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0|回复: 0

转《范曾研究》总第10期卷首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31 16:12: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杨青云

《范曾研究》整整十年了,一步一步走下去,就像童话中的红舞鞋,不管前面是黑森林还是青草地,更何况我们前方有如歌的召唤,那是生命对诗情的召唤,那是学术研究对确立人心共识,行动自觉的召唤。
事实上,我们每推出一期《范曾研究》的读物,就等于亮出一个用以供学人与艺术家点评的公示物,其编辑执行得如何,是守范还是违范,是模范还是失范,都是不能回避学术规范的充分认知。
  鲁迅说"抉心自食,欲知本味。创痛酷烈,本味何能知?"然而,末经创痛,恐怕就更不知道本味了。正如《范曾研究》伊始,一个天真的理想主义团体,饱受了酷烈的创痛与煎熬,从而得出了学术研究的酸辣苦味,可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虽然范曾研究会会员一千多人,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为《范曾研究》媒体尽力,但由于人各一方,《范曾研究》的组稿,编辑,印刷等日常事务也都由杨青云会长和王京忠、杜月涛、张亚明、张凤民、张平生、张雷、蔚楠、初中海、初科汝、范涛、张富英、王玉芳、康桥、吕玉泉、刘东阳、王平华、孙生泉、周以纯、周永根、梦格、肖焯玉、吴中彦、李栓柱、田其彪、赵成安,周文明等友人撑着。几乎没有耕耘不是为了收获,几乎所有开花终将走向结果,就如一首歌中唱到″谁没在春天播种的时候盼望那金色之秋?"也许我们典卖了所有的青春岁月也成不了《范曾研究》的专业研究者,但我们写作表达了自己的生命,我们作学术研究把自己的研究执着己作出最好的证明。
十年《范曾研究》,又恰逢总第十期的《范曾研究》出版,我们可以自豪的说,对深刻抒写时代精神和人性经验之作的渴望,以及在喧嚣的物质生活中对恢复"范曾热"的深远精神时空的向望。坚信属于《范曾研究》的东西总不会被时光所淹没。正是对《范曾研究》一以贯之的坚持,我们飞越凹凸不平的四季和内心情感的撕裂,将怀旧和向望一起横陈在模糊的视野。在盛产学人的北京首都,杨青云会长说,远去青春的骚动和逼近中年的无奈将热烈呼唤《范曾研究》的十岁成长,我们再一次树起《范学有道》的鲜明旗帜,让她再一次扬起我们心中未泯的向望。
《范曾研究》的十年时间,王者可以成就霸业,商者可以富甲一方,而我们除了读深读透范曾先生之外,你还能企望《范曾研究》带来什么?这血液中流动的情愫啊,你不必求因果,也不必问始终。我们只能去解读″范曾热"的真相何以经久不衰?
在现代中国美朮界,没有哪位书画家比范曾更广为人知了。先不说先生那"著作超身"的学富五车图片,也不必说先生在同时代书画家中,是范曾唯一以个人之力在南开大学筹资创办了一栋教学大楼。应该说的是先生诗,书,画皆能,又是国学大师,就其范曾对社会的贡献,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以人文纪录电影九十分钟的《范曾》大片在全国播出,也让百姓惊叹!
理解范曾书画艺术需要相应的生活与鉴赏经验,虽然每个喜欢范曾的书画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与认识,但只有少数人才能把他们的经验升华,并纳入他们对世界,时代和艺术整体的理解中。因此,多数读者就不能从整体的角度看待范曾书画艺术,即不能将先生放在大文化背景,艺术史长河中理解范曾巨匠,不理解就意味着遮蔽。正好《范曾研究》媒体融合,给读者了解范曾,走近范曾的一个窗口。尽管这么一个了解范曾的"窗口"作得还不十分完美,但我们明白,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坚信《范曾研究》会越来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2 02:02 , Processed in 0.08762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