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回复: 2

根植于分行文字中的纯净之爱或良善——简评雪女《哈利路亚》一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0 2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江苏哑石 于 2024-1-20 23:00 编辑

根植于分行文字中的纯净之爱或良善


——简评雪女《哈利路亚》一诗


◎江苏哑石

       多年前就读过雪女的这首诗,多年后仍记忆犹新。也曾思索,到底是什么原因使然?现在想来,或可用诗中“爱的根植”四字予以概括。此也是本首诗的诗核或灵魂,亦验证了纯净无染的人间之爱或良善是可以穿越时空,并根植于阅读者的内心深处的。

       而这种纯净的爱或良善,在本首诗中是以画面的形式及精当的细节描写呈现的,凸显了诗人雪女敏锐的发现能力和在情感表达方面特有的细腻。拂动的白色窗纱、鼻音浊重的读经牧师、怀抱吃奶婴儿端坐门旁的年轻母亲、有着细密头发晃悠着小脚丫的婴儿、送去笑脸的人群,这些画面和细节共同构成了立体且暖心的善字。不由地也会跟着诗人一起由衷赞美:哈利路亚!

       由本首诗忽然想到雪女曾使用过的另一笔名:水晶钥匙。从这两个笔名上,似乎可以间接外显诗人内心对于纯净之爱或良善的坚持和努力。就如本首诗,雪女即是以此为底色,以诗歌为媒介,将隐存于生活现场中的良善予以发掘和传递,并“谨慎维护着对成人世界的热忱”。这种热忱在多薄凉的世态中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和感染性,犹如雪女在《致美学家郭因先生》一诗中所写,会让“我们发出惊叹,激发爱与善的情感,/并藉此对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抒情色彩浓郁,是本首诗的另一鲜明特征。但这种抒情,“语调有明晰的自控节律但往往又释出况味无穷”(陈先发语)。正如诗人张执浩所言:“诗人将整个身心都置放在一种肃穆庄重的生命现场,从看见到唱出,从呢喃到咏叹,每一处细节都对应着高况和辽远,充满了不由自主地感染力。”

       在笔者看来,抒情与否仅为诗作的外显特征,而能穿越时空,并能在读者内心长久留影的只能是那些远大于抒情的要素。即如本首诗,正是爱的根植这一诗核不仅决定了这首诗的质地,也让诗人雪女的面貌于模糊的诗人群像中清晰浮出,这也是在多年后笔者仍对本首诗记忆犹新的根本所在。犹如“水晶钥匙”,似乎于不经意间开启了多薄凉世间人心心善​的紧闭之门。​

       在重读本首诗的间隙,“当我们抬起头/望向上帝隐居的辽阔天空,/多么蔚蓝,多么慈悲。哈利路亚!”



2024.1.19晚上 初稿
2024.1.20 上午修改
附录:

哈利路亚

◎雪女

但见白色窗纱拂动。风从遥远天边
抵达这里,只为歇息,只为垂注。
读经的牧师鼻音浊重,经文
几乎全从鼻腔涌出。
年轻母亲怀抱吃奶婴儿端坐门旁
听得渐入佳境。双重喂养
使孩子两眼清澈透明。
哈利路亚!我们赞美
从他细密的头发到他晃悠的小脚丫。
他望向谁,谁就送去笑脸。
新生命给每一个人带来喜悦。
带来喜悦的还有爱的根植,忏悔
流下的泪水。当我们抬起头
望向上帝隐居的辽阔天空,
多么蔚蓝,多么慈悲。哈利路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0 18: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学东进是世界文化交融的必然。这首诗里居然有民国的味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1 02: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明显的基督教赞美诗风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6-2 13:16 , Processed in 0.081130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