅老师写的可能是人,且是一“族”人,一个与鸟与花极可相喻的群体(因为接着用了“它们”这个复数代词)。那末,诗人写的是哪一“族”人呢?再朦胧的诗,亦须有点“马脚”露出来,不然咋让读者共鸣呢?
正是花朵,特别是开在“无叶的丛林里”的冬天的花朵,向我泄漏了天机,让我看出这绝非一般的社会群体。因为,以花喻女,是取其貌似;以花喻少,是取其嫩似;而以冬花喻鸟,是取其神似。飞赴寒冷的无叶的丛林去为叶为花,而不负一个季节,其执着坚韧乃至牺牲的精神,都已呼之欲出了。
我知道,读诗就是读人。读梅世泽的诗就是读梅世泽其人。其人是教师,难道他是在讴歌教师么?“艳阳”和“冬天”的大背景也极像。但是,“白鸟”飞来,“黑鸟”飞来,就是“一幅水墨”。这意思有点“不管黑鸟白鸟,落成冬天林子里的花朵,就是好鸟”。而我知道教师中的黑鸟,心也是黑的。比如两个月才留一个作文,想提高写作能力么?每月交80元参加黑鸟的作文补习班好了。教师中的白鸟,则是守贫如玉,绝不玷污自己人格的。他们本不入一个林子,也构不成一幅水墨的。我的思维进行到这里,突然闪出一片极光来——嘿嘿!梅老师你就是你,你不仅是守贫如玉的优秀教师,而且还是坚守精神家园的实力诗人。你是在讴歌诗人这个生存于当今社会夹缝里的特殊群体呀!
所有的意象都丝丝入扣了。以商品大潮的冲击为外因,以诗人群体裂变内敛为内因,诗界冷落萧条困境的造成,确实极像冬天无叶无花的林子;黑鸟、白鸟、五颜六色的鸟,恰似不同诗群、不同流派、不同风格和品性的诗人们;而放弃灵活的飞动甘愿化为花朵守望冬林,不就是诗人们韧忍营造精神圣殿的艺术写照吗?当今的中国诗人及诗爱者(有这个“爱者”我就被幸运地划进来了),无疑都是这座圣殿里虔诚的圣徒。那么就让我们以百鸟朝凤的姿势,舞成冬天里美丽的花朵吧!就与梅老师脆亮的笛声一起飞上枝头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23 06:52:07 | 显示全部楼层
研习百年新诗展播-20多维审美,笛声吹动深层思维
作者:山城子(李德贵)

小序:
春节过后,我从上海返黔,在女儿家得到梅世泽老师(即梅边吹笛)送给我的一本诗选集,是作家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的《云彩草书的丰沛》。这是我们安顺地区六位青年诗人的合集。尽管六位诗人风格各异,但读每一首诗都是一种审美享受,一种兴致的学习。其中的一些诗,每每于茶余饭后翻出来再读,很觉受益。其中就包括梅老师的《鸟是冬天的花朵》、《今年的冬天特别清楚》和《碎玻璃》(见《云彩草书的丰沛》53-55页)。下面是我学习这三首诗的笔记——
多维审美,笛声吹动深层思维

梅老师诗的命题,大多吸引人。例如《来咬我一口》、《一张报纸垫在锅下》、《我儿子的自行车丢了》、《现在的盐很便宜》。这自然与他任教高中语文的积累有关,与他具备的文化或文学背景有关。这首《今年的冬天特别清楚》尤其让人惊目。冬天不过是个季节,有什么清楚不清楚的呢?“清楚”一词一般与事情、问题、内容一类的词语搭配,但这里“不幸”与季节与冬天搭配上了,明丽的朦胧中所带来的画外之音,就令读者不能不追寻了。
原诗还是三节15行。请看:

今年的冬天特别清楚/ 雪也特别清楚/ 她跟雨的区别,就是/ 一个扭腰斜胯向下飘/ 一个尽量竖直身子朝下落//
晚报说有个女孩子跳楼/ 被一群人看成一朵雪花/ 女人是雪/ 男人就只好是雨了/ 许多雪花飘进雨水里不见了/许多女人嫁了男人也不见了//
可今年的冬天特别清楚/ 元旦已过/ 不断飘落的雪花仍然/ 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初读时,让我很“清楚”的只有女孩子的跳楼事件,其余一切都朦朦胧胧,只觉得美。这样美的短诗,究竟美在何处,又为什么美呢?再读,再读,越发觉得美。但美里透出了忧虑与无奈,还算不算美哪?当然算。谁能说《孔雀东南飞》不美呢?又谁能说《琵琶行》不美呢?
诗的困境也许与收缩于象牙塔有关,冲出困境就得走到低处,听听琵琶女的低述,看看路面的泥泞。梅老师没有裹足自己,他一下子就站到了女孩子跌落的楼下了。像导火索引燃了心中久存的焦虑,就烧出了意象。这意象具有多维的审美效果,以兼顾不同审美层次的读者。停留在第一节,雪和雨的拟人,很准切地描摩了冬雪与夏雨的飘落情态,小小的动漫一样美丽。
第二节跳跃到“女孩子跳楼”这里,令人来不及思维,仿佛琵琶突然拨出一个下划音,让人的心狠狠地颤抖了一下。回头去看第一节,以“她”拟人,分明是为“女孩子”的显身作准备的,哪里是什么动漫呀?但诗人的目光没有停留在悲惨的点上,而是迅速地瞩目于周围的面上。“被一群人看成一朵雪花”,这行诗令我震撼了。不知思维怎么就滑到日本的一座高等学府,正是实验间休时间,一位长衫的中国学生惊愕地看着正在放映的新闻片,他黯然退避后,就决定弃医从文了。原来麻木是早有传统了。冷漠不过是麻木的外在表现。也许人性脆弱的一面较大,经不起阿赌物的冲击,百孔千疮就面目皆非了。
如果我以跳楼女孩为题写篇习作,可能就盯住现场的凄惨不放,力图让人们与我一起潸然而泪下。但锐眼的斑竹肯定会说我挖掘不深,张力不够。不读梅老师的这首诗,我可能还不服气哩。“女人是雪/ 男人就只好是雨了”,好像又返回到第一节去(打一抢换一个地方呀!),但“只好”一词的幽默,却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因为有弱势的存在,强势就理直气壮了吗?接下来的两行具有对称美的排偶反复句,就是有关弱势与强势的现实情形了吧?反正意味深长。
更意味深长的是最后一节,因为“飘落的雪花”已经分明不再是自然界的写实,它被隐喻了的诗人关注的凡尘事体,有了更为宽泛的象征性。但它被什么裹挟着忽略着停不下来了,一种无奈也就不好停下来了。这种感觉刻骨铭心,所以有这样的效果,是因为诗人前后三次反复了“特别清楚”这个鲜明的意象,且将思维的触须深入到了很深的层次。自然,用直落的轻软无力的雪花喻柔弱的女人,进而让读者想及柔弱女人一样的弱势群体,用扭腰斜胯(恣肆不羁)下飘的雨喻男人,进而让读者移目恣肆不羁男人般的强势部落,不仅是一种诗意建构的美丽,也是一种修辞出新的美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2 01:36 , Processed in 0.093334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