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88|回复: 27

诗歌写读杂感(4):对【局外人】的浅析及延伸阅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21 21: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乐山船公 于 2021-7-24 15:47 编辑

                                                
诗歌写读杂感(4):
对【局外人】的浅析及延伸阅读



文/乐山船公


前言
在中诗网现代诗歌精华组呆了老长时间了,自上周推荐【局外人】这首之后,略数了一下,精华简评诗友的作品已经108首了(可能不至)。中间,因身体原因退出精华组几个月的那段时间,就想把这些精华作品再次研读一下、体会一下、总结一下,若能分门别类地梳理一个眉目出来,以便随时提取学习,多好。但俺就是一个十足的懒虫,不想动笔,也不想动脑。今天,忽然动心了,想再次审视已经精华简评的这些作品:一是纠正自己可能简评不当的地方,二是进一步学习这些曾经引起俺感动过的诗歌,三是丰富并延伸一下俺取名的“诗歌写读杂感”内容(或许今后强迫自己写下去)。

对【局外人】的浅析及延伸阅读


一、初读【人字帖(组诗)】的几点印象

初读滇西老师的【人字帖(组诗)】(注1),最先是被第一首【就怕你叫我阿海】吸引的,“因为阿海早死了/死在了进城的路上/这么多年/都是常建世替他活着/活得很苦很累”。短短数行,就把一个长期在外打工、有苦难诉有痛难言、想家又不敢回家的打工仔“扭曲”的心理抖落了出来。当作者把乳名“阿海”与自己对接时,相信每一位读者都隐约悟出了作者一段不便言说的苦难经历。这也让俺想起,曾经写【赵豆腐】(注2)那首的主人公赵四(他是俺的老家亲戚)。赵四卖不动豆腐了,因为贫穷的山村没有多少购买力。赵四外出打工几年不回,挣不到钱不说还历尽心理折磨,无顔回家也拿不出什么回家。那种苦极了的心理,是俺理解阿海复活的一条路径。

第二首吸引俺的是【父亲】,“瞄准城市/把笔直的身躯拉成弓/射出我这枚响箭后/你,隐居了/隐居到了/安全的泥土里”。这首非常干练,且弓与箭比喻贴切(响箭很有寓意)。简短的6行,没有一丁点的拖泥带水,就把父亲的遗志、一生积劳如弓的向往、对孩子进城闯荡的嘱托(响箭),全都压进了父与子、弓与箭的比喻之中,令人感慨和赞叹。另一首【香烟的心事】也很有味道(略)。

读完整个组诗,有几个印象,一是滇西老师的诗歌,是经过长期生活磨练出来的诗歌,有石头一样的质感;二是滇西老师是在彝语地区成长起来的诗人,有彝族的古朴和纯净;三是滇西老师是在用生命写诗,有鲜活的原生态之美。犹如他的【雪山河】:“活着,是饮用水/死了,是净身物”。又如【写给女儿】,“希望是生活的诱饵/忍耐是活着的成本/而善良,太贵/要慢用”。

二、【局外人】最能反映滇西老师这组诗歌的特性

复读细读整组诗歌,用“纯粹”二字一点不夸张。俺这里的“纯粹”,主要是指滇西老师的诗歌不是停留在语言到语言、文字到文字这个层面的诗歌,更不是浅尝辄止的技术流派诗歌,而是经过生命历练用骨头写出来的诗歌,其厚度广度都带有底层生活的独特性,甚至唯一性。

那么这一组中,根据俺的以上三点印象,若其中一两首能涵盖生活质感、纯朴干净、原生态这三个元素,那就能代表滇西老师的诗歌特性。俺按这个想法,选择了【局外人】这首。奶奶“翻垃圾桶”,“孙女迎我而站”,这个画面呈现的底层生活质感特别强烈,也非常刺眼。如果没有对亲人掏心入骨的挚爱,如果没有低层生活厚实的磨砺惯性,只须一丁点虚荣,就不会这样去描写自己的亲人。但作者根植的这片土地,是不需要任何掩饰的。在作者心里,“阿海”成长的这片土地,是天然的纯朴的干净的,也是少有现代工业文明痕迹的一片“处女地”。此时,奶奶很投入的“翻垃圾桶”,也很投入地翻捣出“局外人”不可言说的情绪。而“孙女迎我而站”,“没把我当回事”,正好印证了奶奶的这份投入,也对比出不带一点虚伪且本能又干净的母爱。这份母爱,在画面中具有的独特性和唯一性,轻易击中所有“局外人”的心,也是作者受之不起的隐痛,同样也是所有局外人受之不起的隐痛。为此,俺认为【局外人】这首,能够体现滇西老师这组诗歌的特性。再来读一读只有10行的这首小诗:


