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7|回复: 0

47-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5 17: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7点评诗集《一碗月色》1-13
点评者:山城子(李德贵)
目录
1.黑龙江
2.我就站在堤岸
3.拧亮松塔的灯盏
4.伊春之魂
5.我听到了大山的声音
6.奔腾的兴安
7.兴安即景
8.兴安绿
9.当我遇见一枚松果
10.祭奠一棵红松
11.登兴安塔
12.毛公山
13.大山裸露的沟回
黑龙江
黑龙江 当我再一次沉没
就成了你身体里的一尾鳞片
我喜欢这种痴迷的味道
霍霍的声响陈列在漂移的滩头
那些鹅卵石突然让我想起了迷失
想起了消亡 想起了搁浅
一些来来去去的渡口 纷纷扬扬
我的身体已经听到被打磨的声音
我把自己压得再低些 再低些
就像那些拼命也要钻进你怀里的江蛾子
用你的托举量一下时间和重量
我宁愿三千溺水
把我廉价的生命租赁给你
我只是想清洗一下 被自己
忽视了的皱纹 一些乏力的思想
打捞一些被卡在时间缝隙里的词汇
对面水鸟的翅膀漫过时间的光泽
写下一些顶礼朝拜的句子
我和七月一起漂浮在亚欧的指缝上
摆弄着波光鳞鳞的往事
山城子点评
“痴迷”黑龙江,就是表达一腔爱国的情怀。
因为爱国,就要为国奉献;要奉献,就得增长才干。所以,“清洗”自己是必要的,摆弄“往事”,不忘被欺凌的历史,更是必要的。
“摆弄”,是动词的(比)喻拟(物)兼通感式活用。艺术效果在于记忆中的“往事”就物件一般了,可触可视。
我就站在堤岸
我就站在堤岸披着一袭黄昏的龙袍
请谙熟的流动和往事席地而坐
用胡笳十八拍烹酒煮茶  听黑水的喘息
听意念撕破羊水的灿烂  听鸥鸟起跳的波澜
听心律的漩涡弹出的曲线
夕阳挑破血泡淌满一江丰润的胭脂
对岸那几座老天巴地的房子
一排裸露松动的牙齿  让视线一旧再旧
趴在沙滩上的脚印有水溢出
风使劲地加大油门把一些声音的埃  连同
城市缝隙里的郁闷装进一走而过的时辰
我在低处行走  风在高处盘旋
时间裹着厚厚的外衣  行动有些迟缓
我听到一些小憩的事物发出晶莹的呼吸
一块石头上  水的声音很粘稠
从树根下传来了涛声  在上一刻
这个季节让我有些无所适从
山城子点评
“流动和往事”们,一“席地而坐”,我就可以将人格的“们”给加上了。
诗人面对大江,又沉浸在历史里了。从委婉悲伤,撕裂肝肠的《胡笳十八拍》的屈辱,到“黑水的喘息”,再到共和国诞生、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的“灿烂”……当然还是一种爱国情怀的婉曲的抒发。
把东北的方言“老天巴地”用到“对岸”,就有了比较,近年来我们国家的和平崛起的速度还是不慢的了。前进中不尽人意处,也是有的:“城市缝隙里的郁闷”“行动有些迟缓”等等一些负面因素的存在,也在诗人心里,以致“有些无所适从”了。这是诗人真情的流露。
拧亮松塔的灯盏
我在五月等待一个通知
打算让这漫山遍野的事物
允许我 把一些
善良温暖的眼神儿投进大山
抠出涛声 鸟声 风声
用一根松针去打通血脉
然后 缓缓地推开一粒松仔
轻轻敞着的门缝儿
勇敢地喊出红松的名字
听见松树油子的味道
我沏了一杯负氧离子
和昨天隔着木桌谈起绿
那激动就被折断了 总感觉
这些尴尬与我有关
我顽固地站在第一现场
去收留生病的痉挛 抑或低吼
试图成为岩壁上的一部分
凭借一丁点儿力气
一本正经地追回出走的叛逆
做一个毕恭毕敬的孝子
此时 我不想谈起陨落
不想回放苦难与不幸
我必须给小兴安岭捎一句话
