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07|回复: 11

746、繁华里的闲静生活写照 —学习多梦的江南《老茶馆》+90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12 12: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山城子 于 2020-11-16 21:46 编辑

746繁华里的闲静生活写照
——学习多梦的江南《老茶馆》
/  山城子
【散文诗原玉】

老茶馆
文/多梦的江南

老茶馆像壶浓茶,把老街的历史泡旧了。
肩搭毛巾的伙计,用拖腔拉调的吆喝,把时光的浮尘,掸了又掸。
先洗茶,后续水,日子一如从前。人们不紧不慢地来,不紧不慢地走。
老茶馆不大,泡着家事、国事、天下事。
一缕阳光,一碟瓜子,一盏茶。
脆生生的话题,在人们嘴里有滋有味地嗑来嗑去。
看茶叶沉沉浮浮,谈人生起起落落。老茶馆恰到好处地,把握着生活的温度。
日子如茶,浓酽或寡淡,苦涩或清香,都是生活的味道。
该续水时还得续水,该重沏时就要重沏。
老茶馆是一个顿号,停顿在老街的深处,停顿在人们的心中。
老街的人,愿意把自己当作茶叶,让老茶馆泡着。
温水中,从容舒展的茶叶,是人们每天的心情。

【阅读学习】

1  朴实的安安静静的语言。
虽然朴实安静,却又诗意盎然。为什么?答曰:诗人不露痕迹地进行了积极修辞。
2、比喻与张力。
开头就贴着素材展开比喻。而一个动词“泡”的喻拟式活用,则显出了很大的张力。
张力是压缩的食品,有一点点(就半行诗),足以饱餐了。
“温水中,从容舒展的茶叶,是人们每天的心情。”这“心情”藏了比喻,张力很大。
3  复沓与排比。这两个传统的修辞格,可以加强文字的气势,同时给诗文本的行走带来绰约的情韵。
“把时光的浮尘,掸了又掸。”“人们不紧不慢地来,不紧不慢地走。”——这是复沓;
“该续水时还得续水,该重沏时就要重沏。”——也是复沓;
“泡着家事、国事、天下事。/ 一缕阳光,一碟瓜子,一盏茶。”——这是排比。
4、对仗与双叠。
对仗的行文,会给读者带来文字的对称美;而双叠格形成的短语,一般都音韵和谐,走
如模特步一样美丽。请看“看茶叶沉沉浮浮,谈人生起起落落。”这是两个双叠被嵌进
了对仗句子,两种美丽就融合在一起了。
5、顶针与反复。
两个亲密的人背靠背地坐在草地上,从旁看那真叫美。顶针格的阅读效果就是这样的美。
而反复一个词语,就会加强语言的张势。
请看“老茶馆是一个顿号,停顿在老街的深处,停顿在人们的心中。”这个应当是近似于
顶针的句子,因为“顿号”约等于“停顿”,虽然词性不同。我倒觉得把“顿号”直接改
成“停顿”(动词活用为名词,未尝不可),就更美了。
6、多梦的江南就是以这样的外貌朴实,而内质优美的语言,来为我们展示了繁华时代里
离退休的老人们那种闲静而快乐生活情形,从侧面反映了小康社会的真实图景。
2014-10-19于夏云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2 12: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百年新诗选读研讨学习的篇章总整理,进行到第746篇,恰好是兄弟的,顺便贴了上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2 13: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754、平凡而伟大的颂歌
-读多梦的江南《母亲的秋天》
/ 山城子

【精品原文】
母亲的秋天
文/多梦的江南

母亲用镰刀,把秋天割开一个口子,秋色奔涌而来。
高低不平的庄稼茬,是季节磨出的老茧,咯疼了一个人的心。
母亲吐口唾沫,双手一搓,把夕阳搓得通红。
躺在地里的庄稼很听话,不吵不闹,如同襁褓中的婴儿,等着母亲一个个捆扎。
夜色高过院墙时,母亲把秋天领回了家。
我知道,她那又酸又胀的腰,就像用坏的农具,怎么也捶打不直。
这个秋天,是母亲的秋天,粮食就是她的孩子。
母亲喜欢看见,一颗颗粮食在粮仓里打滚,就像我们小时候的模样。
所以,母亲不敢歇息,她怕把日子歇老了。

