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志愿者 于 2022-12-15 00:52 编辑
转吟者先生新作:
22版《中国当代古典诗词白皮书》 第五章丑陋的当代古典诗词评论
第二、三、四章以三个整章的篇幅谈及“丑陋的中国当代古典诗词”。至此,料应已然大致勾勒出了狭义当代所谓古典诗词之全貌。各方面绝对代表性人物的所谓诗词尚且如此不济,遑论其他。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名实相较之下,中国当代古典诗词之丑陋,可谓奇丑无比。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写意性地勾勒出的只是全貌,而非全部。事实上,诗也好,词也罢,都有一些好的和比较好的。惜乎很少很少,并且几乎无一例外地全都淹没于诗词泡沫的汪洋大海之中了。有些作品则尚需作者以实际行动证明,你的相应作品的的确确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 在疑似社科院文研所某专家看来,前述某知名老干的精选《诗词选》尚且既“不忍看”,又不忍评,那么其他绝大多数有关人等的所谓诗词也便可想而知了。最为滑稽的是,高端一些不学无术的纯门外汉,居然以令人匪夷所思的权术手段公然强暴学术,精心将自己打扮成一流学者和诗人。 究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学术败坏显系根源。当然,诗评界之无德、无行亦复无稽,无疑也是至关重要的原因之一。毋庸讳言,中国当代古典诗词评论之瞪眼说瞎,满口谀词甚或屈膝跪舔,简直到了令人肉麻甚至令人作呕的地步。中国当代古典诗词界众多评者乃至评家真不值钱! 第一节 若不瞪眼说瞎,则在圈内根本没法混 中国当代古典诗词评论之丑陋,无疑也是九星级的。鉴于实在太过丑陋,本节拟先铺垫一下,算是打个预防针,增强免疫力,以免吓到列位。 1、若不瞪眼说瞎,则在圈内根本没法混 21版白皮书第三章《中华诗词蜃楼成因初探及案例浅析》第一节有篇引文《诗界造神术:诗人这样恶搞大众》,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圈子已经成为诗歌造神的基本单位。结果是:在中国,谁不投入圈子,他将无家可归,诗写得再好也没有用。谁不投入圈子,谁就说不起话,仍然只能接受原有诗歌流通体制的压制。” 新诗界如此,古典诗词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诗词如此,诗评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诚如刘诚先生所言:“你不入乡随俗不行呀,你不那样玩,就是诗写得再好,也不过是小人物一个。” 原因就在于: ”指望诗歌里有公正,可是公正早让一帮诗歌的乱臣贼子给阉割掉了,这里只讲帮派,不讲公正。同人间的其他领域一样,这里也是一片只认元规则的丛林,一样通行着弱肉强食的强盗逻辑。” 该文疑似说的自由体新诗界的事情,殊不知,中国当代所谓古典诗词界在诸多方面其实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包括诗词评论。 最为荒唐的是,中国当代古典诗词评论领域居然早就营造了这样一种生态:若不瞪眼说瞎,则在圈内根本就没法儿混,无论何人。 2、文人风骨和脸面已被无耻评者丢尽 诗词评论本是一门学问,是一面镜子,更是一场修行。惜乎当代古典诗词界的所谓诗词评论早就变了味了,甚至一些著名评家对当世所谓诗词名家的所谓诗词进行评论时,也根本不去扎扎实实地知人论世,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就句论句,以句及人,知人论诗。这无疑也是一种赤裸裸的去中国化,因为从根本上颠覆了两千多年来行之有效的“知人论世”文学批评传统暨古今第一评诗准则。 透过有关人等对于所谓诗词的所谓评论,其实完全可以洞悉评者之人品才学。无论高中低端,满嘴跑火车、瞪眼说瞎、奴颜婢膝、跪捧跪舔并且不辞下作之徒都大有人在。殊不知,无论多么道貌岸然,装得多么人模狗样,都不过一群可怜虫而已。中国当代文人之风骨和脸面,算是让诗词评论界的攀龙附凤之辈、瞪眼说瞎之徒给丢尽了。诗评犹如照妖镜反照自己,似应出乎当事人意料之外。 3、作品优劣居然与诗之内在的核质素无涉 21版白皮书第一章曾经如是点评: “必须指出,中诗学会其实也是千万个山头、千万个诗词圈、千万个泥古闹剧剧场或曰诗词蜃楼中的一个,只因拥有国家级诗词学术社团名头,才可偶尔享受诗词诸侯国象征性礼待罢了。怎奈中诗学会实乃中华老年诗友协会,实乃离退休老干养尊处优之所,实乃官本位挟持下的一个国家级诗词学术社团怪胎。” 