我想替这满山的木桩
和陆陆续续的人们
拧亮松塔的灯盏
长出一身品相较好的鬃毛
再次摆正松涛的马蹄声
这是唯一的理由
我正在遮天蔽日地赶过去
山城子点评
爱国情怀的落脚点,就是投身于祖国的建设行列中来。
目睹小兴安岭“满山的木桩”,心情不免急切起来,于是一开始就恨不能“抠出涛声 鸟声 风声”来。一个“抠”字的动感形象,诗人的心迹立刻就感染了我。我也希望参与“遮天蔽日地赶过去”的队伍,让小兴安岭生态起来。
伊春之魂
          ——题北山公园主题圆雕群
坐北朝南多么尊贵的长相
我想这不应该叫公园
这是林都呼出的一口地气
用来喂养山石和信念
放牧林海和雪原
对于一块石头一片针叶
一滴鸟鸣一瓢松涛
都是我所无限敬仰的乡亲
这是一座含在大自然嘴里的城市
这是中国北方的维也纳
小兴安岭用一架架绿色的竖琴
弹拨着红松和白桦的琴弦
听八百里涛声的五线谱
跳跃着一粒粒松塔的音符
我有一千顷的理由确信
这些树是善良的是豁达的
那宣言一直举过头顶
仿佛滚动着的一颗雷声
惊蛰了满山的鹿鸣
和整座山坡上鲜嫩的风
我喜欢被众神呵护的感觉
一些持续在奔走相告着
就像兴安桥双手合十
接通了两岸的车水马龙
亲们  是该都聚齐了
以一棵树的光景
去淘一池绿
再牵出漫山遍野的蛙鸣
沏一杯五花山茶
烫一壶绵软的汤旺河老酒
让松鼠举着一柱尾巴的香火
拜山拜石拜树拜草拜流水
我把悲悯和救赎往边上挪了挪
好给大片河山腾出个地方
我这居住了半个世纪的身体
成了我最可靠的证人
替我摆弄着一捆骨瘦如柴的汉字
盯紧北山公手指上的闪电
向森林、蓝天和人民郑重宣誓
我们  已经准备好了过去和未来
山城子简评:
写一个公园,爱一草一木,就是爱家乡、爱祖国。
“一滴鸟鸣一瓢松涛”——滴落或用瓢盛的都是液态物质,这里量词“滴”“瓢”,都做了比喻兼通感式的活用。词类活用的突飞猛进的新发展,诗人们功不可没。
“仿佛滚动着的一颗雷声”——“一颗”比喻不切,不如“一树”,就也是成功的比喻兼通感式的活用了。
我听到了大山的声音
一种静默的声音
面对这厚重窒息的事物
我看到了一颗尘埃的叹息
这大地隆起的肌肉
这关联生命的起伏
这辽阔的仁慈
这延伸的悲悯
这拂面而来的豁达
这烹调灵魂的浩淼
屈子的天问
秦皇汉武的骏马
陆游的沈园
李白的把酒问月
我望见了
生灵的毁灭与再生
生命的拒绝与融合
岁月的繁衍与生息
季节的死亡与失落
站立在这层峦叠嶂之下
任臃肿不安的想法节节攀登
躺在这无限的包容里
我无法说出准确的坐标  亦如我
无法说出自己的前生和来世
浸泡在大山的底色里
拾起那片绿色的蛙声
这大片大片的叶子
含着一滴滴鸟鸣的叶子
正风声四起
山城子简评:
诗贵含蓄。含蓄乃诗性的第一要素。
热爱大山,也是热爱祖国。但你不能左一个又一个的“我爱呀!我爱呀”地喊叫。你真实的情感必须掩藏在语言的艺术呈现之中。
“这辽阔的仁慈/这延伸的悲悯/这拂面而来的豁达/这烹调灵魂的浩淼”就是语言的艺术呈现。分明掩藏了诗人赞颂国家近年来对“三农”实施的史无前例的仁慈政策,那真可以用“辽阔”形容;而连年的“扶贫”就是“三农”政策的“伸延”。“拂面而来”是广泛受益,“豁达”是对施政者的赞颂!“烹调灵魂”说的是精神文明建设,“浩淼”形容广泛。
说这是艺术呈现,在于冲破传统语言形式,密集地进行积极修辞。这四行诗人娴熟地使用了多种词类活用,依次是:
形容词“辽阔”的移就兼拟物式活用;
形容词“仁慈”活用为名词;
动词“伸延”的移就兼拟物式活用;
能愿动词“悲悯”活用为名词;
短语“拂面而来”的喻拟式活用;
形容词“豁达”活用为名词;
动词“烹调”的喻拟式活用;
形容词“浩淼”活用为名词。
没有以上这些创新的或传统的词类活用的密集运用,哪里有诗文本的新颖灵动的阅读效果和审美享受呢!
