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alu 于 2023-11-19 21:20 编辑
日月明光 大明帝乡
贡发芹
日月之光合成明光,日月重辉铸就明光。明光是一个人文底蕴深厚的地方。明光位于长淮下游,皖东北缘,横跨江淮分水岭,地处中国南北分界线。是淮河下游一座美丽的新城。 元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日(1328年10月21日),举家逃难至泗州盱眙县太平乡赵郢的朱世珍妻子陈氏在村边的二郎庙里诞下一名男婴,取名朱重八,后更名朱元璋。四十年后他开创了大明王朝,登上了皇帝宝座,被尊为明太祖。 朱元璋诞生于赵郢二郎庙,赵郢南面的山因此得名明光山,山下的小渔村得名明光集,后来发展为明光镇、明光市,明光因此被称为帝乡。 明初,改赵郢为赵府,赵郢之上取太平乡、唐兴乡交界之地设立灵迹乡,隶属于凤阳府泗州盱眙县,即今明光市城北明光街道办事处赵府社区。明万历年间盱眙知县许经世在今赵府社区的二郎庙旁立跃龙冈碑一块,背面刻有国使官李维桢撰写的《圣祖灵迹记》,从此,这里被称为为孕龙基,亦曰跃龙冈。 明正德《南畿志》卷八《凤阳府一》记载:“明光山,县西南,我圣祖生时常有五色旺气,故名。”明万历《帝里盱眙县志·圣迹志》载:“盱眙县唐兴、灵迹二乡,即《皇陵碑》所谓钟离之东乡也。前有明光山:由旧尝见五色旺气于上,故名;后有红庙:因获红罗故名,今封神为都土地,乃太祖龙飞之地。” 明泗州知州曾惟诚《帝乡纪略》卷一载:“仁祖年五十,始及淳皇后迁居盱眙之太平乡,以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日未时笃生我太祖于所寓之二郎庙旁。”清康熙《盱眙县志》卷五载:“明光山,县西南百里,明太祖生寓之处。昔年常见五色云气,故名。”清乾隆《盱眙县志》卷十二载:“明光集,明太祖生处。昔年常见五色云光,故以名集。”清康熙二十七年莫之翰《泗州志》载:“……太祖父乃移家于盱眙之灵迹乡而生太祖。……明光集,西南一百二十里,明太祖诞生。明光山,县西南一百里,泗州志云系明太祖诞生之处。昔年常见五色云气,故名。” 朱元璋先世居江南句容县通德乡朱家巷,曾祖初一公于宋末元初携十二岁长子朱五一和八岁次子朱五四(即朱世珍),挈家渡淮至泗州孙家岗居住。置田治产,三十八年后葬于岗后的杨家墩。即今位于盱眙县祖陵镇(原鲍集镇)明陵村的明祖陵。 朱五四娶盱眙县津里镇陈公次女为妻。共生四子二女,长子重四生于津里镇,次子重六生于灵璧,三子重七及二女均生于虹县(今泗县)。因兵荒马乱,生活朝不保夕,朱五四携妻挈子不断迁徙逃难,由孙家岗逃到盱眙,次至灵璧,再到虹县,最后又逃回盱眙,在盱眙之太平乡赵郢的二郎庙里生下了第四子朱重八。朱五四遂在赵郢定居下来,边租种田主土地、边开荒为生。 朱重八在在赵郢长至六岁时开始入私塾读书。没到两年,因家中生活艰难,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于是父亲朱五四将其送到津里镇外公家给镇子上富户放牛。朱元璋十一岁那年,朱五四举家迁至钟离西乡投靠长兄朱五一,后又迁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定居。此后兵祸、水灾、旱灾不断,朱元璋十七岁那年,父母及长兄、侄子不幸染上瘟疫,半月内先后病故,幸亏邻居刘继祖施舍了一小片土地,父母得以安葬。即今位于凤阳的明皇陵。 之后,举目无亲、走投无路的朱元璋,邻居介绍,到凤阳皇觉寺(原名於觉寺,今龙兴寺)出家为僧。入寺五十天,就拜别师傅,开始在淮西大地化缘云游,三年后回到皇觉寺。又过了三年多,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二十四岁的朱元璋投奔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参加了农民起义。不久,朱元璋经郭子兴同意,带领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二十四人自行发展。