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县古义渡 贡发芹
古代建桥能力有限,舟船和渡口是横穿水道的重要交通设施。 今明光市女山湖镇系古代招信县城所在地,位于淮河下游最大支流女山湖西岸,淮河、女山湖、七里湖在这里交汇,有1300多年建县历史。元至正二十年(1283年),元统治者撤销招信县,并入盱眙县,同时在招信县治设立百户打捕所,从此,人们称这里为旧县。 旧县是一个很大的集镇,历来商贾云集,市井繁华,经济富裕,人口众多。原来这里市民前往县城盱眙办事经商,水路是捷径,旱路要绕好几倍。既然有水路就会有渡口。往来旧县镇上有河北渡、河口渡两大渡口。 河口渡因位于古旧县镇(今女山湖镇)东面的女山湖入淮口之上,故称河口渡,是女山湖上最后一个渡口。河口渡处在小河头至丁咀必由之路上面,也是旧县镇以西士民前往当时盱眙县城都梁唯一旱道上的渡口。该渡口曾因不收费,后来称为义渡,就是旧县古义渡。 旧县河口渡何时开辟的,如何经营,不太清楚,至少元代就已存在。但河口渡改名义渡却是有史可查的。 据光绪《盱眙县志稿》记载,盱眙县士绅汪庆楷至大船三只,在旧县镇轮流渡运,并设有安寓客商处。凡从此过河者,无论商贾官差,还是不布衣百姓,分文不取,三九严冬置姜汤,三伏盛夏供茶水,天晚不能继续赶路的,还可以免费食宿河边客栈。久而久之,“义渡”之名传扬开去,赞许声不断,游人也渐渐增多,成为《盱眙县志稿》中记载的古招信十景之一。有《义渡舟往来》一诗为证:“南来北往广济舟,行人歌唱过中流。秋波春水风光好,雪地冰天也莫愁。” 晚清清秀才、盱眙名士姚挹之对旧县古景也情有独钟,曾作《咏古招信十景》,其中也有《义渡舟往来》诗一首 : “双桨如飞义渡舟,潮痕涨落记春秋。 榜人不厌往来数,月上东山尚未休。” 晚清末期,汪氏家道中落,“义渡”难以维持,计划停运。时旧县镇举人江秀芝置传船两只,继续“义渡”,在河对岸以旗为号,双船对开。据说持续至民国九年(1920 年),“义渡”废为乡间小渡。 1978年,安徽省开始建设引淮抗旱女山湖水利枢纽工程,1980年底竣工,女山湖两岸人畜车辆可以直接从枢纽工程重要设施女山湖节制闸桥面自由通行。昔日渡口不但从人们的眼前消失,也从许多人们的记忆中彻底消失。旧县古义渡从此成为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