[局外人]
文/滇西

奶奶背对着我
翻垃圾桶
孙女迎我而站
吃盒饭

奶奶很投入
没发现我关注她
孙女吃得香
没把我当回事

夕阳下
中秋月正升起

吴殿平编辑对组诗的推荐语:
很有灵性,多生活和生命哲思,好像就是缺少那么一点点深度和老辣,但也有几首有分量的。

中沙河编辑对组诗的推荐语:
这一组诗歌简练、深刻,很有个性和特质,几句看似调侃的语言,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击中事物的本质,流露出作者高超的洞察力和深邃的思想,诗风老辣,笔力非凡。

乐山船公对[局外人]的简评:
短短50个字,素描一般把3个人5代人的生活截面,惟妙惟肖勾勒出来,很不简单。尤其这个局外人的设置很妙,他的身份是爷爷,是孙儿,也是游子,却成为中秋归家片刻的一个局外人。其实,聚焦这个画面的每一位读者,此刻都被这个局外人替换且占据,也被夕阳下的场景击得心碎。据最新的我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显示,月收入千元以下的(含学生等无收入者)约2.6亿人。这显然不包括偏远山区没有入网的低收入人群。滇西老师用口语叙述的方式,把贫困的亲人(一老一小)三秒钟的肢语画面精简呈现,没有修饰,没有感叹,却有强烈的视角冲击力,也给每一位局外人烙上心灵的隐痛。值得学习。

三、对[局外人]的延伸阅读

因为简评,比浅评还要简略,一般不超过300字。所以无法细说为什么选择这首推荐为精华的思路和理由,也无法道出所读所想和体会。那天,在【人字帖(组诗)】下面的回复帖中,有诗友提到了精华的评定也应该看整体的问题,俺回复:“选了【局外人】这首推荐精华。这首有一点,在简评中没有说,就是作者来自底层生活的唯一性。“

其实,推荐精华作品是一件苦差事。尤其象俺这种才疏学浅之人,只能应付,只能根据自身的学识经历水平理解一二实话实说吧了,谈不上鉴别、提炼、启发和引导。况且,每天必须推荐一首精华的要求,是工作需要,就是在这几天的版面帖子中选择相对较好的,按一定程序推荐。并非个别诗友理解的,一定是整体上最好的。实事求是地说,被精华的作品不一定是优秀的(原因很多,这里不分析)。其实,审美是带有倾向性的心理过程。举一个例子,俺推荐【局外人】这首,多少跟十多年前读到的一首诗歌有关。这首诗歌,俺认为也具有这种唯一性,即多数人很难涉及到的处于底层小人物独特的情感元素。如下:


我的破烂亲娘】
文/百年功力

“你娘忙去了。”电话那头总是父亲的声音。
父亲是工人,
捡每个月红色而单薄的退休金,
捡一间用废钢筋作防盗网的单身宿舍,
捡铜矿里重金属的粉尘在肺里藏着……
捡一件打着补丁的帆布工装,每周回车间看看徒弟。

母亲是农民,
没捡着稻子和农具,
只捡了一个“非农业户口”骄傲地住在单身宿舍自搭的厨房里。
城市的土里只种房子,
矿山的土里只种石头和铁。
比乡村的泥巴肥沃的是,这里的土地能种出垃圾
——照样结着母亲的口粮!
母亲捡到报纸总要用手抚抚平,
母亲捡到塑料壶,总要在上面凿个洞,
母亲捡到茅台的酒瓶,总要砸碎……
喝不出假酒的娘呀,破了的破烂不值钱了,但高贵!

但是娘,您不该捡滚落在地上的矿石呀!
石头可以熬出铁来,
丢在路上是废品,捡起来就是国家的。
矿长小舅子没收您的铁,是因为铁可以换酒喝,
可以醉了,踢您的篮子。
娘呀,您那时不该一跪呀——
孙子的生日还在下个月,生日礼物很轻呀。
(您一跪让远在千里的儿子膝盖一软,
烧了囤积一年的诗稿!)
孙子看您眼睛红红的,
您应该告诉他——
铁作的玩具,危险!

