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alu 于 2022-7-26 11:41 编辑
河边草青青 ——曹克考诗集《青春·诗路》序言
贡发芹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作为文学青年,我刚走出校门,就经常听说曹克考先生,爱好写作,富有文才,也多次在《滁州报》拜读了他的诗作。但他在戴巷农业初级中学任教,我在邵岗中心小学上班,不曾相识结交。到了80年代中期,全国性诗歌热潮高涨,我也曾跟风牵头成立了女山湖诗社。几年后,诗社不断发展壮大,在皖东大地产生了较大影响,于是受同仁委托,出面邀请中国作协会员、时任滁县地区文联主席、著名诗人郭瑞年先生前来辅导写作。本来是抱着试试的心理,没想到郭老真的莅临指导,令我们非常感动。曹克考先生听说了此事,便慕名赶到女山湖拜见郭老,于是我们得以相识,但因当时交通条件限制,仍旧没有来往。80年代后期,我调到苏巷职业高级中学任教,与曹克考先生交往渐多。 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中午放学,曹克考先生推着一辆半旧自行车立在我的宿舍门口,原来他是自戴巷农中上过第三节课后专门骑车赶过来叙旧的,提来一包的文稿据说是一部剧本和一叠诗稿与我研讨,我那时太忙没有时间,就请他带回去,容我今后有时间再慢慢拜读,他表示理解。因当时生活条件简陋,我一个人没有起火,但我还是竭尽热诚接待了他,在食堂打了几个菜,从小店拿了两瓶白酒,边吃边聊,不知不觉,两瓶酒去了一瓶半,我喝有三两,余下都由他解决了。 饭后,曹克考先生坚持返回,我再三挽留他休息一会儿,未被领会。 半年后,我与曹克考先生又见了面,据他解释,那天他骑车返回途中,酒意袭来,就在一片松林边小憩了一会儿,傍晚醒来,自行车和盛有文稿的人造革黑包都没有了。当时他以为是某个好心的路人帮助他收藏起来了,但几个月过去了,仍不见归还,看来多半是被人顺手牵羊了。那自行车是借梅勿平老师的,曹克考先生并不在意,把自己的旧自行车维修一番送给梅老师,算是赔偿了人家,但他在意的人造革黑包中的文稿,那是他的心血,他的宝贝。猜想牵羊之人开始可能误以为鼓鼓的包中装的是人民币了,打开后结果很是失望,就当“废纸”处理了,但对于曹克考先生来说,这包“废纸”远远比自行车更有价值。为此,他纠结了很长时间,我也觉得很是遗憾,此事一直深刻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1991年秋,戴巷农中并入苏巷中学,我与曹克考先生一起共事了三年多时光,交往日渐频繁,期间互相切磋、互相砥砺,我深受其影响,还会经常提及此事。 最近,曹克考先生将他诗作特别是年轻时代诗作汇集成册,取名《青春·诗路》,将要付梓,特地邀我为诗集作序。我本没有能力和资历担当此重任,但盛情难却,既推脱不掉,也不好意思推脱,只好勉强为之。 我们都知道,曹克考先生文学功底深厚,创作题材全面,诗、词、曲、赋、楹联等,样样精通。不管是哪一种,顺手拈来,皆成精品。这不是恭维热捧,虚意奉承,而是发自内心的羡慕和佩服。若是对此有些什么疑义或异议的话,那就请你去掉惯常的有色眼镜,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拜读一下去年安徽文艺出版社为他隆重推出的《千韵品红》一书吧! 《千韵品红》的核心主题,是全方位评说历史名著、世界名著《红楼梦》。但是,他的评论的方式明显与众不同。他一改长期以来“索隐派”、“考证派”、“阶级论派”等流派的研究方向和脂砚斋、王国维、蔡元培、胡适、周汝昌、蔡义江、冯其庸等“红学家”的传统研究模式,而是独辟蹊径,选择了一条别开生面的红学研究路径,即充分利用中国传统的文学样式,以一千多首(篇、阙、副)诗、词、曲、赋、楹联等,从不同的角度来评述《红楼梦》,自故事情节演化、思想主题表达、人物形象塑造、艺术特征展现等诸多方面,进行画龙点睛似的描述和评介。由此形成了当今红学领域中的一个全新而独特的评述风格。 读了这本书以后,大概你会认为,曹克考先生只是在传统的文学样式的创作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在其他方面,可能是比较薄弱的。但是,《青春·诗路》的出现,可能会彻底改变你的这种习惯的印象和感受,让你对他的创作能力和水平有了一种颠覆性的认识——就是在现代文学样式的创作方面,也同样是出类拔萃的。 