【阅读学习】
1、本诗从“镰刀”起笔,承以开镰(母亲吐口唾沫,双手一搓,把夕阳搓得通红)。从第二节转入母亲(可以说是典型的农民代表)对农事的热爱。最后落笔合在一如既往的勤劳上面。
2、用抒情的诗意笔调,精炼简约地塑造人物形象,是别的文学体裁难以企及的——唯有自由体新诗和当代的散文诗才可以完成。而这篇就是比较好的范本。
3、好在诗人把母亲——从秋收的劳动中,以及她对劳动的果实——粮食的深情热爱中,就把一位朴实勤劳、艰辛耐苦、热爱生活的平凡而伟大农民形象给树立起来了。
4、本诗的艺术特点,在于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多种积极修辞,从而使文本呈现出浓郁的诗性。其具体为:
第一节:依次为拟物-拟物-比喻-“咯疼”的拟物活用-拟人;
第二节;依次有拟人-比喻-拟人-复沓-比喻;
第三节:依次是复沓-比喻-拟人-比喻-拟人。
哈,共有十五次积极修辞,其诗性(语言的艺术性)如何不浓郁呢?
2014-10-30于观山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2 13: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距离很近,顺便贴上来!!六年前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12 14: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山城子老师雅评!辛苦啦!

点评

兄弟晚上好!  发表于 2020-11-13 21: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13 18: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的诗更接近散文诗,欣赏。

点评

兄弟晚上好!  发表于 2020-11-13 21: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6 21: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城子 于 2020-11-16 21:48 编辑

900、比一些自由体新诗还有诗味的散文诗-多梦江南的《北风那个吹》(外一)
文/ 山城子

这个标题,是我读了多梦的江南这两首散文诗后,打从内心显现出来的。
喜欢交流的诗友,可以先读读这个以经典歌剧《白毛女》著名唱段中的两句唱词为标题的两篇诗章,并从中体会那种躲在文字背后的诗思与韵味。至少我是觉得比某些推崇直白(所谓“大众化”)的那些顺口溜,是艺术得多了。
请阅:


北风那个吹(外一章)
文/多梦的江南

落叶,是秋天的叛逃者。一根鞭子,冷酷无情地抽下来。
善观风向的墙头草,伏地不起,很臣服的样子,虔诚地朝南膜拜。
总有一些顽强不屈的种子,见缝插针,为春天复辟,埋下伏笔。

从不感冒的乌鸦,忍不住连打几个喷嚏。
一棵树被传染了,整片森林打着寒颤。
鸟巢失去了重心,宛如急流中的小船,在树杈的暗礁间颠簸。

支撑天空的云层骤然坍塌,一团团从山顶滚落,让左右开弓的树枝弹成了飞絮。
好多正经得读不出表情的名词,瞬间变成了疯狂的动词。
一个个在分行的文字中,张牙舞爪。

几缕风干的阳光,被驱赶出体外。一再按捺,乡愁还是从开线的地方冒出来。
故乡,那条一瘦再瘦的河流,藏匿着思念的游鱼。
梦里总是听见,松动的瓦片,敲打着屋脊,比老屋的咳嗽声还响。


雪花那个飘

那个头扎红绳的女子,长辫一甩。落满灰尘的旧唱片,就转动起来。
踮起的红舞鞋,像根唱针,一圈又一圈,轻盈地旋转。
音乐响起,一群白色的蝴蝶,倾巢而出。


街灯失眠了,眼睛红肿,看深深浅浅的脚印,一个个被掩埋。
一块橡皮擦,不断擦拭着往事。记忆的内存大了,思想一片空白。
许多信件,蜷缩在邮筒里,找不到寄发的出口。一个熟悉的地址,渐渐模糊不清。

红泥火炉,跳动的火焰,无法激活挂在墙上的花香和鸟鸣。
把风花雪月的话题,兑入壶中,让炉火与茶水交谈。
许多话一说出来,就在嘴边汽化。沉默,是最好的语言。

一匹白马,驮着黄卷青灯走了。拴马桩上,开出大朵的蘑菇。
这时,适合在一首诗中打坐,让时光静静入禅。
睁眼闭眼之间,门外的江山,已矮了三分。


[阅读学习]说艺术得多,当然是指语言的艺术化表达。亦即有别于小说、散文的精炼含蓄,或生动形象,或跌宕跳跃,或幽默诙谐,或灵气新颖,铿锵流畅,或朦胧婉约等等密集地语言表达。毕竟诗是语言的艺术,语言艺术不起来,将竹板子呱嗒呱嗒打碎也没用,也只能是类快板的文字,而非诗歌。