经过十六年的艰苦打拼和浴血奋战,朱元璋剪灭了群雄。至正二十八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证实登上皇帝的宝座,国号大明,建元洪武,改应天为南京。 朱元璋登基后尊封自己高祖朱百六为德祖伭皇帝,妣为仫伭皇后;曾祖朱四九为懿祖恒皇帝,妣为恒皇后;祖朱初一为熙祖裕皇帝,妣为裕皇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元璋命令太子朱标在祖父的实际殁葬地修建高祖、曾祖、祖父三代的衣冠冢明祖陵,历时二十八年之久才大致完备,有城墙三道,二十一对神道石刻,金水桥三座,殿、亭、楼、阁千间。明祖陵建造规制与神道石刻继承唐宋风格,是朱元璋重树中原正统儒家文化的重要载体。 早在登基前两年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为其父母和兄嫂修建陵墓,初建之时占地约二万余亩,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始建,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竣工。洪武二年,荐号英陵,后改称皇陵。主要有皇城、砖城、土城三道,殿宇、房舍千余间,陵丘、石刻群等。明皇陵与南京明孝陵和北京明十三陵为同一制度,明皇陵虽非帝王之陵,但“宫阙殿宇、壮丽森严”,享殿、斋宫、官厅数百间,皇陵神道总长二百五十七米,石像生三十二对,石象生数量之多、刻工之精美为历代帝王陵之冠,其艺术风格绝妙,堪称上承宋元,下启明清的大型石雕艺术精品。 朱元璋幼时,亲戚都比较贫寒,惟有二姐家还能吃得饱饭,二姐朱佛女经常接济娘家,一直得到世居泗州盱眙县太平集的二姐夫李贞支持。朱元璋曾这样评价他们:“昔者朕居元时,生理艰辛,皇考妣甚为忧戚。惟姊孝专心,尔能同之,既有资助,岁歉不荒。”元至正十年(1350年),儿子李文忠十二岁时,朱佛女不幸病故。辗转浪迹于乱军之中的李贞携子文忠最终在滁州投奔了朱元璋。至正二十五年二月,朱元璋在应天城内就龙凤王朝吴王位,下达皇帝圣旨,吴王令旨封二姐为吴孝亲公主,封姐夫李贞为恩亲侯、驸马都尉。朱元璋即皇帝位一月之后,下诏明确二姐墓葬规制:“公主祠堂碑亭,其形制完全比照功臣中授赠爵位为王的人。”洪武三年(1370年)六月册封二姐为陇西长公主,五个月后,授李文忠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封为曹国公,同知军国事,食禄三千石。洪武五年十二月加封二姐为曹国长公主,以二姐为长姐,多次褒扬。洪武十一年十月李贞“薨于京师之赐第,享年七十有六。车驾临奠,翌日颁降诰命,追赠李贞陇西王,谥恭献”。次月,李文忠“扶柩归葬,与公主合窆”, 葬于盱眙县灵迹乡斗光山之原,从长公主兆。即今位于明光市明光街道办事处大李社区的曹国长公主墓。 朱元璋早年嫁与泗州盱眙县太平乡段家庄王七一为妻。洪武三年(1370年)六月李文忠回乡祭奠母亲,顺便寻找到早已失散离世的朱元璋长姐及姐夫王七一的灵榇,因其衣衾棺槨,改葬于太平乡段家庄。李文忠返回朝廷后据实以告。朱元璋遂追封长姐为太原长公主,夫王七一为荣禄大夫、驸马都尉。太原长公主墓位于今明光市石坝镇包集汪郢村东北。 朱元璋外祖父陈公,不知名号,维扬(今扬州)人,是宋末张世杰手下一位传奇式抗元英雄。后为避免被敌人抓去当兵,流落到泗州盱眙县津里镇,避居乡间,靠巫术、卖卜与看风水为生;娶妻成家,享年九十九岁。洪武二年(1369年)五月,朱元璋将下诏追封皇外祖考为扬王、妣为扬王夫人。洪武四年五月,委派曹国公李文忠前往凤阳府泗州盱眙县津里镇牧羊山北,以牲醴之奠,献于外祖父扬王陈公陵所。杨王墓位于今明光市涧溪镇官山社区官山北麓陈郢。 朱元璋驾崩后葬于明孝陵。明孝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中山王徐达、岐阳王李文忠等均陪葬于此。明孝陵东面为太子朱标陵墓明东陵。 明成祖朱棣等明代后来十三位皇帝均葬在北京市昌平区北部天寿山麓,即明十三陵。 