奔腾的兴安
(一)
一匹马
不对   无数匹马
这些奔腾的马群
这些散发着松香的马群
披一身松针的鬃毛
从两亿年前奔来
(二)
我的汗血宝马
我的千里单骑
把蹄的根须 扎进
兴安岩石的府第
松涛的嘶鸣声
扬起雾的羽翼
(三)
伐木的号子
把松涛阵阵抽离
轰鸣的油锯声
割开了大山的喉管
那一滴滴锯末子的血液
从大山的动脉里喷出
(四)
马永顺
一个森林的屠宰者
一个顺山倒的号手
一个敢撕开灵魂
急切地寻找来路
老马识途的汉子
(五)
护林队
森林的饲养员
站在兴安岭光秃秃的风口
用凛冽的思想
忍住疼痛的记忆
喂养绿色的胎儿
(六)
该还的迟早要还
祖母裸露的颈项
一些斑驳的发髻
是儿孙羞赧的欠账
绿色的首饰
北方的玉佩
(七)
绿色的光芒
这些奔腾了千万年的灵魂
用一千万年的时间
揣着年轮的名片
去迎娶光阴的唢呐
走向下一个一千万年
山城子简评:
赋比兴的传统,起自诗经。其中的“比”,就是比喻。孔子整理的时候“三月不知肉味”,与作品中的恰当而形象的比喻不无关系。新诗不可能丢掉老传统,而去追求奇奇怪怪让读者不得要领的亵渎汉语的分行排列。但传统拿过来就要出新,出新就是从来没有过的。比如寒月诗人的这首,标题就把“奔腾”给了兴安岭了。于是乎,兴安岭就万马奔腾了,于是就有了“松涛的嘶鸣声”。新鲜而形象!就在这样欢腾着生命的氛围里,歌颂了共和国的造林英雄马有顺。其它新颖贴切活泼的比喻,诗人也随手拈来。我们都看到了。
兴安即景
来了
这千里的走廊
葳蕤的城墙
梦中的阿房
绿色的铃铛
龙江
流淌的光亮
岁月的佳酿
一杯品了又品的醇香
醉了小伙和姑娘
红松
我倔强的兄弟
我粗犷的脸庞
用锋利的手掌
捧着天堂
达紫香
我倾心的胭脂
我娇嫩的新娘
我迎娶的嫁妆
我意乱情迷的方向
涛声
我暧昧的声响
我习惯的梦境
用临崖面海的顽强
品尝兴安岭起伏的麦浪
松香
我唇边的味道
我四季的体温
用万古不老的声音
写下起伏跌宕的诗行
白桦
我洁净的皮肤
我八面通透的目光
披一身羽翼的盛装
守护着季节的山岗
樵夫
守山的阿郎
苍鹰的翅膀
用枝繁叶茂的思想
扛起晴天碧海的豪爽
握别
偷走氧气一腔
盗得一片片风光
把一捧捧相思
放进心的书架珍藏
山城子简评:
最早的拟人修辞格,或者可以认为在我国古代文献《山海经》里就出现了。比如“精卫填海”中的精卫鸟,已经有了人的思想感情。后来在我国及他国先后出现的童话作品,当然都得依赖拟人了。拟人也是诗人们青睐的积极修辞手段之一,因为它会将诗文本的行走,格外地活泼风趣亲切起来,最容易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寒月诗人的这首诗,就能让我们读者体会到运用拟人格的美感效果。“红松
我倔强的兄弟”,“达紫香……我娇嫩的新娘”,多么亲切;“涛声……用临崖面海的顽强/ 品尝兴安岭起伏的麦浪”,“白桦……披一身羽翼的盛装/ 守护着季节的山岗”多么活泼有趣。
兴安绿
一列列春风的马车
滚动着一轮轮上好的惊蛰
拉着远征归来的春色
携着十万吨的暖