《青春·诗路》共收入251篇作品;这从古今中外的诗歌专辑的容量来看,也是不多见的;从创作时间上看,从上世纪的1982年起,到本世纪2022年6月,大约40年的时间跨度;数量多,说明作者对人生、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体验和感受、认识和理解、思考和领悟,深刻、透彻、细致;跨度大,表明作者有长期保持创作动力和热情,具有较为娴熟的表达技巧,实属难能可贵。 从作品体裁上看,几乎涵盖了现代文学的所有的创作形式:如散文诗、小品诗、韵脚诗、哲理诗、童话诗、朗诵诗,还有一些民歌、民谣等,概括言之,几乎所有现代的韵文体裁都有创作或尝试。众多体裁的娴熟运用,丰富内容的巧妙处理,各种感情、领悟的精炼表达等,无不表现出作者对文学创作的极度喜爱和澎湃的热情;也从另一个层面,揭示了作者对生活、生命的无比的珍惜的态度。从这个层面说,“青春”就是激情或热情的象征,就是诗意;而“诗路”则是人生之路,文学之路。 以“青春”的态度、心理、情感、思维来看待人生,表达人生,歌颂人生,也就顺理成章的形成了一条充满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从气质上说,这本集子所描述的就是一种诗意盎然的人生之路、文学之路。从表达方式上说,都是抒情作品,叙事的意味或叙事的成分比重较少。就内容而言,几乎无所不包——青春的旋律、心灵的呐喊、石头的断想、生命的呼唤、爱情的磨难、诗人的自白、生活的感悟、艺术的升华、童心的绽放、民风的传承、盛世的讴歌、乡情的礼赞,应有尽有,观察精细,思考深入,感悟良多。 由此可见,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或表达的感悟是复杂而多样的,几乎涵盖了人生的方方面面,既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 如果透过作品词句层面来看,作者大概要表达这样一些意义或思考:应该如何对待人生?如何理解生命?人生与社会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关系?究竟怎样度过这短暂而富有意义的生命?生命与艺术之间是什么关系,是文学艺术成就了光彩的人生,还是艺术创作就是生命永恒存在的不可多得的表达方式?人生的意义在于探索、创新,还是抱残守缺、甘于平淡、不思进取?读了这本书,大概会有以上这些启示和思考。这大概也就是作者决定结集出版的意义所在吧? 一句话,青春虽然已远去,但青春记忆永远常新,河边碧草依旧青青,这是我读完曹克考先生诗集《青春·诗路》的总体感受。是为序。
22022年7月3日初稿于办公室 2022年7月12日修改于办公室
贡发芹(1965年10月—),笔名亚鲁,贡晖,高级中学语文教师,三级律师,安徽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安徽省明光市政协常委、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历史学会会员,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学会会员。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理事,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副秘书长,滁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滁州市散文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有诗集《蹒跚学步》、《浅唱低吟》、《柔声细语》、《轻描淡写》等,散文集《帝乡散记》(38.8万字)、《帝乡散忆》(42万字)、《故园乡愁》(30万字)、《明光史话》(40万字)、《史林拾荒》(34万字),文艺评论集《管见孔识》(27万字),史学专著《吴棠史料》(35万字)、《明光历史人物》(50万字)、《明光人文概览》(16万字)、《明光政协史》(二卷)(上、下册,115万字,主编)、《嘉山县志》(80万字,点校)等作品集22本。作品入选《2010我最喜爱的散文》、《中国诗歌年编》、《滁州文学六十年》、《滁州散文选》等30余种文集,其中散文《寻找芦苇地》入选全国性高中语文试卷阅读题,《明光史话》、《史林拾荒》、《轻描淡写》、《管见孔识》等书收入百度百科词条。曾获安徽省社科普及优秀读物奖、安徽省金穗文学奖、中国散文年会奖、华语文学创作笔会奖、屈原诗歌奖、《文学界》优秀作品奖等十数种省级以上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