怪就怪在一帮帮离退休外行老干,居然敢以政治家自居而吓唬人,以学术大拿暨诗词大家自居而欺骗人,以中国当代诗词学术代言人和诗词代言人自居而蒙蔽人,实则是以权术强暴学术,以官本位强霸诗词学术话语权,进而把自己打扮成一流学者和一流诗人呼风唤雨,悍然发动一轮又一轮旨在与“学术性”切割、与“艺术性”决裂的轮番冲击式诗词大革命,而其直接后果便是去中国化。 《会长的使命》乃是新一轮诗词大革命的理论基础,《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诗词价值观》则堪称革命成果总结报告暨最新一轮诗词大革命的理论基础、总动员令和冲锋号角。怎奈有情未必有诗,无情则肯定无诗。连“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一中华传统诗之根基都被公然阉割掉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然则空谈、奢谈平仄游戏的艺术性乃至根本不足为凭的纸间正能量,那不纯属胡扯八扯吗? 如此覆巢之下,有几枚纸间平仄卵能够幸免于难?作品优劣与诗之内在的核质素还能有什么必然联系呢?其实早已无涉,徒具自欺欺人的纸间正能量而已。 4、纸间无声哑韵居然被一众大小力巴忽悠成铁律 20版白皮书、21版白皮书、22版白皮书之书名中都有“古典诗词”字样,这是针对业内“非律不成诗”之奇谈怪论和怪现状主流而言的。中诗学会的根据地——前中华诗词论坛百家论坛常管学堂某某便曾发过专帖强调:中华诗词论坛是格律诗词论坛。堪称新一轮诗词大革命总结报告暨最新一轮诗词大革命理论基础、总动员令和冲锋号角的《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诗词价值观》,更是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宣称: “诗词与其他文学体裁的最大不同,在于它有一套严格的韵律要求,这是古人在长期的诗词创作中形成并沿袭下来的。我们写的如果不合韵律要求,就不是中华诗词了。” 纵观《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诗词价值观》全文,并且稍微考察一下中诗学会深度参与的不计其数的背靠背式诗词大赛,尤其是新近密集推出的“黄帝杯”等多项全国性乃至全球性所谓诗词大赛,天下同仁并列位看官料应不难看出,如果你的作品不合以平水词林无声哑韵为主体的纸间韵律要求,那就无所谓优劣,因为那就不是中华诗词了,哪怕你写的是无关韵律要求的古风,也不是中华诗词。 反之,只要你按纸面上死的规定凑够了字数,套上了平仄,合了辙押了韵,必要时再凑两副对仗句,并且分行排列了,便可堂而皇之地称诗称词。若能在此基础上佯装一下高大上,拼凑几句正能量,则又立时摇身一变而成好诗了。 当然,包括前述某知名老干在内,基本上都是如法炮制的。至于平水词林无声哑韵究竟有没有人真能读得出、听得懂,又该如何体现中华传统格律诗有别于其它诗体的无与伦比的音乐美,那就没人问没人管了。 不,准确地说,应是没有几个人敢问,更没有几个人敢管。为什么呢?因为平水词林无声哑韵早被高中低端力大小巴头们以及境内外别有用心之徒忽悠成铁律了。你若不服,甚或造次,那就封你杀你没商量。 5、中诗学会前副会长星汉先生也徒呼奈何 殊不知,当代所谓古典诗词早已穷到几乎只剩下纸间格律了,其实大体就是平仄游戏。吟者多年前就曾发过类似题目的主帖大声疾呼过,到头来还不是惹来一身骚?几年之前,已被封杀的笔名便早就超过一个加强连了! 诗词、诗韵、诗评乃至诗人层面的诸多猫腻都是相通的。现在我们说到诗韵,其实仍是在说诗评。在铁规面前,中诗学会前副会长兼新疆诗词学会会长星汉先生照样徒呼奈何,并且曾在《我说《中华通韵》》中公开坦承: “我主张诗韵改革,但我是一个“两面派”,以前作诗仍用平水韵,填词仍用《词林正韵》。作诗填词时,为使音韵和谐,尽量把平水韵中的有些韵目,用普通话读来两个以上韵母的分开使用,这就加大了作诗的难度。我对平水韵的妥协作法,曾经受到诗友们严厉的批评,认为我“言行不一”。2005年第8期《中华诗词》卷首语中认为认可新韵、提倡新韵,而又“言行不一”者,多是“旧韵驾轻就熟,使用方便,不肯为韵多付辛劳”所致。我不排除自己“不肯为韵多付辛劳”的懒惰,但我还有一个顾虑,就是怕使用平水韵的诗友们说我“外行”。” 中诗学会副会长尚且如此害怕,遑论他人!你敢看不惯?你敢冒犯官威?你敢触犯铁律?那不分明是在以卵击石吗?你还想不想继续在圈中混了? 吟者十年来无端被删诗文无数、无端被禁笔名无数、电脑屡遭黑客无端恶意攻击的悲惨遭遇,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问题、不足以警醒愣头青吗? 6、疑似社科院文研所某研究员照样有顾虑 必须认清,整个业内像疑似社科院文研所某专家以及《诗坛堕落前所未有——兼评某某某会长贺叶嘉莹先生荣获“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作者荆楚文史哲先生等人那样敢于冒犯虎威之人实在是太少太少了,居然少到比凤毛麟角没多多少。