从一个叫玉门关的地方驶来
不远处的一小堆残雪
接连打着几声冰凉的呼噜
春揉了揉惺忪的睡眼
被一阵阵冰凌花
细微的敲门声惊醒
雨用密集的拳头把冷
击回大地的腹腔
风收走了最后一袋寒意
我清空了身子
打算换一袭虫语鸟鸣
一对北归的大雁
举着一把叫声的起子
砰地一声
起开了江面密封的瓶盖
漾出了一坛子涟漪
我看见一群或者又一群
刚钻出芽孢产道的毛毛狗
热热闹闹趴在树梢的台阶上
而一株松树却依然坚守着
祖传的脾气秉性和执拗
小兴安岭使劲地吐着绿
那一浪高过一浪的嫩
从山尖就淌了下来
露出一片熟悉的光阴
和光阴里幸福辽阔的人民
这个季节的确有些意味深长
所有的事物似乎都马上要深刻了起来
草芽儿轻轻拉开幕布的一角
生旦净末丑一样的戏剧
正等待掌声的肥料催生  亦或淹没
山城子简评:
诗是语言的艺术,创新语言,则是诗的生命力所在。冷暖,是人体对温度的感觉。诗人在这首诗里,却吟出了“携着十万吨的暖”这样创新的句子——融通感和夸张两种修辞格于一炉,准确地描绘出了诗人对春到兴安的暖融融的兴奋心情。同样生动创新的,还有“刚钻出芽孢产道的毛毛狗/热热闹闹趴在树梢的台阶上”,则是比喻、拟人、叠词的揉合。就是说,创新语言不可乱来,一定遵循积极修辞的原则。积极修辞的原则是:在消极修辞的基础上,能生动活泼形象或诙谐幽默情趣或巧妙深邃厚重等等地表达人的情感或思想。
当我遇见一枚松果
春风在大地的鳞片上一划
就点燃了一株绿色的火苗
一些拒绝平庸的事物
争先恐后地咬破胎衣
当我再次遇见一枚松果
他正在预谋一场涛声
我看见松枝的闪电
用一寸一寸光芒
嗑开了十冬腊月的壳
从夏天的领口冒出了嫩芽儿
这是中国最北的山脉
风推着季节的碾子
研磨出一山一壑的绿意
那些守山的鸟鸣
操着满口的松香味
朗诵着伊春宣言
小兴安岭端着这杯绿茶
任凭一丛丛习惯
年复一年地辽阔着
那裂开的嘴儿是一爿村口
松籽里守着一枚小小的故乡
山城子简评:
爱故乡的一草一木,诗人这里从一枚松果,寻找抒情的突破口。
情,必须附在物上,就像笑容呈现在脸上。当然,诗人依然借助积极修辞而展开文本。开头一起就是个化无形(风)为有形(火柴头)的比喻,继而是变化形态的比喻(新长出的松果喻作“绿色的火苗”)。于是语言就艺术化起来,或者说诗性起来。为什么要这样艺术起来呢?因为爱——爱故乡啊!就像你爱一个人,你总会把那些漂亮的词语给他用上。毕竟,诗人的情思,是旨是魂,而语言是艺是体。诗性本来就是旨与艺、魂与体的统一。
“那些守山的鸟鸣/操着满口的松香味”\ “任凭一丛丛习惯/年复一年地辽阔着”这么新颖别致的诗句(艺或体),都藏着深深的爱(旨或魂)。这就是诗,而不是散文小说戏剧。
祭奠一棵红松
我在清明祭奠一棵红松
因为我喜欢他的傲慢和率真
我要栽种一种声音  因为
我已经习惯了风和叶子的纠缠
我要给三万三千平方公里
铺满一百三十万吨阳光
用郭小川的十杯酒
再敬一敬小兴安岭的山头
用千回百转的林区三唱
再敬一敬山谷里的溪流
用林区工人的一声吼
再敬一敬岁月悠悠
倒木是森林额头上的皱纹
一度堆满树桩的腿骨