母亲穿着和破烂一样灰的衣裳,
总笑着跟收费品的小伙子说:
“我有一个干干净净的孙子……”

(注3)


百年功力老师当时在诗歌报的红颜诗国版当版主,俺在诗歌报的挑战者版当版主。俺保存了百年功力老师的这首诗歌,因为每次都能读出一份感动。【局外人】这首也是。但【局外人】相比【我的破烂亲娘】,带给俺更多的是思考。因为【我的破烂亲娘】铺垫的信息量足够多,组合式的情节输送和比较煽情的句式,容易引发感动。【局外人】不同,几乎只有三秒钟的肢体语言勾勒的画面,没有修饰,没有感叹,没有煽情,非常朴实简练,留给读者的空间却很大。那么,滇西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写?想表达什么?

俺曾经是一名扶贫工作者,在凉山及乌蒙山区的彝家寨子呆过,对彝乡的山山水水和人文情感有一些了解。彝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彝族祖先发明的十月太阳历是世界上最早的历法),由于历史原因,当代彝族居住地都是国家连片扶贫开发之地。在现有扶贫标准之下的精准扶贫,彝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但是,这些生活温饱型的基本保障,与底层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很大差距。俺扶贫工作过的乡村,家庭约80%的收入来自打工,约20%的收入来自家庭养殖业和农业。若是扶贫对象,政策性收入占比很高。所以,有劳动能力的家庭,外出打工是首选。滇西老师诗歌中的主人公就是一位打工仔形象。从年龄推断,滇西老师应该是第一代农民工。因为第二代尤其第三代农民工基本丧失了对土地的依附,即没有了耕种技术。只有第一代农民工虽然外出打工,每到农忙季节都要回乡务农。所以,第一代农民工对乡村老家有入骨的依恋。另一个方面,第一代农民工处于一个粗放的受歧视的打工环境,这反过来对故土的依恋更甚。

俺曾经跟赵四(俺表弟)深入交流过,他说,打工很苦,经常挣不到钱,就是挣了点钱,回一次家走人亲(送礼)就走光了。很怕回家,但还是要回家。因为这方故土,有他一生都舍不去的精神和情感财富。就如滇西老师诗中所说:”娘啊/有您在,我不敢老“,是一个理。所以,生于兹长于兹的故土,是没有歧视的而且是无比亲切的温暖的,是对打工心灵的抚慰。从这个角度,【局外人】展现的奶奶对“翻垃圾桶”的投入和“孙女迎我而站”、“没把我当回事”的画面,是纠结的但又是亲切的轻松的干净的,呈现了一种生活的残缺之美。这种美,只有历经了磨难才能更深体会的原生态的美。从小诗的最后两句能读出美的心情的释放:”夕阳下/中秋月正升起“。只是,我们每一位读者取自不同的局外视角和认知,得出不同程度不同倾向的审美结果。也许,这正是滇西老师想要的结果。


四、几点勘误和体会

1.俺在简评中,说是五代人,可能是误解。李劼人的【死水微澜】中,川西地区的人常常跟孩子喊同辈。比如丈夫跟着孩子喊自己的妻子为妈妈。【人字帖(组诗)】中出现的人物只有四代人,所以【局外人】中的奶奶,也应该是作者跟着孩子的叫法,即奶奶应该是作者的母亲。

2.新诗的”低门坎“是正确的方向。纵观历史,唐朝因科举制写一首好诗可以做官,可以洛阳纸贵,这是体制因素。当前新诗已经自由化了,既然”脑残“之人都能写出好诗,为什么普通群众就不能写一写呢?这说个,就是新诗应该是平民化的新诗,并非”小众化“的新诗。然而当下新诗已经更加小众化了。问题都出在诗人身上。记得,古代诗人以及老一辈诗人经常下去体验生活,先让百姓读懂才算过关。我们当下的所谓诗人几乎是拍拍脑袋的“脑筋急转弯”文字,跟不上多媒体时代的大众需求,自然不被大众接受,也不被社会文化心理认可。

3.优秀的现代新诗,往往呈现多棱镜的审美意图。就象一件微雕艺术品,每个人都能欣赏出不同的美(即主旨意图是明朗的,而能指的寓意是潜伏的未知的)。所以,俺认为,诗歌的阅读关,是成其为诗歌的第一道关口。因为读诗就是读人,就是读一个人的社会。只有过了这道关口,才会去评价美的成份,即审美关(美或不美的认可度)。只有美的,人们才会进一步去揣摸、探就潜伏或深藏的寓意,即寓意关(或辨析关)。现实是,作者的主旨意图往往被社会文化心理共阅解构的主旨意图是有差异的,常常是漂移的,甚至是矛盾的。所以,除了版权,发表出来的就不再是自己的。这就是阅读关的重要性所在。从这个写读角度,能读明白,还能扎吧出味道,是首要。至少【局外人】这首是过了前两关的优秀作品。