然而,即便是疑似社科院文研所那位巾帼不让须眉、不想入会、不想受到诗坛恶劣风气影响的颇富良知的专家,也曾于屏间交流中无奈地表示:“只在本论坛说说,不宜扩大传帖,以免造成没必要的纷扰。” 什么纷扰呢?专家没说,却早就是公开的秘密了,那就是:骂死你,黑死你,整死你。而且根本无需闹剧剧场经理、圈头乃至神魔级别的人物出手,一众小喽啰们便可轻松搞定。 其实也难怪,据《谢冕:我们今天的诗人缺少什么?》披露,对诗评界抱团取暖尽说好话之怪象提出批评,著名诗评家谢冕先生也害怕,怕触动别人,怕别人不高兴: “我想劝他们写得少一点,写得慢一点,写得精一点,我不敢。” 据悉,谢先生每次发表一个意见,都会有人不满,招来不少骂声,前后左右都要应付……对此,吟者更有痛彻心扉的切身体会。只要你敢摸老虎屁股,一群跳马猴子甚或嘤嘤嗡嗡的马蜂便会立时蜂拥而至,挠死你、蜇死你!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面对包括诗词评论在内的中国当代古典诗词界种种惨不忍睹的怪现状,若是没有舍得一身剐的气概,那便只能选择三缄其口。 7、诗词优劣全凭位高权重的大嘴巴胡咧咧 于是乎,你也三缄其口,我也三缄其口,他也三缄其口,她还三缄其口,大家都三缄其口了。于是乎,学术是非也好,诗词真谛也好,诗词优劣也罢,也便全凭位高权重的大嘴巴们胡咧咧了。 古典诗词界官本位之神威本就神通广大、威力无穷,这下可倒好,无论实体的官还是虚拟的官,那就更不得了了,更找不着北了:大庭广众、光天化日之下,更无论春秋冬夏,竟敢一直穿着皇帝的新衣疯狂裸奔,简直如入无人之境。谁敢像安徒生童话中那个傻小子一样道破天机,那就封你杀你没商量,甚至灭你九族。吟者便曾深受其害。 是龙你得给我盘着!是虎你得给我卧着!罪名嘛,那还不是易如反掌,上下嘴唇轻轻一碰,大嘴巴一咧,是便成非、优便成劣,善便成恶,美便成丑。反之亦然。说穿了,其实就是看谁官职更高权力更大亦即嘴巴更大了。前文引述过的这首《读帖有感》所批评批判的怪现状,还不就是明证吗? 一从宵小霸诗坛,便有驴唇对马翻。 多少是非凭嘴定,看谁能咧到天边。 第二节李诗人如此高大上,张评论是怎么看出来的? 前曾谈及,堪称新一轮诗词大革命总结报告、最新一轮诗词大革命理论基础、总动员令暨冲锋号角的《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诗词价值观》,对中华诗词尤其是中华传统诗的革命最为彻底。其所兜售的“文本决定论”以及与之配套的“纸间正能量至上论”,对当代古典诗词的冲击显然是致命性的,横行于官场、肆虐于各级各类背靠背式所谓诗词大赛的新老干体,已然大面积地取老老干体和匠人体而代之,总体而言,当代中华诗词内在的中国元素早已荡然无存,包括诗词评论。 吟者注意到,不久以前,专朝根上刨先生的讨教帖《李诗人如此高大上,张评论是怎么看出来的?》屡遭大小中华诗词论坛诗词理论栏目禁删。跟踪考察发现,原来是刨根问底先生有关诗词评论的一个讨教帖,只因追问到了根由,盘问到了底细,再次从根本上动摇了现阶段诗词评论以及各大论坛屏间所谓诗词点评的全盘根基,进而冒犯了有关人等虎威,并且严重影响到了有关诗词企业员工按照《何为律诗》、《何为词》和《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诗词价值观》批量炮制摆烂式诗词产品的积极性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效益,才不为所容的。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这篇讨教帖原文: “李诗人如此高大上,张评论是怎么看出来的? 《贪官诗人的诗集是怎么出版的》中有这样一段: “其实想想李凤臣出7本诗集也不是什么难事,反正他有的是钱,买个书号每本诗集印个万儿八千册,对他而言还不是九牛一毛?问题是,这等糟蹋纸张的诗集印出来,居然有媒体给予高度评价,“他的诗无论是即景生情,还是友朋酬答,不论是对酒当歌,还是遐思畅想,都倾吐了他热爱生活的深挚感情。”更有某著名诗歌评论家赞叹,李凤臣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激荡出这么多诗歌的浪花,“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独的文化现象”。” 按图索骥,笔者查到了著名诗歌评论家、诗歌活动家、组织者,中国诗歌学会名誉会长张同吾先生十几年前为落马官员诗人李凤臣诗集《大地情怀》所作序言之全文,其中果然有“《大地情怀》中的诗篇,大多是风臣今年六月至七月的作品,不管是即景生情,还是友朋酬答,不管是对酒当歌,还是遐思畅想,都倾吐了他热爱生活的深挚感情,表达了他正直的道德操守和高尚的人格精神”之类明显的意淫。 鉴于张同吾先生已然仙逝,只得转而求教于本版、本坛乃至整个诗词评论界的大中小咖们:李诗人如此高大上,张评论究竟是怎么看出来的呢?张先生过早仙逝,是否与李诗人出版《大地情怀》不久便轰然落马所带来的冲击性影响有着微妙的关系呢?