明祖陵、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地、明皇陵、明孝陵、明十三陵等是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地明光是明光文化的发祥地。 明光历史悠久,原先属于淮夷之地,远古时期,祖先就迁居这里,男耕女织,世代繁衍。先秦时期夏、商、周分属扬州、徐州、青州,周代后期为徐国(治今江苏泗洪县)等方国领地。春秋时期为吴国善道地,战国时期,越灭吴,属越国;公元前306年楚灭越,属楚国,居于“吴头楚尾”。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车同轨,书同文,废分封,置郡县,始有盱眙县(治今盱眙县城北)、淮陵县(治今明光市女山湖镇境内邵岗),明光为盱眙、淮陵两县辖地,先后属泗水郡、东海郡。 汉初置县盱眙,武帝时在今女山湖镇及女山东南分别置赘其县和淮陵县,属临淮郡。东晋大兴三年(320年),侨置淮陵郡,属北徐州;北魏侨置济阴郡,在郡治设睢陵县;自此先后更名睢阳、阳城、昭义、池南、招义、化明、化州等名,均治今女山湖镇。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 ),改招义县为招信县(境内也曾设盱眙军、天长军、招信军),仍属泗州,治今女山湖镇。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并招信入盱眙,同时在招信县治设立百户打捕所,后人称这里为旧县镇(集)。 明代盱眙县属凤阳府泗州直隶州,并在今女山湖镇设立“旧县巡检司”。 清康熙六年(1667年)撤江南省,设江苏、安徽两省,盱眙属安徽省凤颍六泗道直隶泗州。康熙十九年,泗州城沉没水中,泗州州治移至盱眙。雍正二年(1724年)升泗州为安徽省直隶州,隶安徽布政使司,盱眙为属县。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事宜月析滁县六保、来安县三保、定远县六保、盱眙县十七保,创设嘉山县,治老三界。 1945年8月15日,日寇无条件投降,国民党嘉山县政府接受了汪伪嘉山县政府,移驻明光镇。1949年1月21日,刚刚结束淮海战役的华东野战军25军73师南下达到明光镇,次日进入嘉山县各乡镇,嘉山县宣告全县解放,成立了嘉山县人民政府和明光市政府。1994年5月31日,国务院转发民政部文件,同意撤销嘉山县,改设省直属行政区县级明光市,6月18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发文委托滁州市代管。8月28日,明光各界举行隆重的庆祝建市挂牌仪式。 嘉山秀水,自在明光;日月交辉,明亮闪光。大明帝乡明光人民正沿着希望的坦途,谱写出一曲又一曲璀璨的华章!明光的前景灿烂辉煌,明光的明天更加明光!
2023年11月19日
贡发芹,笔名亚鲁、贡晖。安徽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协会员,中国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省作协、评协会员,省民协理事。曾任明光市政协常委、文史委主任、六级职员,滁州市散文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民协常务副主席等职。出版有散文集《故园乡愁》、诗集《轻描淡写》、文艺评论集《管见孔识》、文史随笔《明光史话》《史林拾荒》等书二十四部约650万字。作品入选百度题库、全国性高中语文试卷阅读题、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外教材及《2010我最喜爱的散文》、《中国诗歌年编》等三十余部作品集。获省社科通俗优秀读物奖、省金穗文学奖及明光市政府文学奖等奖项十余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