白桦举着灵幡
凭吊祖母绿一缕秀发
伐木号子一声呜咽
喊瘪了汤旺河的血管
马永顺拎着铁锹
沿着山形画了一圈年轮
用高低起伏的句子
在大山的宣纸上挥毫
掰开一扇扇松籽的大门
收养流浪的松涛声
天保工程握着手术刀
在大山的病床上
用松针输液用虔诚包扎
抠出荒山秃岭的内伤
拧亮一朵朵松塔的灯泡
把山的骨头一毫米一毫米涂靓
我看到散着松香的马群
这些奔腾了千万年的灵魂
披着一身松针的鬃毛
喊出阵阵松涛的嘶鸣声
正把蹄的根须
一次次踏进大山的洪荒
人类一些温暖的想法
被大地一锹一镐地拾回
请认领红松的胎儿
完成前朝拒绝荒芜的夙愿
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
从名词直达动词的对话
三次创业多么善良
幸福让一切都安静了下来
小兴安岭这红松的祖国
从叶脉里正打造着绿色航母
我听见一片蛙声
顶开了故乡一冬的冰层
注:1、三万三千平方公里(伊春面积)
      2、一百三十万(伊春人口)
山城子简评
伊春人爱伊春,当然就爱因爱伊春而为伊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马有顺)。这样的旨,这样的魂,都融化在诗文本的艺术行走之中了。
只想说说第二节,因为它是由复沓排比句构成的。复沓排比两格的运用可以增强情感的气势,从而加大感染力,以期得到读者的共鸣。请体会一下“用……再敬一敬”的复沓,到第三遍时,那深挚的情怀,几乎刹不住车了似的了。
登兴安塔
爬山  以叩拜的姿势
多么高远洁净的想法
这突如其来的念头
轻轻地一晃
就成了山路上的罗盘
那采山的老者  手捧着
大把大把的绿茵
就像捧着日子的脸蛋
森林摇摆着  一朵朵
木积子的耳环  多像
我的爱人 守在必经的路边
这一身的涛声
骨头里的潋滟
拒绝了望远镜  如同
拒绝了石阶上抖落的残喘
把视线的鱼钩甩得很远很远
去垂钓鱼跃的兴安  还有
那些山坳里隐约的家园
高处不胜寒  可是那
陨落久远的狼烟
叠了又叠的山峦
折了又折的企盼
卑微和伟大究竟有多远
一些陡峭的想法
这亿万年挤压的高度
把一路湿淋淋的心情
漂洗得瓦蓝瓦蓝
用松针的光芒针灸
用铺天盖地的树叶医患
漂浮的山狸声
草皮子上的那只银蛙
越来越宽敞的腰带
把我劫持到自然的剧院
做了一回轻松畅快的演员
山城子简评:
这个从题材分,应是旅游诗。旅游的心情总是欢畅的,而欢畅同时能用艺术的文字将这欢畅呈现出来,且呈现得如临其境,若有灵犀,就像这首这样,还真是难得的享受。只说第二节诗吧:“手捧着大把大把的绿茵/ 就像捧着日子的脸蛋”——这里“绿荫”可以“手捧”“日子”还有“脸蛋”,多么美的心情,竟这样透露出来。还不止此, “一朵朵木积子的耳环 / 多像我的爱人 守在必经的路边”—— 诗人还让我们跟他共享一回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中的境界。
毛公山
——题嘉荫毛公山漂流
面对这依然硬朗的姿势