更有甚者,为什么《诗赛不废,诗难未已》等等已然公开发表多时,有关方面有关人等仍然密集推出祸国殃民的背靠背式全国性乃至全球性所谓诗词大赛呢? 谁人知晓?可否见告? 附《大地情怀》原序: 大地之子,磊落春秋——序《大地情怀》 2006-08-21作者:张同吾 | 来源:中国诗歌网 | 阅读:25044 次 山东诗人李风臣创造了出版的奇迹,他从2005年5月至今,在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之内出版了七部诗集,即《心音集》、《心底的烛光》、《大河缘》、《天命集》、《绿色的呼唤》、《风之歌》和即将出版的《大地情怀》,共计2000余首诗,平均每天创作4首诗。他并非赋闲之士,舞文弄墨以增雅兴;他是县委书记,日理万机,而他又是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书记,是不甘保守勇于创新的书记,是具有文化眼光和拼搏精神的书记,他把全部精力和热忱,都献给了齐河大地,在这片土地上播种和耕耘,倾洒汗水和泪水,取得了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喜讯频传,名声遐迩。那么,他怎么会有时间、精力和热忱去写诗呢?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独的文化现象。 一般来讲我并不赞同高速度高产量的创作方式,因为诗是精英文化,是文学中的文学,一首诗的诞生是诗人对生活真理的新鲜发现,或是对美的新鲜发现,它应该有新的审美视角和一定的文化内涵,它应该以精湛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感内蕴,它应该以鲜明的审美个性摆脱平泛和雷同,所以我不相信诗思是可以“俯拾皆是”的。然而我们的前人确实崇尚“斗酒诗百篇”的激情澎湃和才华横溢,而古典诗词讲究“其诗随所遇之人、之境、之物,无处不发其思君王、忧祸乱、悲时日,吊古人、怀远道,凡欢愉、忧愁、离合、今昔之感,一一触类而起,因遇得题、因情敷句、皆因浣有其胸襟以为基。如时雨一过,天娇百物。随地而兴,生意各别,无不具足”(薛雪:《一瓢诗话》)。李风臣长于旧体诗,也就是遵从古典诗词的格律和美学范式来表情达意,便能随其所遇之人、之境、之物而生发诗意,捕捉瞬时灵感而凝聚为诗。我们很难要求寥寥几句便成为历史画卷或是时代火炬,倘若能如皎月一弯、明星一闪、清泉一滴、昙花一现,不失一种美的意味,便十分可贵了。谈到多产,人们往往以乾隆以例,说他留传于世的四万首诗可谓产量之最,却无一首是艺术精品,正如他的书法,以其缺乏个性风骨而显媚俗。这是从“两句三年成,一吟双泪流”的创作态度来要求诗歌的,这是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艺术魅力来要求诗歌的,这是以彪炳千秋的艺术大师的审美高度来要求诗歌的。其实公平而论,当今经常发表旧体诗词的百余万人之中,有多少人的学养和才智能与乾隆这位盛世皇帝相比肩?有多少人有他那样开阔的精神视野和睿智的政治谋略?有多少人有他那样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幼学功底?有多少人有他那样的诗家禀赋和浪漫情怀?又有多少人如同他那样谙熟和精通诗词格律?由此可见,诗之优劣,不是由产量多寡决定的,而是由思想深度和艺术才华决定的,是诗人素质和审美个性决定的。 《大地情怀》中的诗篇,大多是风臣今年六月至七月的作品,不管是即景生情,还是友朋酬答,不管是对酒当歌,还是遐思畅想,都倾吐了他热爱生活的深挚感情,表达了他正直的道德操守和高尚的人格精神,以旭日喷薄般的激情赞美时代亮色,以烈焰喷发式的气势批判丑恶行径。风臣在他的诗中,表现出多种美学意味的聚合,《度》鲜明地表现了做为领导干部政治的成熟:“民主不能人人主/自由不可无政府/讲轨谈制慎言路/吹风唱雨莫离谱/挖井挖到泉水涌/烧水烧到沸点足/救人救出奈何外/送佛送到西天途/交友当效桃园义/创业必为司马书/人间万事度为缘/成败凭借胸中竹”,他以轻松通达之笔浓缩了政治原则和人生信仰。在他的文化性格中,是以儒家文化为底蕴,以传统道德为基石的,他《自警》:“仁和为本善为根/友须敬重师为尊”;他的人生信仰是:“莫效眼前崖头草/秋风吹来不复荣/丈夫立志当高远/品如郁郁涧底松”(《山巅感怀》)。基于这样的理念和操守,他便从五彩缤纷的生活境遇中营造雄奇壮丽的意象,表现他的审美理想:“奇株独傲千年云/金浪天来伴忠魂/根深不惧三冬雪/惠泽苍生万古春”(《赵官千年银杏探奇》),在他眼中草木山川皆有情,都在倾吐他的心声:“甘露千滴润清风/万里明月伴寒星/相知何重朝复暮/心照兰舟共雨声”(《深夜赠友》)。具有这样的人生信仰和道德操守,做为地方官员方能心系万家忧乐,方能做到:“日立田园心焦愤/夜卧斗室愁绪纠/忽闻室外雷霆怒/急向门前望水流”(《深夜望雨》),方能教育儿孙“善忍博爱当为首/淡泊宁静知节时/忠孝诚义根自壮/智勇仁和业必炽”(《示儿》)。