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5|回复: 2

在宜昌七一酒厂打工记/袁祚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25 18: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袁祚萱 于 2022-11-25 19:08 编辑

在宜昌七一酒厂打工记

 作者/袁祚萱
        一
宜昌是个好地方,
三峡电站营兴旺。
记得公元七三年,
到此打工永难忘。
       二
当年打工来宜昌,
七一是个好酒厂。
天天晚上烧锅炉,
人小力大把苦尝。 
        三
寒冬腊月不畏寒,
疲劳至极喝酒酣。
要是主任看见后,
工人哥姐把话挡。
         四
适逢此年五一节,
所有职工到广场。
万人大会突然开,
现场逮捕百多人。 
        五
一天夜里看电影,
《秃鲁江畔之花》名。
片中主角感动我,
要想强国先富民。
        六
富国强民教育上,
回到奉节教民办。
时值公元七七年,
大中招生进考场。
        七
《难忘教诲》中考题,
一篇作文转契机。
恢复高考第一年,
有幸录取读奉师。
        八
本来我填中医校,
只因教书读师范。
自此走上从教路,
命运改变进课堂。
       九
一份耕耘一份勤,
举起别人献自己。
教坛耕耘三十八,
教书育人靠辛勤。 
        十
宜昌是个好地方,
打工几年永难忘。
七一酒厂大酒坊,
各种名酒飘芳香。
      十一
沿江大道好热闹,
不亚北京长安道。
当年打工虽几年,
难忘社会大学校。
注:宜昌市七一酒厂,始建于1954年,1972年投产西陵特曲酒,因宜昌地处西陵峡口而得名。1980年,“七一”酒厂易名为“宜昌市酒厂”……西陵特曲口味醇厚甘爽,绵柔浓郁,回味绵长,浓头酱尾,风格独特。











附:悠悠大公桥(第230章)
——上世纪八十年代三游春
作者/炼石

最新更新:2022-03-03 08:06:57

悠悠大公桥(230)

▲上世纪八十年代三游春


        都说“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宜昌市七一酒厂继1972年成功开发“西陵特曲”之后,1976年又开发出“三游春”酒。

       如果说“西陵特曲”以宜昌的古城名命名的话,“三游春”则是因为三峡出口、南津关前的宜昌这城市最有名的一处名胜古迹三游洞而得名。三游洞是因为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同游洞中,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由此而得名;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再游此洞,称之为“后三游”。将丰厚的历史文化与当地的酒品牌结合在一起,也是提升酒文化知名度的一种捷径。
       还是抄写当年的一些文章对“三游春”的吹嘘吧:“三游春”的生产始于1974年,与普通露酒有所不同,三游春露酒不仅以单一的粮食作物酿酒,而且是在酿制中采用多种谷物,另添入宜昌特产的“芳香叶”,使得酒液清亮透明,香气怡人,具有“醇、柔、浓、香”四大特点。“芳香叶”又名香花、香草,是会散发出独特香味的植物,是三峡一代盛产的一种药材。故“三游春”露酒也属植物药材配制酒,不仅能驱寒暖胃,还有舒筋活血的药效。
       厂家与文人结合,将这款营养型露酒说成是“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车间酿酒工人劳作之余,为驱除疲劳而自制自饮的配制酒,由于配方独特,口感好,能滋补身体,且质量上乘,故深受工人喜爱。”


       这一点不知是真是假,有一个后来考上师范,当了小学老师的奉节人袁祚萱回忆起1973年在宜昌七一酒厂打工的经历时写道:
“宜昌是个好地方,
三峡电站共营造。
沿江大道好热闹,
不亚北京长安道。
记得公元七三年,
到此打工永难忘。
当年打工来宜昌,
七一酒厂大酒坊,
各种名酒飘芳香。
七一是个好酒厂。
天天晚上烧锅炉,
人小力大把苦尝。
寒冬腊月不畏寒,
疲劳至极喝酒酣。
要是主任看见后,
工人哥姐把话挡。”
        由此可见,当时在酒厂上班喝酒很正常,和一个酒厂职工告诉笔者的那样:“酒厂的哪一个不会喝酒?连住在酒厂周围的街坊邻居一天闻不到酒糟味就不习惯!”
        笔者问过他:“喝的是三游春吗?”
        “那时候哪有三游春?”他很骄傲也很鄙视地望了我一眼:“那时候我们在厂里喝的都是‘头子酒’!”
        “头子酒”就是出酒的时候最开始放出来的酒,又叫“酒头”。酒头含低沸点物质、如低点脂类醛类较多。最大特点是香,特别是喷香突出。放到最后的酒叫“酒尾”,含高沸点的酸和酯较多,含酸量很高,最大特点是回味悠长,“酒头”和“酒尾”经多年储贮后用于勾兑是极好的调味酒。其实笔者有幸喝过不少的“头子酒”,从巴东野三关的“苞谷酒”到湖南常德的大曲酒。

来源:《悠悠大公桥》,
作者:炼石
进度:连载。
风格:正剧
字数:451563字。
简介:大公桥的宜昌记忆,从清末民初直到现在,不仅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兴衰、人民的悲欢离合息息相关,而且与宜昌的历史密不可分。本书希望通过一个个历史事件的再现和一个个人物的回忆串联起大公桥的前世今生。那些历史事件或是耳熟能详或是闻所未闻,那些人物回忆或是重大事件或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历史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过去所组成的。不敢说让人爱不释卷,但值得一读是有信心的。
一句话简介:大公桥的宜昌记忆
立意:历史是由人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25 22: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赏析佳作,问好诗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6 12:57: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编辑点评,关注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6 23:34 , Processed in 0.079527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