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8-26 20: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性思维”与“奴性”
诗性思维:又称原始思维,意指人类儿童时期所具有的特殊思考方式。其特征为主客不分,运用想象力将主观情感过渡到到客观事物上,使客观事物成为主观情感的载体,从而创造出一个心物合融的主体境界。
奴性:没有独立的人格精神,依附于别人的思想,行为,甘愿被奴役的天性.
我们常说诗词是感性的,有感而发随意而为(所谓文有文笔,当然诗有诗性,当然诗词的感性唯美,有理有据。这里说的感性随意指的是随性,没有具体内容,不通顺,词不达意,等)正如美当然有美的道理,感性,当然有感性美,通顺也是。
问题是相对的,事物都存在相对,相对合理。我们常说存在即是合理,无非就是合理与不合理。感性随性而为,当具备这种特点时,我们说就没有黑白之分了,形式化处理,东西就不会有东西。意识决定构成,那么社会活动设置也是如此,形同摆设。
谓理所淡然的合理
存在即合理,世间万物无不如此,存在相对,相对于存在,科学的真实面目不也是如此,从合理中寻找答案,从答案中证明合理,科学等于道理。(语言学也好,机械学也好,存在就是合理的)
然道不科学?
道德经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周易 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
“万物负阴而抱阳”,万物都背负着阴而怀抱着阳,也就是说说万物在结构上说都是阳在正面而阴在背面。阴阳为二气。所谓有无相生、虚实相形、阴阳相依。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道”,“常道”是世界万物的起源。换言之,世界万物都是“常道”的衍生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万物的任何一种性质,都是由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构成。存在即是合理,故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好比正极和负极,正负于相对之中,主观来说(字面,形式)正负相对合理,自然顺应。客观来说(内含),正有正的道理相对,从负同之(区别好坏),负有负的道理相对,从正同之(区别好坏),是故,冲气以为和。故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存在不同,包含不同,又是相同的,无不之讲究“合理”、学问,学科之间经管不同,但是目的都是一样的,科学就是道理。百姓日必用之,都在所用之物的规律,用老子的话讲“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政所谓,正所谓“德不孤,必有邻行”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相对于合理,就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好比文明社会,如果说道德是软,那么措施就是硬,好比法律,制约。我们说文明人有德有理,不文明由于无理,就要法律形式制约。有理,无理,有德不德,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为天下式,知其白守其黑。在主观上来说就是德性,品行,客观来说就是万物存在的合理性,德行德性,德性德行,从形式到根本,从根本到形式,中庸之道,孔子曰:‘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指乎’“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复归于无极,无为而治。
艺术通过形式认知表现认识,同样的文学也是通过形式表达作者认识,只不过形式不同,都是用“手”而已,同样的我们想去那里,做什么事会通过大脑认识而后行动,诗作为事物的包含,当然也离不开道理。我们通过对事物认知表达认识一样吗?一样.不一样吗?不一样.
器:何谓“器”?《易.系辞》:“形乃谓之器。”,“器”即“形”。何谓“形”?何谓“君子不器”?就是“君子不相”。
事物的存在就是相对的合理性,人的认识予以认知,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大脑,我们的认识于我们的文化(或者说认识途径,西学也好,都是让我们知道/认识,认识的本身就是合理)我们的认识多于传统文化。自然本身也包含非自然,自然而然就是说有顺和逆,顺就是外在表现,大自然的,逆就是内在联系。社会存在即是社会的反应,我们从社会存在就能知道社会意识,都是相互联系的,顺应民情就是顺应民心,这些也都离不开相对。
好/不好
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社会意识形态多是处于顺应自然形态,即好坏相对存在,或者我们知道相对,更多的联系不到一起,精神与物质,学科和学科之间联系不到,存在不包含。形式考虑,那么所反应出来的多就是机制化(控制,管制),好比当今社会形态,典型顺应自然形态.具体表现方式就是,如我们口头常说“这个怎么样,那个怎么样,然后取其中道(中庸,传统自然观,自然顺应),为而不可为,所谓和而不同,社会两极分化,那么问题来了,明哲保身,什么都不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认识予以认知,那么社会构成也会这样。
结合历史和近代,我们不难发现,社会意识基本处于这种状态。主要就是认识点错误(文化问题),就东西来说,为什么5.4新文化革新,不过就是认识存在问题,(奴性,诗性思维)那么确实是有“问题”,就“自由”一词说,我们不难发现东西之差距,一个有序,一个无序。那么问题具体产生的在哪里?主要还是认识点,两极分化。我们更多于机械的,没有明确意识。
物质与精神不统一,物质社会构成没明确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