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京都
不到京都,就不算真正的到过日本。这不单因为它是延续了一千余年的古都,更是大多数日本人心灵的归依地。至今仍是纺织、陶瓷、漆器、印染等传统工艺的重要产地,也是花道、茶道、艺伎的繁盛之处。无论是艺术、戏剧、宗教、烹调、民间技艺,这里都是传授中心。 京都作為京城,并非出於偶然,它位于岛國中部,关西地区的盆地之中。經過一千多年的悉心經營,底蘊深厚,現存有数百间有名的神社、神阁和古寺名刹。据说日本有两成以上的国宝,都被它们掌控。同时丰富的水资源,保证了其城市规模的发展和扩大。从平安建都时代开始,先后开凿了几条运河,他们很形象的称为“掘川”,基本上能免受干旱的影响。这对促进农业及相关的酿造、饮食文化的成长很有利。加之汉文化影响很深,大多老式店铺的招牌上仍然全是汉字,而且很讲究书法。被视为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好地方。
现在的京都,已是一百多万人的大城市。现代的高楼大厦、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交通体系交相辉映;美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人文历史、古老的建筑自然和谐。给人一种百业兴旺,欣欣向荣的感觉。据说京都几乎每天都有,带着浓郁地方乡土风情的节日活动,是日漫话京都 本举行庙会最多的地方。因而保存大量的文化传统,其中以葵节、祗园节、时代节的三大祭礼最重要,以八月十五求祛病消灾的五山送火节为最宏大的的仪式。充分展示其作为古都在历史、传统上的魅力。同时因它拥有众多的大学和现代教育研究机构,也作为一个学术大都市而闻名于世。
从旅游角度看,因其盆地地形,盛夏较闷热,冬则寒风刺骨,以季春赏樱,秋末观枫,为最好的时节。我们来得稍早,气候到很宜人。导游引我们走马观花,像蜻蜓点水般的在各寺庙及街道上乱窜。只疲于反复的上车、下车,仿佛观赏一部东洋大片。相机中装满了一大堆杂乱的镜头,真留下点印象的仅平安神宫、八阪神社、清水寺、袛园花街和被誉为“天空之城”的京都车站。 特别是京都车站,还在车站前加了“艺术”二字。 其实在高楼大厦林立的城市中,从外表看它并不显著、站前广场也很小。我想主要是初来乍到的人、根本想不到在这么个拥挤的中心地带,会藏了这么大一个交通枢纽。
跨进大门,的确令人有些感觉错愕。一座中空的巨大内厅,两端开敞,以阶梯式电梯逐渐升高。呈一两端高,中间低的梭斗形长条谷地。顶部覆以曲面的金属网架和玻璃。进入大厅,首先会感到明亮的天空,给人一种深远和舒服的感觉。显然它并非是以高、大取胜,而是以科学的整合、利用和营销空间出彩,起到了真正的城市大客厅作用。让这看似一个整体,没有分层感觉的大厅,随地面向东西两翼不断升高,并在各个层面高度上与各层的使用空间都形成回路,使得位于不同层面的使用空间都融入大厅,而且在中间还构成了一个整体的空中基盘。为未来发展需要的多层线路立交,预留下空中地面层。像这样集交通枢纽、城市形象、多功能文化娱乐场所于一体,又舒适、宜人的城市公共空间。本身就成了传统城市空间的延伸,消除了人们对高层建筑的心理障碍。称为天空之城也确非过誉,算为京都增添了一抹重彩。
还有个说法、把其成功归就为,巧妙的利用了自然资源的设计。据说那它向东向西的两个巨大端口,呈弧形伸向半空、引入了清凉的罡风。更利用半圆弧形的巨大玻璃导引天蓬,将两股强劲的风导入、汇合于厅内。加上南北两侧设置合理对流,使庞大的站厅温度适宜、空气通畅。据说夏季车站内凉爽舒适,整个大厅无需安装空调、节省了能源。我有些怀疑这种说法,“一个地方,不可能同时吹东风和西风吧?”“冬天呢……?”尽管我这不合时宜的提问,当时很让有些人扫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