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袁祚萱 于 2023-5-27 18:20 编辑
六七十年代的奉节老县城甜食店
原创 诗抄小金库三峡诗抄2023-05-27 14:05 发表于上海
作者:王家金 奉节甜食店坐落在老县城的黄州街,一楼一底,底层是铺面。铺面一侧沿木梯上楼,楼上是仓库。甜食店经营油条、肉饼、捞糟和黄糕。组长马泮富,四十左右的中年男子。他负责全店经营和卖些捞糟汤圆之类。马组长常在楼上操扁卦(练武术),具体练什么功,人们也不清楚,大约是操棍弄棒之类吧。 (蒸黄糕的竹笼) 易鹤林负责打饼子、炸油条。炸油条时,是不能用长竹筷敲打锅边的,否则要耗费许多油。在老百姓长年累月难沾油荤的年代,农民进店吃根油条,也算是见了油荤了。
易鹤林约莫四五十岁吧。易家的肉饼子很有名气。他有一名叔伯兄弟在县政路电影院旁边卖饼子,人家的堆着没人买,他的肉饼子要排长队。肉心饼子七分钱一个。易鹤林把肉馅混合好,然后和好面粉,把搓成条状的面粉扯成大小均匀的记子,然后在上面撒上干面粉。打饼子要站在灶边,灶旁是案板。他把肉馅包好,扯下包口处多余的面团,把圆形的面团,拍成扁平的圆形饼。做完了一批,拿两个饼在平的铁皮锅上双手旋转,时而分开,时而交叉、翻面,然后放到灶膛烘烤。稍闲时,他拿着擀面棒有节奏地敲打案板,算是自娱自乐吧。老人寡言少语,即使有领导来店,他只管打自己的饼子,也不打招呼。有时我去店里找母亲,老人总是笑着招呼我吃饼子。打饼子是个站功活。他可以站着一连打上好几个小时,但是,只要一坐下来,他就要打瞌睡。1975年春夏之交,易鹤林代表奉节县饮食服务公司赴万县市(万县地区九县一市)参加“白案”(炸油条)比赛获得了冠军,给奉节饮食服务公司赢得了荣誉。
(扯记子和加工记子) 我母亲负责蒸黄糕(发糕)。人们亲切地叫她二孃孃。蒸完黄糕,如果马组长要外出,母亲还要接过煮捞糟和汤圆的活。
(煮汤圆) 蒸黄糕可是个苦活路。每天半夜四点必须上班,风雨无阻。卖完黄糕,要把第二天要蒸糕的米淘洗干净,泡好。下午用石磨把米推成米浆。负责推磨的是一名姓杨的盲人,大约五十多岁。推完米浆,就是打芡。打芡可是个力气活。米浆要不干不稀,用锅铲在锅里不停搅动。稍不留神,米浆成了团,就生熟不均匀了。米浆快熟时,十分粘锅铲,必须用力搅动。如果不迅速搅动,粘在铁锅上,糊了,结果是前功尽弃!打好的熟芡,分成小砣,凉在桌子上。桌子上事先垫有纱布。待熟芡里外都凉透了,才把它们均匀地捏在老面中(叫做打芡)。熟芡实际上就是个让老面发酵的过程。只有把这些方方面面都做到位了,蒸出的黄糕才会开花开朵,又白又香又爽口。母亲除了经营黄糕生意,还要拍捞糟。夏天气温高,拍捞糟容易。冬季,要经常观察,如果捞糟没来,要及时采取挽救措施,用热水瓶帮助发酵,千万不能拐了窝(做砸了)。甜食店除了这三大主力,还有几个卖牌子的妇女。店铺本来轮流值夜班守店,人人有责。结果几个妇女以这样那样的理由拒绝值班。三大主力也成了值夜班的主力了。
网友来讯
刘明:二十多年前读王老师的诗,都“快马加鞭追星月”,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都到了不惑之年,激情也快被磨灭,王老师却依然在快马加鞭传道授业解惑,真是令人敬佩啊!
太华:为洪老点赞!君子万年,寿与长天,祝洪老健康长寿,安享期颐之年!为家金老师点赞!家金笔耕不缀,宏扬正能量,他的文章质朴无华、真挚亲切、耐看耐读,让我懂得了那些感动自己的故事,都是一个个普通的灵魂,可敬可爱。
刘娟:王老师回以诗作,十分感激。虽然文笔未及王老师分毫,继续学习王老师积极乐观潇洒的人生态度。始终保持热情,始终保持热爱🫶王老师把日子过成了诗。
老兵:王老师, 佳作欣赏,很有大家风范,窥一斑,可见其貌,从我欣赏的王老师两篇书法佳作,可知王老师功底深厚,特别是你的毛体书法我更欣赏,可能是我性格的原因,喜欢无拘无束自由奔放,不喜受任何东东约束之故。
永中:赞家金老师书法 字如其人 恭楷端正 功力毕见 积习日深
胜芬:折服你的多才多艺!为你的不老青春点赞!
繁锦半夏:王老师您好,距离2005级毕业已18年,不知道您还记得学生不?您还是那么有活力、孜孜不倦,愿您每一天都开心、幸福!
谢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往期回顾
诗抄小金库
作者简介:王家金,男,重庆市奉节中学高级教师,奉节县作家协会理事,万县地区作家协会委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重庆分会会员,全囯优秀语文教师,奉节县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