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身后眼前 于 2023-3-18 22:39 编辑
调色板 作者︴遥夜
我的颜色是灰色的,街道是彩色—— 我拖着一个大包,很重。 努力的样子,应该会引起一个人的注意, 他走过来,拍拍我的肩,伸手接过我的大包。 他没有颜色。 我寻找那个手拿调色板的画师, 一个喜怒无常的家伙,并且乞求他, 把我也调成不存在的样子。
身后眼前简评:一个人对世界有怎样的绝望,才希望画师将自己调成不存在的样子呢?
-------------- 郊外 作者︴遥夜
裹着一身雪的人,来到河边, 想和鱼交换记忆。 于是河水里, 一个又一个雪人被垂钓者钓起; 阳光普照的岸上, 一条又一条的鱼,向远山游去。
身后眼前简评:在郊外,我们都是一条条游向远方的鱼。至于着远方究竟在何方,终点在那,有没有终点都是未知数——也无可无不可吧。
遥夜作品语言,裁剪,意象均恰到好处。是较为成熟的新诗,也比较中规中矩,既非晦涩,也不浅显——至少,我认为是这样。 ----------------- 《灯》 作者:包尘
灯灭的时候 天亮了 天亮的时候 灯就灭了 傻子却不走 我问:天都亮了 你在干嘛? 他回答 我在等灯亮 天还会黑的
身后眼前简评:灯灭不等于天亮,傻子不傻。但是,这世界还有太多的聪明人未必明白其中的道理。
包尘创作颇丰。作品大都近似“快餐”,看似“轻薄”,然而,此作却有相当的厚度。
----------------------
《去往朝鲜的路》 文/李不嫁
有点像梦境!不足两个半小时 我就从人潮汹涌处 飞到了平壤街头。这里安静得 能听到蚂蚁的心跳 接下来的几天里, 我们换上轻便旅游鞋 蹑手蹑脚,游览了指定的景点 在巨幅画像的注视下 三千里江山,沉默如我童年生活的地方
要回到过去是多么容易啊 去往朝鲜的路,不长;去往朝鲜的票价,便宜
身后眼前简评:故国不堪回首。八十年代的反思之年早已经远去,但是不等于诗人们都“躲进小楼成一统”了。
与当下多数“主流诗人”不同,李不嫁至今仍然在“苦吟”中,仍然在沿着鲁迅,北岛的足迹呐喊,试图给睡梦中的人以警醒,这一点也不能不说是难能可贵的。
昌耀墓前 文/李不嫁
我已经不年轻了,也就是说
我的膝盖老化严重
这一跪,要费很大的力气
才能从尘埃里站起
而普天下的黄土都是腥的
桃花源里可耕田哪,但我不跪你
我从未屈膝的大半生
不跪天,不跪地,也不跪皇帝
就像你坟山上的草木,被山火烧得乌黑
也还是相互搀扶着
各自开花结果,尤其是桃树
低矮、曲折,替我们吐出,人间的点点血迹
身后眼前简评:问天,问地,看四周滴血的花木,我们聊以告慰前贤的,也许只有不屈的灵魂。 --------------
一座寺 文 | 周健
没事的时候,去大云寺 上一个台阶抵近宁静一尺 下一个台阶。距喧嚣近了一尺 从大唐盛世的尖顶 落步到车来车往的商州 共需三十六级台阶
黎落读诗: 很多人都去过寺庙,在那里心会慢慢沉下去。这首诗另辟蹊径,写的是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包含了极多的内容,它有历史,文人,有心路历程。在越来越把诗歌写的杂芜,旁枝横行的当下,这种化繁为简的写作方式很值得学习。说是一座现实的寺,毋宁说更像一座心灵的寺。上与下之间,历史与现实之间,起与落之间,在短短的几行里,被吟诵,而感慨万千。 --------------------------- 深冬 文/大鹏瞰海
竖起耳朵就看见 妹妹立在门外 手里拎着 一兜阳光
身后眼前简评:深冬,妹妹,阳光。这组合的确够暖和,阳光了。或许,这里的妹妹也可以是帅哥。总之,在这样的季节,有一位美眉或者帅哥的突然出现在你面前,是不能不令人惊喜的。
惊喜的不仅仅是此情此景。还有这首诗歌创作。
无疑, 这是一首相当唯美的小诗。简直美得冷艳与悲悯。而冷艳与悲悯之美本不常见,这里却呈现出色,并且有了新意,就不能不说很难得了。
众所周知,文学创作,写一篇佳作不一定有多难,而具备新意的佳作就十分不易,有时候必须是妙手偶得之。
此诗作者名不见经传。在寂寞中,其却具备相当的自信或者自负,我看了其十来首短诗,确实达到了相当的水准,至少比不少所谓的“名家”强。这也是我特意撷取其其中一首给大家的缘故—— 也算是与大家共赏吧。
2023.3.17. ------------------------- 拼贴之年(组诗) 文/胡明珍
@榆
木已成舟。这时候,美学是法学?