艺术在于不留斧凿痕迹的喻拟(通过比喻而拟人,或通过拟人而比喻)行走。第一首的第一行的将“落叶”比喻为“叛逃者”立刻就有了拟人的阅读效果;而“一根鞭子”比喻没出现的本体秋风,又通过“冷酷无情”的修饰,而有了拟人的阅读效果。第二行的“墙头草”是拟人,效果无疑地生动形象起来。第三行的“种子”“春天”也相携着一并拟人了。这艺术化的行走,可谓脚步绵密得很呢!第二节的三行,依次拟人的是乌鸦、树、森林,而鸟巢那里就回到了比喻。不仅生动形象,也很灵气活泼幽默诙谐了。第三节里语言的新颖呈现,在于拟物修辞格的拓宽运用。比如“云层”是气态物,这里用“坍塌”和“滚落”两个动词,就生动成固态物一样甚至听到声响了一般。紧接着“名词”就被拟人了。这个拟人效果就为读者意会秋风秋雨的降临留下了很大的视听空间。
以上三节对“北风那个吹”——深秋的来临写得何等生动活泼形象风趣诙谐!这绝不同于小说散文的写景的方法。这里是语言艺术的密集地呈现。诚然,诗人绝非为写景而写景,这是个铺垫,是为其接下来的抒情搭了一个艺术的舞台。
艺术舞台之上,主角就是深沉的乡思了!进入抒情,则更需要艺术的表达。“阳光”可以被“风干”,这也属于拟物格的拓宽,阅读效果在于阳光也同可以风干的固态物一样可触可摸了。“被驱赶”就变成了拟人格。“乡愁”的“冒出来”又是拟物——转换自如,阅读效果是新颖又灵气,生动又含蓄啊!接下来的故乡的河,“一瘦再瘦”再拟人,阅读效果是形象而又真实(我家乡的河,是变成了死蛇一样的垃圾土沟了)。“思念”字眼的出现,对“游鱼”来说还是拟人,而对诗人来说则是真情的抒发。巧妙还在于用“游鱼”比喻游子(诗人自己)。从河到“老屋”
依然拟人(咳嗽声)。就是这样,诗人在这篇作品中,在密集的艺术化语言的行进中,也就是在这厚重的浓烈的诗味中,隐藏了深沉的思乡之情。可谓旨艺双馨之美作。很使我受益。
(至于又会有人来指导我如何写评,而不能只说优点,不说缺点云云——我在这里等着他说:我是在学习呢,不是写评论。评论是评论家的事。我的事是学习如何把散文诗写得超越自由体新诗。)

第二篇第一节诗人从想象开头,接下来连用比喻造成通感的阅读效果。第二节拟人,“擦拭”又转为拟物了,更欣赏“内存”现代语言的比喻效果。第三节“激活”现代语的比喻式运用,“兑入”的活用新鲜出拟物效果,都别致而新颖。第四节又是在艺术化的表达中,表达了诗人通过对诗歌的追求而净化心灵的情思。这里就不细致地记录我的学习过程了。留给愿意学习此篇的诗友,自己来体会个中美丽诗味了。

2015-11-26于沈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17 16: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赵春华 发表于 2020-11-13 18:07
江南的诗更接近散文诗,欣赏。

谢谢老朋友谬赞!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17 16: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城子 发表于 2020-11-16 21:46
900、比一些自由体新诗还有诗味的散文诗-多梦江南的《北风那个吹》(外一)
文/ 山城子

感谢山城子老师详尽细致的评析!辛苦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7 20: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梦的江南 发表于 2020-11-17 16:31
感谢山城子老师详尽细致的评析!辛苦啦!

这是我编发的《选读研讨学习百年自由体新诗(含散文诗)》的第900首(组)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6 07:42 , Processed in 0.08424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