我曾说过风臣的诗已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其一是意境优美,寥寥几笔,浓淡相宜,静动相生,神韵鲜活;其二是语言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其三是情思灵动、想像丰富、笔致洒脱。《大地情怀》在笔墨挥洒之间,仍然体现了这样的风格,并且更加丰盈圆润。我尤喜爱那些表现天伦之乐和生活感悟的短章,它们更加富有人性光彩。 风臣的自由诗中,确有感人肺腑之作,思路开阔,情感真挚,能引发人的共鸣。《梦中的惊叹》、《那朵带露珠的玫瑰》、《我的画板》、《如果》、《母亲节探望母亲河》、《心曲》、《父亲节断想》、《朋友》、《希望》、《妻第117次输血》、《灵魂中的家园》等篇什,或含容强烈的进取意识,或闪耀犀利的批判光芒,都是各有千秋各具魅力的。特别是那首《大人物与小人物》,与旧体诗《两头与中间》风格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后者庄严凝重:“山巅一派歌舞声/涧底爹娘骂不停/樵夫愁苦忍悲泪/惟抱良知尽其忠”;而前者则更诙谐风趣又不失辛辣。就其艺术质量而言,风臣的自由诗虽有思想力度和感情厚度,却不如他的旧体诗圆润蕴积,往往因其理性阐释而掩映了血肉真容,因其概念表述而有欠含蓄,但又不可掩盖他的灵气和才华。他做为大地之子,以诗的形式表现了他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的人格精神,足以令人钦敬了。” 【研讨】 1)这是一篇颇为典型的诗词评论,出自著名诗评家张评论手笔,一切都有据可查,绝非吟者杜撰。据可靠消息,被张评论盛赞为“俯仰无愧天地”的李诗人《大地情怀》付梓没多久,便因贪腐而被绳之以法,当时判的是无期徒刑。 2)据初步考察,“李风臣长于旧体诗,也就是遵从古典诗词的格律和美学范式来表情达意”云云疑似不确。网上资料显示,李氏的所谓古典诗词或者标为古绝,或者干脆就是明显不合律的五七言四八句,未知张评论此话究竟从何说起? 3) “倾吐了他热爱生活的深挚感情,表达了他正直的道德操守和高尚的人格精神,以旭日喷薄般的激情赞美时代亮色,以烈焰喷发式的气势批判丑恶行径”云云,正能量堪称爆棚。怎奈李诗人随后便轰然落马,个中教训委实惨痛啊! 第三节 文人一旦失风骨,瞪眼说瞎若等闲 前帖总共提出三个问题,即: 一、李诗人如此高大上,张评论究竟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二、张先生过早仙逝,是否与李诗人出版《大地情怀》不久便轰然落马所带来的冲击性影响有着微妙的关系呢? 三、更有甚者,为什么《诗赛不废,诗难未已》等等已然公开发表多时,有关方面有关人等仍然密集推出祸国殃民的背靠背式全国性乃至全球性所谓诗词大赛呢? 对于后两个问题,至今无人回应。而对第一个问题,不出所料,答案倒是高度一致,那就是:看文本。毫无疑问,此乃当代古典诗词评论公然摒弃“知人论世”第一评诗准则的具体体现,更是相应诗评瞪眼说瞎的根本原因。 比如,学鸣诗韵先生便斩钉截铁地认为: “怎么看,当然是看其作品;高大上一定未必,正能量当是无可怀疑。张同吾只能看文本,但也不排除作者请到张大师。” 前述疑似社科院文研所某专家则更进一步,上升到文人风骨、瞪眼说瞎、甚至勤政懒政的高度,连发多帖点评了《大地之子,磊落春秋——序《大地情怀》》: 点评一: “在愚看来,张先生为李先生的诗集作序,离不开三个原因:一是李先生是高官,张先生为其撑场面,为其褒扬,自是有媚上倾向。毕竟没风骨的文人自古以来就有;二是张先生对李先生的了解可能不够,被李先生的表面官声迷惑了;三是张先生为人作序自然少不了经济上收获,或许李先生给的稿费更丰厚吧。” 点评二: ““《大地情怀》中的诗篇,大多是风臣今年六月至七月的作品”,从这句话中张先生直接称呼李先生名字就可以看出,两人关系似乎很亲密,因此张先生才会通过这篇序来抬高李先生的诗名。应该讲这已经背离了文人风骨了。” 点评三: ““诗之优劣,不是由产量多寡决定的,而是由思想深度和艺术才华决定的,是诗人素质和审美个性决定的”。虽说有些道理,但是产量与创作的时间跨度因素,张先生似乎刻意忽视。真实意思就是为李先生辩护。一个官员一天写四五首诗出来,有两层隐在的意思,一是李先生对诗歌创作是一种玩笑的态度,根本不会发时间去钻研,只是随意写出来;二是李先生太悠闲了,根本没有做到“勤政”,那么一年零三个月的他所谓的政绩是怎么得来的呢?愚想,作为诗歌评论家肯定是会意识到,但肯定不会说出来的。张先生的文人风骨值得怀疑!” 点评四: “其一是意境优美,寥寥几笔,浓淡相宜,静动相生,神韵鲜活;其二是语言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其三是情思灵动、想像丰富、笔致洒脱”,这三点在所列的李先生诗中,没有一项能达到。可以说张先生是说瞎话了。 点评五: “从此文所举事例来看,思想是纯正的。