不用淋  心早就润透了
这突如其来的峰回路转
湍急了一路上还没准备好的心情
我要虔诚地讨好着凛冽辽阔的青峰
仰视他振臂挥毫指点江山的侧影
两岸飘下垂髫的辫稍
听丽影躬身称臣
皮筏子失控在漩涡的笑靥
眸子掉进野果子的陷阱
一些引俊不止的风声
在姣好的皮肤上暧昧地驰骋
船桨的手掌舀着一泓碧波
从不经意的视线上冷不丁地袭来
把一团团躲闪不及的嬉笑
浇得剔透晶莹 激得缱绻低鸣
绕开琐事的葛藤
勒紧救生衣马甲的缰绳
漂流在毛公的脚下
对酌峭壁 红叶 倒影
咀嚼溪水 蝶舞 飞鹰
多么色胆包天的两个时辰
这天长地久般奢侈的宴请
青山  一杯泛着绿汁的香茗
一杯与青山不老有关的传承
葳蕤了五脏六腑贫瘠的丘陵
沿着激流勇进怪石嶙峋的尖叫声
把这一涧山水撞的凸凹不平
一场声势浩大的旷世赴约
填满了毛公山九曲回肠的路程
山城子简评:
还是旅游诗。漂流这事不仅喜悦,还挺刺激的。
“把一团团躲闪不及的嬉笑/ 浇得剔透晶莹”。这前拟人,后通感兼拟物的阅读效果,立刻让我想到十五年前我们学校同事漂流杉木河的快乐情景。
“沿着激流勇进怪石嶙峋的尖叫声/把这一涧山水撞的凸凹不平”。这样很现场的描写,更让我想起那次杉木河漂流的心情激荡的全过程。我们男女搭配,两人一皮艇,小女老师被倒甩下河里,我全力施救,幸好她只喝了一口清冽。我们继续,不料前边又遇将沉没于深涧险情(艇内积水4/3)。幸有长竹竿,我拼命猛撑绝壁,才得以逃脱。
大山裸露的沟回
      ——题嘉荫乌云白山头沙林
风暴的鹰爪
抓破山的皮肤
大自然的厨师
握着雨丝的刀具
烹调着养眼的佳肴
一团一团时光的针线
在大地隆起的肌肉上刺绣
沙峰、沙柱、沙屏
松涛、溪水、鸟鸣
温婉灵性的沙子
立体的山水盆景
讲述着光阴恩泽的真相
昂贵招摇的纹身
韵味十足的切割
白山头,一块恰到好处的伤疤
一朵朵隆起的峰
一颗颗蚌背上的珠
这真的不是巧取豪夺的沙雕?
面对积沙可以成塔的神话
怀疑早已躲闪不及
被迎头的时间撞个倒仰
真的,我绝对相信时间了
相信时间冷峻的刀芒  相信
阵痛后分娩出大山的沟回  相信
沟回里储存着风声的记忆  相信
裸露凝固的烈焰  甚至相信
玛雅诡异的神卜  相信
过程可以结痂可以涅槃  相信
风景是医治眼疾绝美的山药
山城子简评:
读了,立刻就想到杜甫的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造化”指的是大自然。这首“题嘉荫乌云白山头沙林”的诗作,则通过艺术地描摹,特别是末节“相信时间”的复沓,倾情地赞叹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给人间留下了诸多美丽的风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2-25 11:16 , Processed in 0.096290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