4.百年新诗还处于”婴儿期“,塑性很大。我们应该容得下只有语言的诗歌,也应该容得下到语言为止的诗歌,还应该容得下生活写实的诗歌等。就是无意义写作,也应该有探索的空间。所以,新诗呈现的多样性,不应该随意的”标签化“,我们都在过往的途中。
(先写到这里吧,请诗友指正后再修改)


20210721




注2:诗歌写读杂感(3)灵感写作与临屏写作https://bbs.yzs.com/forum.php?mo ... 996&fromuid=28731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22 10: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学习。开卷有益。问好先生。

点评

谢谢鼓励,问好  发表于 2021-10-15 17: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22 22: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很受益!谢谢乐山老师赐稿!您辛苦——给您敬茶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3 09: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城子 发表于 2021-7-22 22:06
读了很受益!谢谢乐山老师赐稿!您辛苦——给您敬茶啊!!

谢谢山城子老师鼓励

点评

向乐山老师学习!致敬!  发表于 2021-7-23 15: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31 10:5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古不为 于 2021-8-1 18:02 编辑

乐山编辑的诗评无疑是一流的,是值得一字一句认真品读的好文。拜读大赞!问好祝福!
刚读到这首诗的时候,我曾经产生一点点疑问。
“奶奶”和“孙女”的身份角色很容易产生误读!关照标题以后,知道这首诗是以局外人的视角来写的,所谓局外人就是“奶奶”和“孙女”之外的第三者,不拘于是哪一个,或许就是路人甲,更大可能就是诗人自己,却不一定与“奶奶”“孙女”有血缘关系。

[局外人]
文/滇西

奶奶背对着我
翻垃圾桶
孙女迎我而站
吃盒饭

奶奶很投入
没发现我关注她
孙女吃得香
没把我当回事

夕阳下
中秋月正升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31 11: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古不为 于 2021-7-31 11:13 编辑

3个人5代人?
最多就是三代人吧?就算是局外人的奶奶,和局外人的孙女,可以是五代人,但是,那奶奶该有100岁了吧,或者孙女还小到很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31 11: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1.俺在简评中,说是五代人,可能是误解。李劼人的【死水微澜】中,川西地区的人常常跟孩子喊同辈。比如丈夫跟着孩子喊自己的妻子为妈妈。【人字帖(组诗)】中出现的人物只有四代人,所以【局外人】中的奶奶,也应该是作者跟着孩子的叫法,即奶奶应该是作者的母亲。

与乐山编辑讨论:
其实,不必要探究局外人与奶奶孙女的辈分关系,或者是否有亲缘关系的,很简单,局外人就是局外人,就是一个奶奶孙女以外的人。
那么,以局外人的眼光,或者视角,去看奶奶和孙女的生活画面,就一目了然了,人物关系也就很简单了。

点评

附议  发表于 2021-8-1 16: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31 12: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诗的”低门坎“是正确的方向。纵观历史,唐朝因科举制写一首好诗可以做官,可以洛阳纸贵,这是体制因素。当前新诗已经自由化了,既然”脑残“之人都能写出好诗,为什么普通群众就不能写一写呢?这说个,就是新诗应该是平民化的新诗,并非”小众化“的新诗。然而当下新诗已经更加小众化了。问题都出在诗人身上。记得,古代诗人以及老一辈诗人经常下去体验生活,先让百姓读懂才算过关。我们当下的所谓诗人几乎是拍拍脑袋的“脑筋急转弯”文字,跟不上多媒体时代的大众需求,自然不被大众接受,也不被社会文化心理认可。

附议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31 12: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年新诗还处于”婴儿期“,塑性很大。我们应该容得下只有语言的诗歌,也应该容得下到语言为止的诗歌,还应该容得下生活写实的诗歌等。就是无意义写作,也应该有探索的空间。所以,新诗呈现的多样性,不应该随意的”标签化“,我们都在过往的途中。

附议大赞!

点评

谢谢不为老师赏读鼓励  发表于 2021-10-15 17: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 16: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的阅读关,是成其为诗歌的第一道关口。因为读诗就是读人,就是读一个人的社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15 02:00 , Processed in 0.10822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