但是大多作品艺术水准肯定是谈不上,更不要说审美力度了,甚至作品命题的方式都存在问题” 点评六: ““因其理性阐释而掩映了血肉真容,因其概念表述而有欠含蓄”,这点倒是说得中肯,但是既然如此,张先生又为什么会认为李先生的诗“表现出多种美学意味的聚合”、“以精湛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感内蕴,它应该以鲜明的审美个性摆脱平泛和雷同”、“意境优美”、“情思灵动、想像丰富、笔致洒脱”、“丰盈圆润”呢?这不是自我矛盾吗?很明显,张先生不是不懂李先生的诗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其作序是别有用意!” 蹊跷的是,有篇推介《大地情怀》的文章,居然还发到了政府网上。原文不长,抄录如下: “李风臣诗集《大地情怀》在北京首发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6年09月11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由中国文联出版社举办的李风臣第七本诗集《大地情怀》首发式日前在北京举行。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诗人李风臣是近年来诗坛的一匹黑马,作为一个用手机写诗的诗人创造了出版奇迹,他从2005年5月至今连续出版了7部诗集,即《心音集》、《心底的烛光》、《大河缘》、《天命集》、《绿色的呼唤》、《风之歌》和《大地情怀》,而《大地情怀》收录的诗歌则是李风臣今年5月和6月的部分作品。他的诗无论是即景生情,还是友朋酬答,不管是对酒当歌,还是遐思畅想,都倾吐了他热爱生活的深挚感情,表达了他正直的道德操守和高尚的人格精神。 作为一位县委书记,李风臣既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又不甘保守勇于创新,更具有文化眼光和拼搏精神,他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和热忱,都献给了这片热土,倾洒汗水和泪水,取得了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并因此喜讯频传,名闻遐迩。(王萌)” 【研讨】 1)关于《大地之子,磊落春秋——序《大地情怀》》,某专家的点评既一针见血,又周到细致,还相当中肯。尤其是通过逻辑分析,上升到文人风骨的高度,对张评论提出质疑和批评,实在是发人深省啊! 2)《李风臣诗集《大地情怀》在北京首发》大抵算是一篇新闻短消息,又何尝不是一篇另类的诗词评论呢?问题是若按某专家“点评三”的逻辑推理,那么这篇短消息倒数第二段尾段以及最后一段结论性文字又究竟从何说起呢? 3)虚伪的诗词文本、虚拟的纸面正能量所刻意营造出来的名不副实的虚假的官声,实在是可憎、可鄙、亦复可怕啊!那么多纸面上正能量满满的官员诗人纷纷落马足以表明,“文本决定论”和“纸间正能量至上论”岂止是害死诗啊! 4)对“名闻遐迩”的李诗人尚且不能扎扎实实地知人论世,遑论他人耶?若再进而失却文人风骨,则满嘴跑火车也便成为家常便饭了。当下诗评普遍瞪眼说瞎,实乃摒弃“知人论世”的必然恶果。只听其言,未观其行,根本没去深入调查研究,诗评界那么多大中小咖们,怎就敢于肆无忌惮地胡乱冒泡呢? 5)诸如此类怪现状,又何尝不是失却文人风骨的评家抑或评者们趋炎附势、奴颜婢膝、不惜跪舔的必然结果呢?话说回来,纵然真去扎扎实实地知人论世了, 官本位淫威之下,又有几个敢于坚持实事求是说真话的呢?唉,可怜的诗评家啊! 第四节 都诗人以情为中心,王作序是怎么看出来的 先来看一篇网文: “都本伟教授最新力作《诗意棲居》首发 广东东软学院招就办 2021年3月28日09:29 我校党委书记都本伟教授推出最新诗集力作《诗意棲居》,3月27日在广州购书中心举办新书首发式暨签售会。一众学者、作家、诗人、歌唱家、朗诵家、书法家齐聚羊城,读诗诵词,载歌载舞,共享文化盛宴。我校组织冬月文学社、修远国学社、智雅轩书法社约70名学生代表到场观礼学习。 “诗人是我最珍视的称谓” 《诗意棲居》共收录了都本伟教授的近300首诗作,四辑皆以情成编,分为“众里寻他千百度——亲友情篇”、“春花秋月何时了——四季情篇”、“淡妆浓抹总相宜——山水情篇”和“大江东去浪淘尽——今古情篇”,涵盖古今诗体,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都本伟教授在担任我校党委书记之前,曾为东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书记,辽宁省葫芦岛市市长、市委书记。此外,他几十年来笔耕不辍,已出版《人的希望》、《人之心》、《西方哲学引论》等二十余部专著、译著,出版散文集《激流人生》及诗集《在草原深处》、《和风细雨集》等。 “诗人是我最珍视的称谓。”