等爱过一个事物之后,
我们最容易认识自己。
从壮年开始,细腻的时刻多么稀有啊,
一种差距,
帮我适应结晶的案板上,
有那么多长期磨合着的漏洞
和软组织。
@无暇
起床后,发现叶子般的一个人, 用重锤分别处理哪些惧怕绕不过房屋和木桩的偷窥者。 正像回报是一种产业, 而一些感情也永远不允许被移动。 剩下的, 是我接受狭小的太阳 在春天里生长, 享受一下龙舌兰在花圃里如何不被 孤立或撤销。
@逻辑性
用笼子改制小火车, 类似玄学。 “这正是诗,或是诗的附属物。” 我们有时,不与一头牛产生过多冲突, 也区别于 特征总存在于穿着睡衣的女子走过的镜子之中。 当白色的手套和一棵山楂树 并列坐在一起, “四月,大地上会有一点儿响声和迟钝。” 这一切, 我们喊过,也都很在乎。
@制图术
春困是一种原罪,每个事件连着十指。 同样的老人 具备着美与丑,迷惘与沉默,清澈与衰败。 “我的疼痛被人更换过。” “最少的东西有时也是一种不信任。” 这些语气都很短, 像假睡的人被叫醒之后 啥也不是。 也更像无用的,一些综合性的河面上 那些开阔的四月, 我所追逐到的提醒很模糊, 而又必须求助于它。
@停留
傍晚湖边独坐 类似一种竞争达到白痴化, 让更多人困惑于“在”与“它们”如何不同。 那些重视嗅觉的情侣 与高大香樟树上风扫叶子的刷刷声更容易 结合起来。 这里所有的力量, 使我们具备 枯淡的,动物般的,非快乐的目的。
身后眼前简评:我读胡明珍诗歌为畏途。胡先生的诗歌,我基本读不懂。可是读不懂,不等于我就否定其诗作,就感受不到其诗意。
老实说,虽然我读不懂,丝毫也不影响胡明珍诗歌是不折不扣的诗歌,是更像诗歌的诗歌。只是,胡先生这种诗歌,是一种较为新颖,先进的,比较少见的诗歌作品而已。 笼统说来,胡明珍诗歌具备了“哲学诗”的特征。在西方,哲学与诗歌是连襟。而在我们东方,哲学与禅,与哲理,与玄学比较接近。 我国古典文学中,禅与哲理都是常见的。中国现代诗中,所谓哲理诗也并不鲜见。可,胡明珍诗歌与这些都不同。窃以为,其属于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完全区别于传统与其它人。 仅仅就独特性而论,胡明珍无疑是一位创造大师。要解析这样一位极具前端性的创造大师的作品,显然已经超出了我的能力范畴。 于是,我只好只列作品,不作个人解读,以俟来者吧。 另外,尽管是如此一位大师,其作品也只是在小范围里打转,多数读者不知道,或者难以接触。这也正验证了一句谚语:曲高和寡。 诚然,如今诗坛百花齐放,像胡明珍这样的隐逸大师,还颇有几位。为了让人们更全面地了解诗坛,不被一些表面的,浮躁的,肤浅的现象蒙蔽了双眼。也是我做这一系列诗歌评论,并且不拘一格地选择诗人与作品的原因之一吧。
2023.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