都本伟教授说,诗可“咏情明志”。中华诗词是最能代表中华优秀文化根性的文化载体之一,也是最能反映当代中国人民文化自信的传播载体之一。他创作《诗意棲居》的初衷,便是想借此道亲友之情深,赞山水之情长,叙四季之情蕴,叹千古之情怀。同时,通过诗词和诗意的生活方式,将古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于当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诗集中收录了他走访红色展馆、革命家故居后创作的一批歌颂共产党人的诗篇,以此向建党一百周年献礼。 嘉宾致辞 广东人民出版社社长肖风华致辞表示,《诗意棲居》体现了浓郁的时代感和情感,从塞北到岭南,从个人到国家,将家国命运、儿女情长与伟大的时代主题交织在一起。 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广东省教育厅原党组成员、巡视员赵康致辞表示,《诗意棲居》的发布,是岭南文化和广东教育领域的一件盛事,是创造书香社会的一个崭新篇章,更是喜迎建党一百周年系列活动的一份珍贵的献礼。都本伟先生加盟广东民办教育事业,为岭南文化和广东教育带来新风,给人才培养、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和诗词创作带来了活力。“衷心期待都本伟先生有更多更美的佳作问世。同时,依托广东东软学院,培养一代岭南文学新秀,为弘扬岭南文化、创造书香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也为广东教育事业增添新的更大光彩。” 各界好评 都本伟教授的恩师、辽宁大学文学院王向峰教授为诗集《诗意棲居》作序。他评价道:“该诗集的诗词以表情达意为先,以直抒率真情性为准,变格改制,破格书写,是旧体新出的一种可行方式。诗词文采飞扬,以学识和人格的双重力量,将心性修养、精神价值、人文关怀融入流畅的表达中,让我们真切地分享到属于这个时代学人的激情与温暖。” 辽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思宁从心理学分析的视角评论诗集《诗意棲居》。她表示,诗集《诗意棲居》从日常生活体验中发掘歌颂了世间的美好,用诗词建构了一个理想世界,并赋予哲学的思考,展示了现时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理想追求。 中国作协会员、曾获第十届辽宁文学奖的吉尚泉评价道:“在诗歌几乎已被边缘化的当下,都本伟先生依然满怀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传扬,在纷繁的工作之余,写下如此诗意饱满、激情洋溢、情怀浓烈的诗作,实属难能可贵。当更多的读者捧读这些温暖的字句,和他在山水间徜徉,一定会有一种豁然开朗峰回路转之感。” 辽宁省绥中县的徐亚辉是都本伟教授的“诗迷”,已读过都本伟书记的《文以载道》、《思哲论史》、《诗意棲居》等诗集。她说,“本诗集融人生经历、审美观照与深刻哲思于一体,语言文字里凝结着粘稠的精神血液,从古典的儒雅到超现实的离奇,皆被其信手拈来,既有亘古的沉静也有今时的喧嚣,带有明显的哲理高度与心理深度,为诗歌的意境之美增加了不可多得的一道正蓝,也是我们摒弃浮躁最好的教程。” 名家朗诵 扫码听书 值得一提的是,《诗意棲居》已编录成有声书籍,由原辽宁省政协常委、著名朗诵艺术家房明震老师和声动葫芦岛阅读会参与支持,读者扫描书上的二维码即可听到名家诗朗诵。首发式上也精选了《诗意棲居》中的代表作,现场举办了一场集朗诵、歌舞、书法于一体的“诗友会”。 (以下是原文配图说明,吟者注) 原辽宁省政协常委、著名朗诵艺术家房明震老师朗诵作品《天地对话》《焚祭》。 声动葫芦岛阅读会副秘书长宋丽欣老师朗诵作品《可不可以》《红叶,是你》。 声动葫芦岛阅读会首席顾问焦赠献、副主席刘国军、副主席兼秘书长王超凡、副秘书长宋丽欣、副秘书长马也欢集体朗诵作品《心系这片土地》。 赤峰原生态蒙古族歌手豪图老师演唱由都本伟教授作词的蒙古族歌曲《故乡恋》,伴舞为我校信工学院20级大数据5班的谢立莹同学。 著名经济学家、东北财经大学教授王玉霞教授和辽宁省特聘教授、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抗私合作朗诵作品《教师颂》。 中国诗歌学会朗诵演唱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朗诵协会会长、广东朗诵艺术团团长史子兴朗诵作品《遥远有多远》。 沈阳音乐学院教授、旅意美声歌唱家梁莹老师演唱《我爱你,中国》。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副编审、都本伟教授的妹妹都媛老师朗诵作品《遥祝媛妹六十寿辰》。 声动葫芦岛阅读会主席李为民朗诵作品《咏叹成吉思汗》《邓恩铭故居感怀》和《遵义会议会址忆长征》。 都本伟教授朗诵《母忌日感怀》《我的北方和南方》。 广东旗袍协会以一场旗袍秀助阵。 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著名书法家都本基先生为《诗意棲居》首发书写贺联。此外,还有星云大师、辽宁省沈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邢占一先生、广州书法家莫善贤先生、辽宁省葫芦岛市正市级领导钱福云女士、海南文笔峰玉蟾宫书画院许院长赠送墨宝。都本伟教授的好友、书画艺术家郑军波先生赠竹画一幅。” 【研讨】 1)另据报道:“《诗意栖居》是广东东软学院党委书记、政府督导专员、东北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都本伟教授的一部新诗集。首发式上,来自广东电视台、辽宁电视台、辽宁葫芦岛市、东北财经大学、沈阳音乐学院、广东东软学院的朗诵爱好者和艺术家,共同朗诵和演唱了都教授创作的诗词作品和民族歌曲。” 天下同仁并列位看官,怎么样,这场面、这排场尽管不是最大,可也够大了吧?捧场者来头也够大吧?感觉肉麻不?起鸡皮疙瘩没? 2)关于这位都诗人,21版白皮书第三章第十四节《中诗学会实乃诗词蜃楼总设计师》还曾引用过《党委书记都本伟教授诗词九首》下的若干跟评,比这些还要肉麻呢。比如翰林观海的“大格局、大情怀、大视野、大手笔!”再如正夫的“都书记的诗满满的正能量,既表现母爱伟大,更展现家国情怀,好诗!赞叹!”又如惠风和畅的“诗言志。诗人的情怀,比黄金还贵。因为黄金有价,情怀无价。真正的诗人,既愤世嫉俗,又热爱生活:既爽直率真,又看重情谊。真正的诗人,人格都是高尚的,内心都是柔软光明的!对此,都本伟教授是当之无愧的。” 3)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辽宁省美学学会会长、诗词学会副会长王向峰先生为之作了题为“大地情思奋笔扬”的序言。惜乎查了半天,只查到个片段。内有“本伟的这部《诗意栖居》,以情为中心”、“本伟诗首先令人感动的是情”、“诗由情生”云云。但是,那些情都是从哪里来的呢?王作序未做交代,更未追究。事实表明,都诗人《诗意栖居》文本中诸多所谓的情或曰正能量,不过是出于纸面而又止于纸面罢了,离心远着呢。那么,都诗人以情亦即以所谓正能量为中心,王评论是怎么看出来的呢?还不是与张评论一样,主要也是看文本? 4)料想王作序理当深谙“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之祖宗说法,只是未能细察都诗人内心深处是否真有相应的感动在先,然后才述诸笔端的,抑或都诗人是否刻意在文本中拼凑一些虚情假意、刻意说些虚伪而夸张的谎话。结果呢,结果是王作序为都诗人作序不久,便被都诗人当着全国人民之面扇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在《《党史诗词创作的价值理性——评都本伟新诗集《诗意栖居》》中,另一重量级人物辽宁社科院哲学所所长、省“五一奖章”获得者、“三八红旗手”、“建言献策建功立业”标兵张某宁女士,居然对《诗意栖居》进行了更深的开掘,直言都诗人在《诗意栖居》中“用诗词构建了一个理想世界”。只是张某宁女士有所不知,那刻意在文本中构建的理想世界,居然一遇反腐之风就烟消云散了。 5)都诗人说:“诗人是我最珍视的称谓。”认为诗可“咏情明志”。 然而,据《一位东北官员盛赞佛山政府的效率和服务意识,如今他也落马了》披露: “据辽宁省纪委监委8月31日通报,经查,都本伟违规收受礼金,违规借用管理服务对象车辆;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在组织谈话时不如实说明问题,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为他人谋取利益;违规持有非上市公司股份,搞权色钱色交易,违规要求私营企业购买个人出版的书籍;违规干预插手贷款业务,违规减免返还企业税费;向群众摊派费用破坏营商环境;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职务调整和企业经营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并非法收受财物,滥用职权致使国家遭受重大财产损失。构成严重职务违法并涉嫌受贿犯罪、滥用职权犯罪,且在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性质严重,影响恶劣,应予严肃处理。 看来,他说的、想的和他做的真不一样啊!” 都诗人写在纸面上亦即所谓诗词文本中的所谓正能量,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未完,转沙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